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最冷漠的女子,開口第一句話就透露結局!

2021-01-09 少讀紅樓

今天我們來說說惜春。

惜春應該紅樓夢裡的存在感最弱的一位小姐了,甚至還不如二木頭迎春的筆墨多,她是賈珍的胞妹,是寧國府正兒八經的主子小姐,但卻因為父親煉丹,母親去世(文中並未提及惜春之母,想必去世了,不然可能也不會被賈母養在身邊),賈母疼愛孫女,於是都養在身邊一起讀書,這樣,惜春自小就缺失了來自父母的愛。

這裡先說個我剛發現的題外話,賈珍是賈府玉字輩中年齡最長者,被稱為「珍大爺」,紅樓夢裡他出場時至少應該是三十出頭了,而惜春是四春中最小的,出場時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比初進賈府時的黛玉還小,可能只有五歲左右,一奶同胞的兄妹倆差了二十多歲,也夠奇了。

前八十回中惜春出場不多,她的重頭戲有兩場。

第一場是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她被賈母委了一個畫園子的差事,因元迎探惜四春各有所長,分別按照其丫鬟姓名,各自擅長琴棋書畫,從這之後,惜春一直都在畫畫,一直都沒有畫完。關於他的筆墨極少,不是隱在「三春」之中,就是以背景出現。

第二場即是抄檢大觀園一回,這一回惜春上了回目,這也是前八十回她唯一一次上回目,原文第七十四回回目為: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寧國府。之前惜春總是被附著在三春這個小集體中,很難有個人性格的展現,抄檢大觀園這一回,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冷漠而孤絕的惜春,看到了一個看似糊塗,其實心智早熟,內心比誰都清楚的冷美人。

抄檢大觀園是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的等老婆子煽惑下開始的,最終查出了迎春丫鬟司棋與表弟潘又安私情一事,惜春丫鬟入畫私自接收哥哥財物替他保管一事。本來是一件小事,沒想到一向不怎麼管事的惜春,突然決絕地表示,要把入畫攆出去,一刻也不留。

讀到這,很多人都會覺得惜春小小年紀,竟然如此面冷心硬,如此不顧主僕昔日情分。迎春丫鬟司棋犯了那麼大的事,迎春還會難過,會不舍,想著替他周旋,沒想到惜春竟能無情到這種地步,一點也不通融,一點也不挽留,不給任何機會。

更絕的還是她與自己的嫂子尤氏的一段對話,由此可見惜春事矢孤介的性格有多令人心寒。惜春跟尤氏說趕緊把入畫帶走,「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無論入畫如何跪求哭訴,惜春都不改主意,「誰知惜春雖然年幼,卻天生成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任人怎說,他只以為丟了他的體面,咬定牙斷乎不肯。」

惜春拋棄的又何止是入畫,還有整個寧國府。她說:「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又說「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由此可知,惜春的冷漠絕情是有原因的。首先,寧國府的骯髒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惜春作為寧府之人,深以為恥,她要跟那邊劃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免得被帶壞。其次,她自幼沒有父母之愛,跟隨賈母讀書生活,更沒有得到兄嫂的任何關心,養成這樣孤僻的性格也在情理之中。再次,無論是在大觀園的眾姊妹之中,還是在四春之中,她從來都是最不被注意的那一個,年齡小,詩才平,大的聚會也不甚參加,她總是游離在集體之外。

除此以外,甚至連賈母都對這個孫女缺少關愛。賈母把畫園子的任務安排給惜春後,除了催畫,就沒別的話了。原文第五十回,賈母從蘆雪庵出來,直接就去了惜春的暖香塢。原文:大家進入房中,賈母並不歸坐,只問畫在那裡。惜春因笑回:「天氣寒冷了,膠性皆凝澀不潤,畫了恐不好看,故此收起來。」賈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你別託懶兒,快拿出來給我快畫。」

