雷射幹涉原理在振動測量中的應用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引 言

  振動量值的計量是計量科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現實中,描述振動特性的最常用的量值是位移、速度、加速度。常用的測振技術是接觸式測量。在測量物體上安裝加速度傳感器,利用加速度傳感器的電荷輸出信號實現加速度-速度-位移的相關測量。如果測量較小物體的振動,附加的傳感器質量往往影響被測物體的振動,從而產生測量誤差;而且一些工作場合因被測物體表面影響或是測量條件的限制往往不允許在被測物體表面安裝測振傳感器。因此設計和開發新型的非接觸式、高精度、實時性的測振技術一直是工程科學和技術領域中的重要任務。

  由於雷射的方向性、單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特性,使雷射測量技術廣泛應用於各種軍事目標的測量和精密民用測量中,尤其是在測量各種微弱振動、目標運動的速度及其微小的變化等方面。

1. 雷射幹涉測振原理

  雷射幹涉測振技術是以雷射幹涉原理為基礎進行測試的一門技術,測試靈敏度和準確度高,絕大部分都是非接觸式的。雷射幹涉原理如圖1所示。

 

        光源S處發出的頻率為f、波長為λ的雷射束一部分投射到記錄介質H(比如全息幹板)上,光波的復振幅記為E1,另一部分經物體O表面反射後投射到記錄介質H上,光波的復振幅記為E2。其中:

                                              

  式中:A1和A2分別為光波的振幅;σ1和σ2分別是光波的位相;當E1和E2滿足相干條件時,其光波的合成復振幅E為:

          

        光強分布I為:

                    

  式(4)的四項中前三項均為高頻分量,只有第四項為低頻分量,且與物體表面的狀態有關。第四項的含義是σ2代表的物體表面與σ1代表的參考面之間的相對變化量。因此通過處理和分析物體表面與參考在變形前後的位相變化、光強變化等,從而得到被測物體振動速度、位移等關係式。

2 .雷射幹涉測振方法分析

        雷射幹涉測振主要的方法有:時間平均全息方法、雷射散斑幹涉技術、雷射都卜勒測振技術等。

2.1 時間平均全息方法

        對於在某一穩定頻率下作簡諧振動的物體,用連續雷射照射,並在比振動周期長得多的時間內在全息幹板上曝光,可將物體表面所反射的光與未作位相調製的參考光相疊加,將兩束光的幹涉圖記錄在全息幹板上。其重現象由反映節線和等振幅線組成的幹涉條紋來表示振幅分布。這就是時間平均全息方法的測振原理。其時間平均全息圖的重現像的光強度按零階貝塞爾函數的平方分布。

              
        式中:J0為零階貝塞爾函數;V(x,y)為物體上某點的位移;θ1為振動方向和照明方向的夾角;θ2為振動方向和觀察方向的夾角。

  因此,由式(5)通過分析光強I的變化確定V(x,y)的量值,實現振動位移測量,如圖2所示。

        應當說明,如果物體振動的規律不同,條紋的強度分布規律也不同,但計算方法是類似的。時間平均全息方法的實驗過程簡單,節線清晰,可以檢測形狀複雜的透光物體或反射物體以及漫散射體,因此在振動分析中廣泛使用。不足之處是測量範圍小(僅幾十微米左右),對記錄信息過多,對記錄介質的解析度要求過高,故限制了應用範圍。

2.2 雷射散斑幹涉技術

        雷射散斑幹涉是指被測物體表面的散射光產生的散斑與另一參考光相干涉,當物體表面發生變化時,如位移或變形等,幹涉條紋也發生變化。通過對這些幹涉條紋的處理,可以得到物體表面的振動情況。

  散斑法光路簡單,不但可以非接觸測量,無損檢測,而且可以遙感測量。不僅用來研究物體的狀態,而且可對物體作振動分析,已經提出了多種測振方案,如時間平均法、頻閃法、雙脈衝電子散斑幹涉(ESPI)法等。散斑用於側振時,條紋與位移之間的關係較為簡單,但接收信號的強度由於物體的振動使散斑對比度變得很差,通常採用光學傅立葉變換濾波法,從混合的散斑圖像中提取信息,最後將處理過的散斑圖紙片放在線性衍射儀中進行濾波,產生一組清晰的條紋。

