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十裡湖光,此地既有引遊人入勝的十景之美,又有風波亭嶽王廟此等讓遊人感懷的人文古蹟。在嶽王墓前跪坐著秦檜四人的鑄鐵跪像,秦檜夫婦二人反綁雙手朝著嶽王墓跪下,神情沮喪。此四鑄像歷朝歷代歷經多次被毀,多次重鑄,如今已經是1979年時第12次重鑄了。真是印證了一副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白鐵何辜,幾百年間代人受過?
遊人對秦檜殘害忠良唾罵之餘,卻不知歷史上也曾有一名秦檜後人到此一遊,寫下一副千古名聯: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位對聯的作者所謂的秦檜後人便是本文主人公秦大士。
秦大士生平
秦大士,江蘇當塗人,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少年時秦大士的書法便在四鄰間頗有名氣,33歲的時候考中舉人。
十歲能屬文,少長兼精篆隸行草之學……
《嘉慶新修江寧府志》記載:(乾隆)十二年秦大士中舉人。
不要以為古代科舉就比今天簡單,明清科考和當今高考一樣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何況秦大士居住在江蘇南京,在還沒有包郵區的年代,南京絕對是清帝國南方當之無愧的中心。經濟的發達自然造就了昌盛的文風,秦大士的考場就在這樣的魔鬼賽區。饒是年少有名的他也要30多歲才得以中舉。
中舉後的秦大士人生順利了許多,五年之後的乾隆十七年一舉狀元及第,衣錦還鄉。隨後歷任翰林院修撰,鹹安宮的官學;景山官學總裁、翰林院侍講學士,數次出任鄉試的考官,乾隆二十八年隱退返家。
巧思應對乾隆皇帝
乾隆是個多才的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哪怕他從出生第一分鐘開始算他平均一年也得寫四百多首,這樣的碼字速度也能看得出來他確實是個文學愛好者,與臣下更是發生過許多文學雅事。
據紀曉嵐的家書說過,紀曉嵐怕熱,常常在辦公的時候光著膀子,在家時候自然無所謂,但在宮中特別是皇帝面前這可是「失儀」的罪。一天紀曉嵐在軍機處當值光著膀子被巡邏主任乾隆給逮住了。乾隆玩心上來,說出一對聯讓紀曉嵐對,對的出有獎,對不出數罪併罰。此時乾隆看見自己手上拿著的一塊玉鎮子上面雕刻精美的《蘭亭序》,脫口說出上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紀曉嵐眨了眨他的近視眼抬起頭對道:
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
這下聯典出《尚書》對仗工整,乾隆大悅於是便放過了紀曉嵐。
秦大士與乾隆相傳也有這麼一段故事,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聞知傳言秦大士是秦檜後代,一天閒聊的時候以此事問他。年近不惑的秦大士驟然聽得皇帝提問也是愣了一下,此時無論答是與不是都需要長篇大論地解釋,聰明的秦大士靈機一動,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此應對可謂巧思,意思就是說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臣子,秦檜奸詐是因為宋君昏庸。一隻狼領導的一群羊能打敗一隻羊領導的一群狼,如今陛下聖明,自然不可能允許奸臣禍亂橫行。這種讓人留有餘味的對答可謂撓到了乾隆的癢處,讓他大為滿意。我們都知道作為皇帝的乾隆對自己有著迷一般的自信。
秦大士真實家譜
這個對答故事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清朝野史大觀》本來就是一本成書與民國時期帶著演義性質的野史集合。初出版時候編者自稱參考了一百多本書,但是在良莠不齊的民國出版界,很難不讓人懷疑這只是一本為了博市民階層青睞而編出來的故事集。
有文章認為乾隆與秦大士的對話發生在殿試期間,可以說這個場景幾乎不可能(99%),根據清代禮制,金鑾殿回話跟上法庭沒什麼區別,你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有一說秦大士祖上其實是秦檜的兄長秦梓一支,秦梓是名清官,非常不屑秦檜的所作所為,嶽飛父子被秦檜殺害之後,秦梓氣得捶胸頓足,仰天痛哭,索性把家從南京搬到溧陽,與秦檜決裂。真可謂龍生九子個個不同。
雖然近年有考古研究稱秦大士的確是秦檜後代,但別以為乾隆只是個一撇鬍子的大傻瓜,一個狀元,一個接下來幾十年他可能要大用的人,他怎麼不去翻查秦大士的履歷,但清代科舉一般只需要三代清白,對於秦檜後人這個傳聞乾隆應該是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的:大約和其餘文人一樣喜歡吹噓祖上榮光。哪怕秦大士祖上真是秦檜,隔了二十多世了,算得了什麼?
作為狀元入翰林院的秦大士在此期間確實很有可能與皇帝有過單獨對話。看後來秦大士的官宦之途頗為順利,散館朝考一等,之後京察又一等出任地方鄉試考官可見乾隆皇帝對秦大士印象相當不錯的。至於這個傳聞的真偽,估計只能用一句歌詞來概括:
故事裡的事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裡的事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忠君的秦家後人
秦大士離開官場後,他的兒子秦承恩在乾隆二十六年中進士,最後做到以尚書銜署理直隸總督(歷史上曾國藩也就做到這個職位),可見秦家聖眷正濃,從秦大士後的秦家數代為官,秉承了忠君的家族傳承,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鹹豐三年太平天國浪潮席捲江南大地,江寧府陷落,秦家後人秦躍曾領著八十多歲高齡的妻子闔家與城池共存亡,演繹了一出投水自殺的壯烈一幕。
結語
無論秦大士是秦檜還是秦梓後代,他們家族六百年來與女真乃至滿清一直充滿羈絆,身為漢人的秦檜投靠了女真。同樣身為漢人的秦大士家族最後用血為滿清竭盡忠誠。
秦大士家族幾代都是考取進士的學霸,卻最終卻滅亡在一個幾次考取秀才功名都失敗,受到極大精神刺激走上「世界由我造」道路的科舉學渣手中。不得不感慨歷史真是一個讓人摸不著腦袋的老頑童,總會在不經意的角落以不經意的巧合帶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