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小縣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

2020-12-04 文史海洋FS

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每個地區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出圈方式;就如洛陽的牡丹,西安的大雁塔,美食也會成為某一地區的代言人,就如川渝的火鍋,開封的小籠包等等。

有這樣一座縣城,它沒有美食加持也沒有古城景點供遊人玩樂,但是它在歷史上依舊閃閃發光,因為這座城市出現了很多的名人,但是這些名人不是口中耳熟能詳如杜甫,李白類的文學家;它就是被譽為國家人才的儲備團,中國第一院士縣的----宜興縣。

傳說眾多的宜興縣

宜興縣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吳國地界,在古代最早被稱為荊邑。宜興縣地處江蘇西南端,因為位於是滬寧杭的中心,宜興縣環境優美,風景宜人,且與杭州太湖相接,人傑地靈。

歷史悠久的宜興縣不缺故事,耳熟能詳的更是數不清。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祝英臺就是宜興人,二人因為讀書相識,祝英臺男扮女裝與梁山伯相愛,最後因為父母和馬文才的拆散二人沒有結為夫妻,祝英臺在成親的那天自殺身亡,梁山伯也殉情而死兩人化作蝴蝶雙宿雙飛。

後人也為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戲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等。

在宜興縣類似於梁祝的傳說故事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讀書人之間的故事。範蠡因為西施的緣故離開皇宮去尋找心上人的屍體,最後就在宜興的一座荒灘處尋到西施,這荒灘也被後人稱為「西施灘」。

歷史上的狀元縣

被譽為三大才子之鄉的有江西臨川,江蘇宜興,湖北蘄春。這三個地方出過的人才數不勝數。

在歷史上臨川共出現過700名進士,1000多名舉人;在蘄春也是擁有著李時珍,吳淑,康茂才等世界知名人物。有人曾經戲言,國家的文曲星專門就往這三個地方落。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江西臨川,湖北蘄春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只能成為了古代的才子之鄉,早已沒有了歷史的輝煌。只有江蘇宜興依舊佇立在現代的發展史上。

宜興縣從古至今,當地人都異常尊重讀書人並且每家每戶都認為教育是一件異常重要的事情。

東坡書院的建立還有一段故事,大文學家蘇軾少時中了進士,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但是因為政治大環境的緣故,蘇東坡並沒有在朝政上過多的展現出自己的才華,甚至因為烏臺詩案被皇帝疏遠,開始了他的流放貶官的生涯。

在蘇軾貶官的過程中就到過宜興,當時的他已經沒有過多的心力不辭路途辛苦的到處上任,在看到宜興的秀麗景色後就有了辭官養老的念頭,於是蘇軾就向新登基的皇帝宋徽宗遞了摺子。

宋徽宗一直欣賞蘇軾的才華,加上朝代更替舊事便化作雲煙消失,宋徽宗應允了蘇軾的要求,讓他在宜興定居了下來。

蘇軾當時的才情名聞天下,宜興當地百姓便懇求蘇軾能夠為他們的孩子講學傳授一些知識。

即使仕途一生坎坷的蘇軾,也依舊擁有兼濟天下的願望,他不過是換了種方式為國家做貢獻,便欣然答應了百姓的請求。

雖然蘇軾在宜興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但是他講學期間宜興人都爭相恐後的將自家的孩子送到蘇軾面前,期望可以得到蘇軾的教導,這也足以顯現出當地人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

宜興人千百年來一直崇尚遵守的就是以農耕為本分,以讀書求學為光榮的優良傳統,各家各戶無論家庭條件好壞都會盡力送子女進入學堂讀書識字,教育的普及率很高。

在古代的才子之鄉就有考中「春秋三傳科」中進士的蔣之奇,後來官至監察御史;官至華蓋殿大學士的進士徐溥等等。

此外,歷史上宜興縣一共出現過4位狀元,10名宰相,中有進士功名者共有385名之多,不得不感嘆宜興縣為當時朝廷官員選拔,人才供給做出的巨大貢獻。

當今的宜興縣

上天的眷顧還不止於此,即使步入近代那個風雨漂泊年代的宜興也依舊因為文化名人,才子的出現而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宜興,每一個旅行團都會向遊客介紹的必去之地就是近代畫家徐悲鴻的故居。

