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盛世下隱藏了什麼危機,乾隆帝的失誤又有哪些?

2020-11-23 左都御史

乾隆皇帝開創了大清盛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發展鼎盛,達到了我國封建時期的最高峰。當然,歷史並不只是光輝的、先進的一面,還有其黑暗、落後的另一面。大清恰恰也是在乾隆時代,由盛轉衰、走向了下坡路。

乾隆朝人口膨脹,大大超過了耕地面積的增加,人均佔有耕地數量迅速減少,加上土地兼併嚴重,社會財富被集中到少數貴族、官僚、地主的手中,並且連年乾旱,災荒頻發,吏治敗壞,階級矛盾逐步尖銳化,廣大貧民生計艱難,不得不鋌而走險。

下層的反抗鬥爭從零星分散的抗租抗糧,逐漸走向豎旗建號的大規模、有組織的武裝鬥爭。乾隆三十九年,山東臨清爆發王倫起義,在運河沿岸,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上發難,打破了近一個世紀中原無戰爭的昇平局面。

接著,乾隆四十六年、四十八年,有甘肅蘇四十三和田五領導的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有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六十年有貴州湖南的苗民起義;至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爆發,聲勢浩大,鬥爭持久,形成了對清王朝一次強大的衝擊波。

乾隆禪位之日,星星之火,已燃燒稱燎原之勢。此後,全國進入幹戈擾攘、戰亂頻發的時代,歷經嘉慶、道光兩朝50多年,清廷顧此失彼,疲於奔命。這場社會大動蕩一直持續到近代的太平天國起義。

乾隆執政時期,既創造了大清盛世,晚年又矛盾叢生,那麼他在哪些方面存在失誤呢?總結起來,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重滿抑漢

清政權實質上是滿漢地主階級的聯合專政,只佔人口極少數的滿族必須團結漢族地主和知識分子,才能保持穩定的統治,乾隆帝基本沿襲了這一傳統政策。儘管他本人浸透了漢文化的薰陶,但他對漢族的警惕、防範幾乎超過了清代其他帝王,他對漢族大臣和綠營兵很不信任。

杭世駿在乾隆前期批評當時天下巡撫滿漢參半,而總督則無一漢人。終乾隆之世,情況大抵如此,出任總督的漢人極少。乾隆時期,當政的文武大臣,前有鄂爾泰、訥親、傅恆、張廣泗、舒赫德、兆惠,後有阿桂、和珅、福康安都是旗人,只有張廷玉、于敏中少數漢員,身居要職,而他們也僅是供奉內廷,述旨撰詔,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不是實際的決策者。

當時,滿漢矛盾雖然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始終是影響政治的重要因素。乾隆帝致力於保持滿族的文化習俗和尚武精神。他認為這是清王朝長治久安的保證,他說:「馬步箭乃滿洲舊業,向以此為要務,無不留心學習。今國家昇平日久,率多求安,將緊要技藝全行廢棄不習,因循懦弱,竟與漢人無異,朕痛恨之。」

儘管乾隆帝再三告誡,並採取了種種措施,可是事與願違,八旗貴族生活驕奢、浸染漢俗、廢棄武事的趨勢愈演愈烈,竟不可遏止。而一般旗人,雖有額俸,但清廷禁其從事生產和經商,致使日益滋生繁衍的滿族衣食無著,發生了嚴重的生計問題,可說是愛之適以害之。

其二,文化禁錮

乾隆朝有文化繁榮的一面,不幸的是這種繁榮並未導致思想在性質、內容上的飛躍,反而時常遭到風刀霜劍的凌逼摧殘。乾隆朝的文字獄和禁毀書十分苛嚴,有人估算乾隆朝文字獄有130多起,比康雍兩朝大大增加。且多屬捕風捉影,硬加莫須有的罪名。

士子吟詩作文,用字不慎,即招飛來橫禍,乾隆朝因文字得罪的多是下層知識分子,罪名大多是影射譏訕,觸犯聖諱,措詞不當,實際上並無鮮明的反清思想。

魯迅先生對乾隆朝文字獄有個說法:「有的是魯莽,有的是發瘋,有的是鄉曲迂儒,有的不識忌諱,有的則是草野愚民,實在關心皇家」。由於乾隆帝以文字罪人,民間互相揭告,往往以細微讎隙,陷人死罪,官吏們怕失察受責,故意羅織罪狀,張大其詞。

為什麼乾隆帝中葉文網嚴密,文獄迭起?這實際上是統治階層對下層人民反抗的預防性反應。當時,大規模武裝鬥爭尚未展開,但零星的反抗已漸頻繁,乾隆帝日益感受到來自下層反抗的威脅,企圖加強思想統治,顯示鎮壓手段,以防不測,以儆效尤。

