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導——「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2020-11-25 吉林大學

【吉網】他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新中國成立伊始,他謝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導師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國。

  作為學識淵博的一代宗師和資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潛心科研,勇攀科學高峰,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作為知名大學的校長,他治校有方、尊師愛生,為吉林大學的發展與建設鞠躬盡瘁。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愛國敬業,飽含赤子情懷,為我國的教育科技事業奉獻終生,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他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唐敖慶

唐敖慶在潛心鑽研

  婉言謝絕美國導師的挽留毅然回國

  唐敖慶,1915年出生,江蘇宜興人。他從小家境貧寒,但學習成績優異。

  無錫師範學校畢業後,他一邊在小學教書,一邊自學高中課程,1936年參加大學招生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三所高校錄取。 因仰慕北京大學化學系曾昭掄教授(我國化學學科奠基人),他選擇到北大化學系學習,正是這次重要的選擇,決定了他未來一生的走向。

  「七七」事變爆發後,唐敖慶隨校南遷至昆明,在西南聯大化學系繼續學習。每天,他都在昏暗的油燈下挑燈夜戰,眼睛高度近視,眼鏡片上的螺紋一圈圈地增加。

  上課時,即使坐在第一排,也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他乾脆把教授講的內容要點和複雜的化學符號、公式全都記在腦子裡,課後將其迅速記在本子上。靠著這個方法,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

  1940年唐敖慶畢業並留校擔任助教,在此期間開始鑽研量子力學,探索微觀化學。

  1946年,他隨同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數學家華羅庚和化學家曾昭掄等赴美國考察原子能科學技術,並被推薦留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三年後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曾贈送他一把象徵打開科學大門的金鑰匙。

  1950年1月唐敖慶克服了重重困難從美國乘船輾轉回到祖國。回國前夕,他謝絕了自己美國導師的挽留,並誠懇地對導師說:「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愛國者是不會嫌棄自己祖國貧困的。」

  唐敖慶的摯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徐光憲院士曾評價唐敖慶說,以他的勇氣、才智和勤奮,如果停留在一個固定的領域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將會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果、獲得更高的榮譽,可他總是為了祖國需要放棄個人的追求。

唐敖慶現場指導青年學生學習

  在三個重要領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創新性成果

  唐敖慶回國後,先擔任北京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半年後升為教授。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唐敖慶主動請纓來到長春,與眾多科學家一起開創了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化學系,從此他與吉林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一個對設備、材料和實驗空間要求相當嚴格的領域,創系之初,唐敖慶面臨著許多困難。

  化學系就設在日偽時期修建的小樓內,幾間狹小的辦公室,30多位員工擠在一起,沒有像樣的實驗設備、儀器和藥品。化學系的第一屆學生做實驗,圍著的是一張像賣肉案板似的實驗臺,加熱用的是廢舊墨水瓶改做的酒精燈。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作為系裡的年輕教師,唐敖慶主講了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十幾門課程,有時一周的課時達16個小時之多。2000多度的近視,迫使唐敖慶講學時從不帶任何講義和講稿,只是列個簡單的提綱,所有講課內容都記在大腦裡,講課時深入淺出,就連非化學專業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

  唐敖慶長期致力於理論化學研究,在量子化學、統計力學在化學中的應用和計算化學等三個重要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創新性成果,先後五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次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

原高等化學學報總編、唐敖慶秘書劉永新回憶唐敖慶

  身為校長卻仍堅守教學第一線

  作為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唐敖慶嚴謹的治學品格,深深地啟迪著科學事業上的後來者;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出色的教育科技組織的領導者。

  唐敖慶在擔任校領導期間,特別是從1978年起擔任吉林大學校長職務後,首先提出了重點高等學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辦學思想。在他治校期間,吉林大學作為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迅速躋身全國名校行列。

  他重視教學工作,雖身為校長,仍然身體力行堅守教學第一線。後來根據國家需要,他奉命到北京組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並出任主任,在此期間他擔任吉大名譽校長。儘管工作繁忙,他仍利用節假日時間回校為學生上課辦班。師生們對他講課的反映是:「唐老師講課常聽常新,永遠保持著有國際水平的新鮮內容。」

  唐敖慶身為大師所培養的學生之多,在教育界可謂首屈一指。當時全國高校和研究所開設理論化學課程的教師及理論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幾乎都是他的學生,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就有10多位,有的還擔任了國家重點大學的校長。 

