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售成利益鏈 有放生點收門票

2021-01-09 網易財經


昨日,龍母山莊附近,村民到十三陵水庫的放生點附近捕魚。 新京報見習記者 曾金秋 攝


昨日,團結湖,水面上漂浮著死魚。 新京報見習記者 曾金秋 攝

新京報訊 日前,懷柔湯河口鎮山林裡發現數百隻狐狸和貉,並咬死村民家禽,此後森林公安入山捕捉狐狸。昨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懷柔區森林公安處獲悉,目前警方仍在捕捉狐狸,而受傷的狐狸送醫後健康情況不容樂觀。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信徒通過網站、QQ群等方式組織信眾進行放生,放生種類包括鳥、魚、龜等多種生物,但部分生物被盲目放生後除破壞生態平衡外,自身存活率也堪憂。專家表示,我國未有法律明確約束此類放生行為,市民放生還應科學理性進行。

30多隻受傷狐狸已送去救治

此前,懷柔區森林公安處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發現有人為放生的狐狸進山後,約有30人參與捕捉行動,由於天氣比較熱,發現的上百隻狐狸中,其中近半的狐狸已經身亡,工作人員就地掩埋了狐狸屍體,並將活著的狐狸送往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接受治療。

昨日下午,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懷柔放生狐狸之後,區林業部門將30多隻受傷狐狸送到救護中心醫治,由於這批放生狐狸在捕捉過程、運輸和放生後飢餓,健康受到影響,目前狐狸的健康狀況不太樂觀。

昨日晚間,懷柔區森林公安處工作人員稱,目前,森林警方正在積極查找此次放生狐狸的人員,捕捉放生藍狐和貉的行動還在持續進行中。

狐狸造成損失,放生者應擔責

昨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宣傳中心新聞科長方昊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缺乏法律依據,懷柔森林公安並沒有對「放生狐狸」一事進行立案處理。

他稱,雖然放生不屬於違法行為,但由於市民對放生不夠專業,此前園林部門確曾呼籲過公眾不要隨意放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發現有受傷的野生動物,會由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按科學的方法進行飼養,康復後會將它們放歸自然。

對於懷柔湯河口村民的賠償問題,他表示,根據《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這批狐狸屬於家養動物,村民的損失不應由政府承擔,目前森林公安正在協查此事,具體賠償要找放生責任人後由其承擔。

■ 連結

店家:有客戶訂千隻狐狸放生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與一在網絡平臺上兜售放生狐狸的店主取得聯繫。陳先生稱在東北有狐狸養殖場,已經從事養殖業20多年。陳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在黑龍江養狐狸已逾20年,出售藍狐、銀黑狐和雪狐三種,其中雪狐毛色雪白,富有靈性,品質最好,價格在700元到1000元不等,藍狐價格在600元到900元之間,銀黑狐目前市場價在500元左右。此外,他們也出售貉,單只價格為400元。

陳先生的妻子介紹,目前放藍狐的最多,而銀黑狐皮毛很長,性情兇猛,主要適合皮毛服裝使用,「雪狐和玄狐靈性好,最適合放生,放生貉的人很少。」

陳先生表示,動物不允許快遞,他們都將狐狸裝在籠子裡,由專門的大客車運來,此後由用戶親自去客運站取。一車狐狸約30隻,單只運費按約35元計,總運費近1000元,訂購量大的話,可以適當考慮取消運費。

「由於我這裡的狐狸品質都非常好,常年都有人買。」陳先生介紹,有一個四川的客戶,組織了很多人向他訂了1000多隻狐狸放生,他自己每年也會放生狐狸,「地點應選擇在深山老林,小動物多,食物充沛,遠離住人地,這樣容易成活。」

■ 探訪

龍母山莊

「有遊客放鱷魚龜等兇猛動物」

龍母山莊位於昌平十三陵水庫旁,十三陵水庫水域寬且水深,是很多放生團選擇的放生場所。

新京報記者以遊客身份詢問山莊管理員谷先生。他告訴記者,山莊目前已有專門的放生業務。放生的生意主要依靠門票,運魚的車按大小收費,小車50元,金杯車100元。他們曾放進過一輛大型卡車,收費1000元。運魚車以外的其他車輛均收費10元。

