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2020-04-30 吉林大學招生辦公室

作為學識淵博的一代宗師和資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潛心科研,勇攀科學高峰,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奠基人;作為知名大學的校長,他治校有方、尊師愛生,為吉林大學的發展與建設鞠躬盡瘁;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愛國敬業,飽含赤子情懷,創造了&34;的佳話,為我國的教育科技事業奉獻終生——他就是我國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被譽為&34;的唐敖慶先生。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唐敖慶 (1915-2008),江蘇宜興人。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34;。曾任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教授,吉林大學副校長、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同年當選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

初入大學: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唐敖慶生於1915年11月18日,在少年讀書期間,他就顯示出優秀的潛質。21歲的他進入北大化學系學習,每天在昏暗的油燈下挑燈夜讀,他的眼睛高度近視。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就通過加強記憶力,把教授講的要點和複雜的化學符號、公式全都記在腦子裡,課後將其迅速記在本子上,就這樣,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

1940年唐敖慶畢業並留校擔任助教。在此期間,他洞察到量子力學的誕生,引導著科學家把注意力從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於是他以堅實的數理功底開始鑽研量子力學,探索微觀化學

1946年,他以助手身份,隨同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華羅庚和化學家曾昭掄等,赴美國考察原子能科學技術,並被推薦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三年後他獲得化學博士學位。1950 年1月,唐敖慶謝絕了美國導師的挽留,克服了重重困難,乘船輾轉回到祖國。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艱辛創業:從&34;到國內一流

回國後,唐敖慶擔任北京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教授。1952年,他主動請纓,懷著赤誠的奉獻精神來到長春,開創了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化學系

創系之初,唐敖慶面對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化學系就設在日偽時期修建的小樓內,30多位員工擠在一起,沒有像樣的實驗設備、儀器和藥品,學生做實驗加熱時用的是廢舊墨水瓶改做的酒精燈。作為系裡的年輕教師,唐敖慶主講了十幾門課程2000多度的高度近視,迫使他講學時從不帶任何講義和講稿,只是列個簡單的提綱,所有講課內容都記在大腦裡。他講課時深入淺出,就連非化學專業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1963年,唐敖慶在上課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工作,吉林大學化學系已經躋身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行列,並於1978年在該系物質結構研究室的基礎上,創建了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唐敖慶任首任所長,該所下設的兩個實驗室後來均發展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即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在這個研究所已正式命名為唐敖慶研究所,成為我國理論化學研究的重要中心、高層次理論化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窗口。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桃李滿園:一門走出十多位院士

唐敖慶長期致力於理論化學研究,量子化學、統計力學在化學中的應用、計算化學三個重要領域,他都作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創新性成果。他先後五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次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並獲1993年陳嘉庚獎和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但他並未滿足於自己在攀登科學高峰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說,科學的發展要發揚甘為人梯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贏得了桃李滿天下的美譽。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唐敖慶先生(前排左二)與他的學生在一起

從1953年到1966年,唐敖慶先後指導過物質結構、高分子物理化學專業方面的20多名研究生;1978年後,他共招收了14名博士生、26名碩士生。與此同時,他還通過指導研究生、辦進修班和學術討論班等形式,將培養青年學者的工作,從吉大校內擴大到全國。唐敖慶所培養的學生之多,在教育界可謂首屈一指,在當時全國高校和研究所中,理論化學課程的教師理論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就有10多位,有的還擔任了國家重點大學的校長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正是因為在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方面的開拓作用和顯著成就,唐敖慶被譽為&34;。

傳承精神:唐老風範永存

唐敖慶嚴謹的治學品格,深深地啟迪著科學事業上的後來者,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出色的教育科技組織的領導者。他多年擔任吉林大學校長,高瞻遠矚、治校有方,為學校的發展和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唐敖慶的言傳身教和支持鼓勵下,吉林大學湧現出一批學有專長且教學能力很強的專家學者。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為了紀念和傳承唐敖慶先生的崇高精神,吉林大學先後命名了唐敖慶研究所唐敖慶樓,成立了唐敖慶基金會,啟動了&34;計劃,在優秀本科生中選拔組建了唐敖慶班(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等。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唐敖慶樓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2012級唐敖慶班畢業生全家福

