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現任總統賈馬特蒂自我標榜為「中間派」,但被公認為帶有較濃厚的右翼民粹思想。
當地時間11月21日,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數百名憤怒的示威者放火點燃了歷史悠久的國會大廈。
放火逼宮
針對現政府的不滿早在幾天前便開始鬱積,並在11月21日周六爆發:數百名激動的示威者高舉著瓜地馬拉藍白兩色的國旗走上街頭,一路遊行至首都市中心廣場,並不顧警察攔阻,在古老的國會大廈外牆塗寫各種標語和塗鴉。
示威者隨即和警察發生衝突,部分激進示威者闖入國會大廈,沒過多久,大廈門窗冒出熊熊煙火。一片恐慌中,警察向示威人群發射了催淚彈,衝突也不斷升級。
據外國媒體援引多方消息證實,當天衝突中警方共計逮捕了20多名示威者,瓜地馬拉紅十字會發言人勒穆斯表示,他們收治了近50名傷員。聖胡安德迪奧斯綜合醫院稱,共有14人留院治療,其中一人傷勢嚴重。
儘管以國際標準看,此次示威的規模並不很大,但對於瓜地馬拉這樣一個面積不到11萬平方公裡,人口1725萬的中美洲小國而言,已是罕見規模的社會劇震。
示威者主要針對的,是現任總統賈馬特蒂及其總金額高達997億格查爾(約合130億美元)的2021年度預算案。在這份歷史最高金額、本周稍早通過的預算案中,絕大多數資金被撥給基礎設施建設,而用於消除兒童貧困和營養不良的預算份額微乎其微,這引發公眾尤其瓜地馬拉年輕人廣泛不滿。
反對派及示威者指出,這份「畸形預算」充斥著權力尋租和貪腐的痕跡,加劇了已經很嚴峻的社會不公。
進退維谷的總統
64歲的瓜地馬拉總統賈馬特蒂原本可以成為「個人奮鬥的典範」:他擁有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和義大利三重國籍,曾三次代表不同政黨參選瓜地馬拉總統未遂(2007年、2011年和2015年),2006年被任命為國家監獄系統負責人,不到兩年就因一系列利益衝突被迫下臺。
就政治家而言,他的年齡不算大。但由於患上多發性硬化症,使他不得不拄拐行走。
2019年,他加入兩年前剛成立的「前進黨」,代表該黨參加2019年總統選舉。當年6月16日的第一輪總統選舉投票中,他僅獲得13.89%選票列第二位。遙遙領先的是獲得25.42%選票的左翼「民族團結希望黨」候選人託雷斯。賈馬特蒂及其政黨利用瓜地馬拉選舉漏洞——第一輪和第二輪投票間隔近兩個月,便於各政党進行臺面下交易操作——通過利益交換拉攏若干小黨投「棄保票」,最終以57.95%的得票率驚險翻盤,於2020年2月接任總統。
賈馬特蒂自我標榜為「中間派」,但被公認帶有較濃厚的右翼民粹思想:反對同性婚姻和墮胎,主張恢復死刑和採取強硬手段打擊黑社會和暴力,支持用軍隊幹預國內安全問題,主張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消滅貧困,強硬反對非法移民,表示「將用雷霆手段對付貪腐」——儘管被反對者稱為「暴力總統」,但他宣稱的政治偶像,卻是標榜「非暴力」的印度「聖雄」甘地。
然而口號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前進黨」原本是個在總席位160席的瓜地馬拉議會裡僅擁有2席的小黨。2019年立法選舉後增至16席,卻僅是第一大黨「民族團結希望黨」(54席)席位的不到1/3,離通過立法所必須的過半數席位(81席)更相去甚遠。
為此,賈馬特蒂不得不用高級閣員職位吸引國會其他黨派加盟。行政效率低下,裙帶關係盤根錯節,所謂「反腐」,也只能是一句空談。
不僅如此,在這種架構下,內閣和國會通過一系列向基礎設施和經濟刺激模式傾斜的法案。這些項目往往由國內飽受公眾詬病的大財團控制,引發社會廣泛不滿。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瓜地馬拉也飽受其禍,國會為此批准了逾38億美元專項貸款應對。但大半年來,這筆專項貸款中真正用於疫情應對的,佔比不過15%。
上周剛剛通過的新預算繼續重基建、輕救濟。且據財務專家分析,因為財政收入有限,資金缺口高達1/3,不論舉債或加稅,負擔最終都會轉嫁給普通民眾。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蓄積已久的公眾怒火才一下不可抑制地迸發。
「前進黨」呈分裂態勢
如果說,在今年的大環境下,經濟數據不佳尚能得到公眾諒解,那麼疫情應對不力則很難被原諒。
即便按照「可疑」的官方數據,截至11月21日,瓜地馬拉累計新冠確診病例也已達118417例,累計死亡4074人。賈馬特蒂內閣拙劣的危機應對管理、尤其醫院的糟糕表現,激發了反對黨和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
儘管去年大選的對手託雷斯政治上遭到打壓,但「民族團結希望黨」仍是遙遙領先的國會第一大黨。而原本「先天不足」的「前進黨」在重壓面前已呈分裂態勢——「火燒國會大廈」前不到24小時,賈馬特蒂的競選搭檔、瓜地馬拉副總統卡斯蒂略通過公開信和社交平臺帳戶,公開證實和總統「分歧明顯」,同時提出「為了國家利益,讓咱們倆一起辭職」,這無異於將了總統一軍。
但問題在於,瓜地馬拉是個自然資源貧乏、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原本的「金主」美國近年來也越來越怠於「輸血」,疫情來勢洶洶、貧困和社會問題又積重難返——瓜地馬拉人口中近6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5歲以下兒童中近半數營養不良。無論哪個政黨、哪個政治家上臺執政,只怕都不容易撲滅瀰漫於整個社會的這一把「大火」。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馬小龍 校對: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