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恕反思杭州地鐵塌陷事故:浮躁之風侵蝕工程

2020-12-05 華夏經緯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本月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披露:「中國在未來將擁有40餘座有軌道交通的城市」。按照規劃,2015年之前,已經獲批的15座城市即將建成1700公裡地鐵。中國將成為「地鐵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夢恕這位年逾70歲的老人再次發出呼喊:「中國鐵道勘測設計應該給後代留下遺產,而不是遺憾!」

  杭州:工期提速的代價

  王夢恕,這位在業界以「敢講真話」著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延續著他一貫的風格。20日上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在廣州召開。第一個做報告的他,在開始正式40分鐘講演之前,將批評的矛頭指向此次杭州地鐵施工塌陷事故中的種種問題。

  「明顯這個地方工期不合理,造價不合理。這是制約我們安全與質量的核心問題和關鍵問題,不能把所有責任都壓到施工單位。」王夢恕怒言,「就這個問題,沒人敢提,因此無法暴露出來。」

  王夢恕認為,「地鐵工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讓施工單位承擔所有風險,這是有失公平的。」此前,王夢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把規劃風險壓成設計風險,把設計風險轉嫁給施工風險,這是全國地鐵普遍存在的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在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現場,王夢恕問施工單位的負責人:「你們為什麼不停工啊?」對方則一臉無奈地回答,「我們敢停嗎?不幹活就沒錢,就攏不住隊伍。」

  一個科學理念也被王夢恕強調,「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及時修改圖紙。應該取消問責制,實現動態施工、動態管理。」王夢恕所指,針對的是當下行業內部的「家醜」——「大家都不願意改(圖紙)了,因為一改,就牽涉到錢的問題。」

  「限額設計,輕方案研究已經成產生問題的遺憾之源。」王夢恕透露,本應該為3年合理工期的杭州地鐵1號線湘湖站,在籤合同之時,被「提速」了整整1年。後因拆遷未能及時完畢,又拖了1年。最後留給施工方的時間只剩下1年。就這樣,處於進退兩難之間的施工方,「明知有風險,還要趕工期。」 

  事故調查過程中,負責地鐵施工的中鐵四局相關負責人承認,事故發生之前,施工地點確實存在隱患。但該負責人同時也表示,「已經向上級部門匯報過,需要等待上級批示。」

  這被廣為詬病。安監局副局長趙鐵錘也曾當場痛批施工單位負責人:「出現這麼重大的安全隱患,施工單位應該及時採取措施補救,根本不需要等待審批。」

  全國:發展太快非好事

  近日,國家公布了以4萬億元投資刺激經濟、拉動內需的方案。龐大的款項,大部分將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鐵道、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成為投資重點之一。

  在新一輪的基礎建設熱潮來臨之前,發生在這個冬季裡杭州地鐵坍塌事故猶如一記警鐘,在寒冷的大地提醒著人們狂躁的熱情。

  王夢恕不無擔憂,「現在行政幹預越來越厲害。」

  「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王夢恕說。他以北京市軍事博物館地鐵站建設為例,最初專家建議使用「暗挖法」,而領導最後將施工方案確定為「明挖法」。結果因拆遷難題不得不放棄「明挖」方案。「白白折騰了1年多」。

  「很多人認為使用明挖,安全便宜,但沒有計算拆遷費用。」王夢恕一直致力於推廣「暗挖法」的使用。

  讓王夢恕更為擔心的是,像地鐵的超速度一樣飛快發展的中國地鐵,已經超出了其經濟發展階段。他在多個場合多次表示,「地鐵建設要簡單一些,切忌盲目攀比和奢華。」

  就此,他對地鐵使用「屏蔽門」的做法提出質疑。「這用電量要多大啊,設備要簡化,要大家都能用得起。」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這是地鐵價格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面對講臺之下的同行,王夢恕算了筆帳,「現在每個施工單位大體上將近有200億的(工程),再加一倍,就將近400億。」

  「現在地鐵規模擴大太快,並不是很好的事。」王夢恕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未來30年,我國將進入大拆除和重建高潮期,就是因為目前一些工程建設,設計、施工沒有長遠規劃。

  「除了一些部門追求政績外,客觀上存在缺規劃、欠設計、摳投資、緊工期等先天缺陷,使原本能夠成為『遺產工程』的項目,被浮躁之風侵蝕。」王夢恕因此斷言,「在這樣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施工單位沒有工程建設能力,必然出問題。」(趙佳月 張鵬)

