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到中蜂巢蟲,相信很多養殖過中蜂的朋友都比較熟悉,可以說巢蟲是中蜂的一大危害,但是從我們養殖中蜂的情況來看,其實中蜂並不是沒有治療巢蟲,其中中蜂的咬脾習性實際上就是中蜂自行防治巢蟲的一種體現。巢蟲是蠟蛾的幼蟲,蠟蛾想要在巢脾上直接產卵幾乎不可能,但是卻可以在蜂箱底部產卵,所以蜂脾上的巢蟲,可以說幾乎都是從蜂箱底部上脾危害的,那麼在巢蟲上脾的時候,按理說蜜蜂是有機會不讓巢蟲上脾的,為什麼蜜蜂不再巢蟲上脾的時候直接殺滅巢蟲,而是在巢蟲已經在巢脾中蛀食的時候才咬脾防治呢?究竟是巢蟲太狡猾還是蜜蜂太大意?今天蜂部落就來給大家揭開真相。
蜜蜂咬脾究竟是防治巢蟲還是去掉舊脾?
對於中蜂的咬脾習性來說,這是養殖過中蜂的朋友都知道的,而對於中蜂咬脾這個習性來說,很多朋友把這個習性歸咎於咬掉舊脾新造新脾,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無道理,但是如果要真的追究這個問題,蜂部落認為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蜜蜂在自行預防巢蟲。
意蜂由於沒有巢蟲,所以意蜂並不具有咬脾習性,雖然說新脾蜜蜂喜歡,但是還不至於把所有舊脾都咬掉新造新脾,所以中蜂的咬脾習性,蜂部落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防治巢蟲,如果是為了擴大巢房,那麼意蜂也應該具有咬脾習性,但是事實證明了意蜂並沒有這樣的習性。
由於新造的蜂脾巢蟲不會在裡面滋生,蜜蜂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知道這個問題,這是蜜蜂預防巢蟲的第一個特點,而在蜂群中巢脾被巢蟲蛀食後,中蜂還會把巢脾咬開,讓巢蟲暴露出來,然後將巢蟲殺滅或者讓巢蟲掉到蜂箱底部,這些可以說都是中蜂防治巢蟲的方法,所以蜂部落認為中蜂的咬脾習性,主要還是為了防治巢蟲。
中蜂為何不在巢蟲上脾的時候把巢蟲滅掉?
這應該是很多朋友都想不通的問題,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蜂部落認為主要還是蜜蜂太大意造成的,而巢蟲在剛出生的時候的形態也是原因之一。
當蠟蛾在蜂箱底部產卵以後,蠟蛾的卵經過大約10天就可以孵化,對於蠟蛾的卵來說,蜜蜂是難以發現的,畢竟太小了,而在蠟蛾的卵孵化的時候,這時候就是我們看到最小的巢蟲,巢蟲剛孵化的時候就很敏捷,而且迅速向巢脾上爬行,進入巢脾後長大後就開始危害蜂群,其實這裡有一個蜜蜂最好防治巢蟲的時間,那就是在巢蟲危害蜂群的時候,那麼蜜蜂為什麼沒有在這個時候防治巢蟲,而是要等到巢蟲已經在巢脾中危害幼蟲的時候才開始咬脾防治呢?蜂部落認為主要還是蜜蜂大意造成。
對於新孵化的巢蟲來說,巢蟲的長度只有1毫米,而新孵化的幼蟲運動速度比較快,大約1秒鐘可以爬行7到8毫米,對於這個速度來說,哪怕是新孵化的巢蟲幼蟲,從蜂箱底部爬行到蜂箱口,需要的時間也不長,我們可以大致算一下。
以中蜂10框標準箱為例,中蜂10框標準箱的高度是270毫米,以這個高度來算,巢蟲從蜂箱底部爬行到蜂箱口需要的時間也僅僅是30多秒,可見這個速度有多快,也難怪蜜蜂難以預防。而對於蜜蜂來說,其實這裡蜜蜂有可能大意了一點,因為1毫米長的巢蟲,就算對於蜜蜂來說也算不上龐然大物,所以巢蟲在剛上脾的時候是被蜜蜂忽略的,而且巢蟲上脾的時候往往通過巢框框耳以及上梁和蜂箱口進入蜂群,在不受到蜜蜂阻攔的情況下,巢蟲乘機鑽進巢脾中危害。
蜂部落曾經注意觀察過巢脾上的幼小巢蟲,尤其是有老舊蜂脾的蜂群中非常多,可以說是一夜間大量產生,當時蜂部落小編並不知道這些小東西就是剛孵化的幼蟲,還認為是巢脾上生蛆了,最後才發現,這些小蟲子最後並沒有長大,而是鑽進了巢脾中心危害蜂群。根據蜂部落的觀察,新孵化的幼蟲,哪怕是在巢脾表面中蜂也不理睬,所以蜂部落認為中蜂是有機會殺滅巢蟲的,只是在巢蟲剛上脾危害的時候由於個體太小被中蜂忽略了。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