至少前八十回中,並沒有看到賈母關心惜春的文字,亦沒有王夫人等人的關照。這樣一個小姐,在缺失了父母之愛以後,又生活在一個鮮少有人關心的大家族之中,生病了沒人來看,來客人了沒有資格出席,眾人起詩社自己的詩才又平平,寧國府是家但骯髒不能回……這樣一個真空般的成長環境,養成冷漠硬心腸的性格,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惜春會說:「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尤氏聽後道:「「怪道人人都說這四丫頭年輕糊塗,我只不信。你們聽才一篇話,無原無故,又不知好歹,又沒個輕重。雖然是小孩子的話,卻又能寒人的心。」

尤氏說的固然沒錯,但她一定沒有想過,自己的這個婆家妹子為何小小年紀,會如此面冷心硬,會如此鐵石心腸,會如此冷漠無情,這些都是整個家族在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心裡留下的烙印,這烙印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而惜春的命運,從判詞裡,從她出場的第一句話裡,早已經交代。

惜春的判詞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惜春沒有趕上賈府最好的時候,三春過後賈府敗落,為自保,惜春落得出家為尼的結局,這個結局從她出場的第一句話裡就已經以讖語做了交代。

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惜春第一次開口說話,沒想到卻是一語成讖。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說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賈府四春中,元春有親生父母之愛,迎春亦有父母哥嫂,探春也有父母兄弟,唯獨惜春,父親煉丹,哥嫂不管,且是那邊府裡的小姐,又生於末世,沒有趕上最好的時候,可以說,惜春是四春中命運最不濟的一位小姐。

