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在人工養殖中容易受到巢蟲的危害,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巢蟲?巢蟲又叫做蠟蛀蟲、綿蟲,是蠟螟的幼蟲,蠟螟也叫蠟蛾,有大、小兩種蠟螟,所以可分為大、小兩種巢蟲。
蠟蛾常出現在夏季和秋季,白天隱藏於蜂巢的縫隙等隱蔽處,晚上出來活動。雌性蠟蛾與雄性蠟蛾在夜間交配,當蜂群衰弱脾多蜂少的時候,雌性蠟蛾便潛入蜂巢產卵,卵通常產在蜂箱的縫隙處或者箱底的蠟屑之中,剛孵化的幼蟲,先在蠟屑中生活,大約兩三天之後就上脾危害。
巢蟲在生長階段以蛀食巢脾和蠟屑為飼料,會在脾上穿洞成隧道,吐絲作繭,既毀壞巢脾又傷害蜜蜂蟲蛹,輕者工蜂可以啃去封蓋,清理受害幼蟲,重者引起白頭病遍脾,工蜂無力拖棄,蜂群只好棄脾而逃。另外,在夏末秋初,貯藏不善的巢脾也容易受到巢蟲的危害,往往使巢脾失去利用價值。所在巢蟲是導致蜜蜂度夏失敗和衰弱以及造成逃蜂的主要原因。
避免受到巢蟲危害,關鍵在於預防,主要措施有:
一、飼養蜜蜂強群,密集群勢,做到蜂多於脾、蜂不露脾。
二、經常清理清掃巢底,清除蠟屑蠟瘤,不給巢蟲生長創造條件。
三、在夏秋季節,儘量縮小巢門大小,特別是在晚上,不讓蠟蛾進入蜂巢產卵。
四、廢舊巢脾及時溶化成蠟,留用的巢脾和蜂蠟要嚴格用硫磺煙燻蒸消毒,之後密封保存,做到脾不露箱,蠟不露缸。
五、一旦發現蜂群巢脾有巢蟲危害,應及時進行人工鑷除,嚴重的應及時更換巢脾。
只要做好以上預防措施,蜜蜂受巢蟲危害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蜂群也會安穩度過夏秋季,發展也會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