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仙逝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今天,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

告別儀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主持人,願意來的人就三鞠躬送別先生。

93歲的唐敖慶院士穿著他最喜歡的中山裝,靜靜地躺在白色的菊花叢中,仿佛剛剛睡著一般。遺像裡的他,戴著深度近視眼鏡,溫和地注視著每一個人。

看著學長的近視眼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仿佛回到60年前。上世紀40年代,他與唐敖慶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因為幼時家貧,唐敖慶靠半工半讀堅持念書,每天要在油燈下溫習功課,久而久之,他高度近視了,經常是晚上睡覺把眼鏡放在床邊,早上起來要摸半天才能找到。後來,因為做研究查看的資料太多了,唐敖慶的近視達到2000度,看書時,書離眼鏡只有20釐米的距離。

上帝關上了一扇窗,總會打開另一扇窗。高度近視讓唐先生鍛鍊出絕佳的記憶力。

一次,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和他共同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議結束後,兩人一邊說一邊往樓下走。高度近視的唐敖慶不用人扶卻走得很好。朱清時感到奇怪,正在闡述學術問題的唐敖慶突然提醒他:「還有一個臺階。」原來,唐先生每次上樓時都默記下了臺階的級數,下樓時就不用麻煩其他人了。

朱清時感慨:「唐先生的研究全是在大腦中進行的。他的大腦那麼精確,比計算機還高級。」

唐先生講話很有特色,從來不看講稿。即使在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時,每年作年度工作報告,他一樣大致不差地脫稿講完。

朱清時說,唐先生的報告完全是大師風範——在報告中找不到一句廢話,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很多人都說,聽唐先生的課是一種享受。聽別人的課可能會開小差,但是唐先生的課,每句話都想聽。

上世紀40年代初,唐敖慶和鄧稼先、李政道、楊振寧一起,從西南聯大被送往美國學習核物理。後來,唐敖慶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物理化學。1955年,成為首批中科院學部委員。

他的弟子中,有8人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光憲院士說,以先生的勇氣、才智和勤奮,如果停留在一個領域堅持不懈地搞下去,將會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果,更高的榮譽。可是唐先生總是為了國家大局犧牲個人的小我。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唐敖慶就提出:老師要什麼課都能講,不能光給研究生上課。為了給學校的年輕教師做示範,當時已經是吉林大學副校長的他,給本科生講了一個學期的物理化學課。

唐先生的好脾氣是出了名的。他無論對什麼人都平等相待,連維修工人到家裡來,他也是親自倒茶。徐光憲院士最先得到唐先生去世的信息,是唐先生在基金委時的老司機告知的。而在告別會的現場哭得最兇的,是在醫院照顧唐先生的護士。

孫家鍾院士1952年從燕京大學到吉林大學工作,與年長他15歲的唐先生在同一個辦公室。渴望知識的年輕的孫家鍾一本書接著一本書地看。唐敖慶直率地告訴他:你念書念得太苦。一個人要站在書上讀書,千萬不要躺在書上讀書。

唐先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作時的科研助手和兼職秘書、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前樹說,唐先生在1998年中風前,一直在帶研究生,做研究。80多歲的人了,學生的論文拿來,他毫不馬虎,一個錯字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改。學生的公式有誤,他就推導給學生看。

唐先生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時,確立了「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的評審原則。他改變了重大項目面向單位行政撥款的傳統方式,堅持應由教授個人申請項目經費。這個制度堅持了下來。如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因為其公平公正的評審機制受到業界的好評,它的經費總額已從當初的8600萬元增加到今年的60億元。

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著那麼多的錢,但花起來公私分明。那時候,唐敖慶還在吉林大學兼帶研究生,經常要給研究生寫信指導。他沒有一封信使用的是帶有基金委字樣的信封和信紙。唐先生說,基金委的信封和信紙,處理的只能是基金委的事情。

熟悉唐敖慶的人都知道,他最不愛給別人添麻煩。他的病就是這樣被耽誤的。唐先生一直有高血壓。1998年春節,降壓藥正好吃光了,因為春節期間醫院休息,他不想麻煩別人,就挺著半個月沒有吃藥。過後,因為頭暈去醫院,已經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他因中風倒下了,這一倒就是十年。開始的時候,唐師母去看他,握著先生的手,他還有意識,睜開眼睛,又閉上。有時換藥也知道疼。後來,就再也沒有聲息了。

「唐先生是個剛強的人。」孫家鍾院士說:「現在,先生可以安心了。」

   (中國青年報 7月21日電)

