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蒙娜麗莎》是一副傳世畫作,畫中蒙娜麗莎若有若無的微笑牽動著人們的心。很多人不禁思考,蒙娜麗莎的笑為何清淺而神秘?她當時心情如何?
說到《蒙娜麗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傑作,被創作於文藝復興時期。對於這副傳世傑作,大多數人看到的都是一位微笑的女士,她的形象是安靜而溫柔的。不過,因為《蒙娜麗莎》存在多個版本,對於蒙娜麗莎的身份學者們一直爭論不休,受到較多認可的說法是,蒙娜麗莎是新貴喬孔多的妻子。
對於蒙娜麗莎淡雅而神秘的微笑,人們也有許多看法,有人認為蒙娜麗莎當時是平靜的,有人猜想蒙娜麗莎當時內心有些激動與欣喜,還有人認為蒙娜麗莎是強顏歡笑,她當時是悲傷的。為解開蒙娜麗莎微笑背後的含義,研究人員曾運用專業設備對畫像進行掃描。然而掃描的結果令研究人員十分驚訝,結果顯示,蒙娜麗莎並非一個人,她實質由4個人組成,而且每個人的表情都不相同。這一發現給蒙娜麗莎蒙上了一層更厚的面紗,讓研究人員更感神秘與有趣。
對此,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獨特的方法——用現代掃臉機器去掃描蒙娜麗莎的臉部,希望通過捕捉細節找尋蒙娜麗莎微笑背後的秘密。那麼,研究人員採取這一做法的操作原理是什麼?這一做法是否真的有效?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語言和動作可能會騙人,因為只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我們都能說出違心的話也能做出與內心活動不符的動作。但是表情不一樣,表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即便有人能嚴格做好表情管理,但一些細微的表情變化總是會出賣他(她),透露與折射出其真實內心。針對這一特點,研究人員便想到通過觀察與分析蒙娜麗莎的表情以判斷她當時的心理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所得出的結果是偏向於固定和死板的,而人的表情以及人的內心是可以快速變化的。調查顯示,人體臉部有43塊肌肉,它們能組合出多種形態,例如拉伸、上揚、扭曲等,因此它們能協力合作表現出多種表情,比如微笑、惱怒等。但是,由於臉部肌肉是可以快速調整與變化的,靜態的機器只能讀出人某個時刻的表情,所以可能與人最終產生或者實際產生的心理活動有一定偏差。
達爾文曾在《物種起源》一書中寫到與表情和情緒相關的內容,他認為表情與情緒息息相關。而且,達爾文認為不僅僅是人類,靈長類動物都可能擁有豐富的表情,例如人類的近親黑猩猩便能做出嘟嘴巴、皺鼻子等表情,這些看似隨意的表情真實地反映著它們的內心活動。
除研究與解讀相關理論外,研究人員也考慮到主人公蒙娜麗莎當時的境遇,即她所經歷與遭遇的事情。相傳,蒙娜麗莎當時正經歷著喪子之痛,她的幼子剛離世不久,她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悶悶不樂。大家為了讓這位夫人高興起來想了很多方法,其中便有人提議請畫家作畫。最終,在達文西的努力下,蒙娜麗莎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達文西也將微笑的她畫了下來,這一作品流傳至今,成了傳世佳作。
結合蒙娜麗莎的境遇來看,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看似不經意露出的微笑可能包含著很多種情感,比如釋懷、黯然神傷、無奈等。不過,這也只是研究人員的合理猜測,因微笑背後所代表的東西過於複雜,儀器未能按研究人員設想對圖畫進行測量。看到此,對於蒙娜麗莎的微笑,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