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舉人、進士對應現代教育中的什麼學歷?狀元相當於院士

2021-01-13 讀史坊

科舉號稱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參加科舉的人員中有秀才、舉人、進士等稱號。那麼,這些稱號有什麼來歷,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呢?

「秀才」一詞現在泛指讀書人,但它最初的意思是優秀的人才,不止是讀書人的優秀人才,其他方面的優秀人才都可以稱為「秀才」。最早有「秀才」之稱的是西漢的賈誼。司馬遷在《史記·賈生列傳》中寫道,「賈生,年十八,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在這裡,「秀才」是「優秀之才」的意思。

從漢代到南北朝時期,我國的官吏實行推薦制度,推薦「優秀的人才」到朝廷做官,即「舉秀才」。這時候的「舉秀才」雖然是推薦制,但也要經過一定的考核。這樣,隋唐科舉制產生後,秀才就成了科舉考試中的一科。元明以後,秀才逐漸成了讀書人的通稱。

明清時期,秀才專指府學和縣學的生員。要取得這種資格,必須經過童試,即最低級的縣級考試,考上的稱童生。魯迅小說中的孔乙己雖然年齡很大,但依然稱為童生,或者叫老童生。這樣,在科舉考試中經過童試的人被稱為秀才。

舉人原意是指被舉薦的人,因為科舉考試之前實行薦舉制度,各地人才因為孝廉或者其他才能被舉薦做官。明清時代的科舉考試中,秀才經過各省舉行的鄉試,中舉後被稱為舉人。中了舉人就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即使在全國級的會試中落榜,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因此,《範進中舉》中才有範進考中舉人後的發瘋和眾人一系列的反應。

進士是中央級別的考中者。公元605年科舉制的開端,隋朝首次開科取士開的就是進士科。隋、唐時期,「進士科」只是科舉考試中的其中一科,也是考取最難的一科,因此,進士的地位也是各科之首。唐代很多人都以考取進士為榮。《唐才子傳》選錄唐代詩人278名,其中171人是進士出身。可見,唐代詩人對進士的熱衷程度。孟郊曾有一首《登科後》描繪自己考中進士後的喜悅心情。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可真是一躍龍門後,全身笑開花。

讀書人經過童試、鄉試、會試的層層選拔,最後是殿試,由皇帝親自在金鑾殿上監場進行考試,考中的直接成為朝廷官員。殿試中的第一、二、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秀才第一名叫解元,舉人第一名叫會元,進士第一名叫狀元。如果一個人連中三次考試的第一名,就叫三元及第,這是極大的榮耀。在整個科舉考試的1300年歷史上,三元及第的人一共才有16個,可謂鳳毛麟角。

科舉制度下的秀才、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代考試中的哪些層次呢?按照湖南大學李冰教授的分析認為,秀才相當於現代教育的本科生,舉人相當於碩士生,進士相當於博士生,至於殿試上考中名次的,則相當於中科院的院士。

