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花醉紅顏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UFO在中國。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到現在,中國各地出現了近2000起UFO現象,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人發現過它的詭秘行蹤,國內著名刊物《飛碟探索》雜誌也刊登了大量的目擊報告,其中不乏一些典型事例。
724目擊事件
1981年7月24日晚10點30分,在青海省大柴旦鎮考察青藏高原自然景觀的中國和聯邦德國的聯合考察隊在觀測天氣時,德國氣象學家特洛尼亞博士和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研究員李烈,以及青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黃榮福同時看到了一個狀如盤香的螺旋形發光體。這個發光體呈長筒圓柱狀,長15米以上,筒的兩端噴射著強烈的光東,光束可見長度約200米。這個發光體極可能是UFO,它周身有光環包圍,從發現到消失長達15分鐘之久。
在當晚同一時刻,四川省甘孜州蒙縣電廠也突然無故停電,變壓器、地震前兆儀被無故損壞。國內其他地方,那個狀如盤香的UFO出現前後,亦突然出現暴風驟雨等惡劣天氣,而此前當地氣象臺卻毫無預測。還有些目擊者稱,UFO猶如一個閃爍著藍、白相間的光環,光環的中心呈現鮮明的藍白色,個別使用望遠鏡的目擊者形容UF○核部「呈蝶狀」「呈龍狀」,大約有20份報告還提到UFO在運行過程中曾有過懸停或轉向、變速的運動。
事件發生後,中國URO研究協會(CURO)統計,短短3個月中,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在內的41家新聞單位登載、廣播了這次UFO事件相關文章約70篇。中國西南、西北、華中、華南廣大地區有數千萬群眾都有目睹,CURO及各地分會共收到千餘份目擊報告,目擊者有航天航空科技人員、報社記者、解放軍指戰員、高校師生、工程師、天文愛好者以及廣大工人、農民,遍布國內13個省205個縣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某UF○研究機構也聲明:「在地球兩側,中國的西藏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同一天觀察到特徵相同的飛碟。這次事件被定名為7·24目擊事件」,它是中國第一例作為UFO正式予以報導的事件。
從光團到光環
1982年6月18日22時左右,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嫩江等地,夜空靜謐,星光燦爛。忽然,在北方的地平線處出現了一顆迅速升起的「亮星」,其尾部似乎還有一個噴火的「尾巴」,不一會,尾巴」消失,亮星繼續上升,並開始發生旋轉,變成一團逐漸增大的橙紅色或橘黃色的小光團。大約在22時08分,那光團發生變化,眨眼間變成了一個耀眼的白色光團。白色光團迅速擴展,很快成為一個外亮內暗的正圓形光環,而原來的那顆「亮星」則依然還在光環的中央。當白色光環在空中迅速擴張時,有不少目擊者感到白光幾乎是鋪天蓋地般壓過來,驚得目瞪口呆。光環的形狀始終保持著相當完美的正圓形,到2時25分左右,擴展到最大,幾乎佔滿了北側的半個天空。此前在22:15分左右,中心的「亮星」消失不見。而光環在不斷擴張時,亮度相應地不斷削弱,以至透過光環的內部逐漸可以看到後面的星空背景了。
光環的亮度繼續減弱,最後成為灰白色。那光團的中心位置先是迅速上升,然後慢慢地向著東南方向運動。在橙紅色或橘黃色光團出現的同時,左下方還有一片較暗的藍綠色蘑菇來星裡」繼狀雲霧,這片雲霧向西部拉長擴張,同時顏色也逐漸變為灰白,到23時左右已成為橫亙在西北地平線附近的一抹馬尾形長雲了。23時30分左右,馬尾形長雲隱沒不見,夜空又重新變成一片黑暗。這次奇妙的天象還被華北某軍用機場上空正在進行夜航訓練的飛行員劉世輝及附近地區進行雙機編隊飛行科目訓練的駕駛員、地面指揮塔上的指揮員、航醫和機場上的20多人目睹,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也有成幹上萬的群眾看到,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鄭德春甚至成功拍攝了照片。
事隔不到兩年,1984年4月7日、9日、11日、13日每晚9點45分左右又連續四次出現與上述事件幾乎完全一樣的不明發光飛行物,這一景象在東北地區多有目擊者。特別是13日那次,短短幾分鐘之內竟接連出現三個相交的光環和三個相應的中心亮點,隨著光環的擴張,這些光環與亮點又形成三個略偏移的同心圓,好似「太空漣漪」。舊金山一上海一北京的中國民航982航班報務員描述當時情景:「中間有亮點,旁邊呈霧狀,而且一圈圈擴大,擴大時簡直像原子彈爆炸一樣。」機長錢英明也證實:「發光體就像電影中拍攝鏡頭掠過太陽時產生的光環一樣。」
拍攝的異象照片
同類事件並沒有結束,1988年8月25日到31日的每晚9點左右,光環狀發光體再次出現在北方夜空。與前次相比,這次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吳淑賢女士拍攝到一套完整再現飛行經過的照片。從照片上看,發光物先呈梭子狀向右上方飛行,接著它的前端出現亮團,這表明該飛行物發生了某種突變—即有物質的噴發和拋射。發光物仍在不斷膨脹,這表明組成物質呈氣態。前端的氣團顯示出螺旋狀結構,並與後部氣團之間隔有明顯的分界線,螺旋狀結構是因某中心物質一邊旋轉一邊噴射氣體物質而形成的,分界線則表明它們是由不同過程產生。兩個氣團繼續擴張,前端的螺旋狀結構變得更加明顯,遠遠大於後端氣團,這說明中心物體在兩個不同階段中噴射氣體物體的速度不一樣。而此時,前端氣團的螺旋狀結構相當清晰,氣團中心開始呈現出一個V形的光亮區。
隨著螺旋狀氣團的進一步擴張,其內層亮度開始降低,中央的V形光亮區更加顯著。看來,氣團是由位於V形區頂點的某一中心物質噴射出來的。從V形的尾跡還可以看出,中心物體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與螺旋狀的軌跡線一致。最後,前端螺旋狀氣團的內圈越來越稀薄,變得透明,光團逐漸成為光環。遺憾的是,這套照片沒能攝進大樹、高樓等環境參照物與精確的拍攝時刻,不能對估算飛行物參數提供更多的信息。如果暫且把它稱之為光團一光環狀飛行物,那麼擺在地球人面前的首要問題是:這種飛行物是什麼,從何而來?有人猜測是北極光,有人猜測是地質弧光,有人猜測是地球人飛行物,還有人猜測是外星人來訪……答案不一而足,目前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