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對聯顯擺: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被唐伯虎改幾筆氣吐血

2020-12-06 眾享歷史

老爺對聯顯擺: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被唐伯虎改幾筆氣吐血

文|眾享歷史

相信大家對唐伯虎一定不陌生了,在銀幕上好多翻拍唐伯虎的作品。其中影響最深刻的,當屬周星馳版的唐伯虎了吧。為大家塑造了一個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和才高八鬥的大才子的形象。相傳,唐伯虎的最有名的是他的畫作和詩詞。並且,唐伯虎作為江南四大才子,當然是有很多迷妹的。

唐伯虎在歷史是確有此人,是明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本名唐寅,家住桃花庵之中。今天就給大家講述一下和唐伯虎相關的傳奇故事。民間相傳,有一年春天,唐伯虎和三五知己相約去江南一小鎮遊山玩水,他們覺得這裡風景別致民風淳樸,因此決定在此地停留幾日。

白天去當地的名勝古蹟遊玩,晚上則在湖上泛舟吟詩賞月。在這裡呆了幾日之後,唐伯虎聽說當地有一位進士老爺,平時仗著自己家的勢力,魚肉百姓強取豪奪,當地的民眾對他都避之不及。剛好,唐伯虎和朋友經過這位老爺的家。看到門上的對聯,大家都面面相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這位老爺為了炫耀,在大門上寫的對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這個對聯確實很囂張,上下兩聯把家裡所有人都誇了一遍。這個時候,唐伯虎思考片刻,把這幅對聯稍作改動——「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下聯為:婆失人,媳失人,婆媳均失人」。

第二天老爺起床的時候,看到門前圍著一群人在對大門上的對聯指指點點。一氣之下把對聯撕了下來,後來這位老爺也安分守己了許多。唐伯虎對這幅對聯的經典改動,也流傳至今,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相關焦點

