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機器能做什麼?

2021-02-25 X-MOL資訊

‍‍‍‍

自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之後,很多人都有過疑問,分子機器到底能做什麼?不可否認,在目前看來小小的分子機器還沒有廣泛的應用,不過這也正是大部分從事分子機器的科學家想要探索解決和回答的問題。目前在該領域的亟待解決的一個挑戰是設計能夠持續對外界做有用功的系統,將分子層面的機械運動轉化為宏觀層面的運動,從而真正實現宏觀機器可以實現的各種功能。X-MOL之前報導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柯晨峰博士將分子機器運用到3D列印材料中,實現了微觀運動帶動宏觀運動(點擊閱讀詳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去年諾獎得主之一Feringa教授的分子馬達被認為很有希望將分子層面的微觀運動轉化為宏觀運動,不過,這種單向旋轉的設計也存在局限——逆向旋轉很困難,通常需要在分子結構上進行很多修飾。近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Nicolas Giuseppone教授等人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發表了最新成果,他們將分子馬達和分子調節器(modulator)結合起來運用到高分子材料中,通過光照控制這兩個功能器件的打開和關閉,在宏觀上的效果就是材料的收縮和舒展

圖1. 分子馬達和分子調節器的示意圖與結構式。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

上圖所示為分子馬達和分子調節器的結構(圖1c),分子馬達部分基於Feringa教授之前的工作,在其中接上高分子鏈,紫外光照射使其單向旋轉,而可見光使其旋轉停止。如果只有分子馬達,只會導致材料越縮越小(圖1a)。這裡引入的分子調節器在紫外光照射下不能轉動,而在可見光照射下則開始轉動,這樣就能夠釋放分子馬達旋轉帶來的張力,使得材料既能在紫外光照射下收縮,又能在可見光照射下舒展開來(圖1b)。

首先,作者先對這種分子調節器的模型進行了探究(圖2),其中1由八步合成所得,這種打開的形式在乙腈中以兩種狀態存在(平行P和反平行AP),紫外光照射可使其切換到閉環狀態,而可見光照射又使其回到打開的狀態。

圖2. a) 分子調節器1打開和閉合的狀態切換過程;b) 1打開狀態的晶體結構;c) 1在溶液裡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其中530 nm處的吸收是閉合狀態調節器形成的特徵峰並且溶液會從黃色變為紫色。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

接著,文中研究了五種含有不同比例分子調節器和分子馬達的材料。分子調節器含量越多,在紫外光照下收縮越慢,在可見光中越易恢復原有的體積。並且,在紫外和可見光的混合照射下,可以實現材料體積的調節。

圖3. a) 五種材料中分子調節器2以及分子馬達34的不同比例;b,c) 五種材料在紫外和可見光照射下體積的變化;d)材料Gel50在可見和紫外混合照射下的體積調節。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

圖4. Gel25材料的伸縮實驗。a) 原始大小;b) 紫外光照射3 h;c) 隨後白光照射48 h。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

柯晨峰博士在評論該成果時將這一系統比作機械錶,[1] 材料收縮類似機械錶上發條儲存能量的過程,而發條的釋放可以將能量轉化為齒輪等其他部分的轉動,相對應地便是材料的舒展。

圖5. 機械錶內部結構簡化示意圖。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

這或許是「分子機器能做什麼?」這個問題的一種答案。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Dual-light control of nanomachines that integrate motor and modulator subunits

Nature Nanotech., 2017, 12, 540-545, DOI: 10.1038/nnano.2017.28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ature.com/nnano/journal/v12/n6/full/nnano.2017.44.html

(本文由PhillyEM供稿)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Bioconjugate Chemistry;  Carbon;

ChemPlusChem; Advanced Science;

