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曹雪芹所著紅樓,是為女子作傳,但作為清淨潔白之女兒的對立面,曹公也寫了不少鬚眉濁物。從今天開始,我們說說紅樓夢裡的男性。
紅樓夢以賈府為背景,寫了無數閨閣中的優秀女子,我們也從賈府子孫開始,說說那些不得不說的或敗家或好色的男性,因賈寶玉作為第一男主,此前已說,我們按照賈府子孫的輩分,從文字輩賈敬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在曹公筆下,大多數男性是濁臭逼人的,因而對他們大多都是批評的態度,比如對很早就拋家棄業,出城煉丹的賈敬,曹公對他更多的是諷刺。
賈敬是寧國府中第三代文字輩子孫,從年齡上來說,除了早早死掉的賈敷,他應該是文字輩子孫中最大的。從功名上來說,他也是賈府立業以來唯一靠真本事考上進士的,可見他頗有才學。
也就是說,賈敬既是文字輩中的老大,又憑能力考上了進士,可以說給賈赦、賈政等兄弟,和晚一輩的賈府子孫,開了一個好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如果他能擔當起家族重擔,精心經營,也許賈府無須靠祖蔭,依然可以屹立不倒。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賈府從寧榮二公立業到賈敬,正好是第三代,而又恰好他靠科舉出仕,應該說,賈敬中進士,一定曾被家族寄予了厚望。
但賈敬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明明可以像賈雨村那樣直接做官,然後藉助四王八公的政治聯盟,迅速加官進爵,重振家族榮光,但他偏偏要一心修道,於是拋家棄業,出城和道士胡羼去了。
曹公沒有告訴我們,賈敬為什麼早不出家晚不出家,偏偏在考了進士後出家?他是受到了什麼刺激?還是早有出家的念頭,走科舉之路不過是在家人逼迫下不得不順從的行為?
我們不知道賈敬出家前,寧國府是什麼樣子,但據冷子興所說,他出家後,寧國府可是大變樣,賈珍仗著沒人管束,且賈敬把祖上的官爵倒給他襲了,於是寧國府成了藏汙納垢,人倫盡失,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的所在。
這一切的罪過,自然得算在賈敬頭上,所以曹公在紅樓夢曲詞裡說,箕裘頹墮皆從敬。也就是說,賈府子孫不務正業,家業敗落,是從賈敬這裡開始的。因為他本可以靠自身功名光宗耀祖,管束子孫,振興家族,但他不僅沒有這麼做,作為賈府子孫中的老大,還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他自己的生辰,他沒有回去。孫媳秦可卿死亡,他也沒有回去。元春省親,也不見他的身影。賈府的幾次大事,幾乎他都沒有出席。好在,賈府祭祀他回來了,無論再怎麼好道,他總不至於數典忘祖。
賈敬雖然沒有參加自己的壽辰,但卻交代了一件事:將那《陰騭文》,叫急急的刻出來,印一萬張散人。什麼是《陰鷙文》?《陰騭文》是道教的勸善書,以通俗的形式勸人行善積陰德,久之必將得到神靈賜福。為什麼是「急急的印出來」?這句話是一句伏筆,寫出了賈敬內心不淨,急於得道飛升的迫切心理。
等到秦可卿死亡,曹公再次提到了這位不出面的敬老爺,原文是這麼說的:那賈敬聞得長孫媳婦死了,因自為早晚就要飛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呢,因此並不在意,只憑賈珍料理。
對此,脂硯齋的批語,可謂一針見血。他說:可笑可嘆。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又曰:凡「要」者,則身心急切;急切之者,百事無成。正為後文作引線。
一句為後文做引,為賈敬最後的人生埋下了極有諷刺意義的一筆。
等到敬老爺再出場時,既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是他死亡前的最後一次露面。他因為太著急要飛升,要得道成仙,結果因吞食丹砂燒脹而死。原文一句話,寫出賈敬死時慘狀:肚中堅硬似鐵,麵皮嘴唇燒的紫絳皺裂。
關於賈敬之死,大夫和道士們有兩種說法。大夫認為:素知賈敬導氣之術總屬虛誕,更至參星禮鬥,守庚申,服靈砂,妄作虛為,過於勞神費力,反因此傷了性命的。這是比較客觀的死因。
一句「導氣之術總屬虛誕」便輕易抹殺了賈敬之前所有的努力修煉,也是對其極大的諷刺。原來他苦苦追求的東西,從最開始就是不存在的,不可能實現的,簡直可悲可笑。更好笑的是,我們細品原文關於賈敬的情節可知,他從未真正拋卻紅塵,他內心仍有雜念和欲望。
另一邊,道士們或為了洗脫自身嫌疑,或為了別的,對賈敬之死是這麼認為的:不承望老爺於今夜守庚申時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脫去皮囊,自了去也。
賈敬真的脫離苦海了嗎?真的升仙了嗎?當然沒有,他死時的慘相,更像是墜入地獄的痛苦而亡。他在一心修道時,可曾想到因為他的離開,家業已被賈珍等人敗盡,小女兒惜春也有家不得回,整個寧國府已成了骯髒的代名詞?
我一直比較好奇,賈敬好不容易中了進士,到底什麼原因,讓他決定拋棄一切功名利祿,選擇出家呢?與續文中寶玉好不容易中了舉人卻又拋妻棄婢,離家出走的原因,又有何異同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