唐敖慶雕塑

  捐出獎金建立唐敖慶基金

  唐敖慶工作嚴謹,一絲不苟。在生活方面,唐敖慶衣著簡樸,為人隨和。

  據原高等化學學報總編、唐敖慶秘書劉永新回憶,在吉林大學當校長期間,唐敖慶沒有自己專車,只有去市裡開重要會議時,才會向校辦要車。 

  唐敖慶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在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期間,他每次給學生寫信,都讓老伴出去買信紙、信封,而不肯用公家的。

  然而,在獲得100萬元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金以後,他拿出大部分獎金,在吉林大學建立了唐敖慶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大學生。他將剩餘部分分別寄給家鄉的學校和中國化學會,用於中國教育事業。

大型原創話劇《唐敖慶》演出劇照

  他是一面旗幟感染和影響著後來人

  作為中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奠基人,唐敖慶先生為中國科研事業發展和國際影響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矢志不渝、自強不息的開拓者,唐敖慶先生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奉獻情懷為世人留下了光輝典範。

  吉林大學原校長伍卓群教授這樣評價他:「唐敖慶先生的一生是一面旗幟,彰顯他為教育科學卓越的成就,彰顯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他的身上真正達到了道德和文章的最完美的統一。」

  為了紀念和傳承唐敖慶先生的崇高精神,吉林大學先後命名了唐敖慶研究所、唐敖慶樓,成立了唐敖慶基金會,啟動了「唐敖慶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計劃,在優秀本科生中選拔組建了唐敖慶班(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等。

  2016年,吉林大學創作出大型原創話劇《唐敖慶》。話劇以唐敖慶教授的工作、生活為主線,通過演職人員飽滿的舞臺表演,集中展現了以唐敖慶為代表的吉林大學前輩們忠心愛國、刻苦鑽研、無私奉獻的寶貴品格和崇高情懷。該話劇所有演職人員均由吉林大學師生擔任。隨著話劇在多地進行巡演,唐敖慶的精神力量感染和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始終以他為榜樣奮勇前行!

