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救援現場。
2日上午10點50分,江夏區大橋新區鵬湖小區一在建樓房施工中遇溶洞地質災害,致2名施工人員失蹤(詳見本報昨天A06版)。事發雖已過去一天多時間,現場地質專家和施救人員始終沒有放棄對2名失蹤人員的搜救。到昨天下午,救援現場的大型挖掘機已經增至7臺,並有10臺運土車來回穿梭運走土方,周圍還有百名消防、公安及醫護工作人員隨時待命。至今天凌晨零點,仍未發現兩名失蹤者。
塌陷點已挖土八千多立方米
從昨天上午起,搶險方改變挖掘的地點和方式,加快了進度。由於開挖的現場只有寬約15米、長約20米的地域,不適合多臺機械齊頭並進,現場採取了梯級挖掘、轉運的方式,由一臺挖掘機將挖出土方轉到上一層,再由另外的挖掘機轉運到運土車上,機械作業的轟鳴聲晝夜未停歇。到昨天下午6點,塌陷點已經挖到15米深,轉出的土方達8000多立方米。
搶險人員介紹說,4月29日,在建的這棟樓東北角地基出現不明原因的沉降,開發單位武漢偉鵬房地產開發建築公司迅速組織進行補充地質勘察。
2日上午10點50分,補充勘察鑽探深度達到12米深時,突然發生地質鬆動現象,現場施工人員立即撤離,現場很快出現一個5米見方的大坑,勘察鑽探機械連同偉鵬房地產公司28歲的工程師楊志(男,28歲,黃陂人),該公司另一名管理人員王金才(男,50歲,新洲人)消失在黃土中。
災難發生後,江夏區委、區政府立即組織安監、建設、消防、公安和醫療等部門的搶險人員趕到現場,展開緊急救援。
失蹤兩人都是家裡的頂梁柱
事故發生後不久,兩名失蹤人員的親屬就從黃陂、新洲、武漢市區趕到現場,焦急等待親人的消息。楊志的妻子小張,自2日下午到現場後就沒有離開。昨天下午,紅著雙眼的小張對記者說,楊志畢業後去新加坡工作了5年,已經拿了綠卡,但考慮到她和2歲的女兒都在武漢,就回到了武漢,進入武漢偉鵬房地產開發建築有限公司,誰知道才回國半年,他就遇上這樣的不幸。
50歲的王金才是新洲區舊街清水塘人,他有親兄弟、堂兄弟7人,多在建築行業做事。王金才24歲的小兒子說,父親一直帶著母親和他們兄弟兩個在武漢打工。如果不是出了這件事,一家人生活本是很幸福的。說到這,小夥子的雙眼都溼潤了。
記者看到,坐在救援現場一旁的楊家、王家的20多個親友,大家盯著大坑,希望親人生還的奇蹟出現在眼前。
地質專家詳解塌陷原因
在建的鵬湖小區是一個大型高層住宅群,已經建起了2棟30層的高樓,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塌陷呢?就此,記者採訪中國地質大學馮曉臘、雷兆春教授,他們說,根據媒體報導的情況分析,塌陷的地點的下面肯定有溶洞,甚至溶槽、溶溝密布,這種溶洞不像我們在旅遊景點看到的那種表面溶洞,而是埋藏在十幾米、幾十米甚至更深的地下。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化鈣,後者可溶於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灰巖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如果在這種地帶耕作田地,也許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塌陷,但在溶洞上面建高樓,又沒有進行科學的地質勘察,出現塌陷事故在所難免。因此,在處在溶洞地帶建高樓、修鐵路等,必須要深入完成地質勘察。 (文圖/記者 湯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