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鐵工地事故,誰之過?

2020-12-04 搜狐網

  寒風吹拂著錢塘,悲情籠罩著杭城。

  到18日下午,杭州地鐵塌陷事故中,已有8名施工人員死亡,13人失蹤。由於距離事故發生已三天有餘,失蹤者生還希望渺茫,預計最終這場事故將帶走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他們中間,有2歲孩子的父親,有年過半百老父母的兒子。

  這不僅是杭州市歷年來最大一起安全責任事故,也是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的傷亡事故之一。

  中鐵集團總裁李長進在以此次事故為主題的杭州市委常委擴大會上當眾致歉:「損失非常慘重,我們表示深刻的反省和檢討。」

  在為失蹤者牽腸掛肚、為救援行動默默祈禱的同時,人們不禁要追問:杭州地鐵事故,天災還是人禍?究竟是誰之過?

  將事故歸因於「匯報程序」嗎?國家安監總局、浙江省及杭州市的負責人都表示,施工單位所言「發現問題要等上級部門批示後再採取行動」,這一「程序」純屬子虛烏有,各級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說,如果真的有誰規定了這樣的「程序」,馬上就要追究他的責任。

  將事故歸因於「特殊地質」嗎?杭州的地質水文條件確實比較特殊,軟土地層厚、地下水位高,比其他城市興建地鐵更為困難。但是,難度大並不代表不可行,難度大不表示就會出問題,把事故原因歸結到施工難度大,並不客觀科學。杭州地鐵1號線方案當年評審時,設計文本多達429本,所有送審文本加起來有幾噸重。專家認為杭州地鐵設計施工難度國內最大,但是相應也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新機械。

  目前,事故原因調查仍在加緊進行當中,人們期待著調查結論的公之於眾。但是,幾天來,杭州地鐵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已如剝筍般層層暴露在公眾面前。  

事前路面裂縫徵兆未獲重視

  慘劇發生後,附近一位村民傅美珍說:「七八天前,湘湖大道這一段路突然出現了不少裂縫,大概有2、3釐米寬,差不多延伸到100米遠,就在湘湖小學路段附近。」傅美珍嘆了口氣說:「路面出現裂痕兩天以後,有工人開始在維修機動車道的路面。原以為這段路修修就好了,可沒過兩天,出了大事!」

  工程施工人員葉志國告訴記者,在他到工地工作不久,施工方就發現路面存在下沉的問題,並且多次採取澆灌混凝土、架鋼筋等措施來補救,但仍未阻止事故發生。

  如果這些「小問題」能引起施工方、監理方的重視,結果當會大不一樣。但是已沒有如果。

  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11月16日晚上在事故現場勘察時嚴厲責問:知道存在隱患後,為什麼不採取措施?施工方負責人表示,已經向上級單位匯報過,在等待上級的指示。趙鐵錘和現場陪同的浙江省副省長金德水都駁斥,根本沒有這樣的規定。

  趙鐵錘表示,出現這麼重大的安全隱患,施工單位應該及時採取措施補救,根本不需要等待審批。

  中鐵集團總裁李長進承認,前段時間事發現場地面出現小幅沉降,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為是車流量過大引起的,並沒想到會進一步引起突然的塌陷。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許這才是「關鍵詞」,也正是要被問責的重點所在。  

工人安全教育從業教育缺失

  在這次事故中受傷的木工班工人宋長法說,在上海地鐵的施工中,土挖進去一點,馬上就有一個支撐撐上去,防止上面的泥土掉下來,接著挖土的小工才會繼續往前挖。宋長法說:「在杭州施工時,挖土的人已經挖進去很遠了,甚至連土都已經清運出去了,支撐還沒做上去。」他當時隱隱覺得,這樣施工方法不對,支撐沒上去,挖土的人太危險了。

  祝孔剛是工地上一名鋼筋工,僥倖死裡逃生。他認為事故之所以造成這麼大的傷亡,跟安全通道太少有關係。「這麼長的隧道,只有一個樓梯可以上去,安全通道只有1個。」祝孔剛說,事發時,大家往隧道的各個方向四散逃命,但發現有的方向根本沒有安全通道,很多人被悶在裡面沒辦法出來。由於缺少基本的安全常識培訓,事故發生後,驚慌四散的工人失去了本來或許可以抓住的逃生機會。

  事發後,人們才發現,這個地鐵工地裡有的工人竟然是剛從農村老家來十幾天,沒經過任何培訓就在工地幹活了。有的工人說,是有人在每天上班的時候,提醒他們一下要注意安全,但是具體怎麼注意安全,都有哪些方面,出現了危險情況該怎麼辦,沒有人告訴他們。16日晚上,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趙鐵錘在蕭山醫院看望傷員時,一名叫孫全雲的受傷工人說,他來工地才十八天,做的是清理泥巴的工作,這之前他在家裡幹農活。趙鐵錘問:「十八天,就把你找來了?安全培訓了沒有?」孫全雲回答:「來了就幹活了。」同來的還有孫全雲的女婿。如今,他的女婿依然生死未卜,留下妻子和兩歲的孩子。