這種預防性反應出自統治者謀求安全的心理,罪名的真實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嚴厲的懲處使社會懾服,將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可能的叛逆者的頭上。

文字獄的惡劣影響,使得知識分子對現實,甚至對歷史不敢議論,噤若寒蟬。龔自珍說:「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這正是乾隆時知識分子們共同心態的寫照。

其三,閉關鎖國

乾隆朝另一項政策失誤,是變本加厲實行閉關政策。他雖然並不拒絕對外通商,但規定只開廣州一口,制定了詳細的章程,限制中外交往和貿易,並強化了作為貿易中介的行商制度,形成了對外封閉的嚴格體制。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政府派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在熱河覲見皇帝,提出擴大貿易的要求,但在覲見禮節上發生嚴重的爭執,英國使團被拒。毫無疑問,馬戛爾尼使團代表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所提要求包含著侵略性的條款,一定程度上會給中國帶來消極的影響。

但當時的英國尚不能向中國發動武裝進攻,只能採取和平談判的手段,謀求進入中國。中國也迫切需要疏通外交渠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擴大視野,以了解世界的潮流,改變中國與世界的隔離狀態。

然而,乾隆帝沒有感到和外部世界加強聯繫和交往的緊迫性,他以天朝上國自居,輕視和蔑視外國,因使團的禮節不周,心中不快,砰然關閉了談判的大門。

自大心理與愚昧無知蒙住了乾隆的眼睛,錯過了認識外部世界的一次機會。中英兩國如同兩艘巨大的航船在逐漸接近,中國方面,從維護統治出發,希望與外部世界保持安靜而隔離的局面,並力圖取得外國表面上的臣服,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

而處在產業革命中的英國卻在全球尋找殖民地,開闢商品市場。兩個國家的制度、傳統、追求的目標完全不一樣,一場大規模的衝突將不可避免。

乾隆帝作為18世紀中國最高的統治者,不但絲毫沒有覺察,而且,他的政策堵塞了其臣民和後人去了解、探索外部世界的渠道,這反映了乾隆帝思想保守落後的一面,其影響深遠,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惡果,應對歷史負重大責任。

除了上面幾點外,在評論乾隆帝的是非功過時,巡幸和土木兩件事也是人們熱議的話題。這裡也有必要做一個簡單的論述。

乾隆帝一生到各地巡遊,曾六次南巡,八次去山東、四次去盛京,五次西巡,一次到河南。至於熱河避暑,木蘭秋獮更多不可勝計。有人統計他一生的巡幸活動達150次之多。

乾隆朝國力強盛,財政充盈,故大興土木。60年間,擴建和修建圓明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加上康熙修建的暢春園,形成了「三山五園」的園林格局。他又大規模改建、擴建皇宮、中南海、北海以及寺廟、房舍、道路橋梁、城垣、兵營、官署。其規模之大、用工之精、耗帑之多以及藝術水平之高,為歷代所不及。

巡幸和土木都要花費許多錢財,歷代均視為勞民傷財的弊政。連乾隆自己都說:「工作過多、巡幸時舉二事,朕側身內省,時耿耿於懷。」

但不管他人或是乾隆自己怎麼看,平心而論,巡幸、土木應該一分為二進行分析。這裡面當然有勞民傷財的一面,但如果轉換一個視角,作為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的君主,重拱端坐,深居宮禁,雖然省錢省力,但是不接觸社會,不了解情況,對運籌決策、用人施政是不利的。

歷史上有許多從不出巡的皇帝,很多是昏庸之輩,而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成祖、清康熙帝等雄才大略的君主卻到處巡遊。

巡幸是封建君主與社會保持聯繫的一條渠道,雖然很狹窄而又間接,但對一個生長深宮與世隔絕的皇帝來說,保持這一點聯繫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乾隆出巡當然包含遊山玩水的動機,但還有政治和經濟的目的。如視察黃河、運河、浙江海塘,打圍習武、訓練士卒,考察官吏治績、農業收成,風俗民情等等。

至於大興土木,在乾隆自屬欣賞享樂的浪費行為,客觀上卻又是進行城市建設、美化自然環境之舉。那時候國家財力充足,在養兵給餉、軍事徵戰、減免賦稅、賑濟災荒、興修水利等方面花費了大量的帑銀之外,國庫藏銀仍多達每年財政收入的兩倍。

乾隆時代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建設,不可能投資工廠、鐵路或科學事業,富餘的資金可能的流向是編纂圖書的文化工程,以及建造園林、宮殿的環境建設。在各類工程修建中,普通的民眾同樣得到了實惠,清廷用工、用料不是勞役和徵索,所謂「物給價,工給值,絲毫不以累民,而貧者轉受其利。」