谷先生稱,大多數遊客都會在外面買魚,也有人來水庫買48元一斤的魚。有的遊客直接在山莊買一袋魚或泥鰍,連油錢都不夠。他總結,主要還是錢的多少,錢多能放十多斤的大魚。

山莊管理員谷先生稱,放生遊客早上最為集中,但沒有固定時間,有時候三天一撥人,有時候一天好幾撥人,每月初一和十五遊客最多。

龍母山莊的另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山莊為阻止外人進來捕魚僱傭了專人看管,仍有部分村民盯著放生遊客,「上午遊客一走,下午村民就來捕魚」。

他表示,放生的人有時候也知道魚會被撈走,但還是過來放,因為換了別處撈得更快。

谷先生和另一工作人員表示,見過遊客在水庫裡放巴西龜、鱷魚龜等肉食性動物。他表示,前年有人在水庫裡放了一頭鱷魚龜,打撈起來的時候竟把木棍咬斷。

谷先生告訴記者,四五年前有遊客在山莊附近的山上放了四五袋蛇,發現後報了警,但警察管不了,也不知道找誰追責。之後的一段時間,山莊後來只好禁止放生。他表示,這些放生蛇也沒能存活太久,後來有村民上山放羊時發現許多死蛇。

團結湖

數起死魚事件 「多是放生魚」

團結湖公園附近有一處花鳥魚蟲市場,常有遊客在此放生。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綠色的湖水裡依稀可見到一些錦鯉。負責維護魚塘的龐先生表示,去年冬天團結湖面結冰,死了一大片魚,「大多是遊客放生的魚」。

龐先生稱,以前公園不贊成放生,怕外來物種破壞生態平衡。後來遊客就在公園周邊的市場買,但早上剛放完魚,晚上魚肚皮就全翻起來。 公園另一位畢姓員工表示,團結湖只在水少的時候換水。「只在魚少的時候撒魚苗,撒的都是從天津買來的錦鯉。」

他認為,遊客自己買的魚未必能適應水裡的環境,「只有公園自己購買的魚可能適應性比較強,容易生存下來。」

2012年2月,團結湖公園湖裡出現大量死金魚,團結湖公園受訪時表示,湖內的死魚大多是病死的,且部分不是公園養的金魚,而是遊客放生的雜魚。

2013年5月,團結湖公園又被曝光有不少死魚。公園工作人員受訪時表示,每年春夏之交,湖裡都會有死魚出現,「水質是正常的,這些死魚,有不少都是冬天死掉後剛剛漂上來。偶爾有人來公園放生,也會有死魚出現。」

昨日,上述公園員工表示,團結湖公園並不允許放生,但被發現了也沒有懲罰,只能從道德層面加以規勸。

這些動物不能隨意放生

北極狐

北極狐不是中國物種,不適合放生。北京房山、門頭溝等地的山區裡發現放生的北極狐,但是狀態非常不好。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沒有野外生存能力,很容易餓死或者渴死。

黑魚

2015年,有數十人在頤和園放生黑魚。黑魚生性兇猛,會捕食其他魚類,隨意在湖泊內放生,對生態系統會有一定影響。

牛蛙

2014年,媒體報導稱,有部分遊客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放生牛蛙後,致牛蛙泛濫。牛蛙屬於外來物種,繁衍速度很快,會搶奪青蛙的食物資源,併吞食其他小青蛙,減少青蛙數量。

蝮蛇

2014年,北京昌平發生蝮蛇咬人事件。昌平區林業局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蝮蛇分布在北京山區,按說是不應該出現在當地,如果是在短時間內見到多條,那麼很有可能是在這裡被放生的。」

鱷魚龜

曾有北京市民將一隻鱷魚龜到大觀園放生。實際上,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有淡水動物王者之稱,分為兩大種類,俗稱大鱷與小鱷。因體型大且攻擊性強,除了短吻鱷較少有天敵。

食人鯧

2012年,廣西柳州市民張凱博在柳江河段遭到3條兇猛的魚攻擊,他的手掌幾乎被啃掉一塊肉。食人魚以兇猛聞名,俗稱「水中狼族」。以魚類和落水動物為食,也有攻擊人的記錄。

