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咬脾治巢蟲,為何不在巢蟲上脾時把巢蟲滅掉?蜜蜂真大意了

2020-12-03 蜂部落

導讀:說到中蜂巢蟲,相信很多養殖過中蜂的朋友都比較熟悉,可以說巢蟲是中蜂的一大危害,但是從我們養殖中蜂的情況來看,其實中蜂並不是沒有治療巢蟲,其中中蜂的咬脾習性實際上就是中蜂自行防治巢蟲的一種體現。巢蟲是蠟蛾的幼蟲,蠟蛾想要在巢脾上直接產卵幾乎不可能,但是卻可以在蜂箱底部產卵,所以蜂脾上的巢蟲,可以說幾乎都是從蜂箱底部上脾危害的,那麼在巢蟲上脾的時候,按理說蜜蜂是有機會不讓巢蟲上脾的,為什麼蜜蜂不再巢蟲上脾的時候直接殺滅巢蟲,而是在巢蟲已經在巢脾中蛀食的時候才咬脾防治呢?究竟是巢蟲太狡猾還是蜜蜂太大意?今天蜂部落就來給大家揭開真相。

蜜蜂咬脾究竟是防治巢蟲還是去掉舊脾?

對於中蜂的咬脾習性來說,這是養殖過中蜂的朋友都知道的,而對於中蜂咬脾這個習性來說,很多朋友把這個習性歸咎於咬掉舊脾新造新脾,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無道理,但是如果要真的追究這個問題,蜂部落認為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蜜蜂在自行預防巢蟲。

意蜂由於沒有巢蟲,所以意蜂並不具有咬脾習性,雖然說新脾蜜蜂喜歡,但是還不至於把所有舊脾都咬掉新造新脾,所以中蜂的咬脾習性,蜂部落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防治巢蟲,如果是為了擴大巢房,那麼意蜂也應該具有咬脾習性,但是事實證明了意蜂並沒有這樣的習性。

由於新造的蜂脾巢蟲不會在裡面滋生,蜜蜂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知道這個問題,這是蜜蜂預防巢蟲的第一個特點,而在蜂群中巢脾被巢蟲蛀食後,中蜂還會把巢脾咬開,讓巢蟲暴露出來,然後將巢蟲殺滅或者讓巢蟲掉到蜂箱底部,這些可以說都是中蜂防治巢蟲的方法,所以蜂部落認為中蜂的咬脾習性,主要還是為了防治巢蟲。

中蜂為何不在巢蟲上脾的時候把巢蟲滅掉?

這應該是很多朋友都想不通的問題,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蜂部落認為主要還是蜜蜂太大意造成的,而巢蟲在剛出生的時候的形態也是原因之一。

當蠟蛾在蜂箱底部產卵以後,蠟蛾的卵經過大約10天就可以孵化,對於蠟蛾的卵來說,蜜蜂是難以發現的,畢竟太小了,而在蠟蛾的卵孵化的時候,這時候就是我們看到最小的巢蟲,巢蟲剛孵化的時候就很敏捷,而且迅速向巢脾上爬行,進入巢脾後長大後就開始危害蜂群,其實這裡有一個蜜蜂最好防治巢蟲的時間,那就是在巢蟲危害蜂群的時候,那麼蜜蜂為什麼沒有在這個時候防治巢蟲,而是要等到巢蟲已經在巢脾中危害幼蟲的時候才開始咬脾防治呢?蜂部落認為主要還是蜜蜂大意造成。

對於新孵化的巢蟲來說,巢蟲的長度只有1毫米,而新孵化的幼蟲運動速度比較快,大約1秒鐘可以爬行7到8毫米,對於這個速度來說,哪怕是新孵化的巢蟲幼蟲,從蜂箱底部爬行到蜂箱口,需要的時間也不長,我們可以大致算一下。