或許連乾隆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在大興土木的時候,這些建築如今都成了文物遺產和旅遊資源。可以想像,假如沒有乾隆,北京城將會是另外的樣子。

作為後人,我們在評價古人的時候不能過於苛求,乾隆皇帝創造了盛世,這是應該肯定的一面,畢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這個能力的。同時,在盛世時期爆發出的種種矛盾他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所謂是非功過任評說。

相關焦點

  • 統治者描繪的康乾盛世,卻被一群外國人預言道:不出百年必將滅亡
    大多數的盛世只存在眾臣的口中,天子的想像裡。只有一小部分所謂的盛世局面才是真正的在歷史上存在過,受到周邊眾多國家所承認的。比如唐朝時,國家強盛貿易繁榮,相鄰的小國都十分羨慕,紛紛派使者前來學習,借鑑經驗。能被外人豔羨的盛世繁榮才能稱作真正的盛世!因此,判斷一個盛世是不是真的存在的標準,不是去聽這個國家的百姓,或者國家統治者的看法。
  • 為什麼乾隆帝不殺和珅?嘉慶用事實說明,殺了他是巨大的損失!
    為什麼乾隆帝不殺和珅?嘉慶用事實說明,殺了他是巨大的損失!想必大家都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小時候看這部劇,特別喜歡裡面的紀曉嵐,又聰明又能幹,深得皇上喜歡。對於和珅卻討厭至極,他就是一個拍馬屁的奴才,此外還特別黑心貪財,奇怪為什麼乾隆帝不殺掉和珅呢?長大以後再看這部劇,發現內有大智慧。你知道為什麼乾隆帝不殺和珅嗎?原因有很多,先說最主要的原因吧!乾隆之所以不殺和珅,在於和珅能力非凡。大清時期,他擔任了很多重要官職,這些官職不能交給其他大臣幹,因為那些大臣們幹不了。此外,和珅還精通多種語言,是個非常優秀的外交官。
  • 燈塔讀歷史5:西方入侵是延續了大清還是摧毀了大清
    接下去就輪到大清出場啦,在我們的認識中覺得女真人非常落後,其實他們在金國時代就建立了帝國,他們是有輝煌記憶的。而且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滅亡過,只不過丟了大多數領土躲回東北了而已。現在再次輪到他們崛起了。要說滿清人怎麼統治天下的,有人會說都是漢奸吳三桂給他們開的門。那吳三桂不開門呢?很明顯他們還是會來,可能有別的什麼三桂給開門。
  • 乾隆帝兩皇后一猝死一發瘋,令妃脫穎而出,事出偶然還是宮鬥劇?
    我們只知道在魏佳氏十八歲時(1745年),就被封為魏貴人,至於她為何能脫穎而出,獲得乾隆帝的寵愛並被封為貴人,史書上則是語焉不詳。後人只能從乾隆帝所寫的御詩《孝賢皇后陵酹酒》中得知,魏佳氏竟是孝賢皇后主動「玉成」於他的伴侶。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魏佳氏被封為貴人就解釋得通了,畢竟背後有孝賢皇后的力薦。當然,這只是乾隆帝的說法,而真實的情況是否如此,後人已不得而知了。
  • 清朝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的衰退,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它們包括,追溯到乾隆執政末年,那瘋狂開銷時代的國家財政收支不平衡;自從乾隆帝的寵臣和珅開創的腐化行為,在統治階級內部和官府職員中的蔓延;19世紀持續的人口增長,一個移民數量很大,並受到移民越來越大壓力的帝國的過分拓展;1820~1825年間貿易的巨額虧損;繼繁榮和欣欣向榮時代之後,特別明顯的經濟衰退。
  • 十八世紀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與《馬可・波羅遊記》的描述...
    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粗糧、菜葉、蕃薯,白米飯已經算相當不錯。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人們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
  • 《傳說之下》彩蛋隱藏要素有哪些 彩蛋隱藏要素分享
    導 讀 《傳說之下》中含有很多彩蛋和隱藏要素,可能大家還沒有全部找齊,不清楚到底有哪些,下邊就給大家帶來
  • 「大清」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語借詞
    因此,大清國的意思應為「上國」(「至高無上之國」),或「善戰之國」。 [關鍵詞] 大清 代青 國號 眾所周知,滿族及其先世曾建立過三個著名的國家政權:渤海國、大金國和大清國。關於渤海國和大金國的國號來源,史有記載,結論確鑿,無可置疑。渤海國原稱震國。
  •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太關鍵了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太關鍵了文/燕華的小說時間 圖/網絡中國古時候人的平均壽命沒有超過五十歲的,從秦到清無不如此。甚至到了清朝,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反倒下降了,因此有人把康乾盛世稱為紅薯盛世。好吧,說了這些,我們再去嘲笑中國古代帝王因為個個荒淫無道導致短壽,那就沒有意思了。1、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曆。