福壽螺

外觀與田螺極其相似,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盲目放生危害

●放生的動物或因不能適應生存環境,或因長期養殖造成捕食能力喪失等,而喪命。

●有些動物是外來入侵物種,會給當地生態圈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

●有些生物具有攻擊性,會給人畜帶來危害。

新京報製圖/許英劍

■ 調查

500人放生交費超20萬 動物僅值2萬且難存活

放生組織

一組織稱放生支出年超百萬

昨日,新京報記者以放生者身份進入了多個北京本地放生QQ群,這些QQ群過往活動照片中,被放生的動物主要有麻雀、野生魚、泥鰍、黃鱔、蛇和近日出現的狐狸。其中一個群成員達200多人,討論的話題集中在放生時間、活動地點和放生生命的選擇等。一名QQ群友介紹,放生動物都是在本地花鳥、水產市場購買,群友可以平攤購買費用。

對於普通的集體放生,參加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功德主自己出資在放生現場購買動物或是自己購買好帶到現場,自己負責車船費用、住宿等一切費用。其次,還可提供代理放生,匯款到指定的銀行帳戶,由對方負責購買和放生動物,放生的功德芳名等可以滾動公布在網上。新京報記者瀏覽該網站發現,放生法會的功德從1萬到500元不等。

上述群友提醒稱,從不預訂動物,所有被放生的動物都會妥善合理安置,做到真正的放生。

在另一個名為「北京靈光寺放生群」的QQ群中,共有812名用戶。該群文件中,有自稱系「京西學佛小組」成員分享了自己與其他成員共同前往河北肅寧一屠宰場通過購買的方式,來「解救狐狸」的經歷。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博文記錄,2015一年該組織總共放生13次,放生支出款120多萬,護生支出款24萬多,放生地點遍布承德、唐山、北京等地。

花鳥市場

多店兜售放生動物,有人放有人捕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先後走訪北京官園花鳥魚蟲市場在內的多家動物交易市場。在多家寵物商店內,店員均介紹有兜售放生麻雀、烏龜和魚的業務,如果批量購買價格還有商量的餘地。

在老官園花鳥市場的一家鳥行內,籠子裡關著鸚鵡、金絲雀等家養鳥。店主告訴新京報記者,放生主要用的是麻雀,每隻4元,也有人放金絲梅鳥和觀音鳥,前者20元一隻,後者10元一隻,這些鳥並不是他們親自抓來的,他們也需要通過進貨購得。

另有一家鳥行店主稱,此前也有人來買鳥放生,但店內賣的主要是家養鳥,觀賞為主,在野外難以生存。

在該花鳥市場一側,新京報記者發現,有水族店玻璃門上直接貼出了「有放生金魚、烏龜」的字條。楊姓店主介紹,放生巴西龜大隻的35元一隻。外塘的,可在野外生存,草龜40元一隻,金魚10元8隻,買100元多送20隻,「附近的河裡就可以放,必須能活,不能活不就是殺生。」

官園花鳥市場的一家水族店員則表示,她們店內還承攬代放生義務,「放的都是外塘的草龜,放巴西龜對生態環境會造成影響,就放生在附近的湖裡,給人放每隻50元。」

新京報記者探訪官園花鳥市場附近的一條內河發現,兩岸有不少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小馬紮上垂釣。「一天能釣幾十隻,野生、放生的都有,最多一次釣起一隻1斤左右的金魚。」一中年男子告訴新京報記者,附近有不少人會在河邊放生,「水質還不錯,見過放金魚和放烏龜的,但是個頭都不大,有的時候等他們走了,烏龜可以用網撈上來玩。」

部門監管

北京有「放捕」產業鏈

「放生組織所放生的動物品種基本上是訂購的人工飼養動物,參與放生者也不知道動物到底是哪來的,習性如何,是否能適應野外環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執法大隊隊長孔令水介紹說,他曾發現有組織在北京放生巴西龜,而巴西龜會在北京越冬,暴食河裡的小魚苗,加上自身繁殖能力強,會破壞附近的水生態。

他說,違規放生背後也存在著不為人知的利益鏈條。自己在2007年執法大隊的一次暗訪中,一個放生組織召集近500人到昌平進行麻雀、山雞、蛇的放生,每人收放生費500元,車費30元。「實際放生動物成本僅在兩萬元左右,而且放生的山雞基本都沒有羽毛,無法在野外生存。」

