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王夢恕院士:中國高鐵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貢獻—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本報記者 李晨陽

9月20日,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去年9月,王夢恕曾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生於1938年12月24日,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數十載耕耘鐵路工程科技領域,為促進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夢恕最廣為人知的稱號是「高鐵院士」。此外,他還被記者親切地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這位以愛說真話著稱的科學家,多年來奔走在許多城市的地鐵、隧道論證會間,頻頻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招致質疑和非議,他也始終不改初衷。

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發生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輿論譁然。擔任事故調查組副組長的王夢恕,面對人們對高鐵設備安全性和技術可靠性的質疑公開發聲:「甬溫線發生事故的列車運行速度只有100公裡/小時左右,根本與『高鐵』是兩碼事。事故原因也並非軌道和機車,而是運行指揮系統出了問題。」他還直指,某些人對「高鐵」的無理攻擊,有推卸責任之嫌。這些言論迅速將王夢恕推向風口浪尖。

「在中國高鐵這麼困難的時候,包括王先生和我在內,全國站出來發聲的專家沒幾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我不知道王先生經歷了怎樣的輿論壓力,但當時我自己感受到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在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的最初設計方案中,建築上方有個可滑行的頂蓋,提出者是全球最著名的設計師之一。但王夢恕從工程力學角度核算後,強烈建議取消「鳥巢」的這一設計——1.8萬噸的鋼材在90米寬的平面滑動,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萬一掉下來一塊,得砸死多少人?」他聯繫了另外三位院士,聯名上書國務院,並在全國兩會上一再爭取修改方案。最終,北京奧組委決定取消可開啟屋蓋、擴大屋頂開孔。這一建議不僅讓鳥巢更加安全,還節省了22.3%的鋼材。

2007年,上海決定建設滬杭磁懸浮上海機場聯絡線,但一度受到沿線居民的抵制。老百姓擔心磁懸浮列車帶來噪音及輻射汙染,會干擾生活、損害健康。雙方僵持之際,王夢恕經過實地考察,公開撰文反對磁懸浮項目,說這只是一種費用高昂的「城市玩具」。由於觀點言辭太過犀利,上海某媒體要求他親筆籤字才敢發布這篇文章,王夢恕毫不猶豫地籤上名字。上海一個160萬人的社區紛紛複印、分發、傳閱這篇文章。

在王夢恕身上,有一種工程人特有的爽直利落和不拘小節。當記者向他提出採訪邀約時,得到的回覆常常是一句痛快的「你過來吧」。當記者提出請他審稿核對時,他也會說:「不用看,我說過的話我負責任!」

地鐵站該不該安裝屏蔽門、債臺高築的鐵路系統要如何改革、南水北調的隧道規劃合不合理……在這些很多人不想碰、不願碰的話題領域,總有王夢恕的聲音高高響起。

直言敢言的王夢恕得罪過不少人。有人直接說他「幾乎代言壟斷了鐵路事務領域的一切發言」。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來不是王先生要壟斷言論,而是太多人不敢說、不想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這種大環境下,敢說話的王先生彌足珍貴。當然他的很多話也是一家之言,但科學就應該在不同觀點的交鋒中越辯越明。」

賈利民說:「在學術領域,誰也不能保證說出的話永遠正確。但這種仗義執言、實事求是的風骨,是知識分子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然而,這位耿直的老人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難打交道。親切、質樸、不端架子、相處輕鬆愉快,是很多人對他的評價。

徐飛說:「這兩者並不矛盾。他堅持自己的觀點,但都是擺事實講道理,從來不會以勢壓人。」「他就是以事實為依據、以客觀為準則,不唯書、不唯上、不唯媒、不從眾。」

賈利民最後一次見到王夢恕,是在去年一場關於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會議上。當時王夢恕還在關心地鐵成網運營後,如何通過新技術保障運營安全和提高運維效率等問題。