2.3 雷射都卜勒測振技術

        如果一定頻率的聲波、無線電波或光波在傳播過程中,對於接收器有相對運動時,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頻率會隨相對運動的速度變化,這種現象叫做都卜勒頻移效應。雷射都卜勒測振原理就是基於測量從物體表面微小區域反射回的相干雷射光波的都卜勒頻移△fD,進而確定該測點的振動速度V。利用雷射都卜勒效應,不僅能測量固體的振動速度,而且也能測量流體的流動速度。

  如圖3所示,S為光源,頻率為f,光速為c,O為光波接收器件,P為速度為V的運動物體,且能反射光波,當波源和接收器保持相對靜止時,假設n是沿從光源到接收者光路上的波數或周期數,則由圖3可知,在無限小的時間間隔δt中,假定P移動到P''''''''的距離為Vδt,則在光程中周期數將減少為:

                                                           

  式中:PN和PN''''''''分別是向SP和PO作的垂線;PP''''''''為無限小;λ和λ"是散射前後的波長。式(6)可表示為:

        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區分λ和λ",這樣就得到一級近似的都卜勒頻移:

                                       

        接收器接收到的光波頻率為f+△fD,頻率偏移量為△fD,也稱都卜勒頻率。由式(10)中被測物體速度V和都卜勒頻移△fD的關係式,並通過測量△fD可以得到振動速度V的量值。

  雷射都卜勒技術具有測量精度高,空間分辨力高,動態響應快,非接觸測量的特點,適用於高溫、高壓、高速、放射等特殊環境中,應用範圍廣泛。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受被測體表面情況影響較大,另外光學測量頭的性能也會影響測量精度。

3. 改善雷射測振精度的關鍵問題

        在雷射測振的過程中,對測量精度造成影響的外界因素有:雷射束匯聚點離焦;測量系統的機械穩定性;雷射束本身的強度分布;被測物體的表面效應等。面對振動測量的低頻、高精度測量要求,必須提高雷射測振儀的測量精度。改善雷射測振精度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穩定雷射的工作環境。保證系統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特別是從保證雷射頻率穩定角度出發,要保證系統工作環境的溫度相對穩定。

  (2)光路的設計、安裝、調試。良好的光路設計、可以提高測量的精度,減少因光引起的測量誤差。通過正確的安裝、調試,減少因此引起的校準誤差。

  (3)光電轉換接收。通過對光電倍增管頻響的分析,對接收到的幹涉條紋產生的電信號進行處理,降低對光電信號的影響和電路系統的噪聲,提高計數的準確性。

  (4)良好的隔振措施。在分析外界振動對系統影響的基礎上,對系統進行適當的隔振,以降低外界振動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5)研究新的測量方法,研究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降低成本,實現儀器化測振系統,開拓新的應用領域。

4 .結 語

        通過在雷射測振技術研究的工作中發現,目前雷射測振技術理論上的方法雖多,但在工程應用中較少,主要原因是幹涉條紋計數的精確度、隔振系統性能、被測物體表面效應、光的漫反射等影響。因此,使用電子分頻和光學細分等方法對幹涉條紋進行細分;研究設計精確的隔振系統;運用快速發展的信號處理技術和光學儀器技術提高光電轉換的信噪比,克服表面效應和漫反射效應的影響是今後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關焦點

