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師生送別王夢恕院士

2020-12-04 光明日報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生命中的後二十年,王夢恕一直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教學、科研崗位上。作為學校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長,他率領學校科研團隊,完成大量首創性的科研工作,如在深圳地鐵建設中,在國內第一次引入第三方檢測;探索深圳地鐵大變形成為國內成功首例等等。作為一位高校教師,他堅持立德樹人、秉承交大「知行合一」的精神,對學生提出 「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理論」這三個基本要求,強調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按照這樣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方式,他培養出了百餘名品學兼優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為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輸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表示,王夢恕院士對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工程巨擘、鐵路功勳;他長期潛心育人,將畢生研究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常懷家國責任、一生探索真理,王夢恕院士不僅留下了一個個百年工程,更為交大師生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

作為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張頂立追隨王夢恕20年。張頂立說,為了國家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王院士始終忙碌在工程一線,他一直倡導在為國家培養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方面。他曾經多次呼籲:要想解決工程方面的關鍵技術難題,必須要引導高層次人才深入到工程一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凝練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我國工程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

2008年畢業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的博士生、現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設計鑑定中心橋隧處處長的趙勇說,無論是在學校裡聽王老師講課,還是在工地現場聽他講解對技術難題的處理方案,都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院長郭小紅念念不忘一件事:翔安海底隧道第一次穿越海底風化槽時,隧道上部為30多米深的海水,開挖面的地質條件較差,滲水量不斷加大,已出現失穩徵兆。已經70多歲的王夢恕,在狹窄的臨時鋼梯上攀爬,結合現場的實際狀況,很快提出了施工方案和解決這一技術難題的措施,使工程順利通過了風化深槽的嚴重危險地段。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譚忠盛提到恩師時說,王院士對工作很執著,一直高強度、高負荷地運轉著。年底時曾經一度身體恢復不錯,還專門給學生開過一次會,鼓勵學生,幹工作一切要從國家需要出發。但對於個人生活,王院士從來沒有更多要求,經常和學生們一起在工程現場吃工作餐,這種習慣到晚年還一直保持著。

(袁芳)

相關焦點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一直為中國鐵路建設和高鐵代言的王夢恕院士走了。9月22日,20名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他們的這位同事。北京交通大學數百名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也趕到現場送別王院士。
  • 送別「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前仍在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澎湃新聞9月21日從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處獲悉,該公司與王夢恕院士生前兼職的北京交通大學已經發布訃告,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定於2018年9月22日(周六)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送別「高鐵院士」:逝世前仍牽掛三大海峽隧道建設
    王夢恕院士遺體告別儀式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圖「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人來到現場送別老先生,直到一個多小時後告別儀式將近結束,還有不少人留在禮堂前要再「陪陪他」。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辦公室有人提前悼念:堅持說真話難能可貴
    高鐵專家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9月22日上午10時將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9月2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生前擔任中心主任的王夢恕院士的辦公室,一如往昔般地整潔,但一張黑白照片和3個花圈卻無聲地宣告了這位受人景仰的「高鐵院士」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2017年3月23日,河南洛陽,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原標題: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重大工程參與者     王夢恕     澎湃新聞記者姚曉嵐   9月20日下午,中國 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春節以後又第二次出血,後來一直就在醫院了,好一陣子又差一陣子。」
  • 「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 緬懷王夢恕院士:中國高鐵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貢獻—新聞—科學網
    去年9月,王夢恕曾因腦出血住院治療。 王夢恕生於1938年12月24日,於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數十載耕耘鐵路工程科技領域,為促進我國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夢恕最廣為人知的稱號是「高鐵院士」。此外,他還被記者親切地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這位以愛說真話著稱的科學家,多年來奔走在許多城市的地鐵、隧道論證會間,頻頻發表自己的看法。
  • 院士王夢恕詳解「煙大海底隧道」項目 回應五大爭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黃玉琦 攝)近日,國務院公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 「不要怕,要砸先砸我」: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新聞—科學網
    2018年12月27日上午,在眾位親友、學生的陪伴下,王夢恕的骨灰盒穩穩安放在墓地中。洛陽是王夢恕生前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他魂歸故裡。 寒風凜冽,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這裡,顯得陵園小廣場有些擁擠。他們每個人胸前別著一朵白花,寄託對王夢恕的無限哀思,「王院士經常教導我們要把人做好,站在國家的高度上看問題。」一位學生聲音低沉地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紘獲聘北京交通大學顧問教授
    11月3日,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顧問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於北京交通大學舉行。,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濤教授、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建軍教授、楊立新教授、徐猛教授,以及北京交通大學的在校師生代表均出席並見證儀式。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今日,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離世,享年80歲。多年以來,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去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併兼任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大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曾歷任鐵道部隧道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科研所結構室主任、科技開發處總工,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
  • 院士稱磁懸浮是交通玩具 不安全只能做展示(圖)
    中日學術交流會上的王夢恕院士(資料圖)圖為在上海浦東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北方交通大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院士,就磁懸浮技術與城市交通結合的科學性做進一步探討。  《國際金融報》:磁懸浮這種技術是否適合引入城市交通?  王夢恕:磁懸浮列車不具備「安全、可靠、適用、經濟」四項指標的嚴格要求,又不能形成交通路網,更談不上運輸調配以方便乘客,我認為不適於引入城市交通。
  • 學生追憶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更少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