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耗四年半「傾其所有」完成《枉凝眉》《葬花吟》等全劇配曲

  87版《紅樓夢》紀念系列報導

  30年過去了,76歲的王立平一度以為,關於87版《紅樓夢》的話他已經說完了。但6月17日晚的87版《紅樓夢》開播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上,包攬劇中所有配樂創作的他,仍是主角。

  耗時4年半「傾其所有」完成的《紅樓夢》13首配曲及所有背景音樂,是他一生中「最難產的作品」。從小就立志要做音樂家、13歲被收入中央音樂學院的他,撬動自己所有的天賦、才華和情感,獨創一套迄今為止傳唱度最高的「《紅樓夢》音樂方言」,澆築了一道後人難以跨越的高牆。

  百度中至今仍有粉絲們持續更新的「王立平吧」。30年來,但凡有《紅樓夢》播出之處,也許就無人能擺脫吟唱《枉凝眉》《葬花吟》的魔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瑞賢、陳詩藍

  6月17日晚,由王立平一手挖掘並悉心訓練的原唱者陳力,將在人民大會堂時隔30年後再度開唱《葬花吟》等87版《紅樓夢》原創音樂作品。想到那個場景,頭髮雪白、戴著標誌性粗框大眼鏡的王立平,臉上的表情如回夢中。

  13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

  從事音樂教育的父親,在王立平心裡種下了音樂夢。這個「很小就立志要做音樂家」的孩子天賦驚人——1954年11月,年僅13歲的吉林長春人王立平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

  彼時的少年班,會聚了全中國最有音樂天賦的孩子。他們中的大多數,後來都成為影響中國音樂的重要人物。在這個盛產音樂家的搖籃裡,王立平奠定了堅實的音樂基礎。

  1982年,王立平已是創作出《太陽島上》《駝鈴》《牧羊曲》《大海呀故鄉》等名作的作曲家。但他感覺自己的創作巔峰還沒有來到。

  王立平坦言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迷」,「經歷了很多人生的波折、挫折甚至磨難之後,我又有機會讀《紅樓夢》,才真正讀進去了。一朝入夢,終身不醒。」

  冥冥中,這位堪稱是「紅迷」中最有音樂天賦的音樂人,迎來了專屬他的緣分。牽線人是導演王扶林的夫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深音樂編輯王芝芙,「一天她突然說,你來一趟,王扶林正在籌拍《紅樓夢》,你有沒有興趣?」

  「極有興趣!而且迫不及待!」在王立平的眼裡,這完全是一個喜出望外的奇遇。

  隨後在約定的那個下午裡,並沒有任何發言提綱和講稿的王立平,在一屋子電視臺領導、導演、編劇和紅學家面前,即興組織語言講述了自己對《紅樓夢》的音樂創作思考。這些想法其實早已在他心中千轉百回,整整一個下午他的演講都酣暢淋漓。

  幾天後,王立平就接到電話,「大家討論決定請你來為《紅樓夢》電視劇作曲。」

  《葬花吟》寫了一年九個月

  「這改變了我的後半生。」驚喜交加的王立平當時只向王扶林提了一個要求:不與別人合作。但真正落筆之時,他才感到作曲要「無中生有」的焦慮:「我感到這是自己最膽大妄為的一次。」他開始羨慕編劇,甚至美工、道具,「這些書裡都寫得清清楚楚,甚至誰穿什麼衣服,什麼花紋。」

  曹雪芹寫書時到底會想要什麼樣的音樂?王立平搜索枯腸也不得要領。「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一個音符也沒有。」

  王扶林建議先把主題曲寫出來。選擇書中詩詞作為劇中歌詞是共識,但到底選擇哪一首做主題曲卻是費盡躊躇。

  有人建議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還有人建議用《好了歌》。但王立平都覺得不妥,「前者太虛,後者又太出世。」

  他靜下心來又讀書,最終建議用《枉凝眉》,「既勾勒了寶黛愛情的主線,又預示了悲劇的結局,而且這首詞一唱三嘆,字字有情,可入樂又可唱。」這得到了導演和紅學家、編劇的一致認同。

  只是王立平沒有想到,待他真正把曲譜出來,已是一年以後了。

  「在如今這個時代根本無法想像。時間就是金錢,導演說給你三天時間寫出來,不行五天?一周沒寫出來,就懷疑你行不行,一個月沒寫出來你就走人。」王立平感嘆,他當時最怕接王扶林的電話,「那是我臉皮最厚的時候,非常羞愧,但沒寫出來我也不會湊合。」

