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經濟史上,晉商馳騁歐亞數千公裡,稱雄商貿數百年,創造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商業盛況。而晉商中的喬家,富甲一方200多年,澤被超過6代,有「晉商翹楚」之稱。
若想破譯這個獨領風騷200餘年晉商翹楚的成功之道,除了喬家家規,還可以品讀那些散落在喬家大院的匾額楹聯。
在這座聞名遐邇的宅院,匾額楹聯構成了一道底蘊深厚的「風景線」。它們集文學、書法、雕刻、裝飾藝術於一身,意義深厚,內涵豐富,蘊涵著宅院主人修身治家和經商處世的道德志向與生活情趣。其人文魅力至今閃耀,讓前來觀賞大院的人們在出入俯仰間得到薰陶與啟迪。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大門——子孫賢族將大 兄弟睦家之肥
這副銅板楹聯鑲嵌於喬家在中堂大門上。這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撰寫贈予喬家的一副對聯,意思是子孫賢能,家族將繁盛壯大;兄弟和睦,家庭能富貴利達。古語講「家和萬事興」,該聯蘊涵著中國傳統的和諧、包容、大度等「和為貴」治家理念。
2百壽圖照壁——損人慾以復天理 蓄道德而能文章
該楹聯雕刻於喬家在中堂大門對面的「百壽圖」照壁兩側,是晚清軍政大臣左宗棠為喬家題寫的,意思是減少個人私慾,以恢復人之本性,順應自然天理;積蓄修養道德,才能符合禮樂法度、社會規範。
3大院外照壁——經濟會通守紀律 言詞安定去雕鐫
該楹聯雕刻於在中堂大門外照壁兩側,意思是在經營事業或與人進行商業來往時,行為要遵守社會道德法紀,誠信規範;與人交談時要使人心安,說話去除雕琢修飾,真誠實在。
4大門閣樓——履中蹈和
這塊匾額懸掛於在中堂大門的閣樓上。「履中」原指走路腳不偏,這裡意為遵循中庸之道。「蹈和」指處世待人平和誠懇。該匾意思是秉承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中正謙和。宅院主人名字喬致庸與堂名「在中堂」皆取儒家核心思想「中庸」、「執兩用中」之意。喬家以此治家,講究忠厚和睦,不偏不倚,和而不同。
5筒樓院——為善最樂
這塊匾額懸掛於筒樓院二樓之上,四個篆體大字古樸典雅,勸誡子孫不能只顧一己之利,要積德行善,助人為樂。這也是喬家世代樂善好施,富而行仁的思想源淵,喬氏族人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得廣大民眾敬重。
6私塾院——會芳
「會芳」匾懸於喬家私塾院正堂門樓上,它採用一整塊木料以圓雕手法製作為荷葉狀,形象逼真,匠心獨具,書法精湛,是大院木雕匾額之精品。它與古典門樓建築相互輝映,表達了喬氏主人見賢思齊,會聚賢德人才之意。
7私塾院——寬宏坦蕩福臻家常裕 溫厚和平榮久後必昌
這副楹聯掛於喬家私塾院正堂門樓,意思是處事心地寬宏坦蕩,就會福至運達,家族時常富裕;待人性情溫厚平和,才能榮耀久長,後輩必定昌盛。該聯充分體現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
8明樓院一進院——傳家有道唯存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這副楹聯掛於明樓院一進院門樓,意思是唯有積存厚德才是傳承家業的真道,處世立身沒有奇特的方法,只要依循直率真誠的本性。喬家重厚道,講真誠,不欺不詐,不瞞不騙,以義取利。誠信聚人氣,重德匯財源,淺簡的聯語點明了主人傳家與處世之道。
9明樓院三進院——詩書於我為曲櫱 嗜好與俗殊酸鹹
該楹聯由近代著名書法家趙昌夑書寫,掛於筒樓院三進院屏門上。上聯語出宋代蘇軾《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下聯語出唐代韓愈《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曲櫱:發黴發芽的穀粒,用來釀製美酒,也代指美酒。該聯意思是詩書對我而言就像釀製美酒的曲櫱,增長自身學識;有與俗世眾人不同的愛好,培養高雅情趣。
10喬家祠堂——百年燕翼惟修德 萬裡鵬程在讀書
該楹聯掛於喬家祠堂門樓。燕翼:語出《詩經》:「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比喻先輩善為子孫謀劃。鵬程:古代傳說鵬鳥由名叫「鯤」的大魚變成,它能乘旋風飛越幾萬裡高空,後比喻前程非常遠大。該聯意思是先輩恩澤蔭庇後代,為後輩籌劃美好未來,惟有勤修德行;子孫繼承發揚祖業,能光耀祖先,有遠大前程,重在勤奮讀書。
11德興堂北院——忠厚培心和平養性 詩書啟後勤儉傳家
該楹聯掛於喬家德興堂北院,意思是忠誠厚道修養內心,心平氣和調養性情;以詩書教導後輩,把勤儉作為傳家美德。要在社會上立足,成就事業,必須重修養,行正路,做善事。要以詩書禮儀和言傳身教讓後輩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自然會形成端正、和善、誠信、勤儉、儒雅的家風,並且能世代相承。
12西南院正院——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該楹聯掛於在中堂西南院正院門樓。意思是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的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能心安理得睡夢也香。古人認為以詩書修人品,以學問養心性,培養知書達理、深明大義的子弟,家族家業就會後繼有人。
13明樓院三進院——行事莫將天理錯 立身宜與古人爭
這副楹聯由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寫,掛於明樓院三進院屏門上,意思是做事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與社會法則,立身處世應當與古人爭賢。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把善、仁、信、義等天理內化於心,並真正身體力行,古代聖賢的美德才能得以發揚傳承。
