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包頭,住在東河老城區,偶然間發現這裡竟然跟山西有著很深的淵源。許多老字號都帶著晉字,就連說話的口音也極為相似。
東河曾是老包頭的所在地,北依大青山,南瀕黃河水,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和商業重鎮。
明末清初至民國期間,從晉西北、雁北、陝北一帶「走西口」 的人至此,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晉商百年輝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挖掘不盡的人文潛力。
與計程車司機攀談,師傅告訴我:「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想要了解老包頭的歷史,最好去喬家金街看看。
作為一個山西人,聽到「喬家」二字,頓時有了興趣。曾經去過山西的喬家大院,從那裡知道,喬家的發家地正在包頭。
包頭東河區自古是東西交通要道,也是蒙漢交易的一個聚集點,因此吸引了走西口的人們落戶定居。乾隆二年,山西省祁縣喬家堡的喬貴發便是通過走西口來到這裡。
喬家金街位於東河區人氣旺地財神廟與呂祖廟之間,薈萃了喬家老字號、包頭老商鋪、古玩老店、戲園、晉蒙傳統美食等。
金街所處的位置正是當年喬貴發在包頭做生意時開商號的地方。這些復字號是包頭最古老的商號之一,是百年前晉商喬家在包頭的商脈寶地。
喬家金街與周邊眾多廟宇和諧相處,是包頭市早期的文化、宗教、商貿聚集地。
來到喬家金街,由於不是旅遊旺季,略顯清淨,但掩飾不住這裡曾經的輝煌。漫步其中,歷史的陳跡撲面而來。
喬家金街的中央,是駝隊群雕。勤勞的人們趕著背滿物資的駱駝,行走在繁華的街面之間,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走西口的盛況。
兩邊是具有山西特色的青磚牆,飛簷鬥拱的灰瓦頂,精湛的磚雕、石雕、木雕工藝,房簷下掛著一串串的大紅燈籠。
「祥福源喬家,瑞財富金街」,大算盤、廣告牌、茶馬古道,處處流淌著山西喬家,當年那些誠信經營的傳奇故事。
喬貴發出生於清康熙末年,小時候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他,無奈中走西口來到包頭。迫於生計,做起了賣豆腐、豆芽的小生意。
他審時度勢,與一位山西榆次的秦姓搭檔,做起了草料生意。天時地利,生意十分興隆,於是在東門大街,掛出了「廣盛公」的店牌,後更名為「復盛公。」
喬家歷經風雨坎坷,在包頭苦心經營200年,於光緒年間,在喬家第三代傳人喬致庸手上達到鼎盛,時有復盛公、復盛和、復盛全等多座商業王國。
復字號商鋪基本上壟斷了當年的包頭商業,經營領域涉及錢莊、當鋪、衣鋪、雜貨、米麵糧油等。在客觀上也促進了近現代包頭經濟、社會的發展。
「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成為本地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說「復盛公」商號創業的年代比包頭城還要早。
包頭當時是新開發地區,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相交的地方,除了馬,很多東西都很缺乏,富盛號正好迎合了發展的需要。
喬致庸之所以能有雄厚的資本實現自己票號匯通天下的理想,在於他從一開始就把喬家在包頭的復字號生意發揚光大,復字號也成為喬致庸發家的起點。
復字號名震西北之後,喬致庸又把生意發展到平津、東北,直至長江流域,後來才有了祁縣喬家大院的「大紅燈籠高高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