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路與滁州路交口,一處前期塌陷路面還正在封閉施工。本報記者 卞世鵬/攝
近來,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施工區域多次發生地面沉降或下陷事件,讓部分市民的疑問始終不能消散:究竟與地鐵施工之間有沒有關係?類似的隱患還有沒有?上周五,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專門邀請了業界五位大師級專家,針對1號線尚未施工的大東門區域地下孔洞問題進行勘察。
聽診:地下孔洞多,又發現11處
5月10日上午,滁州路與勝利路交叉口往南80米處出現一處坑洞,坑陷面積5米×8米……事實上,這已經是今年發生在地鐵1號線明光路站到南一環站的這段區間裡第6起類似事件。
不僅如此,目前的勘探發現,勝利路(明光路至大東門)、馬鞍山路(蕪湖路至南一環)沿線地下,還存在著11處地下孔洞,市軌道公司已組織相關施工單位進行填實處理。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項目辦工程現場負責人顏海峰告訴記者,目前1號線全線僅剩下約4公裡左右的隧道尚未施工,其中大東門區域的2.2公裡最為複雜,正是這裡的地下發現多處孔洞,目前暫未施工。
診斷:是常見現象,危害不算大
在聽取勘察單位和施工單位的匯報,並進行現場實地查勘後,最終專家們給出一致意見——勘探發現的部分地下孔洞現象乃至此前已出現過的幾處地面沉降及下沉事件均屬地鐵施工過程中的常見現象。
安徽省勘察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合工大巖土學院院長楊成斌說,目前合肥發生的幾次下陷只是局部的,從已發生的事故來看,危害不大,不存在發生類似上海、杭州地鐵施工中大面積塌陷的隱憂。
另外專家們認為,未施工段地下孔洞主要位於上部填土層中,系地表水滲透、雨汙水管滲漏等因素引起水土流失形成,危害是局部的、可控的。
孔洞早就有,不怪修地鐵
專家組組長、國家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技術總監顧國榮認為,大東門區域靠近南淝河河漫灘位置,因地下古河道及地面厚層填土影響,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具有複雜特性。
據顧國榮介紹,無論在哪座城市,正常的地鐵施工或多或少都會對道路產生些許影響,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地鐵施工引起在30毫米以內的路面沉降都是在安全可控範圍內的。就合肥地鐵1號線沿線發生的路面沉陷情況而言,地鐵施工均非直接主因。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地鐵施工前就已經存在於地下的孔洞,事實上,勝利路、馬鞍山路已發生的幾次路面沉陷均是在地鐵盾構施工尚未到達的區域。
處方:施工前勘探,施工中監測
此前媒體曾報導合肥地質條件很適合進行地鐵施工,那麼近期發生的幾起事件以及探明的其餘孔洞是否意味著這一判斷要發生改變呢?
其實與會的專家綜合分析,仍然認為合肥地鐵施工條件和管理水平還是屬於相當好的,對合肥地鐵施工的安全和質量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對於地下孔洞,專家們認為要想完全杜絕幾乎沒有可能,不過雖屬常見現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處理,依然會造成嚴重後果。
專家提出,具體的處置辦法就是提前採取物探、鑽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勘探,一旦發現孔洞,要在施工前及時圍閉並灌漿填實。另外,下一步要控制盾構施工參數,確保地鐵施工安全,同時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加強第三方監測及地面巡視,發現異常及時處置,儘量減少影響。
揭秘)如何給地下「拍片」
相關人士介紹,地鐵施工前有多輪地質勘探,包括初勘、詳勘等,以便明確線路的地質情況。而針於大東門區域這樣特殊的地質區域,在盾構機掘進之前,還會有超前監測,正是超前監測中發現地下有異常,既而又進行有針對性的進一步物探和鑽探。
在大東門區域施工前,合肥地鐵新增了一套雷達監測儀器,也就是物探,通過反射波,可通俗理解就像人體做X光,通過物探通常會發現一些異常,再輔以加密的打孔勘測,可以進一步確認孔洞的位置和大小。
塌陷路面回訪)
地點:馬鞍山路與太湖路交口
現狀:裂縫修補處仍有長痕
事件回放:1月30日上午9時許,馬鞍山路與太湖路交口東北角的人行便道上,平整的路面上被發現多出一道裂縫,地面出現不同程度下沉。
記者回訪:昨天記者看到,裂縫位置在一座大型商場附近,雖然現在已經填平,但地面上仍有一道深深的痕跡,南北向蜿蜒30餘米,一直延伸到商場內。這座商場的一名負責人表示,事情發生後,他們一直在聯繫相關部門處理,「我們也在做修復的工作。」
地點:馬鞍山路萬達廣場附近
現狀:兩處事故點已無痕跡
事件回放:3月18日凌晨2時許,馬鞍山路與航運路交口北150米處發生路面塌陷,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相隔半個多月後,4月6日上午,合肥馬鞍山路萬達廣場附近,一處由南向北邊道路被發現下沉,與之前塌陷處相隔不足百米。
記者回訪: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曾經的塌陷處,兩處塌陷點已經幾乎看不出一點事故的痕跡了。
地點:勝利路交通飯店附近路段
現狀:有一處塌陷尚在搶修
事件回放:1月30日晚上8點多,勝利路交通飯店附近,一輛大客車後輪陷入路面空洞,附近出現七八平方米的下沉區。4月21日下午6點左右,勝利路與明光路交口南側下穿橋入口處,由南向北的車道靠近人行道的地方,突然出現一個直徑1米的圓形塌陷區。5月10日上午,勝利路與滁州路交口南側人行天橋下,出現一個直徑約4米,深2米多的大坑。
記者回訪: 記者在事發路段看到,1月份和4月份發生的塌陷面積較小,塌陷區均被水泥灌注,已經看不出什麼痕跡。5月10日發生的塌陷,至今還在施工當中。在勝利路與滁州路交口南側人行天橋下,出事的地點被一處圍欄圍起來,修復工程正在緊張施工,現場人員表示「完工還早呢」。
前瞻)地鐵工期略有緊張
大東門區域一下子發現多個孔洞,按照專家們的意見,這些孔洞必須在地鐵施工前進行注漿回填,確保安全之後才能繼續盾構施工,這樣一來,會不會影響到地鐵施工的工期?
對此,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1號線項目辦相關人士表示,多少是會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原先正常情況下隧道一天可能就掘進20米,但是注漿回填勢必會佔用部分施工時間」,後面的工期會相應變得更加緊張,不過,施工單位會儘量克服。據介紹,1號線計劃於今年10月底實現洞通。
本組稿件由 本報記者 伍靜 劉暘 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