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裡,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和背後的晉商喬氏家族展現在世人面前。
喬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4000餘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保存完好,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從空中俯視,院落恰似一個「囍」字。
喬家大院全景——整個喬家大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鬥栱飛簷,彩飾金裝,工藝精湛。
樓院雄姿——就拿屋頂來說,可謂高低錯落,變化多端。有雙坡五脊的硬山頂,也有四坡九脊的歇山頂。最有特色的是兩坡相接處砌成曲面的卷棚頂,那優美柔順的弧形,像極了山西人溫情的性格。
此外,一條條通道和臺階,將喬家大院所有平房屋頂連成了一個高懸的空間,在這裡夏天可以納涼,冬日裡可以曬太陽。
喬家大院內形式各異的煙囪——喬家大院的屋頂上建有140多個精雕細琢的煙囪,細看竟沒有一個是重樣的。煙囪的下半部用條磚砌成中空的方鬥形,上半部用磚雕成房屋、門窗、屋頂、飛簷等造型,樣樣俱全,精緻逼真,猶如一座座微型建築矗立在空中。
大院裡精美的磚雕藝術——喬家大院裡的文化遺存也極為豐富。走進大院,滿眼皆是磚雕、木雕、石雕,各種各樣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圖案,布滿門楣、梁柱、護欄、房簷、窗欞、影壁。如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徵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徵大富大貴的牡丹,喜鵲登枝、梅蘭竹菊、麒麟送子、福祿壽三星、和合二仙等藝術設計,不勝枚舉。其造型繁複而不雜亂,緊密而不淤塞,生動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些美輪美奐的圖案,巧奪天工的雕刻,將一座青磚灰瓦、高屋厚牆的建築,變成了一座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情趣,充滿生命靈性的院落。
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登上大院的屋頂,俯瞰被太陽餘暉鍍上金色的建築,似乎能看到那些曾經在大院裡生活過的喬家人,一個一個從歷史的深處走來。
從窮苦農家到富商巨賈,200多年的家族傳奇
喬貴發:不憚勞苦 初創家業
喬家大院的喬氏家族原是窮苦農民,發家始祖是喬貴發。喬貴發幼年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乾隆初年,喬貴發為做生意「走西口」,後來和秦姓同鄉在包頭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經營草料、糧、油、米、面等商品交易業務。
在發展過程中,有一次,因為喬秦兩人投資失敗,再加上當時生意不景氣,欠下不少債,「廣盛公」一度瀕臨破產。好在「廣盛公」的許多生意夥伴認為喬秦兩人為人處世不錯,講究誠信,不忍看他們破產,便借給「廣盛公」很多銀兩,以度過危機,並相約三年後再來收欠帳。三年後,「廣盛公」得以起死回生,不但還清欠款,生意更加興隆。
由此,喬貴發立下家規,要「慎待相與」(相與,山西方言,指生意夥伴)。他告誡家人:一定要謹慎考察生意夥伴的人品信譽,不本分老實的人,就是利潤再大,也不與之交往;一旦認準結交了,在對方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竭力相助,即使明知無利可圖,也不絕交。
德興堂
後來秦姓同鄉撤出了股份,「廣盛公」改組為「復盛公」,喬家開始獨資經營商號,在包頭地區發展迅速,財力日漸雄厚。喬貴發發達以後,給三個兒子都蓋了房,並起了堂號。老大的宅院叫「德興堂」,老二的宅院叫「寧守堂」,老三的宅院叫「在中堂」。更重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24字的「六不準」家規: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吸毒;不準虐僕;不準酗酒。
為什麼立這個家規?因為喬貴發親眼看到跟自己一起「走西口」的創業合伙人秦氏家族因為家風不正,有了錢吃喝嫖賭,抽大煙,錢花光了,就把商行的股份折價給喬貴發,結果從富人很快又變成了窮人。
喬致庸: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
喬貴發之後,喬氏家族的產業由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接手,他也是喬氏家族中經商成就最大的人。
喬致庸早年飽讀詩書,立志仕途,但兄長早亡,不得已挑起家業重擔。因儒學功底深厚,治商有方,秉持「首重信,次重義,三為利」的原則,以「戒懶、戒驕、戒貪」的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商業版圖。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
在經營商業的同時,喬致庸還涉足金融業。當時商路上土匪和亂軍縱橫,商人攜帶大量銀兩非常危險,很不方便。而票號兌換的匯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沒有密記也不可能在票號中兌換到銀子。喬致庸敏銳地把握到這種商業需求,利用喬家的資本一口氣開了「大德通」和「大德恆」兩個票號,經營存匯款和匯兌業務。
