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或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機器,大部分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構件組成的。當構件與構件之間在獲得合適的能量之後就會發生相對運動,例如發動機、洗衣機、發電機等,這些都是人們所熟知的傳統意義上的機器。隨著科學的發展,「分子機器」出現了,那麼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機器?
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這一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那麼分子機器到底是什麼,與宏觀機器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分子機器完全模擬和參照宏觀的機器來製造,宏觀的機器是由機器的元件組裝出來的,分子機器也是類似於各個分子單元組裝在一起,實現了一個分子機器的運轉。」中國科學院院士田禾給出了答案,「為什麼稱諾貝爾獎頒給分子機器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分子變成「活」的了。化學家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模擬生命體系,去做更複雜的與生命相關的體系,所以這是最重要的意義之一。」
分子機器不僅可以實現機器原有的功能,還因為其尺寸極小,在微觀世界裡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全世界研究分子機器的人非常多,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偏向於基礎研究,並沒有真正地實際應用」。儘管分子機器目前僅限於實驗室展示,但科研人員正不斷挖掘這一技術的潛力,並預測其有能力真正改變人們的現實生活。
作者:劉丫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科技前沿,權威視點,盡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及投稿事宜請聯繫:kjqydst@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