以中蜂10框標準箱為例,中蜂10框標準箱的高度是270毫米,以這個高度來算,巢蟲從蜂箱底部爬行到蜂箱口需要的時間也僅僅是30多秒,可見這個速度有多快,也難怪蜜蜂難以預防。而對於蜜蜂來說,其實這裡蜜蜂有可能大意了一點,因為1毫米長的巢蟲,就算對於蜜蜂來說也算不上龐然大物,所以巢蟲在剛上脾的時候是被蜜蜂忽略的,而且巢蟲上脾的時候往往通過巢框框耳以及上梁和蜂箱口進入蜂群,在不受到蜜蜂阻攔的情況下,巢蟲乘機鑽進巢脾中危害。

蜂部落曾經注意觀察過巢脾上的幼小巢蟲,尤其是有老舊蜂脾的蜂群中非常多,可以說是一夜間大量產生,當時蜂部落小編並不知道這些小東西就是剛孵化的幼蟲,還認為是巢脾上生蛆了,最後才發現,這些小蟲子最後並沒有長大,而是鑽進了巢脾中心危害蜂群。根據蜂部落的觀察,新孵化的幼蟲,哪怕是在巢脾表面中蜂也不理睬,所以蜂部落認為中蜂是有機會殺滅巢蟲的,只是在巢蟲剛上脾危害的時候由於個體太小被中蜂忽略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蜜蜂天敵巢蟲來襲,藥物防治巢蟲技術,效果怎麼樣
    蜜蜂養殖技術裡,採用藥物預防與治療巢蟲問題,可以選擇巢蟲清木片,也可以選擇巢蟲清水劑。巢蟲問題是每一個養蜂人都應該注意的事情,預防工作應該從3月份開行進行。養蜂人可以採用,人工管理預防巢蟲技術與藥物防治巢蟲技術相互結合的方法來預防巢蟲問題。
  • 康寬與巢蟲清木片的關係是什麼?為何可以防治巢蟲?答案來了
    就目前我們國家大量人工養殖的兩種蜜蜂來說,不管是哪一種都有一種主要敵害,我國本土蜜蜂的主要敵害是蠟螟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巢蟲,分為大蜡螟蟲和小蠟螟蟲;意蜂也和類似,意蜂抗巢蟲能力強,蜂群中幾乎不會出現巢蟲,但是意蜂抗蜂蟎能力卻比較差,意蜂遭受大蜂蟎和小蜂蟎危害嚴重,每年必須殺蟎,而這兩種蜂蟎,中蜂又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通常不用處理也不會對蜂群產生危害
  • 什麼是蜜蜂巢蟲?
    巢蟲時蠟螟的幼蟲,是中華蜜蜂最主要的敵害對象,常見的是成蟲和幼蟲,成蟲體長3釐米左右,幼蟲體長2釐米左右。巢蟲的繁殖速度很快,巢蟲的卵和幼蟲有很強的生命力,對養蜂危害極大,特別是中蜂弱群更是有致命的危害。
  • 怎麼判斷中蜂有沒有得巢蟲?主要觀察這六點
    巢蟲分三個階段:卵,蟲,蛾。卵期和蟲期都是在巢脾內度過的,只有變成蛾子的時候才會飛來飛去,這種蛾子我們稱之為「蠟螟」。蠟螟的產卵能力非常的恐怖,所產的款也非常具有潛伏性,生存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它們給蜂群帶來的破壞力是非常強的。
  • 蜜蜂養殖,蜜蜂巢蟲是怎樣引起的?怎麼解決?
    關於蜜蜂巢蟲的問題,一般都是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只要人做好了,一般蜜蜂是不會長巢蟲的。蜜蜂長巢蟲一般都是中蜂長,意蜂長巢蟲的可能性不大,這主要與中蜂的習性有關,中蜂有喜新厭舊的習慣,就是喜歡新的巢脾,討厭舊的巢脾,同時中蜂還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清巢能力差,所以中蜂容易出現巢蟲現象。
  • 蜜蜂巢蟲的防治方法
    蜜蜂在人工養殖中容易受到巢蟲的危害,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巢蟲?巢蟲又叫做蠟蛀蟲、綿蟲,是蠟螟的幼蟲,蠟螟也叫蠟蛾,有大、小兩種蠟螟,所以可分為大、小兩種巢蟲。蠟蛾常出現在夏季和秋季,白天隱藏於蜂巢的縫隙等隱蔽處,晚上出來活動。