  • 雷射幹涉技術在硬度計量中的應用
    本文簡單介紹應用雷射幹涉技術進行洛氏硬度計量。洛氏硬度是通過測量壓頭在一定壓力下,垂直壓入硬度塊的深度,而後經換算,得出該硬度塊的硬度值。應用雷射幹涉技術,可精確得出壓頭壓入硬度塊的深度,從而大大減少測量不確定度。
  • API雷射幹涉儀在測量直線模組中的應用
    這種電機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其步長進行檢測和調整從而達到更高的精度指標,我們可以按照設定的運動步長控制直線電機運行,利用雷射幹涉測量每運行一個步長對應的定位誤差;根據定位誤差值建立誤差補償表,並對位置坐標進行修正,再利用修正值控制直線電機運行。
  • 順應市場發展 雷射振動傳感器實現從高端設備到大規模應用的跨越
    對於比較大型的被測物體通常可以安裝加速度傳感器,利用加速度傳感器的電荷輸出信號實現加速度-速度-位移的相關測量。然而當測量物體質量比較小,測量環境比較嚴峻的情況下,新型的非接觸式,高精度、實時性的測振技術則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基於雷射幹涉原理的雷射都卜勒測振技術是目前能夠獲取最佳位移和速度解析度的最重要的振動測量方法,已被廣泛用於基礎科學和工程測量領域。
  • 詳解雷射幹涉儀工作原理
    幹涉儀是以雷射波長為已知長度、利用邁克耳遜幹涉系統測量位移的通用長度測量工具。雷射幹涉儀有單頻的和雙頻的兩種。單頻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的,最初用於檢定基準線紋尺,後又用於在計量室中精密測長。雙頻雷射幹涉儀是1970年出現的,它適宜在車間中使用。雷射幹涉儀在極接近標準狀態(溫度為20℃、大氣壓力為101325帕、相對溼度59%、CO2 含量0.03%)下的測量精確度很高,可達1×10。
  • 雷射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
    常見的是雷射測距傳感器,它通過記錄並處理從光脈衝發出到返回被接收所經歷的時間,即可測定目標距離。  雷射傳感器的應用  利用雷射的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亮度等特點可實現無接觸遠距離測量。雷射傳感器常用於長度、距離、振動、速度、方位等物理量的測量,還可用於探傷和大氣汙染物的監測等。
  • 雷射幹涉儀與白光幹涉儀區別!
    雷射幹涉儀雷射幹涉儀測量利用的是麥可遜幹涉原理:(1) 從SJ6000雷射幹涉儀主機出射的雷射束(圓偏振光)通過分光鏡後,將分成兩束雷射(線偏振光);(2) 兩束雷射分別經由角錐反射鏡A和角錐反射鏡B反射後平行於出射光(紅色線條)返回,通過分光鏡後進行疊加
  • 雷射幹涉儀工作原理詳解
    幹涉儀是以雷射波長為已知長度、利用邁克耳遜幹涉系統測量位移的通用長度測量工具。雷射幹涉儀有單頻的和雙頻的兩種。單頻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的,最初用於檢定基準線紋尺,後又用於在計量室中精密測長。雙頻雷射幹涉儀是1970年出現的,它適宜在車間中使用。雷射幹涉儀在極接近標準狀態(溫度為20℃、大氣壓力為101325帕、相對溼度59%、CO2 含量0.03%)下的測量精確度很高,可達1×10。
  • 中國研發成功高端雷射幹涉測量儀器
    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等項目支持下,由清華大學李巖、尉昊贇、吳學健、張弘元、張繼濤、趙世傑、朱敏昊、黃沛、任利兵、楊宏雷完成的「高測速多軸高分辨力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與儀器」項目,針對光刻機工件臺超精密定位、基礎計量測量和高端儀器應用中對雷射幹涉儀高動態、高分辨力、跨尺度和可溯源等測量需求,深入開展測量原理、方法和測量系統儀器化中的共性科學技術問題研究
  • 雷射幹涉儀如何成為幾何量測量當擔?
    隨著20世紀60年代初雷射的出現,幾何量測量技術的發展步入了嶄新的時期,雷射幹涉儀在此時脫穎而出,並且在幾何量測量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雷射幹涉儀為何如此廣受歡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何量測量擔當——雷射幹涉儀。
  • 雷射幹涉儀在數控工具機維修中的應用研究
    因此,在日常數控工具機維修中,如何儘快的找到故障原因並排除故障,提高設備完好率,是數控工具機維修人員的首要任務。當出現工具機精度異常、零件表面質量變差等問題時,就需要藉助一些先進的精度檢測儀器。雷射幹涉儀作為數控工具機精度常用的檢測工具,能對數控工具機進行線性測量、直線度測量、平面度測量、角度測量、迴轉軸分度精度等進行測量。
  • 雷射幹涉儀在DD馬達定位精度校準中的應用
    本文主要描述了如何利用雷射幹涉儀來測量精密設備中的旋轉定位精度,主要是DD馬達的定位精度,對精確到角秒級的應用給出權威認證。先來看一下所需的測量部件:雷射幹涉儀。關於雷射幹涉儀的基本原理,簡單說就是對已知波長、頻率的光波幹涉和反射後的回波做頻譜分析,並藉此來測量位置和距離。然後需要使用特定的光柵透鏡。
  • 雷射幹涉儀原理
