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鐵5號線寶善橋站至建國北路站聯絡通道施工發生滲漏水,導致建國北路發生路面塌陷,並伴有燃氣洩露;今年3月,與建國北路站相鄰的萬安橋站也曾發生滲漏事故
(8月28日下午,《財經》記者趕到事發現場時,塌陷路口仍處於臨時交通管制之中。《財經》記者黃姝靜攝)
《財經》記者 高頔 黃姝靜|文 魯偉︱編輯
8月28日上午,杭州市建國北路(體育場路-鳳起路段)發生路面坍塌,伴隨有部分燃氣洩漏。據杭州地鐵官方通報,地鐵5號線寶善橋站至建國北路站聯絡通道施工發生滲漏水,導致了事故發生。
當日下午4時30分,《財經》記者在事發現場看到,坍塌路段的路口處已拉起警戒線,交通警察、身穿防暴制服的警察值守於線外,禁止任何非救險車輛、人員入內。警戒線後的區域密布著包括水務、應急救險等在內的各種工程車輛,水務、消防、救險工程師等工作人員穿梭其間。
事故發生後,杭州市下城區委區政府、市建委、應急管理局、交警、消防、城投、電力等部門,到達現場採取應急措施聯合搶險,並疏散塌陷路面周邊的樹園小區相關住戶。
建國北路塌陷點附近的樹園小區建於1989年。據《錢江晚報》報導,事發地附近公交車站變形比較明顯。樹園小區31幢外牆出現裂紋、2樓窗戶被震沒,外圍已經拉起警戒線。現場公安和社區工作人員已疏散居民。
疏散居民還不知道何時能夠回家,目前杭州地鐵集團正對周邊建築物進行監測,並安排對周邊小區以及地下管線安全進行全面排查。
此次事故並非杭州地鐵5號線第一次出問題。2019年3月7日,杭州地鐵五號線萬安橋站(工程名:平海路站)基坑外側交通道路上汙水管(萬安橋泵站D1800出水管)發生滲漏,導致周圍路面發生塌陷。
萬安橋站與此次發生事故的建國北路站為杭州五5線地鐵前後相鄰兩站。
臨近車站5個月前曾發生類似事故
8月28日下午,《財經》記者看到,在建國北路(體育場路-鳳起路段)發生路面坍塌的路口附近,可以看到杭州地鐵5號線寶善橋站的施工區域,區域內外,停著數輛搶修車。
截至發稿時,塌陷路口仍處於臨時管控狀態。一位目擊者告訴《財經》記者,事故發生時,他正位於坍塌處對面二樓的商鋪中,「我們在樓上看到對面的路開始塌下去,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沒事。沒多久,有人跑到二樓高喊『快走』,正往外跑,黃煙就開始冒上來了,一股臭雞蛋味。」 入夜,坍塌路段一側的居民樓沒有亮燈,一片漆黑。
另一位目擊者稱,其供職的店鋪正位於塌陷路段旁。塌陷剛開始時,他正與客戶聯絡,隨即發現牆壁出現裂縫,崩裂速度越來越快,「啪啪聲」不絕於耳。他與同事飛速跑出店鋪,約20分鐘後,地面形成一個塌陷坑,隨著坑的面積越變越大,大量黃煙開始冒出,「天然氣味道非常重」。據杭州市燃氣集團消息,路面塌方壓垮燃氣管道,導致燃氣洩露。
杭州地鐵5號線是杭州第四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5號線一、二期工程起於餘杭區綠汀路站,終於蕭山區姑娘橋站,全長51.8公裡,設車站38座,全部為地下線路。5號線已於2019年6月24日開通首段,從良睦路站至善賢站,自西向東連接餘杭、西湖、拱墅三個行政區。按計劃,5號線一、二期工程餘下部分將於2019年年底建成通車。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市地鐵5號線與1號線採用相同的公私合營(PPP)模式建設。
此次路面坍塌並非杭州地鐵5號線首次發生事故。據《每日商報》報導,今年3月,杭州地鐵5號線萬安橋站(工程名:平海路站)工地發生「汙水滲漏、路面塌陷」。該報導還稱, 「建國路(慶春路-解放路)段,之前發生過兩次凹陷情況,都在靠近華藏寺巷附近。兩次均未查明凹陷原因,最後做了回填土方修復。」
據《財經》記者了解,杭州地鐵5號線萬安橋站與建國北路站為前後相鄰的兩站,與寶善橋站也僅一站之隔。今年3月萬安橋站事故是因為「發現基坑外側交通道路上汙水管發生滲漏」所致。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王修信告訴《財經》記者,杭州地鐵5號線此次事故發生原因還不清楚。「因為是連接通道施工,施工期間的局部事故經常會發生,下部滲水嚴重帶走泥土會產生路面坍塌。一般來說,有地質、水流等複雜原因,此類事故在其他地方發生時也有趕工期、設計、施工考慮不周等因素。因此此次事故要進行結構安全鑑定才能大概評定。」
杭州地鐵施工曾多次發生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篇名為《從地鐵5號線施工來談談杭州地鐵前期建設速度為何比較慢?》的網文中直言地鐵建設「難」。文章稱,「杭州地形複雜,地質情況並不是很好,尤其是土質較差(杭州的地基是淤泥質土和粉砂土組成的軟弱地基,特別在錢塘江兩邊沉積了10米-20米的粉土粉沙,屬於淤泥質土和粉土交互的軟弱地基區),在隧道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工程系教授陳豔豔表示,由於地鐵地下施工涉及到複雜的地質和土質,暗流和地下河會使土質鬆軟,因此地下工程都具有防水、排水設施。如果日常排水、防水工作沒有做好,可能會出現問題。
《財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除前述今年發生的萬安橋站事故以及此次事故,2008年以來,杭州地鐵曾發生或大或小多達8次事故: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時15分,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鐵湘湖站北2基坑現場發生大面積坍塌,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961萬元;2010年11月3日,地鐵1號線七堡站施工工地發生坍塌;2012年2月27日,地鐵1號線終點站附近的勝稼路出現大面積塌陷;2014年4月23日,地鐵4號線城星路站出現塌陷;2014年7月31日,地鐵4號線江錦路站至市民中心站區間發現滲漏水;2015年11月28日,地鐵4號線水澄橋地鐵站附近路面發生塌陷;2016年7月8日,地鐵4號線南段中醫藥大學站南基坑施工時發生基坑土體突湧,造成4名工人遇難;2019年8月16日,杭州城站火車站引橋下的一處地鐵工地發生地面塌陷事故。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財經》記者表示,地鐵施工出現事故大致有四種原因:裝備出現故障、施工人員操作失誤、規章制度存在漏洞,最後才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
8月22日,中交一公局集團杭州地鐵項目舉行安全事故視頻警示教育培訓會。該集團是杭州地鐵10號線一期工程施工總承包之一,「會議旨在通過教育、講解、警示等多種方式提高協作隊伍的安全意識,將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要求銘記於每一個人心中,消除場內安全隱患,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