  1984年2月,《紅樓夢》在北京試拍,同年9月正式開機。王立平把自己傾盡心血寫出的《序曲》和《枉凝眉》交到劇組,心中忐忑。那首序曲,他用古箏開頭,女聲婉轉,再帶出琵琶、揚琴、二胡等。劇組的回應是馬上錄製成磁帶,在演員的學習班上播放,帶動所有人進入角色。

  在王立平心中,《葬花吟》是另一首主題曲,這首52句的長詩,是他「最難最不順」的一首,「我想不通,黛玉為什麼能得到作者的情有獨鍾?每天讀,終於想通是因為她最聰慧最明白,所以她的痛苦最深。」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難道不就是天問?」王立平瞬間想起讀中央音樂學院時,每個星期聽文懷沙先生古典文學課上講到的屈原。他的「突發奇想」竟得到了紅學家們的集體認可——因為曹雪芹的思想來源就和屈原有密切關係。

  一曲《葬花吟》,王立平足足寫了一年九個月。

  舍明星挖掘業餘歌手陳力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87版《紅樓夢》中,貫穿全劇的背景音樂有一段聽起來很耳熟,那是《晴雯歌》的曲調,這裡面的故事,只有王立平自己能說清楚。

  接到劇本的王立平發現多達14首歌要寫,嚇壞了,要求減掉一些。「晴雯有兩首可減一首,結果王導選了一首說去掉,我一聽都快暈了。那首剛寫完自己正得意呢,但話已出口收不回。」心疼至今的王立平,把這首歌壓在箱底三十年了,「我準備在我未來的歌劇裡放出來。」

  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留下的《晴雯歌》卻得到紅學家的一致青睞。「他們說最喜歡這首,說活脫一個晴雯,這是我沒想到的。」因為「枉凝眉太深情,葬花吟太悲傷,這首歌就像萬金油一樣,放哪都合適」。

  傾注了王立平一生中最多時間、精力和情感的作品,寫出來還遠遠未竟。

  「我一直在想找誰唱,用現成的名家肯定不行,因為很有個性,會唱成她的風格。」王立平又找到王扶林,這一回他「心都忐忑得快從嗓子眼兒跳出來」,「硬著頭皮說我打算起用業餘歌手陳力來試錄主題歌」,沒想到王扶林一臉平靜,當即同意。

  事實上,王立平不是異想天開,他在長春一次聯歡會上發現陳力,並找她試錄過兩首歌。「她聲音純淨、有相當的京劇基礎,雖未接受過聲樂專業訓練,但有很好的歌唱天賦和樂感。」

  正在長春一汽廠裡擔任化驗員的陳力,就這樣直接被「借」到了劇組。一待就是三年,自詡「跟著王立平老師等於讀了一個博士後」。

  連錄音棚都沒進過的業餘歌手,完全被王立平帶上專業歌手之路。從視唱練耳等基本功開始,每一個字、音、虛實、停頓、拖腔,都由王立平一點一滴精心設計。以致另一位音樂家施光南曾說王立平:「你只是借了人家一個嗓子。」

  「為了一首歌練三年,沒有誰這樣做過。」為了讓陳力安心待在劇組並且更好地理解創作,王立平甚至讓王扶林給她安排了一個飾演廚娘柳嫂的角色。讓人扼腕的是,在拍攝期間,陳力的丈夫還因患上癌症離世。

  「《紅樓夢》對我有多重要?我不能設想我這輩子沒有《紅樓夢》。」在王立平心裡,《紅樓夢》還可以重拍一千次,還可以流傳至少一千年,「只要中國人在,《紅樓夢》就會在」。

  他和劇組主創人員一樣,傾盡所有,只是為了「築起一道高牆,讓後人知道,超越並不容易。」

  對話:

  為《紅樓夢》

  定製音樂「方言」

  為了理想中的「曹雪芹詞,王立平曲」,自認一輩子「謹小慎微」的王立平不惜「上刀山下火海」。而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讓《紅樓夢》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創作時不採用任何現成的音樂素材,寫成「十三不靠」——不靠戲曲、不靠民歌、不靠說唱、不靠流行歌也不靠藝術歌曲,要創造出一套專門屬於《紅樓夢》的音樂「方言」。對於劇中傳唱度最高几首作品的創作「方言」,他親自進行了「解鎖」。

  廣州日報:《葬花吟》原詞很長,怎麼選?

  王立平:非常難,現在選了28句已經有6分鐘了。一開始寫得很快,寫著寫著我就想不通。詞擺在桌上,我每天讀。突然有一天我就想這哪是低頭葬花啊,這是昂首問天啊,我就想把它寫成「天問」。林黛玉雖然是弱女子,但因為她最明白,所以痛苦最深,人生的經歷最慘痛。我覺得應該把它寫成天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廣州日報:《聰明累》為什麼這麼寫?