  事後,趙鐵錘責問中鐵四局的有關負責人:「工人上崗前有沒有進行安全培訓?」這位負責人先是說,要培訓了才能上崗,後來經一再追問,他承認:「可能有個別沒培訓,有一些臨時換的,沒及時培訓。」趙鐵錘氣憤地說:「沒有培訓過,讓你上天開飛機開得了嗎?農民工在家種菜種地,過來怎麼能幹這活?」

  李長進也承認管理上存在問題。他說,集團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經過培訓的,不過由於杭州地鐵趕工期,部分員工存在流動,對於這一部分流動的員工的培訓就有所缺失。

  此外,工程一定程度存在的轉包情況,也帶來的隱藏的風險。木工班工人宋長法說,他在杭州跟的這個小老闆,是承包地鐵工程的,現在總共招了100多人。這些小老闆承包之後,就回到自己的村子裡招人幹活。  

血的教訓敲響安全生產警鐘

  11月18日,記者電話採訪了我國交通隧道工程界的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16日,王夢恕院士趕到杭州,在查看了地鐵工地事故現場,調閱了相關資料並與其他專家交換意見後,他的判斷是:施工方法上存在缺陷,施工選址也有問題。

  王夢恕說,發生事故的工地離公路太近,交通繁忙,每天約有3萬輛的車流量,其中40%是大車、重車,而且工地附近還有水塘,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群死群傷事故。對這一點,施工方事先缺少分析。

  專家指出,類似這樣複雜的環境,一般不適宜建設地鐵。如果一定要動工,也應完善方案,事前採取限行等措施,並對路面加固。另外,如採用「暗挖」法施工,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一些,但實際上這裡採用的是花費較少的「明挖」法施工。

  「加上連續幾天下雨,工地水管又破裂滲水,幾個因素加起來,釀成了事故。」王夢恕表示,此次事故原因是綜合性的,是長期積累問題的總暴露。

  王夢恕教授說,很多地方大型建設項目從規劃到設計、施工,都要服從於「趕工期」的要求,也有很多「無奈」。他說:「必須要吸取教訓,實事求是地科學安排工期、科學制定方案,這樣才能保證質量、保證安全。」

  近些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全國目前有北京、上海、南京等10個城市的地鐵線路已經投入運營,杭州、成都等地正在進行地鐵建設的施工,全國還有10多個城市在爭先恐後的申請建設地鐵工程。隨著各地如火如荼地發展地鐵交通,接踵而來的地鐵施工事故也頻頻敲響了安全生產的警鐘。

  2007年3月28號早晨,北京蘇州街附近的地鐵10號線工程發生塌方事故,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2007年12月17號下午4點,南京地鐵2號線施工面突然發生斷裂,導致市區主幹道路面塌方,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兩棵10多米高的樹掉入塌方處,所幸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04年9月21號,上海正在施工的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曾經一度出現險情,應通地一條下水道發生破裂,地鐵9號線工地在受水浸泡後發生了面積約700平方米的地面塌陷。

  2008年1月17號下午,廣州地鐵5號線在施工中突然湧水,發生塌方,導致珠江大橋引橋下的雙橋路旁地面突然下陷,出現一個面積大約100平方米的大窟窿,深約5米,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08年4月1號,深圳龍崗區的地鐵3號線工地進行橋墩澆鑄混凝土施工時,母板突然發生坍塌,混凝土傾洩而下,5人被埋,最終三死兩傷。

  屢屢發生的地鐵施工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原因可能不盡相同,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過程,甚至有的還存在工程被層層分包,施工單位沒有施工經驗等問題,每個方面的疏忽都可能釀成安全事故,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事故折射出的是安全制度和責任心的不足,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和監管力度的欠缺。地鐵施工中的高技術含量和高風險性無不需要強烈的安全意識、周密的安全管理和嚴格的安全監管來實現,地鐵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項考驗安全管理的工程。而坍塌事故頻發,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失誤,更是安全意識的坍塌。

  在未來兩年,我國擴大內需,加大基礎建設的背景下,包括地鐵項目在內的各種公共項目都被提上了日程,今後一兩年,城市軌道建設將迎來集中、高速發展的契機,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同樣讓人感到擔憂,前車之鑑尤在,如何讓杭州地鐵塌方這樣的悲劇不會再次上演,確實已經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而嚴峻的問題。

(責任編輯:孟德華)