因為喬家誠信經營,先義後利,管理規範,喬家票號發展很快,到極盛時期,「大德通」和「大德恆」一度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兩大票號,幾乎遍布全國各大商埠碼頭。以「大德通」票號為例,它總號設在祁縣城內小東街路北,在北京、天津、張家口、瀋陽、營口、歸化、包頭、濟南、西安、上海、漢口、開封、常德、重慶、蘇州等地設有分號二十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資本增至35萬兩,架本(資本加存款)達七八百萬兩,營業額達一千萬兩以上。隨著商業和金融業的成功,喬致庸一躍成為晉商翹楚,喬家也躋身於全省富戶前列。
以儒治家,信義家風流芳後世
喬致庸以儒興商,更以儒治家。在有條不紊地經營著「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貿易時,喬致庸始終秉持24字的「六不準」家規,嚴格約束家人,並擇儒家名言佳句,題寫成匾額、楹聯,或懸掛或雕刻在喬家大院的各院各房各處。又將廣為流傳的「朱子家訓」、「古人修身格言」等刻在堂屋、門廳和內室的牆上,讓子孫們迎面朗讀,低首默誦,心心念念做人做事的準則,喬家也由此形成了流芳百年的家風。
和睦融洽,幾十口人一起生活幾乎從不爭吵
喬致庸的堂號「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樣,取「中庸」、「執兩用中」之意。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喬家以此為基,形成了「和為貴」的家風,講究和諧、平衡、圓融、穩健、包容、不走極端、不行偏激、和而不同。
喬家是大家族,一個堂就是一支,幾十個堂在一起生活,幾乎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妯娌交惡、婆媳不和、子嗣相爭的事。家大業大人口多,哪能事事無縫隙?件件都公平?一個字「和」,不計較,不攀比,不爭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氏族興旺。
李鴻章對喬家「和為貴」的家風十分欣賞,賜予喬家這樣一幅楹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喬家一樣「子孫賢、兄弟睦」。
為守「信義」,不惜賠上全部身家
喬家大院匾額與楹聯摘選:懋德務實 釋義:在實幹中勤勉努力,成就美好德行。
喬致庸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首要的是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賺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喬家大院花園
俗話說:「只要貨贏人,不怕客不來。」喬家一向以物美價廉吸引顧客,以講究信用立穩腳跟。喬家經營的商行,有人在油裡摻了假,二話不說,全倒了。這個行當有句話叫「緊提酒,慢打油,銀元票子櫃裡流」,什麼意思?酒提快了,裝不滿,商家佔便宜;油黏稠,提快了就打得多,商家吃虧。喬家從不在這些蠅頭小利上做文章,反而把16兩秤加到17兩,讓利給顧客。薄利行銷天下,贏得信譽,做大了生意,這就是「以義取利」。
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當家時,遇上軍閥混戰,晉鈔貶值,和銀元兌換比例是20比1,這一下老百姓損失很大,但是喬家堅守誠信,動用家族的全部積蓄,仍給存款戶一元晉鈔兌換一元銀元。足見他們重視誠信的程度:寧可少賺錢,不能失信;寧可不賺錢,不能失信;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
極為重視讀書,培養子弟高雅興趣愛好
喬家設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夥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後才能返回。喬家求知若渴、禮賢下士的家風讓這些飽學之士深為感動,不遺餘力地傳授知識給學生,使喬家子弟學到文化,學會以詩書修人品,以學問養心性,培養出一批知書達理、深明大義之人,保證了家族家業後繼有人。
「嗜好與俗殊酸鹹」,喬家在培育子弟心性上也很有特點。據喬氏家族「在中堂」後代喬守瑋介紹,為避免子弟玩物喪志,喬家歷代都不設戲臺,嚴禁在家唱戲。
為善最樂,做好事善事從不吝嗇
喬家為幫助鄉鄰,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只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光緒三年,山西遭遇大旱,喬致庸開倉賑濟,在喬家堡村大街上搭設粥棚,施捨災民,儘管開銷很大,卻從不吝嗇。
對於國家大業,喬家也十分支持。左宗棠任陝甘寧總督兼新疆督辦時,他所需的軍費大都由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恆存取匯兌。
這些善行和大義之為,不僅讓喬家得到人們的廣泛尊重,也使其商號獲得了良好聲譽。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築,是喬家留下的物質遺產,而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垂範的家風,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時光而更加光芒。
關注本號充分了解運城、山西、全國最新資訊、重大消息、便民福利政策、通知,同時感受最具正能量的勵志美文,領略最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尊重每一位讀者,每一雙眼球!您的目光所及,是我們服務態度的表達與責任的匯聚!
歡迎您關注本號——發現你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