  吉網 吉刻APP記者 艾靈  攝影 李煦 (圖中部分照片為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他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他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唐老師在指導學生        唐敖慶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 吉大原校長唐敖慶辭世 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唐敖慶,這個名字在中國化學界無人不曉,在世界化學領域也聲名遠播。他在中國建立了理論化學學科,並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先生走了,但留下桃李遍天下;先生走了,但留下與吉林大學的半生情緣……  唐敖慶簡介  唐敖慶,1915年11月生於江蘇宜興,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並留校任教。
  • 【中國青年報】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仙逝
    今天,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告別儀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主持人,願意來的人就三鞠躬送別先生。93歲的唐敖慶院士穿著他最喜歡的中山裝,靜靜地躺在白色的菊花叢中,仿佛剛剛睡著一般。
  • ...社評論員: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
    vid=422471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之二  新華社評論員  「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致敬「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致敬「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26歲,在拿到美國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他用3個「不能說」告訴妻子工作的變動,從此,消失整整28年,回來的時候,已是一個直腸癌晚期的病人;去世前曾說「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今天是著名科學家鄧稼先逝世34周年。轉發矢志不忘報效祖國!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各地區各部門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無悔選擇和一生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談體會。今天,人民日報摘發部分體會文章,以饗讀者。
  • 視點|講家風故事,聚戰「疫」力量之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mp303:30來自合陽縣婦女聯合會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是航空地球領域的傑出學者,是享譽世界的戰略科學家,也是中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他是一位感性的海歸赤子,甚至聽到《我愛你中國》的旋律就會熱淚盈眶。新時代裡,他放棄了海外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只因父親告訴他「別忘了,你是有祖國的人」,只因他想看到自己熱愛的祖國能夠更好。他對祖國深沉的愛也感染著家人,他們都記著一句話:「不管在哪裡,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這種樸實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應該尊崇與學習的。
  • 對標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訪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代表
    原標題:對標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理論成果。」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十九大報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吉林大學黨委將認真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團結帶領全校師生把吉林大學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吉林省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持,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十九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 一代大師 風範永存——追記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原標題:一代大師 風範永存 在吉林大學前衛校區寬闊的校園裡,有這樣一棟大樓,樓前廣場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尊塑像,一位老者身著中山裝正襟端坐,雙手輕放在膝上,面容慈祥、神態祥和,目光深遠而堅定地注視著前方。他就是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唐敖慶,他身後的那座大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敖慶樓」。
  • 弟子追憶大師之「嚴」 悼中國量子化學開拓者唐敖慶
    [科學時報 李愛華 報導]自7月16日起,吉林大學黨委書記陳德文、校長周其鳳、中科院院士孫家鍾等上百名師生陸續來到北京,為唐敖慶先生治喪。科學界、教育界人士也從四面八方趕到北京。唐敖慶已學習了新民主主義論,認識到「只有革命,中國人民才有出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他的寓所,成為議論國事的場所,被戲稱為「唐氏茶館」。在鬥爭中,新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同學會」成立,唐敖慶當選為第一任主席,他的好友徐光憲為常務理事。
  •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習近平「點讚」的黃大年人生「年輪」
    資料圖  姚立華是這樣回憶黃大年的:幾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上,一個個頭不高,身材有些胖胖的人找到我,動情地說道:「您剛才唱的這首《我愛你,中國》讓我感動,我們常年在國外的人,對祖國的愛很深很深。」 姚立華看得出來,對方的眼中還留著剛才激動時留下的淚水。這個人,就是黃大年。
  • 追憶陳星弼院士: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2020年3月2日,《光明日報》在第11版「光明學人」整版刊髮長篇通訊,追憶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弼「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光輝一生。他曾主動請纓,接手「人人討厭上」的量子力學,還為研究生開設了《半導體器件物理》《半導體器件的數值計算方法》《功率MOS》等新課。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唐敖慶先生1915年11月18日出生於江蘇宜興,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1950年,已獲博士學位的唐敖慶從美國回到祖國。1952年,唐敖慶來到吉林大學工作,與蔡鎦生、關實之、陶慰蓀等老一輩化學家一起創建了吉林大學化學系。
  • 一個人和一種力量——大型原創話劇《唐敖慶》觀感
    為何夜空繁星暗淡,因為這個名字熠熠生輝;為何寒冬溫暖如春,因為這場大劇飽含深情。早想落筆,為澎湃的心尋一安處,向我們的老校長致以敬意。亦早該落筆,在首次知道唐老的故事要被搬上舞臺而激動不已的時候,在首度觀看帶妝彩排而涕淚難抑的時候,在首演大獲成功舉校歡慶的時候……直到12月6日,話劇《唐敖慶》復演,雖文辭淺顯,卻再不能靜默以待。
  • 劉成卜:從全國量子化學進修班到《量子化學》的出版
    唐敖慶老師為進修班講授了量子力學和量子化學兩門課程,鄧從豪老師講授了分子反應動力學,孫家鍾老師、江元生老師、鄢國森老師、戴樹珊老師和趙成大老師則分別講授了代數與群論、數學物理方法、圖論、分子振動、配位場理論和統計熱力學等。為了消化老師們傳授的知識,我們經常學習到深夜,我印象中,夜裡12點以前睡覺的時候很少。進修班結束時,唐敖慶老師用了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期進修班的收穫。
  • 唐敖慶:放棄留在美國機會和北大良好條件(圖)
    ;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吉林大學名譽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著名化學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創建人及主要代表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唐敖慶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7月15日11時15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科學網—量子化學與科學出版社的《量子化學》
    唐老師主持的研究生、進修生班有30位研究生和120多位進修教師參加,時間長達一年半。這個班為我國建立一支有較高水平的量子化學研究和教學隊伍奠定了基礎。 在我從事量子化學學科教學和研究的幾十年裡,唐老師的這本《量子化學》一直是我最重要的參考書。它不但領我進門,而且一直指引我向前。
  • 【中國教育報】校長張希:用「唐敖慶星」紀念唐敖慶
    唐敖慶老師也是眾多先賢中傑出的一位。唐老師青年時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曾擔任中國留學生會的主席。新中國成立以後,唐老師在留學生中號召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他立即回國,任教北大。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唐老師主動找到相關領導,表達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東北的教育事業。我們常說,如果備選項之間是可比的,各有優劣,需要權衡,那是出於自身發展的選擇。
  • 《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出版,再現「天眼」之父南仁東一生
    王宏甲是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其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圖書獎等殊榮。南仁東是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被譽為「天眼」之父。他經過二十二年的奮鬥建成「中國天眼」。2017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
    ,己欲達而達人」,而他一生都在安守平淡,嚴謹治學,為中國應用量子化學研究奉獻,為國家培養骨幹人才。1950年尚未碩士畢業的劉若莊留校工作,成為了物理化學家唐敖慶教授的助教,從此開始了教學和科研之路。 教學相長,理實結合 1927年,量子化學的誕生開啟了探索微觀化學世界之門。但直到50年代末,量子化學還處於理論發展階段,並且我國關於它的一切還停留在淺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