  • 養殖中華蜜蜂如何防治巢蟲
    養殖中華蜜蜂經常會遇到巢蟲危害蜜蜂的問題,中華蜜蜂對巢蟲完全沒有抵抗能力,巢蟲是危害中華蜜蜂的一大害蟲,巢蟲會把蜜蜂的封蓋子的封蓋鑽開,被巢蟲破開的封蓋子就沒用了。嚴重影響了蜜蜂的繁殖發展,那應該怎麼樣預防治理巢蟲呢?
  • 蜜蜂巢蟲危害的四個關鍵時期,選對治療方法,輕鬆應對
    說到中蜂養殖,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巢蟲是比較難對付的,尤其是在過去我國普遍使用傳統木桶養蜂的時間,養蜂人幾乎拿巢蟲沒有辦法,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蜜蜂死在巢蟲的嘴下。蜂部落曾經不只一次的說過,中蜂其實很好養殖,不用餵飼料也可以養好,病害真的不多,最主要的就是巢蟲。
  • 中華土蜂蜂箱內的巢蟲是如何爬上蜂脾的,怎麼預防其危害
    巢蟲是蠟螟的幼蟲,巢蟲都是通過什麼方式爬到蜂脾上的。我們來看看蠟螟產卵的地點在什麼地方,才能清楚的知道巢蟲是如何爬上蜂脾的。巢蟲就會根據蜂蠟的味道爬向蜂脾上,此時的方向可能是由上蓋向下方的活框爬入,或者在蜂箱壁上橫向爬行進入蜂脾。蟲卵產在蜂箱內的蜂脾上弱蜂群因護脾的工蜂不足,很容易被蠟螟鑽入蜂箱。蠟螟直接將卵產在蜂脾巢內,蟲卵直接從巢內出生。不需要經過爬行就對蜂脾產生危害。
  • 蜜蜂的子脾能孵多少次蜜蜂出來,是不是到了黑色就要換新巢脾?
    巢脾的區分很多朋友分不清蜜蜂巢脾和子脾的區別,我們常說的有巢礎,子脾、蜜粉脾、封蓋子脾、蛹脾、卵蟲脾、幼蟲脾、空脾。我們首先要對這些脾有一個了解,可以說這些脾都可以叫做蜂脾。但是各自功能不同,又可以相互交替使用,比如糖脾又可以用來做子脾等。
  • 蜜蜂天敵蠟螟,可產1800粒卵,用新技術有效解決巢蟲問題
    中華蜜蜂最大的天敵,非巢蟲莫屬,一隻巢蟲並不可怕,但是一隻蠟螟就不一樣了。蠟螟是巢蟲的成蟲,養蜂人稱其為"巢蟲媽媽"。蠟螟一般夜間出來活動交配後,潛入蜂箱裡產卵,白天就躲藏在蜂箱角落裡或者蜂箱蓋上。一隻蠟螟成功交配後,每晝夜可產卵100-900粒卵,最多可產1800粒卵。
  • 為什麼蜜蜂巢長《蟲子》,家庭飼養蜜蜂容易逃跑,它是罪魁禍首
    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巢蟲危害。巢蟲是飛蛾科蠟螟的幼蟲,蠟螟夜裡會飛到蜂箱巢脾裡或是蜂箱底部產卵,成蟲後的巢蟲會吃箱底的蠟渣或是巢脾。在巢脾上嚴重是會導致蜜蜂幼蟲不能正常封蓋而死亡,最近的沒有封蓋子,引起蜜蜂棄脾逃跑。
  • 經常打掃的蜂箱為什麼還有巢蟲?蜜蜂養殖中怎麼解決巢蟲的危害?
    (因巢蟲圖片並非很美觀,暫不配圖請大家理解)今天說中蜂,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都會定期及時的打掃蜂箱的底部,會把箱底的巢蟲(蠟螟)和蠟渣清理出來打掃乾淨。為什麼明明打掃很乾淨的蜂箱還會發現有蠟蛾的出現呢?出現了蠟蛾就表示蜂群肯定還會受到巢蟲的危害,因為成蟲會產卵啊,然後巢蟲的幼蟲還會爬到脾上禍害蜜蜂。大家都知道巢蟲的飛翔能力比較弱,是沒有辦法從比較遠的地方飛過來,所以打掃乾淨還出現成蟲的話,問題一定是出現在自己的蜂場內。
  • 管理與藥物相互結合,全面防治巢蟲問題,蜜蜂的好日子來了
