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恕:墨家風範國家工程師

2020-12-05 騰訊網

80歲的老人王夢恕9月20日辭世 ,他一定通過隧道進入天堂,在那裡繼續暢想高鐵遠景,暢想技術改變國人生活,懷抱一腔淳樸熱血繼續愛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80歲的老人王夢恕9月20日辭世 ,他一定通過隧道進入天堂,在那裡繼續暢想高鐵遠景,暢想技術改變國人生活,懷抱一腔淳樸熱血繼續愛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年輕時那個腰裡別著大鐵釘,想到峨眉山習武做著武俠夢的人,最後衝進了中國基建的江湖,以一抵百,決定了好多大型工程的命運。

有人說他是鐵道部利益代言人,是沒有官封的高鐵第一發言人,如果對王夢恕的歷史足夠了解,會發現他涉及公共事務種類繁多,這背後,是傳統的「禮義廉恥」在他身上的滲透,和科學家的身份相比,他更像一位從中原大地走出的儒家思想踐行者。

證券時報記者2014年約他採訪高鐵願景,在他位於北京交通大學的辦公室兩個小時,深感他有獨立人格、家國情懷。有媒體報導,他有時去北京交通大學,先坐地鐵到西直門地鐵站,再花5塊錢坐「黑三輪」,修建北京地鐵線就有他的功勞。

他獲得名聲已久,但依然非常簡樸,是一位久經風霜的北方面孔隨和老人,對媒體而言,這是一個勤奮可敬樂於接觸的老人,他願意分享自己所知的一切,並不因為對方沒有專業知識而態度倨傲輕蔑,和現在流行的專家學者面目全然不同,他一生都是不精英範兒的精英。

2014年兩會,證券時報記者曾旁聽河南代表團開會,他是河南代表團代表,會場裡他一直靜靜的在聽,沒有發言,但會場外媒體看到他時還是習慣圍著他,因為知道必定有收穫,他甚至連高鐵WIFI的話題都願意談論。證券時報記者有一次給他打電話,聽到喘氣聲和呼呼風聲,他70多歲,還在野外一線。

王夢恕和劉志軍都是高鐵促進派,劉志軍落馬之後,他評價劉志軍膽子大,敢承擔風險,對引進高鐵技術和高鐵建設很有貢獻,但他評價也有另一面,劉志軍在任時,鐵路工作人員收入下降,生活困苦,劉志軍敢幹,但是學歷比較低,有些事情違反科學規律。

一方面,王夢恕認為劉志軍恨他,另一方面,當劉志軍想投入500億元引入海外技術引起老專家反對時,又希望王夢恕寫一篇文章支持引進吸收的做法,王夢恕就答應了。引進吸收海外技術是劉志軍的一項成績,中國高鐵獲得跨越式發展。

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那年有一句話流行開來: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王夢恕是調查組領導之一,在調查組還沒有結論時,他就對外發布了主要是管理問題的觀點,2011年高鐵事件後,有人評論他沒有太多被訓練過的技巧和外交辭令,卻有著多數新聞發言人沒有的素質——真誠。

不知不覺中,王夢恕開始扮演中國高鐵辯護人的角色,他說了很多鐵路系統官員不能說的話,這種秉性讓他獲得鐵路部門同仁的尊重。

到了2014年前後,因為溫州動車事故導致的輿論對大力發展高鐵的質疑,當時高鐵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節點。王夢恕在那個關鍵節點發揮了吹鼓手的作用,不辭辛勞地接受各方媒體採訪,為高鐵辯護。

早在高鐵之前,王夢恕就以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的身份,積極參政議政,他給總理寫信最終去掉了鳥巢頂蓋,還讓五棵松體育館去掉了大屏幕,還促使1700萬噸儲油庫埋到地下。

對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希望埋到地下,以保持水質節省耕地,他還反對國家大劇院的設計,他認為城市建築超過200米都不合適,不喜歡央視大褲衩,認為建築結構不合理,樣子也醜。他還是高架磁懸浮交通的堅定反對者。

雖然參與修建中國第一條地鐵,也鼓勵城市修建地鐵,但並不是無條件鼓勵,曾經工作過的洛陽要做地鐵,他沒給面子去支持,覺得不需要。

因為覺得機器打字冷冰冰,手寫更有生命力,他給高層寫信都是手寫。

王夢恕直言敢說,一些觀點和主流意見很不一致,比如他反對拆分鐵道部,當時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投票,有八十多票反對,王夢恕就投了其中一票。他認為鐵道部協調資源的能力比一家公司要強。

這一點和市場派的看法很不同,市場派認為政企要分開,歷史上石油部早就改制了,鐵路本身就應該像一家公司一樣運營。王夢恕參加工作時,就是鐵道部體制內的一員,他更習慣鐵道部,習慣國家部委帶來的強大能力,他對企業的能力有警惕,認為高鐵投資一度下滑,就是因為鐵道部改制成為鐵總公司後側重考慮經濟利益。

