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2021-01-13 環球網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如今,他的這句話,他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已經成為現實!

學習詹天佑

1938年,在侵華日寇氣焰日益囂張的時候,王夢恕出生於河南溫縣安樂寨。王夢恕的祖父王文鬱在1911年考入國子監,並成為孫中山的助手、顧問之一,1911年當選眾議院議員。然而,因從馬上跌落導致中風偏癱,他不得不回到河南老家。

王文鬱在給男孫取名時,選了一個「恕」字。「恕」來源於子貢問師——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時局所致,王夢恕的童年不但不安樂,還要與戰亂、災荒、疾病、飢餓打交道,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給子女們湊齊幾元錢的學費,王夢恕的母親挨家挨戶去鄰居家借錢,而年僅11歲的他也不得不走幾十裡路去找父親的一位朋友借五分錢,才最終籌齊所需學費。

蔡家坡鐵路中學是一所有名的學校,少年王夢恕就是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位恩師許老師,並第一次聽到詹天佑的名字。

「修鐵路需要架橋梁、打隧道,這些都需要科學,既然你立志修鐵路,那麼,希望你將來能成為像詹天佑一樣的科學家。」許老師的一番話,曾讓王夢恕記憶深刻,做一名像詹天佑一樣的科學家,成為了他終生為之奮鬥的理想。

1952年9月,王夢恕進入天津鐵路工程學校大型建築科,攻讀橋梁專業。1956年9月,考入唐山鐵道學院橋隧系就讀。1961年9月,就讀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研究生。

上世紀60年中葉,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工程——北京地鐵1號線開始建設,王夢恕主動申請到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工作。年僅27歲的他成為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建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發現施工設計圖中未考慮貫通誤差,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運營障礙。

而後三十餘年,王夢恕一直從事隧道工程施工與科研工作,晉升為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高鐵奔走

如今,高鐵已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原定到2020年達到的12萬公裡全國鐵路運營裡程,在2015年提前超額完成。我國鐵路建設具有很強的工程實力,技術水平高、價格低、施工快。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王夢恕表示,這是「人為的胡鬧」。當然,高鐵並非越快越好,鐵路運營要求安全、可靠、實用、經濟。為什麼有的鐵路按照350公裡的時速修建,卻只跑250公裡?就是因為這樣比較經濟。他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人吃飯一樣,八分飽最健康」。

王夢恕曾表示,中國高鐵擁有長距離和大網絡建設運營的經驗,橋梁架設、隧道技術、軌道鋪設等技術全球領先,這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條件。希望以後國際市場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一提到小電器就想到日本,一提到航天就想到美國,一提到高鐵就是中國。

同時,他還經常在各種場合大聲疾呼「要給子孫後代留下遺產,不要留下遺憾和災難」,痛斥「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價、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工程的弊端,呼籲在工程建設中,堅定不移地按科學規律辦事。

「不要說假話」

王夢恕1995年當選院士,當時每月的「院士津貼」是200元,幾年後上調至每月1000元。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

此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建了一個實驗室,該校每月給他發放5000元的補貼。很多學校請他兼職,他同意了,但只讓對方負擔往返差旅支出,其他一概不要。

王夢恕從來不享受特殊待遇,他有時去北京交通大學,先坐地鐵到西直門地鐵站,再花5塊錢坐個「黑三輪」。有次一個老師發現了,對他說,您是院士,這多危險啊!但他卻一笑而過。

他曾當選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在近二十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生涯中,王夢恕始終站在國家的高度、人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抨擊時弊,直言敢諫。對待媒體記者,他也從不戒備拒絕。

有一年,中鐵集團選拔局級幹部,王夢恕作為兩個評委之一,對參評幹部提了同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最不該犯的錯誤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出現頻率最高的回答是「不應該腐敗」,但王夢恕心裡有標準答案,50個參評幹部只有一個答了出來——「不要說假話」。

(原標題為《 痛惜!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他的這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