    預防巢蟲應該從春季3月份開始進行,第一、保持蜂多於脾,是防止巢蟲上脾的唯一方法。第二、經常清理打掃蜂箱,是消除巢蟲以及巢蟲卵的好方法。第三、夏季防曬降溫,防止蜂箱太熱蜜蜂離脾,讓巢蟲有機可乘。提示:其實預防巢蟲最有效的方法是夜間捕殺"巢蟲媽媽",只要能夠誘捕成功,那巢蟲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 康寬防治巢蟲的原理是什麼?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就目前我們國家大量人工養殖的兩種蜜蜂來說,不管是哪一種都有一種主要敵害,我國本土蜜蜂的主要敵害是蠟螟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巢蟲,分為大蜡螟蟲和小蠟螟蟲;意蜂也和類似,意蜂抗巢蟲能力強,蜂群中幾乎不會出現巢蟲,但是意蜂抗蜂蟎能力卻比較差,意蜂遭受大蜂蟎和小蜂蟎危害嚴重,每年必須殺蟎,而這兩種蜂蟎
  • 中蜂群防治巢蟲2步走,簡單實用,避免巢蟲誘發出現「白頭蛹」!
    ,特別是老巢脾上容易成為巢蟲的繁殖區,影響蜂群的繁殖發展和儲蜜工作,當蜂群內蜂巢脾被巢蟲蛀食過多,工蜂會出現咬脾的情況,同時,這時蜂群容易出現飛逃的現象,所以,巢蟲是危害蜂群群勢壯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養蜂人給蜂群防治巢蟲的3種方法,簡單實用。
  • 蜜蜂養殖技術|早春適時適量加脾擴巢技術
    但此時外界氣溫不穩定,蜜粉源情況變化較大,如果盲目擴大子圈,加脾擴巢,氣溫降低時,蜜蜂護不住脾,會使子脾受凍,繁育出的蜜蜂健康狀況不佳,因此必須因群、因時制宜,靈活運用擴大子圈、增大蜂巢的技術。1、加脾的依據根據蜂場所在地的氣候、蜜粉源情況以及群勢的大小,確定所需要的蜂脾關係。
  • 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
    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蜜蜂翅膀殘缺的幾種原因:養蜂人最關心的就是幼蟲是否健康發育,試飛的幼蜂是否能正常飛行?幼蟲腐爛死亡,我們很容易知道是疾病發生的,若要問試飛時幼蜂為什麼不能飛行,幼蜂的翅膀為什麼出現殘缺現象?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 巢蟲清木片在蜂箱中該怎麼掛?需要注意什麼?老蜂農告訴你答案
    懸掛方法:一般巢蟲清木片都是一條長木片,看起來像是一塊竹片,有一端是有孔的,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只要用一根鉛絲穿過小孔來固定在巢脾的蜂路中間即可,鉛絲就是我們用來固定巢礎的那種黑絲,一般一個蜂群就掛一片,不分大小,一片管半年左右。
  • 養蜂人發明治巢蟲妙招,飼餵、治療一箭雙鵰,材料養蜂人都在用
    對於我們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提到巢蟲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巢蟲是養殖中蜂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防治巢蟲的辦法,可以說養殖中蜂基本上難以成功,所以在長期的中蜂養殖中,養蜂人也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應付巢蟲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比一種先進,一種比一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