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每個地區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出圈方式;就如洛陽的牡丹,西安的大雁塔,美食也會成為某一地區的代言人,就如川渝的火鍋,開封的小籠包等等。
有這樣一座縣城,它沒有美食加持也沒有古城景點供遊人玩樂,但是它在歷史上依舊閃閃發光,因為這座城市出現了很多的名人,但是這些名人不是口中耳熟能詳如杜甫,李白類的文學家;它就是被譽為國家人才的儲備團,中國第一院士縣的----宜興縣。
傳說眾多的宜興縣
宜興縣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吳國地界,在古代最早被稱為荊邑。宜興縣地處江蘇西南端,因為位於是滬寧杭的中心,宜興縣環境優美,風景宜人,且與杭州太湖相接,人傑地靈。
歷史悠久的宜興縣不缺故事,耳熟能詳的更是數不清。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祝英臺就是宜興人,二人因為讀書相識,祝英臺男扮女裝與梁山伯相愛,最後因為父母和馬文才的拆散二人沒有結為夫妻,祝英臺在成親的那天自殺身亡,梁山伯也殉情而死兩人化作蝴蝶雙宿雙飛。
後人也為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戲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等。
在宜興縣類似於梁祝的傳說故事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讀書人之間的故事。範蠡因為西施的緣故離開皇宮去尋找心上人的屍體,最後就在宜興的一座荒灘處尋到西施,這荒灘也被後人稱為「西施灘」。
歷史上的狀元縣
被譽為三大才子之鄉的有江西臨川,江蘇宜興,湖北蘄春。這三個地方出過的人才數不勝數。
在歷史上臨川共出現過700名進士,1000多名舉人;在蘄春也是擁有著李時珍,吳淑,康茂才等世界知名人物。有人曾經戲言,國家的文曲星專門就往這三個地方落。
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江西臨川,湖北蘄春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只能成為了古代的才子之鄉,早已沒有了歷史的輝煌。只有江蘇宜興依舊佇立在現代的發展史上。
宜興縣從古至今,當地人都異常尊重讀書人並且每家每戶都認為教育是一件異常重要的事情。
東坡書院的建立還有一段故事,大文學家蘇軾少時中了進士,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但是因為政治大環境的緣故,蘇東坡並沒有在朝政上過多的展現出自己的才華,甚至因為烏臺詩案被皇帝疏遠,開始了他的流放貶官的生涯。
在蘇軾貶官的過程中就到過宜興,當時的他已經沒有過多的心力不辭路途辛苦的到處上任,在看到宜興的秀麗景色後就有了辭官養老的念頭,於是蘇軾就向新登基的皇帝宋徽宗遞了摺子。
宋徽宗一直欣賞蘇軾的才華,加上朝代更替舊事便化作雲煙消失,宋徽宗應允了蘇軾的要求,讓他在宜興定居了下來。
蘇軾當時的才情名聞天下,宜興當地百姓便懇求蘇軾能夠為他們的孩子講學傳授一些知識。
即使仕途一生坎坷的蘇軾,也依舊擁有兼濟天下的願望,他不過是換了種方式為國家做貢獻,便欣然答應了百姓的請求。
雖然蘇軾在宜興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但是他講學期間宜興人都爭相恐後的將自家的孩子送到蘇軾面前,期望可以得到蘇軾的教導,這也足以顯現出當地人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
宜興人千百年來一直崇尚遵守的就是以農耕為本分,以讀書求學為光榮的優良傳統,各家各戶無論家庭條件好壞都會盡力送子女進入學堂讀書識字,教育的普及率很高。
在古代的才子之鄉就有考中「春秋三傳科」中進士的蔣之奇,後來官至監察御史;官至華蓋殿大學士的進士徐溥等等。
此外,歷史上宜興縣一共出現過4位狀元,10名宰相,中有進士功名者共有385名之多,不得不感嘆宜興縣為當時朝廷官員選拔,人才供給做出的巨大貢獻。
當今的宜興縣
上天的眷顧還不止於此,即使步入近代那個風雨漂泊年代的宜興也依舊因為文化名人,才子的出現而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宜興,每一個旅行團都會向遊客介紹的必去之地就是近代畫家徐悲鴻的故居。
其次導遊還會向來感受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訪客介紹宜興縣在當代出過許多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高級科技人才,例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等等有548位之多,足夠讓人嘆為觀止,驚嘆連連。
在宜興,一家出現許多教授根本不值一提,許多家庭裡甚至會出現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均為教授的現象存在。
甚至出現過一段叫做「「一門七博士」「父子雙院士」「父子皆校長」「兄弟皆教授」的順口溜,仿佛所有的人傑地靈都給了宜興縣一樣。
據統計,在宜興縣一共走出了26位院士(目前還在增加),讓人最耳熟能詳的有史紹熙,朱宏源等等。
而在教育界也有一句無宜不成校的打趣話,擔任過大學校長的宜興人有一百位之多,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是宜興人;北京大學的校長周培源是宜興人;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健雄是宜興人,加州理工大學農學院的校長依舊由宜興籍貫的人擔任。
名校之多,人才濟濟,宜興出來的校長几乎包攬了中國所有知名優秀的大學。
而慣有院士教授之鄉的宜興也為國家和各大高校培育出將近萬名教授,為我國多項領域的推動與發展做出來卓越的貢獻。
教育是立國之本,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重大工程。我們在宜興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出教育對地區的重要性,正是宜興千百年來對於教育讀書的異常重視才能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
或許宜興沒有河南西安那樣聞名中外的文化古蹟,歷史名人;也沒有北上廣深那樣超發達的經濟水平,但是人才的發源地,中國院士第一縣的稱號依舊讓宜興不被人們忘記與埋沒,它註定會閃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