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大城市發展的經驗都證明,只有以大運量的公共運輸尤其是地鐵作為城市交通的骨幹,才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地下鐵路是大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交通發展史上,地鐵的發明與飛機的發明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都是為了克服地面道路的有限性,不同的是飛機開拓的是天上空間,而地鐵開拓的是地下空間。對於城市交通來講,地鐵避開了城市擁堵的地面空間,使用零排放的電力作動力,在一小時內就能運送3-6萬人,並且有利於保護城市的景觀和生態,因此成為大城市交通發展的最佳選擇。
西安地鐵
西安地鐵,是服務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境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第一條線路於2011年9月16日開通試運營,使西安成為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截至2020年9月,西安地鐵在建線路共有8條(段),分別為:1號線三期、2號線二期、6號線二期、8號線、10號線一期、14號線、16號線一期和15號線一期。預計到2025年,形成12條線路運營、總長423公裡的軌道網。
截至2020年12月,西安市開通運營地鐵線路共有8條,分別為: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9號線和機場線,均採用地鐵系統,運營裡程長度共計244.31公裡;共設車站153座,其中換乘車站13座。
西安地鐵建設規劃——在建線路
線路,起止站,車站(座),裡程(千米),開工時間,預計開通:
西安地鐵1號線(三期),秦都站,灃河森林公園站,7,10.5,2020.03.25 ,2023;
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西北工業大學站,紡織城站,16,19.8,2016,2022;
西安地鐵8號線(環線),——,——,37,50,2019.10.31,2024;
西安地鐵2號線(二期),常寧站,韋曲南站,4,6.9,2019.10.31,2022;
西安地鐵2號線(二期),北客站,草灘北站,4,6.9,2019.10.31,2022;
西安地鐵10號線,楊家莊站,水景公園站,17,34.2,2020.07.01 ,2024;
西安地鐵14號線,北客站(北廣場)站賀韶村站,8,13.8,2019年 ,2021 ;
西安地鐵16號線(一期),能源三路站,灃東小鎮站,9,15.03,2019.12.13,2023 ;
西安地鐵15號線(一期),細柳站,韓家灣站,13,19.15,2020.09.29,2025 。
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3~2021年)示意圖
地鐵對比其它公關交通究竟有何優勢
準時
地鐵的絕對優勢——準點。地鐵運行頻次極高,3-5分鐘內發一列,兩站點相距2分鐘左右,每一次的行程時間差不超過3分鐘,永不堵車,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穩定可靠,生活工作更高效。準時出門,準點到達,對「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現代都市人來說,地鐵無疑節省了更多的通勤時間。
優化人口分布
地鐵拉近了城市的距離,城市居民圍繞地鐵形成人口分布帶,改變了以往市中心往周邊擴散的人口分布,城市整體分布更均勻,極大降低城市交通壓力,國內著名軌道交通專家沈景炎曾表示,第一條地鐵建成後,大約能分擔整個城市5%左右的運力。而形成線網規劃後,運力將達到50%左右。
促進城市繁榮
地鐵是一個城市的經濟命脈,由於地鐵巨大的引流作用,地鐵規劃一公布,沿線土地往往被開發商熱捧,形成一個個以地鐵站點為核心的生活圈,商業、居住、交通、休閒、教育等配套一應俱全,沿線房價上漲,商業繁榮,政府稅收增長。
實力的象徵
地鐵每公裡造價3-10個億不等,全地下線的北京地鐵16號線造價更是高達12億/公裡,能造得起地鐵的不一定是一二線城市,但沒有地鐵的城市,卻肯定代表著這個城市綜合實力較差。地鐵也時常成為企業、投資商、開發商進駐與否的區分標準。
西安地鐵14號線
西安地鐵14號線是中國陝西省西安市一條的地鐵線路,由機場段(原機場城際)和一期工程共同組成,於2015年8月開工建設機場段,2019年9月29日開通運營。2019年開工建設一期工程,計劃2021年6月開通運營。其標誌色為淺藍色。線路東起賀韶站,西至機場西站,是城市北部的一條橫向骨幹線路,連接了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西安北站和奧體中心等重要節點。
截至2020年11月,西安地鐵14號線正在運營機場段,全長29.31公裡,設10座車站,在建一期工程全長13.65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8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列車。
發展軌道交通系統必要性分析
軌道交通建設是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點,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住宅區、交通運輸中心和工作地點之間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的連接。由於軌道交通造價高昂,籌集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軌道交通發展的首要障礙。為了拓展資金來源,提高建設、運營效率,一些國家或城市在傳統的「國有國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融資渠道、建設和運營環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種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會投資,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達到對地鐵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目的。
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是一個公共客運系統,而且是一個經濟系統、一個社會系統。因而它不僅具有交通特性,而且表現出相應的經濟特性和社會特性:
1、交通特性
(1) 提供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高效體現在速度快、容量大;優質體現在方便、舒適等。