其次導遊還會向來感受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訪客介紹宜興縣在當代出過許多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高級科技人才,例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等等有548位之多,足夠讓人嘆為觀止,驚嘆連連。

在宜興,一家出現許多教授根本不值一提,許多家庭裡甚至會出現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均為教授的現象存在。

甚至出現過一段叫做「「一門七博士」「父子雙院士」「父子皆校長」「兄弟皆教授」的順口溜,仿佛所有的人傑地靈都給了宜興縣一樣。

據統計,在宜興縣一共走出了26位院士(目前還在增加),讓人最耳熟能詳的有史紹熙,朱宏源等等。

而在教育界也有一句無宜不成校的打趣話,擔任過大學校長的宜興人有一百位之多,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是宜興人;北京大學的校長周培源是宜興人;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健雄是宜興人,加州理工大學農學院的校長依舊由宜興籍貫的人擔任。

名校之多,人才濟濟,宜興出來的校長几乎包攬了中國所有知名優秀的大學。

而慣有院士教授之鄉的宜興也為國家和各大高校培育出將近萬名教授,為我國多項領域的推動與發展做出來卓越的貢獻。

教育是立國之本,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重大工程。我們在宜興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出教育對地區的重要性,正是宜興千百年來對於教育讀書的異常重視才能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

