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的985大學:曾一系出八院士,培養19名院士18位「流失」到...

2021-01-09 騰訊網

帝都高校圈為大學生提供什麼?

大學資訊 男神女神 求職招聘 深度好文

學術科研 脫單秘籍考試竅門 乾貨技能

社團經驗 各校趣聞 熱點吐槽 吃喝玩樂

你離真正的大學生活 還差一個『帝都高校圈

我國歷史上有不少非常有名的大學,在建國初期因建設其他地方的大學,逐漸被拆分、甚至沒落,如曾經的四大名校河南大學,還有曾經的老南京大學、山西大學等,拆分後造就了不少名校。在近幾十年雖然沒有出現過大的重點大學被拆分的情況,卻有些重點大學的人才在逐漸「流失」。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不過現在的蘭州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卻不高,甚至比不上東部一些比較熱門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而除了有一部分蘭大在西部,位置有點偏遠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蘭州大學近幾十年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那麼蘭州大學以前有多強呢?

蘭州大學在1954年就成為首批教育部直屬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並在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在當時西北地區只有一所,同時也是胡煥庸線以西,半個中國唯一的一所,可見教育部對蘭大重視程度有多高。

事實上,蘭州大學的確非常的強,自恢復高考以來,蘭大培養的院士數量排名全國第八。其中,化學系更是非常牛,培養了8位院士,與吉林大學化學系一起,並列排在中國大學院系的第一,現在化學系仍舊是蘭州大學科研實力非常強的專業。而從蘭大走出去的校友院士也多達38位。

1977年,楊振寧回大陸講學,就點名要到蘭州大學來。蘭州大學段一士教授克服了愛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恆定理只適用於準伽利略坐標系的缺陷,提出新的廣義協變守恆定理。楊振寧慕名而來,連稱「妙極了!」並讚嘆道:「沒想到在山溝溝裡也可以研究規範場。」

此外,蘭大在核物理方面也非常強,上世紀60年代開發大西北,南開大學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師生整體搬遷併入蘭州大學,為我國「兩彈一艇」等事業培養了2名院士、「傑青」7人、中科院百人計劃13人等國家棟梁人才。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蘭大是當時我國師資實力非常強的重點大學之一。但隨著近幾十年東部高速發展,蘭大有不少人才和院士「流失」到了東部重點大學。曾經辛苦培養的19名院士,有18名院士去了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大等等,也有一些蘭大走出的人才後來被評上了院士。至於被挖走的長江學者等人才更多。

根據蘭州大學的統計,僅在2000年到2004年的幾年間,該校共流失副高職稱以上人員就有近40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科帶頭人。

因為西部經濟與發展機會有限,蘭大的畢業生的確往東部發達地方發展得比較多。而且有些老教授本身就是從其他地方來蘭大的,在蘭大貢獻了很多年。

目前蘭大的學科以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質學、生態學、生物學、大氣科學、草學、考古學等學科見長。

蘭州大學一直在為國家培養人才,雖然有不少院士校友選擇離開蘭大,但是蘭州大學仍然具有很強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培養能力。有人說,蘭大的人才沒有流失,只是在默默耕耘罷了。