其中,學校圍繞&34;開展的綜合改革初見成效:&34;學生積極繼承和發揚唐敖慶先生的精神,並取得了優異成績。學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的論文80餘篇,在iGEM、ACM/ICPC、BIOMOD等多項國際賽事獲獎,畢業生選擇深造比例達到95%以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求學,為基礎學科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儲備;學校圍繞&34;開展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創新與改革等獲得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一名學生在唐敖慶教授的雕像前

唐敖慶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辦學經驗,是吉林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新一代吉大人將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和嚴謹的校風學風,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為吉林大學的振興和發展再創新的輝煌!

關注&34;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吉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吉林大學官微、吉林大學新聞中心、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官網

相關焦點

  • 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用一生去建設祖國,雙聘院士的榮譽當之無愧
    自然就是發展科學技術,最直接的就是吸引國外精英回國發展。可當時國外對於科技人才的投資可是十分大的,那些精英們真的會捨棄優厚的待遇,回到山溝溝中建設祖國嗎?答案是肯定的,當那些寄身於國外的頂級科學家們聽說新中國建立後,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了熟悉的土地,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擔。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我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嚴東生先生。
  • 哈佛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葉企孫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整整有79名,可以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神童葉企孫在父親的嚴格教養下,資質聰穎的葉企孤進步神速,小小年紀便修得了一身儒雅氣質。放棄優厚報酬回國教書葉企孫26歲時,如果他在國外工作,將會得到很豐厚的報酬和發展機會,但他想要科技救國,不願看到軍閥混亂之下疾苦的國人,所以選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唐敖慶:放棄留在美國機會和北大良好條件(圖)
    (左起)徐光憲、盧嘉錫、唐敖慶院士,1994年在天津參加會議時,三位院士在一起探討學術問題,由於唐敖慶眼睛近視2000多度,必須把材料放在離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得見  原秘書追憶唐敖慶先生生前點滴  先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又放棄北大的良好條件,艱苦工作30多年,造就國內一流的吉大化學系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為祖國貢獻果斷回國,拒絕國外優厚待遇
    但面對著國外優渥的生活環境,錢學森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投身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去。在回國的道路上,無數的艱難險阻都不能成為他放棄的理由。其實,在我國社會中,像錢學森這種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人才並不少見。
  • 棄美歸國,培養出10多位院士,小行星以他命名
    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張希, 唐敖慶先生家屬代表唐敏共同為"唐敖慶星"銅匾揭幕。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秘書長段瑞春宣讀"唐敖慶星"國際命名公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濱介紹"唐敖慶星"發現和軌道運行情況。
  • 好消息,我國女科學家胡海嵐: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回歸祖國
    胡海嵐院士作為七十年代的女科學家,肯定顯得尤為珍貴了。雖然她在國外留學時,也是進入了美國的研究室,而且還在那麼多國外科學家中拔得頭籌,獲得了多項榮譽,可謂是非常優秀的了。本以為她會留在國外,沒想到在她事業的上升期時,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回國發展,進入了中科院的神經研究所。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導——「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作為知名大學的校長,他治校有方、尊師愛生,為吉林大學的發展與建設鞠躬盡瘁。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愛國敬業,飽含赤子情懷,為我國的教育科技事業奉獻終生,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他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 他是物理傳奇大師,我國第一位圖靈獎得主,毅然選擇棄美回國!
    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仿佛開了掛一般的人生,更是贏來無數人的驚嘆。當碩果纍纍的他面對美國開出的優渥條件時,卻毅然放棄一切在國外享有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繼續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領域精英人才。他,值得人們所有的崇敬和敬畏。一、物理界的神人,也是計算機界傳奇大師姚期智出生於上海,少時在臺灣求學。
  • 他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歸國,創下多個第一,取得多項世界一流成果!
    蘭州大學有一位黃大年式的科學家:2003年,他放棄在美國安逸的工作和優厚的待遇,攜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回到母校,利用地域與科研的優勢,開展半乾旱氣候變化研究。17年來,他取得了多項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同時帶出一支國家級創新研究團隊,他就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黃建平。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已成院士