綜上,惜春的生存環境,決定和養成了她矢孤介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又決定了她最終的命運走向。也許對惜春來說,大家族沒什麼值得留戀的,甚至處處充滿了骯髒和算計,充滿了冷漠和無情,充滿了虛偽和矯情。小小年紀的她,從未真正體會到家庭溫暖,親情之愛,從未感受到愛和真情,漸漸地,她不喜歡熱鬧,反而喜歡跟尼姑打交道,由此註定最終為尼的結局。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的死亡方式有哪幾種?紅樓夢裡就有六種!
    之前我曾有拙作細數過紅樓夢前八十回裡死亡的男男女女,有三十多人,平均不到兩回就死一人,其實從紅樓一開篇,死亡就如影隨形,為全書籠罩上了一層陰影,也為紅樓一書奠定了悲劇的基調。既然紅樓夢是為女兒作傳,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紅樓夢裡女性死亡的幾種方式,一種有六種。
  • 為什麼有人說讀懂《紅樓夢》第五回?就能讀懂《紅樓夢》這本書
    預示《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副冊、又副冊部分女子的結局《紅樓夢》第五回,主要講述的是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一事,在這一回裡,曹公借警幻仙子之口、賈寶玉之夢,向我們提前預示了《紅樓夢》中眾多女性最終的結局,這些結局,就藏在那十四首判詞以及那十一首《紅樓夢》曲子。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所以,金聖歎否定了第五本,而曹雪芹在《紅樓夢》裡面也明確表示,他也只接受前四本,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曹雪芹對《西廂記》大團圓結局是否定的。那麼推論之,他對一部古代戲曲的大團圓結局都採取如此態度,難道他在自己的作品裡居然會寫出一個什麼「沐皇恩賈家延世澤」這樣的大團圓結局嗎?
  • 《紅樓夢》裡薛寶釵的命運最終是怎樣的?
    寶釵的結局是嫁給了寶玉,但婚後生活充滿閨怨。《終身誤》說明了這一點: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紅樓夢》中寶釵形象的溫度很難掌控。她每每「道是無情卻有情」,「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一是「有意思」,恰恰對金玉良緣之說很在意而故作冷漠;另一種看法應是寶釵對入宮依然抱有幻想,所以心思未必在寶玉身上。但無論寶釵怎樣想,元春的禮物至少說明了她對寶釵已情有獨鍾,所以將寶釵與「愛弟」等量齊觀。
  • 《紅樓夢》裡女子眾多,為何賈寶玉對林黛玉情有獨鍾?原因只在此
    序言:據不完全統計,紅樓夢裡的女眷約3-400多號人,可以說,賈寶玉整天都是生活在鶯鶯燕燕的脂粉香中。但是在這麼多人中,他唯有對林黛玉是情有獨鐘的。大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之勢。所以說,在《紅樓夢》這本書裡,作者對林黛玉是有所偏愛的,雖然她出生書香門第,家道中落,父母雙亡,不得不寄人籬下,從而養成的敏感孤高之性,不諳人情世故,從而也成就了她是個詩情卓絕的女子。同樣在感情上,她也是個力壓群芳,深得寶玉之心的女子,妥妥的劇中大贏家。連家世良好,通曉人情世故,八面玲瓏的薛寶釵都要靠邊站。
  • 紅樓夢裡此人暗戀林黛玉多年,被當面拒絕後,見財起意娶了河東獅
    林黛玉,在紅樓夢裡,父母早亡身世坎坷,自身又是從娘胎裡帶出弱症天生體弱多病,長相清純秀美,又頗具才華有詩人氣質。林黛玉自身的這些特質,足以成為所有偶像劇或者古裝劇裡的苦情女主,按照常見的路數,基本這就是個落難的公主,和男主相愛,經歷若干挫折,排除萬難後走向人生巔峰。
  • 《紅樓夢》中的蘇州元素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裡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這士隱正痴想,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一個窮儒,姓賈,表字時飛,別號雨村者,走了出來。」
  • 紅樓夢:他是賈府敗落的罪魁,考中進士卻拋家棄業,結局很諷刺
    我們知道,曹雪芹所著紅樓,是為女子作傳,但作為清淨潔白之女兒的對立面,曹公也寫了不少鬚眉濁物。從今天開始,我們說說紅樓夢裡的男性。 紅樓夢以賈府為背景,寫了無數閨閣中的優秀女子,我們也從賈府子孫開始,說說那些不得不說的或敗家或好色的男性,因賈寶玉作為第一男主,此前已說,我們按照賈府子孫的輩分,從文字輩賈敬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在曹公筆下,大多數男性是濁臭逼人的,因而對他們大多都是批評的態度,比如對很早就拋家棄業,出城煉丹的賈敬,曹公對他更多的是諷刺。
  • 想當年|他為87版《紅樓夢》築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
    「《紅樓夢》是文學巨著,同時也是一個感情最豐富的世界,最適合音樂表現。我就想將來有空,一定要寫一部音樂作品,按《紅樓夢》的情節一段一段把它寫成不同場景,變成一個音樂的圖畫。但談何容易,沒這個機會。」與王立平一樣,王扶林對《紅樓夢》也有著深厚的感情。
  • 紅樓夢裡,為什麼探春與清明節關聯密切?
