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如今,他的這句話,他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已經成為現實!
學習詹天佑
1938年,在侵華日寇氣焰日益囂張的時候,王夢恕出生於河南溫縣安樂寨。王夢恕的祖父王文鬱在1911年考入國子監,並成為孫中山的助手、顧問之一,1911年當選眾議院議員。然而,因從馬上跌落導致中風偏癱,他不得不回到河南老家。
王文鬱在給男孫取名時,選了一個「恕」字。「恕」來源於子貢問師——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時局所致,王夢恕的童年不但不安樂,還要與戰亂、災荒、疾病、飢餓打交道,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給子女們湊齊幾元錢的學費,王夢恕的母親挨家挨戶去鄰居家借錢,而年僅11歲的他也不得不走幾十裡路去找父親的一位朋友借五分錢,才最終籌齊所需學費。
蔡家坡鐵路中學是一所有名的學校,少年王夢恕就是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位恩師許老師,並第一次聽到詹天佑的名字。
「修鐵路需要架橋梁、打隧道,這些都需要科學,既然你立志修鐵路,那麼,希望你將來能成為像詹天佑一樣的科學家。」許老師的一番話,曾讓王夢恕記憶深刻,做一名像詹天佑一樣的科學家,成為了他終生為之奮鬥的理想。
1952年9月,王夢恕進入天津鐵路工程學校大型建築科,攻讀橋梁專業。1956年9月,考入唐山鐵道學院橋隧系就讀。1961年9月,就讀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研究生。
上世紀60年中葉,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工程——北京地鐵1號線開始建設,王夢恕主動申請到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工作。年僅27歲的他成為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建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發現施工設計圖中未考慮貫通誤差,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運營障礙。
而後三十餘年,王夢恕一直從事隧道工程施工與科研工作,晉升為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高鐵奔走
如今,高鐵已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原定到2020年達到的12萬公裡全國鐵路運營裡程,在2015年提前超額完成。我國鐵路建設具有很強的工程實力,技術水平高、價格低、施工快。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人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王夢恕表示,這是「人為的胡鬧」。當然,高鐵並非越快越好,鐵路運營要求安全、可靠、實用、經濟。為什麼有的鐵路按照350公裡的時速修建,卻只跑250公裡?就是因為這樣比較經濟。他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人吃飯一樣,八分飽最健康」。
王夢恕曾表示,中國高鐵擁有長距離和大網絡建設運營的經驗,橋梁架設、隧道技術、軌道鋪設等技術全球領先,這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條件。希望以後國際市場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一提到小電器就想到日本,一提到航天就想到美國,一提到高鐵就是中國。
同時,他還經常在各種場合大聲疾呼「要給子孫後代留下遺產,不要留下遺憾和災難」,痛斥「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價、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工程的弊端,呼籲在工程建設中,堅定不移地按科學規律辦事。
「不要說假話」
王夢恕1995年當選院士,當時每月的「院士津貼」是200元,幾年後上調至每月1000元。迄今為止,1000元仍是全體兩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貼標準。
此前,他的工資關係在中鐵總公司,作為副總工程師,他的月薪不到兩萬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建了一個實驗室,該校每月給他發放5000元的補貼。很多學校請他兼職,他同意了,但只讓對方負擔往返差旅支出,其他一概不要。
王夢恕從來不享受特殊待遇,他有時去北京交通大學,先坐地鐵到西直門地鐵站,再花5塊錢坐個「黑三輪」。有次一個老師發現了,對他說,您是院士,這多危險啊!但他卻一笑而過。
他曾當選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在近二十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生涯中,王夢恕始終站在國家的高度、人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抨擊時弊,直言敢諫。對待媒體記者,他也從不戒備拒絕。
有一年,中鐵集團選拔局級幹部,王夢恕作為兩個評委之一,對參評幹部提了同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最不該犯的錯誤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出現頻率最高的回答是「不應該腐敗」,但王夢恕心裡有標準答案,50個參評幹部只有一個答了出來——「不要說假話」。
(原標題為《 痛惜!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他的這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