來源:南方日報

轉自中新網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口水仗:杭州地鐵施工塌陷事故責任屬誰?
    工期縮水奉誰之命?杭州地鐵施工現場塌陷事故後,圍繞事故責任歸屬,施工方中鐵集團和業主方杭州地鐵集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覺得很委屈,他本想「大事化小」,哪曾想杭州方面「不領情」,於是他只能「你不仁我不義」,把「誰都跑不了」的實話一吐為快;而杭州方面也確有苦衷,溫家寶總理親自批示,「壓力太大了」,他們絕不允許「私下處理」。口水仗由此升級。
  • 杭州地鐵工地事故的三個「為什麼」
    杭州「11·15」地鐵工地重大塌陷事故發生已有十天。這是緊急救援的十天,也是調查、反思逐步深入的十天。應該如何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如何告慰那些無辜的受害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各界人士中,不少人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責任認定遲遲無結論 多方交鋒
    第1頁:「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第2頁:「地鐵熱」衝動難抑   杭州地鐵塌陷事件的警示  宗新建  [「道路規劃要有前瞻性和科學性,要定量、定位制定交通規劃。」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系相關專家稱,杭州地鐵工地塌陷事故對中國城市地鐵熱具有極強警示意義]  杭州蕭山人民醫院住院部,9樓骨科學病房內,孫全運躺在床上。  兩天前,孫全運打工的地方——杭州地鐵一號線蕭山湘湖站發生地鐵施工塌方事故,他死裡逃生,但親眼看見他的幾個老鄉被永遠埋在了地下。截止到23日下午3時,事故已造成了施工人員17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
  • 杭州地鐵工地事故,誰之過?
    到18日下午,杭州地鐵塌陷事故中,已有8名施工人員死亡,13人失蹤。由於距離事故發生已三天有餘,失蹤者生還希望渺茫,預計最終這場事故將帶走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他們中間,有2歲孩子的父親,有年過半百老父母的兒子。  這不僅是杭州市歷年來最大一起安全責任事故,也是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的傷亡事故之一。
  • 杭州地鐵事故:滲漏致路面塌陷,臨近站曾發生類似事故
    據杭州地鐵官方通報,地鐵5號線寶善橋站至建國北路站聯絡通道施工發生滲漏水,導致了事故發生。 當日下午4時30分,《財經》記者在事發現場看到,坍塌路段的路口處已拉起警戒線,交通警察、身穿防暴制服的警察值守於線外,禁止任何非救險車輛、人員入內。警戒線後的區域密布著包括水務、應急救險等在內的各種工程車輛,水務、消防、救險工程師等工作人員穿梭其間。
  • 杭州地鐵坍塌 誰對事故負責
    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在事故現場發表觀點,認為這次事故屬於「突發性自然地質災害」,並面對數十家中外媒體發表了對杭州地鐵建設中存在的多處問題的質疑:    第一、在施工過程中,包括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周邊環境的影響,該拆遷的、該轉移的東西沒有轉移,像公路就在基坑的表面上行走,造成了整個基坑垮塌掉。上馬匆忙,前期的籌劃、設計都比較草率。
  • 殷國安:蹩腳的杭州地鐵事故責任辯論賽
    作者:殷國安 杭州地鐵事故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11月25日《中國青年報》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場「杭州地鐵事故責任辯論賽」。
  • 杭州地鐵工地道路塌陷坑開始回填[組圖]
    從昨日開始,原本戒備森嚴的事故現場管理開始逐漸放鬆,已看不到大批警察現場把守的身影。信息時報特派記者 黃立科 攝東方網11月20日報導昨日,杭州蕭山地鐵工地塌陷事故已進入第5天。部分塌陷位置開始回填昨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位於蕭山杭州地鐵一號線塌陷事故現場,和往日緊張凝重的氣氛不同,昨天現場周圍所有搶險工作人員數量開始減少,氣氛也緩和了很多。在基坑挖掘現場內,因為下放大型垮塌部件已經全部清理完畢,現場的多臺重型起重車輛陸續撤離了現場,只剩下幾臺挖掘機械正在對北2基坑內的殘存淤泥進行挖掘施工。
  • 杭州路面塌陷事故原因:地鐵施工滲漏水致坍塌,伴有燃氣洩漏
    杭州路面塌陷事故原因:地鐵施工滲漏水致坍塌,伴有燃氣洩漏 8月28日中午11點30分左右,建國北路體育場路南口附近有一處路面下陷,現場冒起大量黃塵!事發周邊的商戶全面疏散。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上個世紀80年代,擔任北京地鐵指揮部副指揮長、總工程師的王夢恕,首次採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在地下悄悄地建成了北京地鐵2號線復興門站折返線工程。隨後,這位總工程師主持大跨度地鐵車站淺埋暗挖試驗新技術攻關項目。在北京復興門至西單區間大跨度車站試驗段工程,車站結構寬22.5米、高7米,土層覆蓋僅1米。
