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程師王夢恕

2021-01-13 南方周末

王夢恕(陳偉斌/圖)

2018年9月20日下午,王夢恕院士離世,享年80歲。王夢恕先生為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2017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反對分拆鐵道部、力挺中國高鐵技術、辯護高鐵定價……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幾乎成了鐵路系統的代言人,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和個性造就了這一切?

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王夢恕,舊作重發,以示紀念。

(本文首發於2014年第391期《南方人物周刊》)

高鐵辯護人

「你們中國人不愛國。」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小泉教授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心裡很不是滋味。

那是2011年「7·23事故」調查期間,任調查組副組長的王夢恕到日本交流,當時他已經得知,調查組準備將事故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技術缺陷——這將極大傷害中國高鐵技術的聲譽和日後發展。王夢恕心裡卻認定,事故其實源自管理問題。

小泉教授告訴王夢恕,發生在新幹線的一起鐵路事故,死亡106人,日本人為了掩蓋技術問題,花重金把責任推到了列車司機身上,以此保護技術出口,中國同行的做法在他看來自然屬於「不愛國」。要知道,小泉的話對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來說是多麼嚴重的指控。「7·23事故」調查報告最終公布時,王夢恕「代表他個人」向記者表示,事故的原因是管理不善,中國的高鐵技術不存在問題。

從那以後,敢言、精神強悍便成了王夢恕的標籤,他引起爭議的言論還包括:「火車票價不高,是工資低」,「12306網站要那麼高透明度幹什麼?能買票就行」,「『奢侈動車』不存在貪汙腐敗」……他幾乎成了中國鐵路的發言人。王夢恕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人物周刊》記者,鐵路系統的官員對王夢恕「又尊敬又害怕,很多時候指望他出來說話」。

害怕是因為王夢恕眼裡揉不得沙子,有話從來不藏著,在專家會上當面批評, 絲毫不留情面,有時竟追到鐵道部去「罵人」,當事官員躲著不敢見他。2004年,因為不滿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在烏鞘嶺隧道的野蠻施工,王夢恕找到記者,讓記者扮作自己的學生暗中調查,寫出了《爭議「亞洲第一隧道」》的五千餘字長文。「報導震動了鐵道部,本來各個局敢怒不敢言,都覺得出了口氣。」王夢恕說,劉志軍「這個人內心很恨我」。

劉志軍落馬後,王夢恕又在2012年「兩會」的時候告訴我,對劉志軍不能「落井下石」,他在發展高鐵方面貢獻很大。「7·23事故」發生之後,中國的的高鐵建設陷入停滯,王夢恕開始扮演中國高鐵辯護人的角色,「對高鐵技術、高鐵定價,說了很多鐵道部不敢說的話。」工作人員說,鐵路系統尊敬他也是因為同一種個性。

有一年,中鐵集團選拔局級幹部,王夢恕作為兩個評委之一,對參評幹部提了同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最不該犯的錯誤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

相關焦點

  • 王夢恕:墨家風範國家工程師
    80歲的老人王夢恕9月20日辭世 ,他一定通過隧道進入天堂,在那裡繼續暢想高鐵遠景,暢想技術改變國人生活,懷抱一腔淳樸熱血繼續愛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王夢恕參加工作時,就是鐵道部體制內的一員,他更習慣鐵道部,習慣國家部委帶來的強大能力,他對企業的能力有警惕,認為高鐵投資一度下滑,就是因為鐵道部改制成為鐵總公司後側重考慮經濟利益。 王夢恕很反感金錢原則,有人請他去,他說自己是鐵道部隧道工程局培養的,不能離開,要講仁義。
  • 王夢恕:國家工程師為鳴而生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80歲的老人王夢恕9月20日辭世。他一定通過隧道進入天堂,在那裡繼續暢想高鐵遠景,暢想技術改變國人生活,懷抱一腔淳樸熱血愛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年輕時那個腰裡別著大鐵釘,想到峨眉山習武做著武俠夢的人,最後衝進了中國基建的江湖,以一抵百,決定了好多大型工程的命運。有人說他是鐵道部利益代言人,是沒有官封的高鐵第一發言人。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王夢恕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併兼任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大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曾歷任鐵道部隧道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科研所結構室主任、科技開發處總工,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此外,王夢恕還主持過國內多條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設計、施工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二等獎;詹天佑成就獎、大獎,國家人事部一等功。   王夢恕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系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培養博士、博士後近60餘名。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時任鐵道部隧道局科研所總工程師的他,帶著24名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攻關組,創新採用國際上一種尚未成熟的新奧法施工理論,設計了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新方法、新結構、新儀器,其深孔光面爆破、噴錨支護和監控量測等成套自主創新技術成果,使大瑤山隧道工程實現了大斷面快速安全施工,將工期從8年減少到6年半,10項配套技術、42項技術難點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大瑤山隧道修建新技術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王夢恕的一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 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 王夢恕:中國高鐵應該走出去
    7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夢恕,為中國高鐵的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今天上午,當他來到人民大會堂時,圍繞著中國高鐵,向記者侃侃而談。 「全國高鐵在局部路線上有虧損,但整體上是盈利的。」王夢恕介紹,目前的高鐵票價是靠市場來調節的,票價比較合理,但不能降低,否則票就難買了。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院士王夢恕詳解「煙大海底隧道」項目 回應五大爭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黃玉琦 攝)近日,國務院公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王夢恕: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的記者是被外國收買了
    1989年,王夢恕到日本名古屋地鐵盾構施工現場考察。              最近,有著「高鐵代言人」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再爆「雷人」話語。王夢恕在節目裡表示,高鐵的成本就在那兒擺著,票價超過七折就要虧本兒,而且,上座率低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王夢恕說,少就少,那沒辦法。這樣空著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賞用,就是大家不要坐那麼慢。       人民日報、頭條新聞、網易客戶端的官方微博都轉發了王夢恕的這番話,引來網友紛紛批評、吐槽。
  •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送別王夢恕院士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生命中的後二十年,王夢恕一直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教學、科研崗位上。
  • 學生追憶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更少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春節以後又第二次出血,後來一直就在醫院了,好一陣子又差一陣子。」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出身在鐵路世家視詹天佑為榜樣西出河南溫縣縣城13公裡,便是享有「黃河文化第一村」之稱的安樂寨,1938年12月24日,王夢恕即出生於此。溫縣是東漢權臣司馬懿的故鄉,文風鼎盛,名人輩出。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安樂寨就考中30多名大學生。
  • 王夢恕談中國高鐵"夢":布局全球 國內應促推8小時高鐵圈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鄧志慧、黃玉琦、譚琳)近日,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與人民網強國論壇舉行「科技強國論壇」之院士專家領軍人才系列談第四場活動,本期邀請的嘉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