王夢恕很反感金錢原則,有人請他去,他說自己是鐵道部隧道工程局培養的,不能離開,要講仁義。有人請他做項目顧問,很多知識分子都靠這個創收,但他覺得給錢是在「整我」,他覺得國家掏錢培養學生,學生才會有更多感恩和報國的情懷。

王夢恕在屈辱中度過童年時光,深切希望國家強大,因為日本侵華,王夢恕跟著父親四處漂泊,最終落在陝西寶雞,父親做了鐵路檢票員,後來又做了站長,這也影響了王夢恕以後的人生。

年輕時代的王夢恕是個武俠迷,腰間別著一尺多長、磨得鋥亮鋒利的釘子。母親為照顧四個孩子導致精神不穩在外受欺負,他希望武力強大保護家人。中學裡一位許姓老師臨終前給他寫信,希望他改變個性,不要因憤怒幹擾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王夢恕決定不再打架,並於1952年進入天津鐵路工程中專大型建築科,攻讀橋梁、隧道。

王夢恕的一生,受過眾多人物影響,比如詹天佑、茅以升,比如恩師呂學謨和高渠清 。「反右」開始後,呂學謨怕王夢恕因愛打抱不平惹禍上身,專程到唐山規勸,這些真摯情誼,也讓王夢恕以誠待人。

父親在檢查車票的時候就對窮人網開一面。這種對底層百姓友好的情感印在王夢恕的骨子裡,高渠清要求王夢恕回學校讀研究生,可目睹8名工人因塌方慘死,王夢恕覺得不能走:「如果你進了隧道看到施工的『掌子面』就不會叫我回來。」

高渠清告訴他,等學了新技術,工人施工就安全了。高渠清回去讀了研,一直等到大瑤山隧道,新技術終於派上用場,1992年,「大瑤山長大鐵路隧道修建新技術」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此前一年獲得這個獎項的是「長徵四號甲」運載火箭,1990年獲獎的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王夢恕1964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後來的西南交通大學),他曾自陳,自己始終將「不給母校丟臉」這句話當成要求自己、師弟及弟子的座右銘。1995年當王夢恕被評選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時,首先把通知寄給了母校。這體現了嚴格要求自己的一面,也體現了個體作為集體一員的榮譽感。這種榮譽感放大了,就是自感對國家的責任,希望國家富強。

王夢恕從一個功成名就的技術專家,走向一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公共知識分子,這一點才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

王夢恕出身於一個耕讀世家,其爺爺王文鬱在宣統三年考入國子監,為孫中山的助手之一,1911年當選眾議院議員。因從馬上跌落中風偏癱不得不回河南老家。王夢恕的父親王崇和是王文鬱第二子,曾因孝敬母親錯過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

王夢恕出生在河南溫縣招賢鄉安樂寨村,這個村子相傳為司馬懿故地,還有「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和西晉史學家馬彪,這個村莊頗為神奇,有2000多口人,有8個人考上北大清華。王夢恕的堂兄王夢奎是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兩人和焦作大學教授王夢周一起在村子裡捐建了「兄弟書屋」,村子裡還出了一個河南省副秘書長王夢飛。

這種書香大族多產生在江南,河南自古多災多難,積蓄財富不易,像這種一族產生這麼多人才的情況非常少見。

70年前,王文鬱寫信給王崇和,要他務必送王夢恕讀書:「王家之振興全在夢恕一代,中華之崛起全在夢恕一代。」

王夢恕肩負了太多期許,他倡導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儒家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忠孝仁義,對國家不忠不孝,這個人就不行,對人要仁義,要厚道。他認為即使對方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也不用太記在心上。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他說自己積極發聲,就是因為儒家的「禮義廉恥」。

他也引起過非議,有人認為他為隧道工程說了太多話,在太多自己不專業的領域發了太多聲。但這並沒有影響他。他說,從不看網上的評價,「我只按照我的想法說話,誰罵我都不管。我要學習武則天的精神,死的時候就是無字碑,任你評論去。」

這是一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這種橫衝直撞的性格,就是他的力量,帶他穿過重重障礙。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說真話,雖然不一定對,卻有著質樸的力量。他掌握了現代科技,卻以儒家作為自己行事準繩,入世為民。一輩子醉心技藝,質樸行事,奔波不停,同情底層,又有墨家風範。

  