    紅樓夢裡,探春是賈府三春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有管家大才幹,是個非常有追求的女孩,判詞裡說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可見探春遠大的人生志向。探春理家一回,被生母趙姨娘折辱,她曾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 讀懂《紅樓夢》,妙玉:心性最高潔的女子被賊人肆意輕薄後擄走
    世間難有這等女子而已!妙玉詩文水平也絕高,在紅樓詩社鬥詩中,絲毫不居下風。但是,妙玉也有硬傷:塵緣未了!妙玉在警幻仙境的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泥淖中。[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 87版《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隨後在約定的那個下午裡,並沒有任何發言提綱和講稿的王立平,在一屋子電視臺領導、導演、編劇和紅學家面前,即興組織語言講述了自己對《紅樓夢》的音樂創作思考。這些想法其實早已在他心中千轉百回,整整一個下午他的演講都酣暢淋漓。  幾天後,王立平就接到電話,「大家討論決定請你來為《紅樓夢》電視劇作曲。」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很多讀者不懂這兩句話什麼意思,上句裡脂硯齋給出了批示:採《詩》頌聖最恰當。也就是說,曹雪芹的上句是從《詩經》中化用而來,這句話原文出自《詩經》的《周南 葛覃》,原句為: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 《紅樓夢》裡賈府是豪門貴族,他們家裡的雞鴨鵝,你知道多少?
    紅樓夢裡現的雞有四種。 第三種,野雞 野雞又名雉雞、山雞。《紅樓夢》裡出現過兩次。 第二十回,過節時,王熙鳳正在上房算完輸贏帳,聽到寶玉的奶媽在發火,便出面化解。笑道:『好媽媽,……我家裡燒的滾熱的野雞,快來跟我吃酒去。』一面說,一面拉著走。」
  • 江南透露《龍族V》劇情?這次的結局可能不一樣,結局會是HE!
    江南透露《龍族V》劇情?這次的結局可能不一樣,結局會是HE!(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之則刪!)或許是書裡的魅力比較大,讓讀者深深沉浸到那個世界裡面去了……而江南,也憑藉著《龍族》這部書,成為作家富豪榜裡,最具影響力的一位!而讀過《龍族》這部書的讀者,應該都比較清楚,龍族其實是一個悲情的故事,幾乎每一部裡,都會死很多的人,來刺激主角的成長!讓他明白,成長過程中,會失去很多東西,同時也讓讀者學會了思考與反思!
  • 《紅樓夢》細數晴雯之死的13個原因,每一片雪花兒都不純潔
    晴雯是我在紅樓夢裡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大概我就喜歡這樣明媚的女子,開心就笑,難過就哭。我喜歡她的張揚,因為我們不敢;我喜歡她的率真,因為我們不能;我喜歡她的冰清玉潔,我喜歡她的心靈手巧,我喜歡她的風流爽利,我喜歡她的驕傲自尊。她似一團火,燃盡冬日的寒冷,隨著她,賈府也將付之一炬。  皆說紅樓開篇便寫好了每一個人的結局。
  • 鬼滅之刃:最終話情報透露,轉世輪迴開啟現代生活,蛇戀有糖?
    #鬼滅之刃#導言:最終話情報透露,結局中規中矩。因為情報還不是很全,柒月就來和大家一起做個簡單的大結局猜想吧。相逢即是緣分,喜歡柒月文章的小夥伴們幫柒月點個關注再走唄!感謝!最終話情報透露,眾人轉世輪迴,有的成為了學生,有的成為了幼兒園老師,還有的成為了教導主任、科學家、警察、夫妻店老闆等等。而舊時代的角色僅剩了兩名,一人一鬼。泛黃的照片旁邊裱著炭治郎的耳飾。眾人轉世身份大猜想眾人轉世輪迴,不會真的無縫銜接了鬼滅學院吧?
  • 經典著作裡的春聯:《紅樓夢》《聊齋》最玩味
    、最瑰奇的文藝活動。」上至帝王之尊,下至一般平民百姓,甚至青樓女子、沙門僧侶都有撰寫對聯的雅好。從皇帝宮殿到監獄的牢門,從富戶的廳堂到窮家的茅舍,從人的住屋到牲畜的棲舍,從賀婚慶壽到弔喪憫死,以至廟宇亭榭、名勝古蹟,處處可覓對聯的影子。三教九流,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聯。包括春聯在內的各式對聯集中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形式美,大量或膾炙人口、或意味深長的佳對也為文學作品增色不少。
  • 紅樓夢不敢公開的真相,史湘雲歷史原型是誰?曹雪芹極盡掩蓋!
    史湘雲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金陵省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還是襁褓中嬰兒的時候就已經亡故,由叔叔嬸嬸養育。她是賈母的內侄孫女,賈府通稱史大姑娘。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身著男裝不拘小節,把「二哥哥」叫作「愛哥哥」。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這一放之古今中華文化而皆準的真理,當然亦適用於紅樓夢。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故事情節的敘述描寫中,或歡喜或憂傷、或熱鬧或悽清、或濃墨描摹或淺淺帶過,那一輪皎皎清輝,在賈府的上空,總是少不了它,如主角光環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