  王立平:有人問這首歌是嘲諷嗎?準確說《聰明累》是感嘆,不是褒貶,是感嘆有得有失。王熙鳳的一生,結局在那個時代有必然性,她的一生也是很精彩的,我沒有指責王熙鳳的意思。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調查,娶媳婦選誰?娶林黛玉的居多,我說我要娶薛寶釵。現在再調查,很多大學生選王熙鳳啊,為什麼?有能耐又潑辣,管家的好手。

  廣州日報:很多人發現,《好了歌》裡的男聲有點陌生。

  王立平:《好了歌》其實是一個局外人來唱,這是曹雪芹感嘆人生很重要的一首詩。錄磁帶時領導堅持要將《好了歌》選入,但當時沒有配器也沒演唱,都到錄音棚了,那我唱吧,樂器伴奏怎麼辦呢,一個三弦一個板兒。我自己打著板兒,唱了兩段。我都沒想到會錄到專輯裡去,很多人問我《好了歌》誰唱的,我說不認識(笑),過了很多年都沒人知道是誰唱的。

  廣州日報:據說你在寫《分骨肉》時,寫一句就哭一句。

  王立平:寫完第一句,「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我就覺得特別悲傷,伏在鋼琴上哭了好一會兒。探春遠嫁在《紅樓夢》裡本來沒有很大篇幅,但導演聽了這首歌太喜歡,所以還臨時加了一場戲,剪片子的時候,這首歌合上劇情顯得嚴絲合縫,每一個轉折都和音樂合得很好。