  • 《生化危機3重製版》喪屍種類有哪些 喪屍種類大全及應對方法
    生化危機3重製版喪屍種類有哪些?生化危機3重製版增加了很多新敵人,今天小編整理了生化危機3重製版喪屍種類大全及應對方法,大家都來看一看吧。和二代一樣頭部是弱點,手槍3-4下將其擊倒後會詐屍,之後還需要補1-2下才會死。 單獨出現的時候不構成威脅,手槍點掉即可,多個一起出現的時候比較麻煩,可以選擇散彈槍/手榴彈/榴彈發射器等武器進行清理。另外把喪屍的腿打斷後它會倒地不起,失去威脅,在子彈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只打倒不殺來解圍。
  • 乾隆盛世時對應的美國是什麼時期?有什麼比較有意義的事件?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為嘉慶元年。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下詔舉行歸政大典,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琰,自為太上皇帝。由上可知,乾隆盛世始於乾隆元年(1735年),而終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共60年。
  • 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太空中的危機越來越多,美國太空人操作失誤,製造了太空垃圾說到垃圾分類,你們有什麼想法?對於這項舉措,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進行垃圾分類有利於環保,能使城市變得更加整潔,是好事。也有人認為,垃圾分類的初衷是好的,意在幫助人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使城市變得更乾淨、更美麗。但是,其中包含的罰款條例著實讓大家痛苦,稍有不慎便會被罰款,心理負擔並不輕。說完垃圾分類,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懂得對太空垃圾進行分類嗎?
  • 李珂評龍馬戰:烏合龍隊像大清炮隊暴殄皇馬天物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今晚中國足球以一個烏合的大清炮隊似的陣容出戰皇馬,無疑是暴殄了這次良機。  拋開0比4的結果,從場面看龍隊倒也不是沒有機會,申思甚至還把一記任意球打在了對手的門柱上,但絕大多數的時間裡,皇馬是把龍隊壓制在後半場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對手的實力強,而另一方面也緣於龍隊整體的低能。
  • 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⑵社會的繁榮,有政治上的穩定、經濟上的發展、文化上的繁榮等諸多方面。通過圖文材料,了解隋朝的建設成就和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的措施及影響。相關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歸納和展示。⑶物極必反、盛世之下隱藏著種種危機。由於不能妥善解決封建制度下的種種問題,隋唐終究避免不了走向衰亡的命運。
  • 關於乾隆皇帝的悲哀:左邊盛世右邊轉折,在夢境與現實中無法選擇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歷史小說,那裡面開篇就以乾隆皇帝斬殺招魂案大臣開頭,在乾隆年間爆發了一場關於招魂案件,結果監測到了大量的大臣貪汙受賄和各種不法行為,20多個人當場被處決,而乾隆帝國的盛世也從這裡開始轉折。從這裡開始,乾隆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西方使者的到來,首先是英國使者要求通商的協議,緊接著又是大量的西方傳教士的到來。
  • 有顏任性,盤點《鬼滅之刃》裡那些隱藏在面具下的美男子!
    有顏任性,盤點《鬼滅之刃》裡那些隱藏在面具下的美男子!大家好呀,今天小編跟大家講講《鬼滅之刃》。去年的最強番絕對非《鬼滅之刃》莫屬了,裡面有許多個角色登場時戴著醜陋的面具,不知道以為他們容貌一般,但其實隱藏在醜陋面具下的卻是盛世美顏,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鬼滅之刃》裡那些戴著面具的美男子吧!錆兔錆兔真的是長在小編的審美點上!錆兔一直戴著右臉頰帶有傷疤的驅災狐狸面具。後來面具被炭治郎斬斷露出了真顏,雖然臉上有疤但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帥氣!
  • 大清十二帝齊聚陰間,溥儀說起他的痛苦經歷,乾隆卻百般挖苦
    康熙:溥儀,你是清朝正統的最後一個皇帝,雖然是慈禧那個老妖婆封的,但你也是曾經大清國的臉面,怎麼說話支支吾吾的!我問你,為什麼沒有留下正統的愛新覺羅後代?宣統(猶豫良久才開口說話):康熙大帝,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乾隆:喲……這裡頭有故事,快說,快說嘛,反正都在地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