Food Hydrocolloids; Food Chemistry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分子機器」?
    近年來,「分子機器」這一詞彙逐漸出現,那麼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機器呢?與宏觀機器相比,它又有什麼不同?分子機器是一種新型的分子尺寸的機器,分子機器的構件由分子單元構成。中國科學院院士田禾介紹,分子機器是模擬和參照宏觀機器進行製造的,但是是在分子的層面上。
  • 科技 | 什麼是「分子機器」?
    近年來,「分子機器」這一詞彙逐漸出現,那麼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機器呢?與宏觀機器相比,它又有什麼不同?
  •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告訴你什麼是分子機器
    &nbsp&nbsp&nbsp&nbsp對這三位科學家的發明,諾貝爾評委會用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來形容,並稱他們的研究將化學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維度。三名科學家做出的比頭髮絲還要小1000倍的「分子機器」裡,五臟俱全,只有1納米左右大小的「分子電梯」,以及「發動機」、「分子汽車」等構造一個不少。
  • 小小的「分子機器」,大大的未來前景
    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或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機器,大部分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件組成的。當構件與構件之間在獲得合適的能量之後就會發生相對運動,例如發動機、洗衣機、發電機等,這些都是人們所熟知的傳統意義上的機器。隨著科學的發展,「分子機器」出現了,那麼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機器?
  • 科技 | 小小的「分子機器」,大大的未來前景
    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或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機器,大部分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件組成的。
  • 分子機器:顯微鏡下的生產力
    11月4日,河北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於海濤教授表示,分子機器是將宏觀機器的概念延伸至分子水平,在適當的外界刺激下,可以執行類似機器運動的單個分子或分子組裝體。    於海濤解釋說,驅動分子機器運動的能量可以是化學能,也可以是電能、光能等。    人類能把機器做到多小?
  • 2016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資料介紹 分子機器是什麼
    他們的獲獎原因為「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這些機器可謂是「最小機器」,只有人類頭髮的千分之一大小。》》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名單揭曉:三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  「我無法相信它真的能實現。」 伯納德·L·費林加如此描述他們建成第一座分子機器時的心情。  諾獎委員會表示,「電腦的發展反映了技術的小型化是如何引領變革的。
  • 美媒:諾貝爾化學獎激勵分子機器走入現實
    今天的這個大獎授予費林加、弗雷澤·斯託達特和讓-皮埃爾·紹瓦熱,以表彰他們開發了直徑只有人類髮絲千分之一的分子機器。 這些小機器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它們能做很多事情。它們能像汽車那樣按指定方向移動,能像超強的螞蟻那樣彎折並搬動比自己大若干倍的東西,甚至能像流水線機器人那樣把東西挪來挪去。它們還沒有真正做過的是走進現實世界。 當然這沒關係。
  • 「分子機器」成化合物研發新工具
    &nbsp&nbsp&nbsp&nbsp分子機器預言成真&nbsp&nbsp&nbsp&nbsp關於分子機器,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曾指出,未來我們會用分子造出含有多個活動部件的機器,這種機器小到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未來25年到30年內,這種分子機器會獲得實際運用,但最先用的是什麼機器,我不知道
  • 南方日報:分子機器——微觀世界的「大力士」
    不少學者評論,「分子機器」屬於比較前沿、基礎的研究,距離應用尚遠。似乎不符合諾獎偏重應用的「傳統」。不過,這項研究獲諾獎青睞,無疑是對基礎科學研究的認可,這對於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是激勵與鼓舞。 成果如何 已制出分子電梯分子纜車等 何為分子機器?
  • 湖南大學開發出能直接工作於細胞內的DNA分子機器
    新華社長沙1月25日電(記者謝櫻)記者25日從湖南大學獲悉,由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共同建設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實驗室)」譚蔚泓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直接在細胞內工作的三維DNA分子信號放大器。
  • 分子機器研究進展
    生物分子馬達在生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生命體內的ATP合成酶、進行物質運輸的驅動蛋白等,是實現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 中國科大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動力學新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在生物分子機器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一類膜蛋白分子機器(鞭毛馬達)動力學過程中的一個全新狀態:暗態。膜蛋白分子機器是一類重要的分子機器,以往一般採用螢光技術對其活體動力學進行研究。由於螢光漂白效應,對單機器的動力學很難做長時間觀測,有可能會忽略其動力學過程的某些重要信息,這些技術難點讓相關研究面臨很大的挑戰。
  • 諾獎得主、分子馬達發明者Feringa對分子機器的發展展望:分子機器大有可為
    自然界存在許多能夠協同工作的天然分子機器,例如在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中,就需要各種分子機器的協同作用來完成細胞的自調控
  • 解讀2016諾貝爾化學獎開啟分子機器時代
    首先,研究人員得知道如何讓數以億計的分子機器協同工作,產生可觀測到的宏觀效果,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需要讓這些分子機器易於操控,保證它們可以在不間斷的情況下完成無數次操作。這也就是為什麼該領域的眾多專家並不期望分子機器的首批應用會涉及到多麼複雜的結構。
  • 美麗化工 | 分子機器
    參考文獻[1]巴爾扎尼 (Balzani V), 克雷迪 (Cred A), 文圖裡 (Venturi M).分子器件與分子機器一一通向納米世界的捷徑[M].田禾,王利民,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 三人分獲諾貝爾化學獎 設計合成「分子機器」
    這三位科學家發明了「全世界最小的機器」,將分子合成在一起,使其成為極微小的電機和傳動裝置,這些機器比一根頭髮絲的1000分之一還要細。分子機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質構成、能行使某種加工功能的機器,其構件主要是蛋白質等生物分子。
  • 「分子機器」的啟示:機器人醫生和模擬生命前景可期
    「吞下」一個外科醫生「分子機器」又稱生物納米機器,構件主要是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具有小尺寸、多樣性、自適應、僅依靠化學能或者熱能驅動、分子調劑等其它人造機器難以比擬的性能,對促進生物學的發現以及仿生學具有重要意義。「分子機器」是在1959年作為納米技術的概念被提出的。
  • 「分子機器」為何斬獲諾獎 記者連線浙大超分子化學專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這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讓-皮埃爾·索瓦日出生在法國,目前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工作;弗雷澤·斯託達特出生在英國,目前在美國西北大學工作;伯納德·費林加出生在荷蘭,目前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工作。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分子機器」將如何改變現實生活
    這是一個有關在分子層面的微觀尺度上設計機器的故事。這三位獲獎人開發出了比人類頭髮絲直徑還要小1000倍的分子機器。製造分子機器的最初構想要回溯到1950年。當時,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第一次提出,未來可以製造微小機械讓其能夠實施各種各樣的作業。儘管費曼並沒有提出分子機器人的具體概念,但是從那以後,製造分子機器人就成為人類夢寐以求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