相關焦點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他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老師在指導學生        唐敖慶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談起唐敖慶嚴謹的教學風格,他生前的秘書、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雜誌部副主任路寧動情地說。
  • 吉大原校長唐敖慶辭世 被稱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化學大師唐敖慶走了……  「吉林大學名譽校長、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我國傑出的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7月15日11時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導——「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
    【吉網】他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新中國成立伊始,他謝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導師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國。  作為學識淵博的一代宗師和資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潛心科研,勇攀科學高峰,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 弟子追憶大師之「嚴」 悼中國量子化學開拓者唐敖慶
    唐敖慶先生1949年從美國學成歸國,開拓了中國的理論化學研究,創辦了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曾任吉林大學校長、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等職務,培養了以十餘位中科院院士為代表的眾多知名學者。 回憶起唐先生,他的幾位弟子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字:「嚴」。
  • 如何看待吉林大學引以為傲的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被摘牌?
    不過曾幾何時,吉林大學才是中國高校化學學科的王者,化學系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更是獨此一家。此外理論化學鼻祖唐敖慶老先生,在中國化學領域擁有極高的學術地位。不過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唐先生等老一輩化學家的仙逝,吉林大學的化學學科發展不盡如人意。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唐敖慶先生1915年11月18日出生於江蘇宜興,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1950年,已獲博士學位的唐敖慶從美國回到祖國。1952年,唐敖慶來到吉林大學工作,與蔡鎦生、關實之、陶慰蓀等老一輩化學家一起創建了吉林大學化學系。
  • 一代大師 風範永存——追記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唐敖慶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唐敖慶,他身後的那座大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敖慶樓」。 1936年,因仰慕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曾昭掄教授,唐敖慶在同時錄取他的三所高校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北京大學化學系,正是這次重要的選擇,決定了他以後一生的走向,也成就了一代宗師的偉業。
  • 唐敖慶:放棄留在美國機會和北大良好條件(圖)
    (左起)徐光憲、盧嘉錫、唐敖慶院士,1994年在天津參加會議時,三位院士在一起探討學術問題,由於唐敖慶眼睛近視2000多度,必須把材料放在離眼睛很近的地方才能看得見  原秘書追憶唐敖慶先生生前點滴  先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又放棄北大的良好條件,艱苦工作30多年,造就國內一流的吉大化學系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
    2020年10月8日,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己欲達而達人」,而他一生都在安守平淡,嚴謹治學,為中國應用量子化學研究奉獻,為國家培養骨幹人才。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方向
    2020年10月8日,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寄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他一生都在安守平淡,嚴謹治學,為中國應用量子化學研究奉獻,為國家培養骨幹人才。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方向
    劉若莊閱讀期刊他曾對科學時報(現中國科學報)寄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他一生都在安守平淡,嚴謹治學,為中國應用量子化學研究奉獻1950年尚未碩士畢業的劉若莊留校工作,成為了物理化學家唐敖慶教授的助教,從此開始了教學和科研之路。教學相長,理實結合1927年,量子化學的誕生開啟了探索微觀化學世界之門。
  • 【中國教育報】校長張希:用「唐敖慶星」紀念唐敖慶
    唐敖慶老師是傑出的科學家,在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領域成果卓著,曾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是卓越的科技領導者,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任主任,提出的「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十六字原則至今仍為基金委的評審工作所遵循;他是著名的教育家,曾長期擔任吉林大學副校長、校長,在他的帶領下,吉林大學很早就努力踐行教育和研究雙中心的建設方向;他是優秀教師的傑出代表,熱愛三尺講臺
  • 父親節特別版之化學之父!
    由於他對氣體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因此被稱為「有機化學之父」。唐敖慶(1915 11.18 - 2008 07.15),男,江蘇宜興人,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 一個人和一種力量——大型原創話劇《唐敖慶》觀感
    話劇聚焦於中國現代理論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吉林大學老校長唐敖慶院士與吉林大學的深厚情緣,力求以飽滿細膩的舞臺表演重現唐老在吉林大學工作、生活期間的故事片段,展示唐老在學校建設發展、教學科研和學生培養等方面留給吉林大學的寶貴財富,彰顯以唐老為代表的老一輩吉大人忠心愛國、刻苦鑽研、無私奉獻的寶貴品格和崇高情懷。
  • 科學網—量子化學與科學出版社的《量子化學》
    同時,它的研究成本遠遠低於實驗成本而且對環境非常友好,不會產生化學汙染物質。它是化學研究前進車輛上的一個重要「輪子」,是化學實驗研究的好幫手和好的指導者。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量子化學書籍,對我國量子化學研究隊伍的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早在1982年,科學出版社就出版了唐敖慶先生的《量子化學》。
  • 致敬唐敖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他選擇回歸祖國,培養出十多位中科院院士!
    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化學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同年當選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初入大學:學霸是怎樣煉成的唐敖慶生於1915年11月18日,在少年讀書期間,他就顯示出優秀的潛質。
  • 劉成卜:從全國量子化學進修班到《量子化學》的出版
    1978-1980年,我參加了全國量子化學進修班,這個進修班是在唐敖慶老師的倡議下,由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舉辦的,來自全國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師和理論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共
  • 劉若莊:開創了全新應用量子化學研究方向
    劉若莊開創了中國電子結構計算,並持續推動中國計算量子化學的發展。他還是國際上最早進行電子結構計算的學者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望。  他長期從事分子間相互作用、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理論的研究,先後在氫鍵、配位場理論方法、有機導體和半導體理論計算、激發態勢能面和光化學反應機理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 中國青年報
    熟知《中國青年報》的每一個讀者,都能體會辛勤耕耘的幾代青年報人的酸、甜、苦、辣……   所以,我說咱《中國青年報》———是一份摺疊起來的呼喚時代永遠面向未來輝煌的圖書館。這不,現在我都退休了,還每天把第一時間,放在一睹《中國青年報》上,以感受當代青年的風採。   從年輕氣盛到年逾花甲,你我心心相印。我讀著《中國青年報》心中不禁升騰起一股崇敬與親切之情。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