(2) 節約資源(特別是節約城市稀有的土地空間資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耗低,二是佔地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的是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且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因此單位乘客的能耗是其它任何一種城市交通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佔用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也是最少的。
(3) 輕度汙染——體現在噪聲、震動、空氣汙染程度小等。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一般採用電力牽引方式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式,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微乎其微,通常被稱為「綠色交通」。
2 經濟特性
(1) 屬巨額資金密集型系統。首先,初期建設投資需要巨額資金。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設要求高、施工難度大、設備的技術標準也高,常常成為一個城市中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因此,一個城市若沒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財政基礎是無法進行大規模軌道交通系統建設的。
其次,運營成本也相當高。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源消耗絕對量相當大,包括列車牽引、環境控制、車站機電設備及通信信號設備等日常運轉的能耗。另一方面高標準的防災系統的投資成本與維護保養成本也很高。同時,大量運營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開支、設備的運行費用也使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2) 企業財務收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相差懸殊。由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較強的公用性,強調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運營企業無法按運營成本制定票價,因此運營企業極易虧損,即便是運營成本的回收都幾無可能,常常需要依賴國家、政府、社會提供大量的補貼。
3、社會特性
(1)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
(2)具有基礎設施的功能。
這些特性是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進行觀察與分析得到的,對於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管理體制很有裨益。
西安地鐵14號線車站列表
截至2020年11月18日,西安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共設8座車站。最大站間距3.543千米,位於尚賢路至學府路區間,最小站間距1.017千米,位於港務大道至賀韶村區間,平均站間距1.79千米。
西安地鐵14號線車站位置
序號,車站名稱(暫定名),工程名,車站位置:
1,賀韶站,賀韶村,港務中路與向東路路口東側;
2,港務大道站,港務大道,港務大道與向東路路口;
3,新寺站,三義莊,規劃路與向東路路口;
4,雙寨站,雙寨,港務西路與向東路路口;
5,西安奧體中心站,體育中心,迎賓大道與向東路路口東側;
6,北辰站,辛王路,辛王公路與學府中路路口;
7,西安工業大學站,學府路,太華北路與學府中路路口東側;
8,建元路站,尚賢路,尚華路與開發大道路口西側;
9,北客站(北廣場)站,北客站,西安北站北廣場;
10,渭河南站;
11,秦宮站;
12,秦漢新城站;
13,長陵站;
14,擺旗寨站;
15,藝術中心站;
16,空港新城站;
17,機場(T5)站;
18,機場西(T1.T2.T3)站。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
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西安地鐵14號線線路走向
西安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起於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北客站東端預留工程,沿開發大道向東敷設,至尚華路與開發大道路口西側避開廣電地網設尚賢路站,之後線路即向南轉,下穿徐蘭大西疏解線、大西高速鐵路、徐蘭高速鐵路以及西銅高速公路,平面避開龍記國會山小區地下室之後向東轉向進入學府中路敷設,至太華北路與學府中路交叉口設學府路站;
西安地鐵14號線出站後繼續沿學府中路向東敷設,至辛王公路與學府中路路口設辛王路站,繼續向東避開第五汙水處理既有建構築物之後,東北向斜穿灞河進入港務區範圍內,沿向東路敷設至迎賓大道東側100米設體育中心站;
西安地鐵14號線出站後繼續沿向東路至港務西路路口,設雙寨站與西安地鐵3號線換乘;
西安地鐵14號線線路繼續向東敷設至三義莊,於規劃道路與向東路路口設三義莊站,之後至港務大道與向東路路口設港務大道站;
西安地鐵14號線線路出站後繼續沿向東路敷設至港務中路東側設賀韶村站,站前站後均設單渡線折返,同時預留遠期向東延伸條件。線路全長13.65千米。
西安地鐵14號線線路走向示意圖
西安地鐵14號線設備設施
西安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設1處停車場,為駿馬停車場(位於港務區向東路以南、西禹高速以西地塊內),設主變電所1座(位於太華北路與學府中路交叉口),車輛段為機場段的藝術中心車輛段。
西安地鐵14號線價值意義
西安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連接西安市全運會會址和高鐵北客站(西安北站),將解決位於未央區的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以及家居建材市場、城中村等人群出行問題;串聯起西安國際港務區規劃的體育中心,為在該體育中心舉辦的第十四屆全運會提供有力支撐。
西安(陝西省省會)
西安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鬱,經濟發展更是全省的「領頭羊」。全省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匯集於此,在陝西省內帶動著發展的步伐,引領著發展的新方向。
西安,簡稱「鎬」,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1個區、2個縣,總面積1075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29.1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20.35萬人,城鎮人口761.28萬人,城鎮化率74.61%。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
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