    除屠呦呦外,很多科學家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國外學成之後,放棄那邊更好的發展空間,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做科研。但曾有一位我國扶持的人才,現在卻是美國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她在這裡對化學和生物學進行研究,她的導師是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他也是一名很優秀的科學工作者,也曾獲得過諾貝爾獎。在國外定居,拿到哈佛雙學科教授在國外待久了,莊小威萌生了留在這裡的想法,於是就加入了美國國籍。在2001年的時候,她開始了在哈佛大學的教學生涯。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已成院士
    除屠呦呦外,很多科學家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國外學成之後,放棄那邊更好的發展空間,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做科研。但曾有一位我國扶持的人才,現在卻是美國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莊小威19歲的時候,她被送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傾力培養這個神童,希望她能在這裡學到更多的知識報效祖國。
  • 致敬大師!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
    致敬大師!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唐先生在90華誕慶祝活動中丹心學子唐有祺百年前的上海市南匯縣新場鎮富庶美麗,安寧和平一代英傑由此出生幾經風雨這份曾由祖國給予他兒時的繁榮炬火將由他重新點亮在嶄新的時代中
  • 弟子追憶大師之「嚴」 悼中國量子化學開拓者唐敖慶
    [科學時報 李愛華 報導]自7月16日起,吉林大學黨委書記陳德文、校長周其鳳、中科院院士孫家鍾等上百名師生陸續來到北京,為唐敖慶先生治喪。科學界、教育界人士也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 唐敖慶先生1949年從美國學成歸國,開拓了中國的理論化學研究,創辦了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曾任吉林大學校長、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等職務,培養了以十餘位中科院院士為代表的眾多知名學者。 回憶起唐先生,他的幾位弟子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字:「嚴」。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秘書長段瑞春,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濱,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顏景志,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黎樂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佟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松,遼寧師範大學教授楊忠志,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李前樹,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
  • 我國科學家姚期智:放棄了美國的一切,71歲回歸祖國!
    中國目前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支持,特別是離不開中國優秀科學家的支持,眾多的中國的科學家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即便是出國深造,最終也會回國效力,以祖國發展為中心。美國矽谷歷來被稱為「人才聚集地」「人才聚寶盆」,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前往,其中不乏中國的科學家,建國初期放棄一切回國的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人,將國外先進的理論、技術帶回了中國,為中國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我國科學家姚期智:放棄了美國的一切,71歲回歸祖國
    中國目前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支持,特別是離不開中國優秀科學家的支持,眾多的中國的科學家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即便是出國深造,最終也會回國效力,以祖國發展為中心。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人,將國外先進的理論、技術帶回了中國,為中國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回到北大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所以有「四院士」的稱號。留美33年給他帶來了諸多榮譽,2004年,謝曉亮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先鋒獎,在之後五年中每年獲得50萬美元的自由支配經費。他並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5年還獲得美國阿爾伯尼獎,他是首位獲得這個獎項的華人。歷史上多位獲得過該獎的科學家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謝曉亮也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 又一頂尖人才放棄美國籍!曾三次獲國際最高獎,如今終於回歸
    二戰時期,大量歐洲頂尖科學家為了避難逃向美國,二戰後,美國更是開出極為優厚的條件,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科學家,如錢學森、錢三強等等,在美國深造成功之後,為了建設祖國,放棄了優厚的條件,不顧美國的阻撓,想盡辦法回到了祖國,幫助我國的科技有跨越性的提升。
  • 施一公談為何選擇回國?培養人才難,但我仍然會堅持初心
    施一公教授非常痛心,他常常想這些人才在我們的國家都是頂尖的人才,考入清華北大的,每年能有多少。只有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才能被清華北大錄取。而他們在畢業後沒有選擇報效祖國,而是紛紛選擇在國外紮根。有的人還選擇在美國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僱員,拿著中產階級的薪水,雖然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但是當時的祖國還在一片建設當中,如果當時選擇回祖國發展,他們如今肯定也都成為了自己所處領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