相關焦點

  • 想當年|他為87版《紅樓夢》築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
    一朝入夢,終身不醒。為《紅樓夢》作曲,是作曲家王立平創作生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1982年,中央電視臺開始籌劃《紅樓夢》,在北京電影樂團從事電影電視音樂作曲的王立平,憑藉對《紅樓夢》的深入解讀,爭取到了譜曲機會。
  • 專訪音樂大家王立平:87版《紅樓夢》組曲創作者
    王立平,1941年生,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國家一級作曲家,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名譽會長。1979年,他為電視片《哈爾濱的夏天》作詞作曲的插曲《太陽島上》風靡全國,一夜成名;1980年,他為電影《戴手銬的旅客》填詞譜曲的《駝鈴》飽含著濃濃的戰友情,傳唱至今;而耗時四年精心創作的87版《紅樓夢》組曲更因其較高的藝術價值和震撼力,成為中國民族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王立平還為推動我國著作權法的制定、實施和完善,做了大量工作,領導並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 87版《紅樓夢》竟然跟小時候看的不一樣!是大家集體記憶錯亂了嗎
    近幾年很多人都在重溫87版《紅樓夢》,看到「驚噩耗黛玉魂歸」這一集,突然發現電視劇的結局跟小時候看的不一樣了!明明記得是高鶚續寫的那個版本,賈母和王熙鳳使用「調包計」,騙賈寶玉娶了寶釵,林黛玉在他們成親當天病死了。
  • 紅樓夢中人:紅樓夢人物生日表,生日或年紀記錄表;紅樓夢時間表
    本配圖截圖於央視87版紅樓夢紅樓夢中人:人物生日或年紀記錄表:紅樓夢元年:人物:甄英蓮年齡:三歲原文:(甄士隱)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英蓮,年方三歲本配圖截圖於央視87版紅樓夢紅樓夢二年:人物:賈寶玉年齡:寶玉抓周。原文:(賈寶玉)那年周歲時,政老爹便要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與他抓取。
  • 87版紅樓夢:戲裡演兩個反角,戲外是慈愛大叔,為女演員哭過
    李頡,在《87版紅樓夢》裡,扮演大老爺賈赦。賈赦這個人物十分不討喜,自私冷漠無情。為了五千兩銀子,他連親生女兒都賣了,賣給了「中山狼孫紹祖」,以至於迎春被孫紹祖虐待而死。李頡演的老嫖客1983年,進入紅樓夢劇組後,李頡不僅演了兩個角色,而且他還是選角老師之一,「夏金桂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1《紅樓夢》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李晶首先強調,《紅樓夢》的翻譯不僅是外國語言的翻譯,還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馮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編的1990年版《紅樓夢大辭典》,裡面的譯本研究是當前譯介研究的基礎。
  • 紅樓夢:太虛幻境的秘密,源自北宋的一首詞,很多人都會背誦
    《紅樓夢》更是以此為本。 太虛幻境以情入夢致幻,所以「太虛」二字是重頭。太虛從何而來?秦可卿的房中有答案。 (第五回)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 秦太虛,秦者,情也;太虛者,太虛幻境也。
  • 《紅樓夢》裡還藏著這些秘密
    87版《紅樓夢》裡,當晴雯說完這番話時,寶玉已經哭得泣不成聲。晴雯是《紅樓夢》的重要人物。有人認為,晴雯是無辜屈死;有人說她是職場人的反面教材,落得這個下場完全是「作」……她的去世,也一直是個爭論許久的話題,至今未息。一個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丫鬟在怡紅院幾個出鏡率高的丫鬟裡,晴雯無疑是亮眼的那一個。
  • 《紅樓夢》為何那樣紅?
    魯迅:「《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能從一部小說衍生出「紅學」,這其實已經足夠證明它的偉大,確實也不辜負曹雪芹的「字字讀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精益求精之功、嘔心瀝血之力。
  • 人生如戲——紅樓夢演員現狀竟然和劇中人物驚人相似
    比如92版《新白娘子傳奇》、86版《西遊記》、95版《神鵰俠侶》、87版《紅樓夢》等。賈寶玉的飾演者歐陽奮強說過,當年拍攝87版《紅樓夢》的一群人並非為了刻意的去完成一幅絕世的佳作,讓後人不可超越。只是大家都盡到了一個演員該盡的責任,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呈獻給觀眾一個好的作品。
  • (珍藏版)《紅樓夢》中的驚豔詩詞,帶孩子一起讀讀名著吧
    《紅樓夢》是我國的古典名著,是文化瑰寶,其珍貴不言而喻。有人說,讀一遍《紅樓夢》,看到封建門戶裡的繁華落敗。讀第二遍《紅樓夢》,嘆黛玉寶玉的情之難字。讀第三遍《紅樓夢》,通人情,明悲歡。《紅樓夢》一書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識十分豐富,不僅每個成人都該通讀這本書,也早已作為經典必讀書目納入中小學課本。不過,由於《紅樓夢》原版是白話文寫成,所以很多句子讀起來晦澀難懂,學生課本裡選取的也都是較容易理解的片段。
  • 老版《紅樓夢》幕後故事更精彩,歐陽奮強答應試鏡竟只是為坐飛機
    文/芒果君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一度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觀,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以至於提到「林黛玉」,觀眾們就想起陳曉旭,提到「賈寶玉」就想到歐陽奮強。而這樣一部經典之作的產生,背後故事也同樣精彩?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87版《紅樓夢》幕後故事。
  • 因《紅樓夢》而火的它,竟因一個缺點,與一級文物失之交臂
    讀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元妃省親這個情節,這一情節是《紅樓夢》的重頭戲,曹雪芹在這一章節中花費大量筆墨,也埋下了很多伏筆,讀者在每每讀到個中細節,總不免唏噓不已。87版《紅樓夢》元妃省親 網絡圖片小戲骨版《紅樓夢》 元妃省親劇照 網絡圖片賈元春省親時,曾點過四部戲,即:《豪宴》、《乞巧》、《仙緣》和《離魂》。
  • 影響世界的100部名著——《紅樓夢》
    影響世界的100本名著,第2本《紅樓夢》。《紅樓夢》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本書,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一般認為是清代曹雪芹創作,現在被列為四大名著之首。整個故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的視角對其中的各色女性進行了描寫。將人性的悲壯寫了出來。
  • 青年科學家王立平榮獲「科學探索獎」,塗料領域首位獲得者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王立平榜上有名,這是塗料領域首位「科學探索獎」獲得者。近年來,王立平團隊的研究成果已應用於汽車發動機、精密軸承、液壓馬達等領域,還首次成功應用在航天渦輪泵動力系統、航天電磁閥、超音速飛行器、飛彈摺疊翼以及高溫氣冷堆驅動系統等的關鍵零件上,解決了國家重大突破項目中一些核心部件的強化與防護一體化技術難題。
  • 紅樓夢裡男女偷情事為什麼總能被人發現
    《紅樓夢》傳世以來有多個名字,脂硯齋比較喜歡《石頭記》這個名字,曹雪芹比較喜歡《金陵十二釵》這個名字,紅樓夢還有一個名字叫《風月寶鑑》,這個名字是曹雪芹為懷念自己的弟弟棠村而保留的。所謂「風月」指的就是男女之間的那些事。
  • 《紅樓夢》:曹公所說的女媧補天神話故事究竟有何含義?
    對於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當下多數人認為其作者是曹雪芹,因此,小白在品讀這一名著時,不免帶著好奇的心去思考其中的內容。而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曹公所寫的女媧故事,更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也想發表一下本人的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