相關焦點

  • 杭州地鐵工地事故的三個「為什麼」
    杭州「11·15」地鐵工地重大塌陷事故發生已有十天。這是緊急救援的十天,也是調查、反思逐步深入的十天。應該如何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如何告慰那些無辜的受害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各界人士中,不少人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 追問杭州地鐵工地坍塌真相:管理的安全線在哪?
    這是杭州地鐵工地坍塌事故現場發現的又一位遇難施工人員。截至11月18日上午,這起事故已確認死亡7人,失蹤至少14人。  11月15日15時許,杭州地鐵湘湖站工地發生塌陷,地面出現長75米、深15米的深坑,11輛行駛中的汽車墜入塌陷處,正在施工的一條條鮮活生命瞬間被壓埋於地下。  連日來,省市政府和施工單位採取各種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千方百計展開救援。
  • 杭州一地鐵工地發生事故致一死一傷
    事故現場 浙江經視新聞 圖新華社記者11日從杭州有關部門獲悉,8月10日18時40分許,杭州地鐵10號線玉古路附近工地發生一起事故,導致工人一死一傷。該事故因一小型鑽機發生傾斜倒塌,砸中兩名正在施工的工人,送醫後一人傷勢較重經搶救無效死亡,一人輕傷已出院。施工方介紹,初步調查事故原因為事發工地在鑽樁施工過程中,河水倒灌衝刷,導致地下土層出現空洞。由於設備對於地面承重要求較高,鑽機不穩發生傾斜倒塌。(原標題《杭州一地鐵工地發生事故致一死一傷》。
  • 杭州地鐵坍塌 誰對事故負責
    一場慘劇奪走了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也釀成了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傷亡事故。如今,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
  • 口水仗:杭州地鐵施工塌陷事故責任屬誰?
    工期縮水奉誰之命?杭州地鐵施工現場塌陷事故後,圍繞事故責任歸屬,施工方中鐵集團和業主方杭州地鐵集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覺得很委屈,他本想「大事化小」,哪曾想杭州方面「不領情」,於是他只能「你不仁我不義」,把「誰都跑不了」的實話一吐為快;而杭州方面也確有苦衷,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壓力太大了」,他們絕不允許「私下處理」。口水仗由此升級。
  •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責任認定遲遲無結論 多方交鋒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系相關專家稱,杭州地鐵工地塌陷事故對中國城市地鐵熱具有極強警示意義]  杭州蕭山人民醫院住院部,9樓骨科學病房內,孫全運躺在床上。  兩天前,孫全運打工的地方——杭州地鐵一號線蕭山湘湖站發生地鐵施工塌方事故,他死裡逃生,但親眼看見他的幾個老鄉被永遠埋在了地下。截止到23日下午3時,事故已造成了施工人員17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
  • 杭州地鐵工地道路塌陷坑開始回填[組圖]
    從昨日開始,原本戒備森嚴的事故現場管理開始逐漸放鬆,已看不到大批警察現場把守的身影。信息時報特派記者 黃立科 攝東方網11月20日報導昨日,杭州蕭山地鐵工地塌陷事故已進入第5天。部分塌陷位置開始回填昨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位於蕭山杭州地鐵一號線塌陷事故現場,和往日緊張凝重的氣氛不同,昨天現場周圍所有搶險工作人員數量開始減少,氣氛也緩和了很多。在基坑挖掘現場內,因為下放大型垮塌部件已經全部清理完畢,現場的多臺重型起重車輛陸續撤離了現場,只剩下幾臺挖掘機械正在對北2基坑內的殘存淤泥進行挖掘施工。
  • 杭州地鐵事故:滲漏致路面塌陷,臨近站曾發生類似事故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市地鐵5號線與1號線採用相同的公私合營(PPP)模式建設。 此次路面坍塌並非杭州地鐵5號線首次發生事故。據《每日商報》報導,今年3月,杭州地鐵5號線萬安橋站(工程名:平海路站)工地發生「汙水滲漏、路面塌陷」。該報導還稱, 「建國路(慶春路-解放路)段,之前發生過兩次凹陷情況,都在靠近華藏寺巷附近。
  • 殷國安:蹩腳的杭州地鐵事故責任辯論賽
    作者:殷國安 杭州地鐵事故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場「杭州地鐵事故責任辯論賽」。
  • 王夢恕反思杭州地鐵塌陷事故:浮躁之風侵蝕工程
    按照規劃,2015年之前,已經獲批的15座城市即將建成1700公裡地鐵。中國將成為「地鐵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夢恕這位年逾70歲的老人再次發出呼喊:「中國鐵道勘測設計應該給後代留下遺產,而不是遺憾!」   杭州:工期提速的代價  王夢恕,這位在業界以「敢講真話」著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延續著他一貫的風格。