相關焦點

  • 國家工程師王夢恕
    王夢恕(陳偉斌/圖)2018年9月20日下午,王夢恕院士離世,享年80歲。王夢恕先生為我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因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譽為「高鐵院士」。2017年9月,王夢恕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反對分拆鐵道部、力挺中國高鐵技術、辯護高鐵定價……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幾乎成了鐵路系統的代言人,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和個性造就了這一切?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王夢恕,舊作重發,以示紀念。(本文首發於2014年第391期《南方人物周刊》)高鐵辯護人「你們中國人不愛國。」
  • 王夢恕:國家工程師為鳴而生
    證券時報記者 餘勝良  80歲的老人王夢恕9月20日辭世。他一定通過隧道進入天堂,在那裡繼續暢想高鐵遠景,暢想技術改變國人生活,懷抱一腔淳樸熱血愛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年輕時那個腰裡別著大鐵釘,想到峨眉山習武做著武俠夢的人,最後衝進了中國基建的江湖,以一抵百,決定了好多大型工程的命運。有人說他是鐵道部利益代言人,是沒有官封的高鐵第一發言人。
  • 來自河南的「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曾說國家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王夢恕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併兼任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大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曾歷任鐵道部隧道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科研所結構室主任、科技開發處總工,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 重大工程參與者
    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此外,王夢恕還主持過國內多條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設計、施工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二等獎;詹天佑成就獎、大獎,國家人事部一等功。   王夢恕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系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培養博士、博士後近60餘名。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記者裴劍飛)今天(9月20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王夢恕院士家人處獲悉,「高鐵院士」王夢恕先生於今日下午離世,享年80歲。王院士的家人對記者表示,今天下午老人剛走,現在心情太糟糕了,希望過兩天再說。
  • 高鐵院士王夢恕走了
    時任鐵道部隧道局科研所總工程師的他,帶著24名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攻關組,創新採用國際上一種尚未成熟的新奧法施工理論,設計了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新方法、新結構、新儀器,其深孔光面爆破、噴錨支護和監控量測等成套自主創新技術成果,使大瑤山隧道工程實現了大斷面快速安全施工,將工期從8年減少到6年半,10項配套技術、42項技術難點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大瑤山隧道修建新技術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高鐵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他的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他力挺中國高鐵建設,曾有一句名言令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國家的人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提到高鐵,就會想到中國。
  • 「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他改變了中國百年隧道設計施工方法
    王夢恕9月20日下午,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據中國工程院公示的院士百科顯示,王夢恕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
  • 王夢恕的一句話曾令國人為之自豪 選人標準「不要說假話」
    9月20日下午,被稱為「高鐵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因病去世,享年80歲。一年前,他因腦出血住院治療。王夢恕曾以27歲的年齡參與修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1號線,並發現貫通誤差,排除運營障礙。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
  • 王夢恕:中國高鐵應該走出去
    76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王夢恕,為中國高鐵的建設作出了不少貢獻。今天上午,當他來到人民大會堂時,圍繞著中國高鐵,向記者侃侃而談。 「全國高鐵在局部路線上有虧損,但整體上是盈利的。」王夢恕介紹,目前的高鐵票價是靠市場來調節的,票價比較合理,但不能降低,否則票就難買了。
  • 「高鐵院士」王夢恕逝世 屢次直言鐵路體制某些弊端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院士王夢恕詳解「煙大海底隧道」項目 回應五大爭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黃玉琦 攝)近日,國務院公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 「高鐵院士」王夢恕的冷與熱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視覺中國  王夢恕  籍貫:河南溫縣  終年:81歲  生前身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前住址:北京  9月20日,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逝世,享年81歲。
  • 王夢恕:說中國高鐵不安全的記者是被外國收買了
    1989年,王夢恕到日本名古屋地鐵盾構施工現場考察。              最近,有著「高鐵代言人」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再爆「雷人」話語。王夢恕在節目裡表示,高鐵的成本就在那兒擺著,票價超過七折就要虧本兒,而且,上座率低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王夢恕說,少就少,那沒辦法。這樣空著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賞用,就是大家不要坐那麼慢。       人民日報、頭條新聞、網易客戶端的官方微博都轉發了王夢恕的這番話,引來網友紛紛批評、吐槽。
  •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送別王夢恕院士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生命中的後二十年,王夢恕一直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教學、科研崗位上。
  • 學生追憶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更少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
  • 學生追憶「高鐵院士」王夢恕:敢說話的人不多,像他這麼敢說話的人...
    著名軌道交通專家、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與王夢恕是唐山鐵道學院的同學,聞悉王夢恕去世的消息後,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太辛苦了。」王夢恕的學生、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忠盛告訴紅星新聞,王夢恕去年曾經因腦出血住院治療,「春節前他都非常好,開會都來參加,準備就恢復工作了。春節以後又第二次出血,後來一直就在醫院了,好一陣子又差一陣子。」
  • 王夢恕院士告別儀式定於22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出身在鐵路世家視詹天佑為榜樣西出河南溫縣縣城13公裡,便是享有「黃河文化第一村」之稱的安樂寨,1938年12月24日,王夢恕即出生於此。溫縣是東漢權臣司馬懿的故鄉,文風鼎盛,名人輩出。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安樂寨就考中30多名大學生。
  • 王夢恕談中國高鐵"夢":布局全球 國內應促推8小時高鐵圈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鄧志慧、黃玉琦、譚琳)近日,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與人民網強國論壇舉行「科技強國論壇」之院士專家領軍人才系列談第四場活動,本期邀請的嘉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中心主任王夢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