科舉考試雖然在清末被廢除,但它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通過考試選拔優秀人才的思想和形式也將會在很長時間內繼續內存在。從這一點上來說,隋朝開始的科舉制度,對整個中國的歷史貢獻很大。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秀才」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看完感嘆:讀書多重要
    秀才這個詞的由來  古代科舉共分為三個步驟,鄉試、會試和殿試,考生每通過一個步驟,就會有相應的稱號,比如說通過鄉試的考生就被稱之為秀才。那麼古時候的秀才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學歷?  秀才的優勢與劣勢  秀才在中國古代是有很高地位的,那個時候的秀才有著很多的特權,百姓們尊重他,地方官府也優待他,是屬於一個已經脫離了平民的讀書人階級。但在古代,想要成為秀才的難度是很高的,大家都想當人上人,彼此之間競爭非常激烈。在古代就有許多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的書,別說考進士,就是連秀才都沒有考中。
  •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點,中國古代的鄉試、會試、殿試根本不是什麼「學歷考試」,更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考中鄉試、成為舉人之後,便擁有了進入官場的「入場券」,同時也獲得了進一步參加會試和殿試的資格。
  • 又到院士評選時,院士在古代科舉制度下相當於什麼級別?
    由於院士巨大的社會聲譽,首先讓人想到狀元,再不濟也是榜眼、探花。在古代的科舉制度中,狀元、榜眼、探花依次是殿試的前三名。而院士的增選,每兩年選一次,人數一百多人。顯然,單就入選比例來說,古代的狀元比院士要高出一大截。真要比較的話,古代的狀元,其實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好在張生最後考取狀元,才和鶯鶯完婚。張生考取的狀元是什麼級別?在現在算本科、碩士、還是博士?古時的讀書人通過第一次童子試後就被稱為童生;童生通過院試,成為秀才;秀才通過鄉試,成為舉人;舉人通過會士,成為貢士;貢士通過殿試,成為進士,其中,進士裡第一名就是張生考取的狀元。
  • 清代宗室考中進士、舉人後會授予什麼官職?
    乾隆間仍考試,十七年復停當時考試取一、二等者,準作進士,即殿試、引見、授官,不由鄉舉。鄉試自嘉慶六年(1801)恢復。應試舉人資格者以閒散宗室為主,先由該族族長等出具圖結呈報。其他如王公子弟應戴一、二、三品頂戴、丁憂未經服滿、曾經革職、曾犯枷杖刑以上等罪者,均不準參加考試。嘉慶六年參加鄉試人數共63人,每9名錄取1名,共7名中鄉試。
  • 電視劇中所說的連中三元,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
    很多小夥伴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事情,那就是說這個人他連中三元,終於考上了狀元。很多小夥伴們在看的時候就不明白,這個連中三元中的「三元」是什麼呢?這「三元」又是哪三元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古代的連中三元都是哪三元,看完後別再說自己對古代的科舉制度不明白了。
  • 漢地十八省中從未出過狀元的只有這兩個省份
    科考最後一場考試是所謂殿試,主考官是皇帝本人,殿試將決出舉子們在本次科考中的名次,名列前三名的將被列入一甲進士,最後排在榜首的被稱為「狀元」,是新科進士中的頭號幸運兒、將天下矚目,而作為狀元的家鄉人也會感到與有榮焉。在明清時期,若今科狀元是本省籍,在京京官會在本省會館設宴,慶賀本鄉文氣鼎盛,科甲奪魁。
  • 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
    地主上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秀才改了幾筆,氣暈地主今天我們所講的這個故事是非常的有趣的。清朝時有一個地方的地主家境富裕,可是地主本人文化水平並不高,可是他還是想享受一下文化人的風採,於是買通當地的考官,在考試的時候給他一個方便,考官也就同意了。就這樣他成為了當地的一個進士。
  • 清朝舉人想要做官,哪些環節最難通過?
    而到清朝時,舉人群體的數量,在整個科舉選拔人才中,佔有非常大的份額。按照清朝檔案記載,從順治三年開始,到光緒三十一年廢停科舉為止,清朝一共開科112次。其中狀元114人,進士兩萬餘人,舉人達10萬餘人。
  • 江蘇最牛的古鎮,出了67名進士和123名舉人,卻少有人知
    河下古鎮在江蘇還很小,所以很有名,雖然沒有國內其它水鄉古鎮那麼有名,但是這裡誕生了抗倭狀元沈坤、女強人梁紅玉等歷史名人,這裡有67個進士,123個舉人,12個翰林,因此被稱為「進士之鄉」。古城內有「狀元樓」,為紀念從這裡出來的狀元而建,清代時,河下的古鎮曾是朝廷派運鹽使駐紮的地方,掌管著鹽政,沿海淮鹽運往江邊,後來又被稱為「軍城」、「鹽商城」、「中醫學城」,商人日益增多,城內商人日益增多,城內商人多得很。
  • 名人輩出的黃埔軍校,究竟算是什麼學歷?在民國屬專科學校畢業
    例如黃埔第一期的畢業生實際為645人,其中有據可考的選擇服務社會的就有二十六人,因為成功的畢業生太多,而不去評定他們的學歷是一種生存者偏差,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黃埔軍校算什麼學歷? 黃埔軍校學歷的評定,應該看兩個時期,一個是黃埔軍校活動年代時人的判斷,一個是這種學歷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讓「如夫人」和「同進士」被嘲諷,皆因女人的腳而起
    曾國藩給小妾洗腳,左宗棠喜歡女人的小腳,讓「如夫人」和「同進士」被嘲諷。左宗棠去拜訪曾國藩,正看到曾國藩給小妾洗腳,於是兩個人用對聯互懟:「代如夫人洗腳」和「賜同進士出身」。「同進士」的稱呼來自於科舉,錄用等級分三甲:頭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而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
  • 中國有一個小縣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
    歷史上的狀元縣被譽為三大才子之鄉的有江西臨川,江蘇宜興,湖北蘄春。這三個地方出過的人才數不勝數。在歷史上臨川共出現過700名進士,1000多名舉人;在蘄春也是擁有著李時珍,吳淑,康茂才等世界知名人物。只有江蘇宜興依舊佇立在現代的發展史上。宜興縣從古至今,當地人都異常尊重讀書人並且每家每戶都認為教育是一件異常重要的事情。東坡書院的建立還有一段故事,大文學家蘇軾少時中了進士,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 曾經「百花齊放」的科舉考試為何只有進士科笑到了最後
    關於科舉,很多人都知道「狀元」、「榜眼」、「探花」、「八股文」、「金榜題名」、「名落孫山」等等這些關於科舉制度的詞彙。但是科舉考試在最早的時候,並沒有這些說法。部分社會中下層的寒門子弟終於有機會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華和抱負的機會。
  • 蘇州平江街區的蘇州狀元博物館
    而清代文學家汪琬甚至誇讚蘇州特產只兩樣:一是梨園子弟,一是狀元。蘇州能夠產生那麼多的狀元,我對一些資料的閱讀理解,認為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江南富庶的經濟為讀書人提供了安心科舉的穩定環境與優越條件,亦即生活有保障。二是北宋以後重文風氣的影響及府學縣學的廣泛普及,則為蘇州讀書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條件及文化薰陶。
  • 秦檜後人考中狀元,乾隆帝問其祖先是誰?他用7個字來巧妙回答
    秦大士生平 秦大士,江蘇當塗人,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少年時秦大士的書法便在四鄰間頗有名氣,33歲的時候考中舉人。 十歲能屬文,少長兼精篆隸行草之學…… 《嘉慶新修江寧府志》記載:(乾隆)十二年秦大士中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