徐飛最後一次與王夢恕相見,則是在去年下半年一場關於「雙一流」建設的小型研討會上。「那天王先生的狀態看起來不錯。因此,驚聞他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意外,簡直都不能接受。」徐飛說,「中國高鐵有今天,少不了王院士的一份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報》 (2018-09-27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一直為中國鐵路建設和高鐵代言的王夢恕院士走了。9月22日,20名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他們的這位同事。北京交通大學數百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趕到現場送別王院士。
  • 王夢恕:中國高鐵應該走出去
    7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夢恕,為中國高鐵的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今天上午,當他來到人民大會堂時,圍繞著中國高鐵,向記者侃侃而談。 「全國高鐵在局部路線上有虧損,但整體上是盈利的。」王夢恕介紹,目前的高鐵票價是靠市場來調節的,票價比較合理,但不能降低,否則票就難買了。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他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並就涉及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的熱點話題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王夢恕 圖據中鐵隧道局集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眼中,「高鐵院士」針砭時弊,對熱點問題有問必答,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他的名字更是屢見報端,被公眾熟知。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生前接受專訪稱:高鐵提速不具備技術條件
    王夢恕是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2016年6月9日,本刊曾就當時熱議的高鐵提速問題對王夢恕進行過專訪。時至今日,記者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採訪時的每一個細節,王院士雖已年逾古稀,但與記者溝通親近又自然,很坦誠,沒架子。
  • 送別「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前仍在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當天上午11時,王夢恕院士的兒子王磊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父親逝世前夕,「最牽掛的仍是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渤海灣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等三大海峽隧道的建設。曾與其共事的老同事向澎湃新聞回憶,王夢恕院士工作起來常常「熬夜」,為中國隧道事業貢獻了一生,令人欽佩。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先生離世,享年81歲。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王夢恕離世以後,他曾就讀的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在官方微博上發文「緬懷」,不少學生留言悼念這位畢業多年的老學長。一名自稱是「隧道專業晚輩」的學生告訴澎湃新聞,王夢恕院士是中國隧道界的泰山北鬥,雖然沒有和他有過接觸,但自己老師是「老爺子的學生」,常聽老師談及「王院士樂於指導後輩學生做研究」。
  • 「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高鐵院士」王夢恕辦公室有人提前悼念:堅持說真話難能可貴
    高鐵專家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將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9月2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生前擔任中心主任的王夢恕院士的辦公室,一如往昔般地整潔,但一張黑白照片和3個花圈卻無聲地宣告了這位受人景仰的「高鐵院士」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不能因貧困放棄高鐵
    本報訊(記者裴曉蘭)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因為貧困就不發展高鐵。他認為,關鍵問題是要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王夢恕曾多次參與鐵道部高鐵項目的規劃,是高鐵領域專家。他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捨得在鐵路等交通設施上投入。
  • 王夢恕: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的記者是被外國收買了
    1989年,王夢恕到日本名古屋地鐵盾構施工現場考察。              最近,有著「高鐵代言人」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再爆「雷人」話語。該節目記者發現,雖然暑運即將來臨,但是高鐵的上座率似乎並不高,部分高鐵餘票近五成。       這是否是資源浪費?王夢恕在節目裡表示,高鐵的成本就在那兒擺著,票價超過七折就要虧本兒,而且,上座率低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王夢恕說,少就少,那沒辦法。這樣空著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賞用,就是大家不要坐那麼慢。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原標題: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重大工程參與者     王夢恕     澎湃新聞記者姚曉嵐   9月20日下午,中國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告別儀式將於22日在八寶山舉行
    ,「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今天晚上,記者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以下為訃告全文:"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 曾主持高鐵研發9月20日下午,北京時間記者從王夢恕院士之子王磊處獲悉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2017年3月23日,河南洛陽,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學生追憶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更少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他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並就涉及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的熱點話題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王夢恕 圖據中鐵隧道局集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眼中,「高鐵院士」針砭時弊,對熱點問題有問必答,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他的名字更是屢見報端,被公眾熟知。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今日,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多年以來,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看到當時的事故現場時,王夢恕認為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施工設備和技術都太落後,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又少,「能不能以後隧道施工不死人,能不能有更好的施工策劃,」正是一種「責任的需要、國家的需要」讓他在第四年開始分專業時主動申請將專業改為隧道工程建設,並擔任隧道班班長。
  • 「不要怕,要砸先砸我」: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新聞—科學網
    在公眾和媒體眼中,王夢恕個性率真,敢於直言,他的一些言論常常充滿爭議,是位有些「特別」的院士。但在眾多學生的心中,王夢恕學術精深,無私無畏,他的所作所為透露出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道德勇氣和理性思考。 當天下午,王夢恕的學生在洛陽舉辦追思會,共同懷念他們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