  • 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
    在古代有著許多的才子佳人,經常在對聯方面鬥的不可開交,而且在中國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知名人物,比如乾隆,紀曉嵐,唐伯虎,蘇軾等等,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對聯大家,他們的大名可以說人盡皆知。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今天我們所講的這個故事是非常的有趣的。
  • 富人門前掛對聯炫富,窮書生看不慣加了一筆,氣的富人大罵
    但是又想顯露出自己所以門口經常貼一些誇自己和炫耀自己的對聯。其中有一位富商不光給自己買了個進士,還給兒子買了個進士。很顯然這進士沒有什麼含金量,但是富商想要炫耀,就讓人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有富人自然就會有窮人,一日一個窮書生路過門前。
  • 清代江西進士的姓氏分布
    比如D類的浮梁(饒州府),16名進士,汪姓3名,程、吳、鄧、葉各2名,黃、李、朱、鮑、金各1名。汪姓3人中,汪兆熊、汪壎父子佔了2人;鄧氏的2人則為鄧夢琴、鄧傳安父子。可見對一些進士數量比較多的州縣而言,雖然姓氏分布比較分散,但其中仍可能存在一些優勢家族。表1中各府之間進行比較沒有意義,因為所屬州縣數量有差異,人數的多少也會因此受影響,這裡就不再討論了。
  • 瀏陽柏樹邨陳氏光緒十五年己丑科進士陳長橿
    光公下三房(6世)(清) 陳於唐,字忠生; 陳於締,字簡生; 陳於機,字輔生,皆陳啟瓏,字君鬥之子。詔公下三房(5世) (明清之際) 陳啟光,字君明;陳啟堯,字煥章; 陳啟旭,字初儀。皆陳國諫,字敬廷之子。派行(從第9世起)日引年長世盛時昌,英傑代起祖德傳芳。宣昭彝憲尊崇典常,履信思順綏祜延祥。
  • 讓「如夫人」和「同進士」被嘲諷,皆因女人的腳而起
    曾國藩給小妾洗腳,左宗棠喜歡女人的小腳,讓「如夫人」和「同進士」被嘲諷。左宗棠去拜訪曾國藩,正看到曾國藩給小妾洗腳,於是兩個人用對聯互懟:「代如夫人洗腳」和「賜同進士出身」。「同進士」的稱呼來自於科舉,錄用等級分三甲:頭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而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
  • 秀才、舉人、進士對應現代教育中的什麼學歷?狀元相當於院士
    科舉號稱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參加科舉的人員中有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號。那麼,這些稱號有什麼來歷,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呢?「秀才」一詞現在泛指讀書人,但它最初的意思是優秀的人才,不止是讀書人的優秀人才,其他方面的優秀人才都可以稱為「秀才」。
  • 丹稜彭氏家族:一門六進士
    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考中文進士,族人彭端笏、彭大力、彭承緒考中武進士,當時人稱「彭氏一門六進士,文韜武略震京師」。此外,這個家族還出了文舉人8個,其中包括一個解元,武舉人13個,貢士22個。因學入仕者,難以準確計數,更別提因文治武功和治國有顯著貢獻而受封、贈、諡者了。一個家族文昌武盛到這種程度,在中國其他姓氏的名門望族中,也不多見。
  • 家承丨長沙金井鄭家:95年裡「一門八進士」
    撰文/本報記者伍婷婷 95年裡「一門八進士」 翻開1918年長沙尊陽鄭氏第四修族譜,往上溯源,從第九世「業」字輩開始,到第十三世「家」字輩的95年裡,鄭家陸續出了8個進士,近20位舉人。縱觀湖南歷代進士分布表,在前清時期,進士有33人,鄭家佔了4人,晚清進士79人,鄭家又佔4人。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 紅樓夢:他是賈府敗落的罪魁,考中進士卻拋家棄業,結局很諷刺
    從功名上來說,他也是賈府立業以來唯一靠真本事考上進士的,可見他頗有才學。 也就是說,賈敬既是文字輩中的老大,又憑能力考上了進士,可以說給賈赦、賈政等兄弟,和晚一輩的賈府子孫,開了一個好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如果他能擔當起家族重擔,精心經營,也許賈府無須靠祖蔭,依然可以屹立不倒。
  • 福建南安有位「大方伯」,專門研究歐陽詹獲得閩八郡第一名
    擢升大方伯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戴廷詔賜進士出身,授兵部主事,兼理清黃冊。黃冊是明代為核實戶口、徵調賦役而製成的戶口版籍。原先的黃冊自被大火燒過後,散失難收,戴延詔盡全力在數月之間增補清楚,編輯成次,震驚朝野。在朝廷為官期間,戴廷詔還曾昭雪「名將俞大猷前功」。
  • 曾經「百花齊放」的科舉考試為何只有進士科笑到了最後
    進士及第匾額科舉制度起源於隋唐之際,當時無論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都已是弊端百出,早已不能滿足朝廷對治國理政人才的需求科舉考試伊始常設的考試科目種類繁多,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明法、明字、明算分別考的是法令、書法和算術之類。一直就沒有受到過重視。秀才科在一開始要求很高,但是考試實在太難,願意考的人非常少,後來也就廢止了。「秀才」一詞此後變成了一般讀書人的泛稱。明清時期則變成通過童子試的書生的專稱。所以,科舉制度真正走上正軌之後,就只有明經和進士這兩個主要考試科目了。
  • 清代宗室考中進士、舉人後會授予什麼官職?
    乾隆間仍考試,十七年復停當時考試取一、二等者,準作進士,即殿試、引見、授官,不由鄉舉。鄉試自嘉慶六年(1801)恢復。應試舉人資格者以閒散宗室為主,先由該族族長等出具圖結呈報。其他如王公子弟應戴一、二、三品頂戴、丁憂未經服滿、曾經革職、曾犯枷杖刑以上等罪者,均不準參加考試。嘉慶六年參加鄉試人數共63人,每9名錄取1名,共7名中鄉試。
  • 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舉人與貢士、進士的區別 進士與舉人不同,所有進士理論上都是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職的。說白了,進士其實就是舉人的「升級版」,是舉人考取直接做官、不用候缺的資格。中國古代的進士一般分三等,即所謂三甲(不是醫院那種)。一甲稱進士及第、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編修之職。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這些人中成績好的一般會被挑選出任翰林院庶吉士。剩下的,也基本會被授予六部主事等職或者外放知縣等等。總而言之就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國家一定會給您安排一個「處級」以上工作!
  • 福建「面積最大」的城市,曾走出千位進士,是你家鄉嗎?
    南平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古蹟眾多的城市,曾經有很多歷史人物從這裡出來,其中宰相17人,進士千人以上,而且南平的觀光景點也不可小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的武夷山。現在,隨著鐵路、火車的完善,南平的知名度擴大了,這裡的觀光資源正在慢慢地開採,這只是個開始,我相信南平的經濟未來一定會很光明。
  • 「進士第一村」、最美海岸線,周末來這裡邂逅動人風景
    鄞州「中國進士第一村」探尋體驗之旅鄞州姜山走馬塘是「中國進士第一村」,共培育進士76名,引莘莘學子家庭紛至沓來,「若要戴博士帽,走馬塘來到一到」。還有景秀園和尚蔬園的四季鮮果等著您的到來!具體線路荷花池-明清建築群(中新屋)-陳松濤故居(後門的小巷)-百年診所-蟹肚臍-千年古樹-挑水弄-老街-太平池-保房弄-荷花池線路特色走馬塘的獨特生存空間和文化氛圍,使陳氏一族以耕讀起家,守詩書禮樂,墜忠孝節義,培育了76名進士
  • 伊秉綬、伊念曾父子書法,老子的見過,兒子的未必!
    其父伊朝棟,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祿寺卿。幼秉庭訓,師從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後受大學士朱珪的賞識與紀曉嵐的器重,拜紀為師,又拜劉墉為師學書法。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臺,昭雪後遷為揚州知府。歷署河庫道、鹽運使。以父喪離職,遂不再出。
  • 父子承嗣 翰墨香園
    祖父陳嘉樹,道光二年傳臚——殿試第四名;父陳彝,字六舟,同治元年傳臚,有父子兩傳臚之譽,並有匾「父子傳臚」懸於府學;伯陳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族弟陳鹹慶,光緒九年進士;陳重慶,任過內閣中書,詩書畫俱佳;子陳延韡,字含光,文史學家、書畫家;侄陳延怡,文史學家;孫陳康,哲學家。陳重慶、陳含光父子承嗣,翰墨香園,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