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2021-01-13 川北在線網

  原標題: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重大工程參與者

 

  王夢恕

 

  澎湃新聞記者姚曉嵐

  9月20日下午,中國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

  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被稱為「高鐵院士」的王夢恕對鐵路的貢獻極多,其開拓了鐵路隧道複合襯砌新型結構領域的理論研究,摸清了結構受力特點、機理,確定了施工要點及工藝;主持並參加大瑤山隧道深孔光面爆破、噴錨支護、監控量測、反饋信息指導施工、周邊鑽孔預注漿等關鍵技術成果的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實現了大斷面、大型機械化快速施工,改變了中國近百年的隧道設計施工方法,使長大隧道修建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主持雙線鐵路隧道不穩定地層信息化施工,首次系統地創新了超前支護體系和穩定工作面的理論分析和應用,創造了新型網構鋼拱架和鎖腳錨管支護型式並廣泛應用於軟弱地下工程;主持創造了「淺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鐵和車站的施工配套技術,為城市地鐵及地下工程建設開闢了一條新路。

  此外,王夢恕還主持過國內多條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設計、施工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二等獎;詹天佑成就獎、大獎,國家人事部一等功。

  王夢恕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系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培養博士、博士後近60餘名。

  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時任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的王夢恕提交了兩份建議,分別為《關於深入開展大西線調水工程論證並儘快實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議》、《關於保留百年京張鐵路歷史風貌建設鐵路遺址公園的建議》。

  幼時與鐵路結下緣分

  中國工程院官網刊載的一篇題為《德碩年高一身正氣,工程泰鬥兩袖清風——<王夢恕傳>讀後感》文章中,曾提及《王夢恕傳》中對於王夢恕幼時成長經歷的白描。

  1938年12月24日,王夢恕出生於河南省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幼年時的王夢恕,便與鐵路結下不解之緣,跟隨父母以火車為家。

  書中稱,王夢恕幼年時的生活條件雖然惡劣,但勤奮好學,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抓住一切機會向父親請教一些不懂的問題。

  1949年,時年11歲的王夢恕開始就讀於寶雞蔡家坡鐵路中學。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在其班主任許老師的鼓勵下,王夢恕已立志成為像詹天佑一樣的「搞鐵路的科學家」。

  1952年9月,王夢恕正式進入天津鐵路工程學校大型建築科,攻讀橋梁專業。在呂學謨老師的啟迪下,王夢恕認識到,要想成為 的鐵路建設人才,必須扎紮實實學習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沒有捷徑可走。4年後,王夢恕考入唐山鐵道學院橋隧系就讀。1961年9月,王夢恕開始在被譽為「中國隧道學科創始人」的高渠清教授名下就讀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研究生。

  書中稱,在學校裡,王夢恕抓住分分秒秒的時間,專心致志地埋頭於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

  重大工程參與者

  走出象牙塔後,王夢恕參與了許多重大工程:1965年成為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建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發現施工設計圖中未考慮貫通誤差,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運營障礙;1970年,調至成都鐵路局峨嵋內燃機務段工作,主持設計並建設成功的峨嵋內燃機務段被評為全國第一個內燃機車 樣板機務段;1978年,調入成都鐵路局組建科研所;1979年,調入「4501工程」指揮部工作。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一直為中國鐵路建設和高鐵代言的王夢恕院士走了。9月22日,20名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他們的這位同事。北京交通大學數百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趕到現場送別王院士。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告別儀式將於22日在八寶山舉行
    ,「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今天晚上,記者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以下為訃告全文:"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 曾主持高鐵研發9月20日下午,北京時間記者從王夢恕院士之子王磊處獲悉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生前接受專訪稱:高鐵提速不具備技術條件
    王夢恕是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2016年6月9日,本刊曾就當時熱議的高鐵提速問題對王夢恕進行過專訪。時至今日,記者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採訪時的每一個細節,王院士雖已年逾古稀,但與記者溝通親近又自然,很坦誠,沒架子。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2017年3月23日,河南洛陽,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送別「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前仍在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辦公室有人提前悼念:堅持說真話難能可貴
    高鐵專家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將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9月2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生前擔任中心主任的王夢恕院士的辦公室,一如往昔般地整潔,但一張黑白照片和3個花圈卻無聲地宣告了這位受人景仰的「高鐵院士」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 緬懷王夢恕院士:中國高鐵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貢獻—新聞—科學網
    去年9月,王夢恕曾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生於1938年12月24日,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數十載耕耘鐵路工程科技領域,為促進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夢恕最廣為人知的稱號是「高鐵院士」。此外,他還被記者親切地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這位以愛說真話著稱的科學家,多年來奔走在許多城市的地鐵、隧道論證會間,頻頻發表自己的看法。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他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並就涉及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的熱點話題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王夢恕 圖據中鐵隧道局集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眼中,「高鐵院士」針砭時弊,對熱點問題有問必答,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他的名字更是屢見報端,被公眾熟知。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今日,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多年以來,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如今我國鐵路及隧道技術正不斷發展、世界地位逐步提升,王院士卻已與世長辭,讓我們在再次通過當時的文章重溫王院士的風採。王夢恕: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我國隧道最多,發展最快,穿越地質最複雜,作為國家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一生有兩個夢:一是我國鐵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二是我國隧道要成為世界第一。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不能因貧困放棄高鐵
    本報訊(記者裴曉蘭)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因為貧困就不發展高鐵。他認為,關鍵問題是要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王夢恕曾多次參與鐵道部高鐵項目的規劃,是高鐵領域專家。他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捨得在鐵路等交通設施上投入。
  • 送別「高鐵院士」:逝世前仍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王夢恕院士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
  • 王夢恕:中國高鐵應該走出去
    7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夢恕,為中國高鐵的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今天上午,當他來到人民大會堂時,圍繞著中國高鐵,向記者侃侃而談。 「全國高鐵在局部路線上有虧損,但整體上是盈利的。」王夢恕介紹,目前的高鐵票價是靠市場來調節的,票價比較合理,但不能降低,否則票就難買了。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先生離世,享年81歲。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澎湃新聞9月21日從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該公司與王夢恕院士生前兼職的北京交通大學已經發布訃告,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王夢恕的一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 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 學生追憶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更少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他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並就涉及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的熱點話題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王夢恕 圖據中鐵隧道局集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眼中,「高鐵院士」針砭時弊,對熱點問題有問必答,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他的名字更是屢見報端,被公眾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