  • 杭州市政府與院士辯論地鐵工地坍塌事故原因
    一場慘劇奪走了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也釀成了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傷亡事故。如今,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
  • 杭州地鐵工地出現坍塌 院士四質疑激怒杭州市政府
    一場慘劇奪走了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也釀成了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傷亡事故。如今,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一名院士的四點質疑早在11月18日,中鐵四局杭州地鐵一號線湘湖站常務副總經理梅小峰就向記者透露,經過中鐵四局事故調查組初步分析,認為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有三:一是杭州的土質特殊,經勘測,發生事故的這段路屬於淤泥質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強;二是事故坍塌所在地點風情大道一直作為一條交通主幹道來使用,來往車流量大,給基坑西面的承重牆帶來太大衝擊;三是今年
  • 盤點2019年的有關地鐵坍塌的三個事故!
    地震事故、煤礦事故、坍塌事故等天災人禍頻頻發生!今天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的有關地鐵坍塌的三個事故!一、廣州地鐵施工區塌陷事件!12月1日上午9點28分,廣州地鐵十一號線沙河地鐵站施工區域出現路面塌陷,一輛清汙車和一輛電動單車掉落其中,造成3人失蹤。
  • 個體承包瓜分坍塌地鐵項目 無資質工頭私自攬活
    個體承包人「瓜分」坍塌地鐵項目  早報記者 吳正懿 周瑜 發自杭州  一具被白布層層包裹的遺體隨著吊機緩緩升起。這是杭州地鐵工地坍塌事故現場發現的又一位遇難施工人員。  到昨天,這起中國地鐵建設史上傷亡最為嚴重的事故已過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
  • 記者探營地鐵三期蕭山機場站工地 揭秘站點情況
    地鐵1號線三期蕭山機場站正處於前期準備階段在中鐵二局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蕭山機場站項目部項目經理漆明安的陪同下,記者進入杭州首個機場地鐵站點的施工工地。地鐵施工的主要區域位於蕭山機場T3航站樓外圍,有7、8個足球場大,用圍擋圍成一個長方形,非工作人員進不來,也看不到。
  • 深圳地鐵一軌道工程事故已致2死 全市建築工地排查隱患
    中新網9月13日電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13日在官網發布《關於地鐵20號線「9·12」龍門吊傾覆事故的通報》(下稱《通報》)。《通報》稱,9月12日,深圳地鐵20號線一期機場北站與重慶路站間軌道工程發生龍門吊傾覆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傷。
  • 杭州路面塌陷事故原因:地鐵施工滲漏水致坍塌,伴有燃氣洩漏
    杭州路面塌陷事故原因:地鐵施工滲漏水致坍塌,伴有燃氣洩漏 8月28日中午11點30分左右,建國北路體育場路南口附近有一處路面下陷,現場冒起大量黃塵!事發周邊的商戶全面疏散。
  • 記者首探備受關注的地鐵1號線三期蕭山機場站工地
    其中,備受關注的地鐵1號線三期蕭山機場站目前進展如何?出入口具體在哪裡?離航站樓有多少距離?地鐵會不會下穿航站樓?地鐵施工會對機場的運營造成影響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探營了蕭山機場站施工現場。地面出入口將離T3航站樓最近蕭山機場通地鐵,期待的不只是杭州市民,還有來杭州中轉、旅遊的人。與他們息息相關的是:蕭山國際機場那麼大,地鐵的出入口到底在哪裡?如果往來航站樓是否需要擺渡車?
  • 杭州天然氣洩漏續:地鐵和天然氣公司各執一詞
    地鐵施工,為何會挖破燃氣管道?按照要求,地鐵施工前,都會進行管道遷移,即使沒有遷移,地鐵施工方也應該掌握實際的地下管網狀況。昨天這起事故是如何發生的?昨天,地鐵施工方向錢報記者承認,管道確實是地鐵施工時挖破的,但是管道本應埋到1.2米深的,萬萬沒想到才開挖了30釐米,就挖到了管道。
  • 北京地鐵事故慘烈 事故電梯為奧的斯品牌
    2011年7月5日上午9點36分,北京地鐵上演了悲慘的一幕!乘客乘坐電梯上行忽然發生事故,扶梯自行倒轉,瞬間大量乘客被強行拖拽、拉扯,地鐵現場滿目狼藉,雜亂不堪,多人受傷。目前,奧的斯電梯方面還未針對此次事故進行回應。  據ZOL記者了解,2010年12月14日早8:49分左右,深圳地鐵羅寶線(1號線)國貿站一臺上行奧的斯自動扶梯曾突發故障導致25名乘客受傷。短短不到7個月的時間,同樣的事故再次在北京發生。那麼,奧的斯電梯又有怎樣的發展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