相關焦點

  • 王夢恕的一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 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原標題: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重大工程參與者     王夢恕     澎湃新聞記者姚曉嵐   9月20日下午,中國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一直為中國鐵路建設和高鐵代言的王夢恕院士走了。9月22日,20名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他們的這位同事。北京交通大學數百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趕到現場送別王院士。
  • 「高鐵院士」王夢恕辦公室有人提前悼念:堅持說真話難能可貴
    高鐵專家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將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9月2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生前擔任中心主任的王夢恕院士的辦公室,一如往昔般地整潔,但一張黑白照片和3個花圈卻無聲地宣告了這位受人景仰的「高鐵院士」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生前接受專訪稱:高鐵提速不具備技術條件
    王夢恕是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2016年6月9日,本刊曾就當時熱議的高鐵提速問題對王夢恕進行過專訪。時至今日,記者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採訪時的每一個細節,王院士雖已年逾古稀,但與記者溝通親近又自然,很坦誠,沒架子。
  • 緬懷王夢恕院士:中國高鐵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貢獻—新聞—科學網
    去年9月,王夢恕曾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生於1938年12月24日,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數十載耕耘鐵路工程科技領域,為促進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夢恕最廣為人知的稱號是「高鐵院士」。此外,他還被記者親切地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這位以愛說真話著稱的科學家,多年來奔走在許多城市的地鐵、隧道論證會間,頻頻發表自己的看法。
  • "高鐵院士"王夢恕告別儀式將於22日在八寶山舉行
    ,「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今天晚上,記者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以下為訃告全文:"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 曾主持高鐵研發9月20日下午,北京時間記者從王夢恕院士之子王磊處獲悉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2017年3月23日,河南洛陽,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這位曾說出「大家都不說真話,社會就沒希望了」的「高鐵院士」,有著冷與熱的交織人生。  新京報記者 王俊  昨日12時50分左右,王夢恕於301醫院去世,享年81歲。  記者了解到,王夢恕去年5月第一次腦溢血住院,「工作強度大,身體太勞累。」王夢恕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位曾說出「大家都不說真話,社會就沒希望了」的「高鐵院士」,有著冷與熱的交織人生。  新京報記者 王俊  昨日12時50分左右,王夢恕於301醫院去世,享年81歲。  記者了解到,王夢恕去年5月第一次腦溢血住院,「工作強度大,身體太勞累。」王夢恕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說。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今日,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多年以來,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為了實現這兩個心願,從事鐵路和隧道工作40多年來,他歷經了無數次人生抉擇。儘管每一次都歷盡艱辛,但最終實踐證明他是對的。「鐵路是中國富強的根本,是國家的大動脈」。大道至簡,自始至終,他都把複雜的人生選擇用簡單的「責任的需要,國家需要」作為衡量標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王夢恕早年接受中國青年網的採訪。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不能因貧困放棄高鐵
    本報訊(記者裴曉蘭)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能因為貧困就不發展高鐵。他認為,關鍵問題是要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王夢恕曾多次參與鐵道部高鐵項目的規劃,是高鐵領域專家。他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捨得在鐵路等交通設施上投入。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他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並就涉及中國高鐵建設和發展的熱點話題多次接受媒體採訪,被媒體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王夢恕 圖據中鐵隧道局集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眼中,「高鐵院士」針砭時弊,對熱點問題有問必答,特別是全國「兩會」期間,他的名字更是屢見報端,被公眾熟知。
  • 送別「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前仍在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
  • 「不要怕,要砸先砸我」: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新聞—科學網
    2018年12月27日上午,在眾位親友、學生的陪伴下,王夢恕的骨灰盒穩穩安放在墓地中。洛陽是王夢恕生前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他魂歸故裡。 寒風凜冽,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這裡,顯得陵園小廣場有些擁擠。他們每個人胸前別著一朵白花,寄託對王夢恕的無限哀思,「王院士經常教導我們要把人做好,站在國家的高度上看問題。」一位學生聲音低沉地說。
  • 王夢恕:中國高鐵應該走出去
    7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夢恕,為中國高鐵的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今天上午,當他來到人民大會堂時,圍繞著中國高鐵,向記者侃侃而談。 「全國高鐵在局部路線上有虧損,但整體上是盈利的。」王夢恕介紹,目前的高鐵票價是靠市場來調節的,票價比較合理,但不能降低,否則票就難買了。
  • 王夢恕: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的記者是被外國收買了
    1989年,王夢恕到日本名古屋地鐵盾構施工現場考察。              最近,有著「高鐵代言人」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再爆「雷人」話語。該節目記者發現,雖然暑運即將來臨,但是高鐵的上座率似乎並不高,部分高鐵餘票近五成。       這是否是資源浪費?王夢恕在節目裡表示,高鐵的成本就在那兒擺著,票價超過七折就要虧本兒,而且,上座率低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王夢恕說,少就少,那沒辦法。這樣空著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賞用,就是大家不要坐那麼慢。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先生離世,享年81歲。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王夢恕離世以後,他曾就讀的西南交通大學(原唐山鐵道學院)在官方微博上發文「緬懷」,不少學生留言悼念這位畢業多年的老學長。一名自稱是「隧道專業晚輩」的學生告訴澎湃新聞,王夢恕院士是中國隧道界的泰山北鬥,雖然沒有和他有過接觸,但自己老師是「老爺子的學生」,常聽老師談及「王院士樂於指導後輩學生做研究」。
  • 國家工程師王夢恕
    王夢恕(陳偉斌/圖)2018年9月20日下午,王夢恕院士離世,享年80歲。王夢恕先生為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2017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反對分拆鐵道部、力挺中國高鐵技術、辯護高鐵定價……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幾乎成了鐵路系統的代言人,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和個性造就了這一切?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王夢恕,舊作重發,以示紀念。(本文首發於2014年第391期《南方人物周刊》)高鐵辯護人「你們中國人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