來源:環球學術

明天有重要消息

別忘了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又一痛心的數據!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大學停止招生少年大學生,現在只剩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仍在辦少年班。我國最早的少年班是中科大的少年班,1978年3月,21名來自全國的少年經過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首批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平均年齡僅14歲。這些學生是老師到各地發掘而來的天才少年,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
  • 培養百位將領、19位院士,這所大學力壓清華北大成「華為的母校」
    很多人都知道,985工程大學認可度是遠遠高於211工程大學的,也是公認的頂級學校,但有一個例外,作為現在商業巨頭的企業華為公司,就非常青睞一個211工程大學,這所學校還有「華為人的母校」的美譽,看似平平無奇的學校,在這看來還真是令人十分意外。
  • 我國這所頂尖211大學,到底有多牛?曾經一個系培養出20位院士
    大學,作為國家的高等教育學府,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也因此,一個學校影響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培養出「高精尖」的人才。比如公認的名校哈佛、劍橋、斯坦福等等,不僅歷史悠久,還不斷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 培養出3位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創下多個國際"第一",捐出500萬畢生積蓄
    他首開我國無機合成化學課程,建立了無機合成化學博士點及首個無機化學國家重點學科,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和優秀專業人才,其中有三位中科院院士……他就是我國著名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徐如人。
  • 最新醫學院排名:這所雙非醫科大竟擁有四位院士?實力超很多985
    眾所周知,院士,一般都是在某一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為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頂尖人才,尤其在醫學這一特殊領域,培養一位普通醫生都需要十幾年,更不用說醫學是學到老活到老,能達到醫學院士的水平一般都是國內各專業的大牛。
  • 浙江大學化學有多強?網友:培養19名院士,網紅校長鄭強是系友
    浙江大學,曾經是著名的工科院校,號稱「南方小清華」,當年工科實力可以和清華大學一較高下,後來合併了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成為綜合性大學,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學工科實力很強,那麼浙江大學的理學怎麼樣呢?尤其是化學?
  • 深圳大學曾是雙非翹楚,有6名院士,但卻輸給了寧波大學和河南大學
    除了985大學和一些211大學裡面存在幾個院士外,其他的普通大學根本是不太可能見到院士的。第一是因為院士太少,而且他們基本上都分布在各頂級科研機構。第二是因為院士太難被評上,很多知名牛人都曾經落選過院士。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目前中國在世的兩院院士也只有一千多人,所以一所大學的兩院院士的數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未來的發展,院士對於大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1、院士在基本可以決定大學在該學科的科研項目立項、經費申請和團隊組建,強化科研體系的同時也會壯大該學科的發展。2、院士的科研項目一般成果都是比較重大的,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都佔有相不小的權重。
  • 打敗清華,戰勝北大,國內培養院士最多的大學,是浙江的龍頭老大
    說到我國最好的大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清華北大,但其實在我國還有這樣一所大學,它不僅有著和清華北大相當的學府實力,培養的院士還比這兩所學校要多。浙江大學也是其中一所。這所高校曾經有過西遷2600多公裡的「壯舉」,在異地辦學了長達7年之久。 1937年,國內局勢不太平穩,於是因為各種因素,浙江大學不得不西遷至遵義、永興等地繼續辦學,而這一待就是7年之久,這段歷史在建校史上被稱為「浙大西遷」。
  • 漫漫化學路——寫在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
    2017年,南京大學燈火通明的實驗室裡再也見不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去年11月19日,他對年輕學者的工作做完最後評價和指導後溘然倒下,倒在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化學研究和教育事業上。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遊效曾。
  • 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初入大學: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唐敖慶生於1915年11月18日,在少年讀書期間,他就顯示出優秀的潛質。21歲的他進入北大化學系學習,每天在昏暗的油燈下挑燈夜讀,他的眼睛高度近視。1946年,他以助手身份,隨同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華羅庚和化學家曾昭掄等,赴美國考察原子能科學技術,並被推薦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三年後他獲得化學博士學位。1950 年1月,唐敖慶謝絕了美國導師的挽留,克服了重重困難,乘船輾轉回到祖國。
  • 厲害了,一門八院士——記自強不息的蘭州大學化學學科
    導讀 11月22日,中科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蘭州大學化學系校友吳驪珠、張錦當選院士,至此,恢復高考以來蘭大化學已經培養了八位院士。蘭州大學不僅為國內化學學科發展培育了眾多奠基人、開拓者,更向全世界輸出了大批優秀化學人才。
  • 錢學森提議,多位中央領導、鍾南山院士出席!南京大學教授榮獲國家級大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戈惠明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和有關國家政府官員共150多位嘉賓以視頻講話、主旨報告等線上方式出席峰會。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3名溫籍科學家榜上有名。記者從溫州市科協了解到,在今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之前,共產生過23位溫籍兩院院士。從大氣科學到地質科學,從數學研究到材料物理,從細胞遺傳到基因組研究,溫籍院士在多個重要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在之前的23人名單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0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
  • 1065位兩院院士本科就讀院校分析!北大學位居榜首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以絕對優勢位於第一梯隊,尤其是前者高居榜首;湖南師範大學在全國師範大學排名中居首位,不過有幾所全國知名的師範大學自1949年後本科教育尚未培養出一名院士,成績為0;本碩博完全同校的院士僅有204人,約佔19%,其餘864位院士則均有非同校求學經歷,體現出較強的學緣異質性。
  • 這15位兩院院士,都在天津大學任職,其中一位還是校長
    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獲得者,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15位兩院院士。本期推送,我們就來走近天津大學,一睹天大院士的風採。
  • 兩所簡稱相同的985大學,名字常被誤解,院士產出量卻很硬核
    新出爐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毫無疑問是近日整個高校圈的最大關注焦點。在此次選舉產生的188名兩院院士中,有超過一半來自高校。而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頂尖名校繼續優秀外,一些平時相對低調不起眼的985高校,也有著高光表現,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南一北的兩所「東大」。
  • 曾培養多位院士,這位化學界的「數學超人」辭世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記者5月5日從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該院原院長張乾二教授於5月3日20時33分逝世,享年93歲。今年至今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已達15位。張乾二院士張乾二,1928年8月出生於福建惠安,195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研究生),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歷任廈門大學化學系主任、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所長、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化學部常務委員等;系我國著名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
  • 國立中央大學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學!
    在我國歷史上,曾湧現過許多世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為首,她們是我國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她們中一所僅存在了短短8年半時間,卻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