  • 杭州市政府與院士辯論地鐵工地坍塌事故原因
    王夢恕強調,「拍腦袋」、「圖便宜」、「趕工期」,加上領導意見替代科學決策,是杭州地鐵事故的問題所在。王認為,湘湖地鐵站在規劃、設計階段都存在問題,杭州市領導及政府要對此承擔責任。  杭州市:王夢恕院士的言論「違背事實」   針對王夢恕院士的質疑,11月21日,杭州市有關方面很快作出回應,在一份措詞相當嚴厲的材料中,杭州方面認為,王夢恕院士的言論「違背事實,混淆視聽,幹擾了現場施救和事故處置工作。」   杭州市方面認為,杭州地鐵整個規劃設計的過程經過了充分的調查、勘探、會審,審批報批環節完備。
  • 追問杭州地鐵工地坍塌真相:管理的安全線在哪?
    這是杭州地鐵工地坍塌事故現場發現的又一位遇難施工人員。截至11月18日上午,這起事故已確認死亡7人,失蹤至少14人。  11月15日15時許,杭州地鐵湘湖站工地發生塌陷,地面出現長75米、深15米的深坑,11輛行駛中的汽車墜入塌陷處,正在施工的一條條鮮活生命瞬間被壓埋於地下。  連日來,省市政府和施工單位採取各種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千方百計展開救援。
  • 杭州地鐵坍塌「謎團」 當地政府與院士看法不一
    這次中國地鐵建設史上傷亡最嚴重的事故因何產生,當地政府與工程院院士看法不一11月15日15時許,正在杭州蕭山風情大道行駛的11輛汽車突然墜落。路面上驟然出現了一個75米長、15米深的巨坑,路段下正在進行地鐵施工的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瞬間被埋壓。消息震驚全國。
  • 杭州地鐵工地出現坍塌 院士四質疑激怒杭州市政府
    一場慘劇奪走了超過20條鮮活的生命,也釀成了我國地鐵建設史上最為嚴重的傷亡事故。如今,搜救還在進行,事故原因也在調查,圍繞誰應該對這起事故承擔主要責任這個敏感問題,這些日子卻在各地開始了激烈的較量。一名院士的四點質疑早在11月18日,中鐵四局杭州地鐵一號線湘湖站常務副總經理梅小峰就向記者透露,經過中鐵四局事故調查組初步分析,認為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有三:一是杭州的土質特殊,經勘測,發生事故的這段路屬於淤泥質粘土,含水的流失性強;二是事故坍塌所在地點風情大道一直作為一條交通主幹道來使用,來往車流量大,給基坑西面的承重牆帶來太大衝擊;三是今年
  • 地鐵越造越多,越挖越深,地面會不會因此塌陷?
    工地在進行中間風井連接下行線的安全聯絡通道的施工時,作業面內因大量的水和泥沙湧入,引起隧道部分結構損壞及周邊地區地面沉降,造成3棟建築物嚴重傾斜,黃浦江防汛牆局部坍塌並引起管湧2008年11月15日 杭州地鐵一號線事件2008年11月15日下午
  • 地鐵為何會滲水、海底隧道如何建 逐一解密
    今天,由省科協、浙報集團主辦,浙江日報、省科技館和果殼網承辦的「[科學]會客廳」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省科技館為觀眾探索神秘的地下工程,講述因地下工程而改變的新生活。  杭州地質適合建地鐵  「杭州的地質情況我非常清楚,這裡我們做了很多工程,都是可以解決的,建地鐵完全沒問題。」
  • 杭州軟弱地質建地鐵引擔憂 官方回應靠技術保安全
    中新社杭州12月6日電 (記者 趙曄嬌)杭州地鐵1號線開通9天,連續發生三次滲漏水事故。雖整改完畢,但民眾仍心存疑慮。杭州地鐵集團質量安全部門負責人和杭州資深地質專家表示,杭州屬於軟弱地基區域,只要安全措施做到位,再差的土質,從工程技術上來說,都沒有問題。
  • 杭州路面塌陷事故地鐵建國北路站恢復運營 公交線路部分調整
    杭州建國北路路面塌陷現場進行混凝土填灌。視覺中國 圖據杭州地鐵官方微博8月28日消息,目前,地鐵2號線建國北路站正常開通運營。杭州地鐵線網運營秩序正常,未受影響。  另據杭州公交微博消息,即時起,體育場路(中河北路-環城東路)允許公交車東西向直行、建國北路(鳳起路-慶春路)允許車輛通行,但建國北路(環城北路-鳳起路)繼續禁止車輛通行,涉及公交線路調整如下:  (1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首次系統地創新了超前支護體系和穩定工作面的理論分析和應用,創造了新型網構鋼拱架和鎖腳錨管支護型式並廣泛應用於軟弱地下工程;主持創造了「淺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鐵和車站的施工配套技術,為城市地鐵及地下工程建設開闢了一條新路。
  • 杭州地面坍塌事故原因通報 :地鐵5號線施工發生滲漏水
    據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消息,8月28日上午,建國北路(體育場路—鳳起路段)發生路面塌陷,現場冒起大量黃煙。市、區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應急處置。下午,杭州地鐵和下城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