    導讀:雷射幹涉儀是用於測量位移的長度測量工具,常用在工具機測量,它是如何進行測量長度的呢?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本文將講述雷射幹涉儀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快來看看吧。
  • 應用解讀:皮米精度雷射幹涉儀如何實現高精度實時位移反饋?
    坐標的概念應用到工業生產中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例如,坐標測量機可採集被測工件表面上的被測點的坐標值,並投射到空間坐標系中,構建工件的空間模型等諸多案例。坐標測量機還被用於產品質量控制,測量磨損,製造精度,產品形貌,對稱性,角度等工業產品參數,因此需要非常高的移動精度,才能確保測量的準確性。
  • 皮米精度雷射幹涉儀如何在眾多前沿領域中大顯神通?
    1.IDS3010雷射幹涉儀在自動駕駛高分辨調頻連續波(FMCW)雷達中的應用  自動駕駛是目前汽車工業最為前沿和火熱的研究,其中可靠和高解析度的距離測量雷達的開發是尤為重要的。IDS3010雷射幹涉儀在半導體晶圓加工無軸承轉臺形變測量上的應用  半導體光刻系統中的晶圓級輕量化移動結構的變形阻礙了高通吐量的半導體製造過程。為了補償這些變形,需要精確的測量由光壓產生的形變。
  • 雷射傳感器原理
    導讀:科技中的雷射測距、測速、測長等,這些儀器中都少不了雷射傳感器的存在,那雷射傳感器又是什麼呢?本文將講述雷射傳感器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快來圍觀吧。雷射傳感器是新型測量儀表,它的優點是能實現無接觸遠距離測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電幹擾能力強等。  這些交叉技術與新的學科的出現,大大地推動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得雷射器的應用範圍擴展到幾乎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本文主要介紹雷射傳感器的原理。  雷射傳感器工作時,先由雷射發射二極體對準目標發射雷射脈衝。經目標反射後雷射向各方向散射。
  • 我研發成功高端雷射幹涉測量儀器
    雷射幹涉測量是實現超精密測控和微納尺度測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專項)等項目支持下,由李巖等完成的「高測速多軸高解析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與儀器」項目,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了測量新方法、系統及儀器。
  • 雷射光散射譜儀測量原理
    在進行靜態光散射測量時 , 需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考慮 :1.對於小粒子 ( <λ/ 20 , λ是入射光在介質中的波長) 做靜態光散射測量時, 由於入射 光為垂直偏振光,並且是在水平方向進行觀 測,因此散射光強無角度依賴性.對體系中不同濃度的樣品只需在一個角度上測定散射光強 ,通常是在散射角為90°的位置上進行光散射的測量 , 因為在 90°受雜散光幹擾最小。
  • 雷射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概述
    雷射傳感器是利用雷射技術進行測量的傳感器。它由雷射器、雷射檢測器和測量電路組成。雷射傳感器是新型測量儀表,它的優點是能實現無接觸遠距離測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電幹擾能力強等。  光和雷射器雷射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最重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
  • 我國高測速多軸高分辨力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與儀器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獲悉,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等項目支持下,由清華大學李巖、尉昊贇、吳學健、張弘元、張繼濤、趙世傑、朱敏昊、黃沛、任利兵、楊宏雷完成的「高測速多軸高分辨力雷射幹涉測量技術與儀器」項目,針對光刻機工件臺超精密定位、基礎計量測量和高端儀器應用中對雷射幹涉儀高動態、高分辨力、跨尺度和可溯源等測量需求,深入開展測量原理、
  • Nature:皮米精度位移測量雷射幹涉儀助力聲子四極拓撲絕緣體觀測
    關鍵點是,當矽晶片被超聲激勵時,只有中心點有振動;其他角儘管連接在一起仍然保持靜止。這種行為類似於二維拓撲絕緣體的帶隙邊緣和隙內拐角態的電子行為。而如何探測矽晶片的微小振動是整個實驗成功的關鍵,Sebastian Huber教授利用德國attocube system AG公司的IDS3010皮米精度雷射幹涉儀(如圖2所示)來測量矽晶片不同位置的微小振動變化,整個測量系統的不確定度達到5pm的精度,測量統計誤差達到10pm,最後在通過超聲激勵後測得矽晶片的中心位置的振動位移為11.2pm,通過傅立葉變換之後在73.6KHz(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