或許宜興沒有河南西安那樣聞名中外的文化古蹟,歷史名人;也沒有北上廣深那樣超發達的經濟水平,但是人才的發源地,中國院士第一縣的稱號依舊讓宜興不被人們忘記與埋沒,它註定會閃出耀眼的光芒。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牛縣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學校長,一萬名教授
    對於現在許多人而言,所謂的人傑地靈恐怕是一種「虛贊」的誇耀之言,但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中國確實有一個真實不虛的人才寶地,那就是江蘇縣城——宜興。 十九世紀前半葉,因帝國主義入侵將久的緣故,國內資本主義開始萌發。在民族主義思潮深入人心的情況下,新的科學技術知識開始走入人們的內心深處。
  • 校長都是院士,南方的「小清北」,你理想的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師資雄厚,人才濟濟,已籤約引進教師800餘人,在300餘名教學科研序列教師中,包括院士26人(全職院士11人),國際會士32人,64人,(青年) 84人, 教育部「特聘專家」 20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
  • 近3年來,59所「雙一流」大學校長換屆,院士佔3成,僅3名女校長!
    在59位校長中,51位「60後」是絕對的主流,還有6位「50後」和2位「70後」。而在「60後」校長中,有30位出生於1962-1964年,其中17名校長是生於1963年的「同齡人」。女性校長仍然罕見。在近3年上任的59名「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校長中,僅有3名女校長。
  • 中科院增選的外籍院士都是誰?和中國有哪些情緣?
    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據了解,今年共有5位從事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工作的候選人通過特別推薦機制當選,有4名候選人通過新興和交叉學科推薦評審機制當選。
  • 湖南大學一學院先後產生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9日上午,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陳政清、鄭健龍歡聚湖南大學,參加該校舉行的院士顧問聘任儀式暨土木工程學院「十三五」規劃研討會。湖南大學新任黨委書記蔣昌忠、校長段獻忠先後為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鄭健龍等5位不在該校工作的校友院士佩戴校徽,並頒發學校顧問的聘書。  此次受聘的5位院士以及在湖南大學工作的陳政清院士都為土木工程學科的著名專家。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近五成院士有官員背景「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凡是在工程及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創造性成就及重大貢獻,並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兩院院士」,享受由國家發放的每月1000元的津貼。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70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760人。
  • 默默耕耘的985大學:曾一系出八院士,培養19名院士18位「流失」到...
    而除了有一部分蘭大在西部,位置有點偏遠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蘭州大學近幾十年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那麼蘭州大學以前有多強呢?其中,化學系更是非常牛,培養了8位院士,與吉林大學化學系一起,並列排在中國大學院系的第一,現在化學系仍舊是蘭州大學科研實力非常強的專業。而從蘭大走出去的校友院士也多達38位。
  • 盤點:中國藥科大學80年來走出的9位院士
    昨天,中國藥科大學迎來建校80周年。據介紹,藥大有「藥界黃埔」之稱,80年裡共走出了9位院士。  始建於1936年的中國藥科大學,其前身為中國最早獨立設置的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本科四年制)。歷經80年發展,已成為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硬核高校:藏有三大謎題,參與UFO研究,走出近百位院士和名人
    從走進江安到走出望江、華西,距離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車程,卻也是人生的分水嶺。四年間,新生們將在這裡變得"與眾不同"。"變"於厚重歷史底蘊與創新課堂文化的薰陶中。四川大學自"四川中西學堂"始,歷經兩次合併而有如今覆蓋12學科門類的完整。坐擁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藏書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百廿的歲月之中積累了無數寶貴的知識財富。
  • 武漢大學這個論壇真高端,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院士!
    1月7日-8日,學校舉行第一屆索維奇國際分子科學論壇,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多名國內外院士及傑青在內的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珞珈山,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美國化學會志》主編彼得·史唐(Peter Stang)教授,《德國應用化學》主編納威·康普頓(Neville Compton)教授,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譚蔚泓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香港大學任詠華院士,華東理工大學
  • 鰲江流域國家一級教授、院士有幾位?
    老平陽籍國家一級教授、院士有幾位?--張鋆、姜立夫、蘇步青。姜伯駒、葉志鎮、謝作偉。因為兩院院士都是自然學科裡面產生的,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設立一級教授之後,一級教授就不一定都是院士了。但是一級教授肯定是有院士水平的。平陽籍三位國家一級教授上面說了教授的區分一級教授的含義,一級教授都是學界非同凡響、極具影響力的泰鬥級人物,即院士級別。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2009年6月,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被聘任為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朱清時是國際知名的化學物理學家,在分子局域模振動、單分子化學等國際科學前沿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推動中國的物理化學基礎研究在國際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 如何看待在趙繼校長卸任後,馮夏庭院士出任東北大學校長?
    其中,姜周華教授領銜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更是近年來冶金領域的唯一。高端師資建設成績突出。近年來,東北大學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成績斐然。其中引進的原武漢巖土所的校友馮夏庭教授,更是神來之筆。2019年馮夏庭教授和唐立新教授雙雙入選工程院院士,成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標誌性成果。此外,東北大學還湧現出張化光教授,姜周華教授和王昭東教授等多位極具競爭力的院士候選人。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深圳大學曾是雙非翹楚,有6名院士,但卻輸給了寧波大學和河南大學
    河南大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獲得美國頂級大學終身教授的施一公也曾一所高校能夠擁有院士至少說明一件事,院士所在的這個專業一定是最拔尖的,不僅僅是在學校內甚至在全國都能排上名次。有很多時候擁有院士的數量也是高校的實力的體現,院士數量越多往往代表學校實力越強,學校吸引力越大。
  • 四川"超神秘"高校:藏有三大謎題,參與UFO研究,走出近百位院士和名人
    四川大學自"四川中西學堂"始,歷經兩次合併而有如今覆蓋12學科門類的完整。坐擁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藏書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百廿的歲月之中積累了無數寶貴的知識財富。作為綜合性大學,四川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有35個學科型學院(系)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學院等學院。文理工醫均衡發展、優勢突出。3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數全國高校並列第三。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屈原《九章》提起曹雪濤,真可謂是年少有為,他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的院士,2018年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同時還是免疫學會秘書長和最牛博導,是無數腫瘤免疫領域研究生心中的偶像。然而在2017年,這樣優秀的學術界重量級人物卻被"美國的方舟子",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的伊莉莎白比亞克博士質疑學術造假,在學術界引起不小的轟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敢言教授」鄭強衡水中學演講,在場3000位校長,被一個問題問住
    「敢言教授」鄭強衡水中學演講,在場3000位校長,被一個問題問住 中國有兩個家喻戶曉的超級中學,分居南北,一個是位於河北衡水的衡水中學,一個是身處安徽六安的毛坦廠中學。在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時,曾經並駕齊驅的兩所中學,還是顯露出較大差距。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川大供圖)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寰 劉虎)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位科技專家新當選院士。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他是在舊式書院的基礎上改制而來,而這所學校第一任校長,便是葉企孫的父親。雖然葉企孫的父親是一個舊式文人,但是骨子裡卻非常推崇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在他擔任校長期間,開設了講述西方科學的課程。1907年,葉企孫進入這所學校就讀,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先進的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