「大量的麻雀放生後,會有人用粘網捕捉,然後二次售賣,一來一回這群麻雀的死亡率也會達到30%。」孔令水表示,針對放生動物非法捕殺也令人咋舌,但由於我國在放生方面尚存法律空白,也造成了執法被動。

懷柔區森林公安處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介紹,按照法律規定,需要將其放生於野外的,放生單位應當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擅自將引進的野生動物放生於野外或者因管理不當使其逃至野外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捕回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北京一森林公安工作人員介紹,該法規主要是針對野生動物的規定,有人願意放生,也有人專門捕捉這些野生動物,北京就曾發現過此類鏈條,但「主要是對逮野生動物的人進行處理,放生也沒有什麼處罰,規定中提及的限期捕回和採取其他相應補救措施其實強制性偏弱。」

孔令水介紹,以北京為例,園林綠化執法部門現所掌握的放生組織約在40個。他認為,在健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應調動公安、網監力量,對線上組織非法放生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 追訪

北京放生相關條例暫未開罰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這三個行政規範性文件中,關於放生行為的規制措施相對簡單,專家認為仍需提高可操作性。

《北京市溼地保護條例》裡規定,在溼地保護範圍內投放林業有害物種或者擅自引入林業外來物種,應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暫未開罰。

國家動物博物館張勁碩博士認為,能夠放生的是原生態的野生動物,可以正常繁衍,並且不會對瀕危物種造成危害的動物。

張勁碩稱,經過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由於已形成其特定的生存條件,這種情況也不適宜放生。例如黃金蟒已經失去野外生存能力,也不算家禽家畜,不應放生。此外,有些野外生存能力過強的動物,也不能隨便放生,「例如巴西龜雖然繁殖過許多代,但仍保留野性,容易破壞當地生態」。

對於適合放生的物種,放生的位置和方法也很有講究,放生的數量也會對放生動物造成影響,很多物種需要評估定性,確定物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當天上午10點,華西都市報記者跟隨警方一道,對黃田壩市場中非法銷售野生鳥類進行聯合調查執法。警方十幾人挨著商鋪檢查,一旦發現現場有未經馴養許可的野生鳥類,就立即查收。  執法過程中,一位店老闆稱售賣合法,並拿出一份《關於成都市青羊鳥市申請經營利用人工養殖野生動物的批覆》,文中稱同意其銷售從合法養殖單位購進的畫眉、八哥、鷯哥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
  • 非極性烴類油化學組成對捕收作用的影響
    飽和烴是指碳原子之間全部是由單鍵連接而成的烴類化合物,包括由直鏈構成的烷烴和由環鏈構成的環烷烴兩種。當烷烴中碳原子個數達到4個以上時,同碳原子數時,碳原子在分子中的排列結構會有所不同,這種現象稱為烷烴的正構或異構。      不飽和烴是指碳原子之間由部分雙鍵連接而形成的烴類化合物,含有直鏈雙鍵的不飽和烴稱為烯烴,含有苯環的不飽和烴稱為芳香烴(簡稱芳烴)。
  • 誤捕300斤大海龜一米多長稜皮龜被漁民放生
    原標題:漁民誤捕300斤重大海龜果斷放歸大海 龜背形似楊桃漁民視為吉祥物近日,南澳漁民出海時意外捕獲了一隻大海龜,不過,他們並沒將大海龜帶回,而是把大海龜放歸大海,還其自由。經查,這隻大海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稜皮龜,潮汕人稱之為「楊桃龜」。
  • 廈門「捕蛇達人」放生三十斤大蟒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王世偉近日,不少野生蛇在廈門島外被放生。其中,最大的蟒蛇超過三十斤重!!在廈門,有一位捕蛇達人阿寶用多年來的堅守與蛇成為了朋友。6 月 3 日晚,思明區西林一住戶,發現一條蟒蛇闖入衛生間,把該住戶嚇得不輕。聞訊後,阿寶隨身帶著捕蛇鉗、捕蛇鉤、毛巾、手電筒四件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先伺機將毛巾蓋在蟒蛇頭部,遮住蟒蛇的眼睛," 這樣可以讓它覺得周圍比較安靜,不會有危險,就不會亂動。"
  • 上百條赤鏈蛇疑碼頭放生 調查:放生群體幾乎每周都活動
    關於這批赤鏈蛇的來源,附近居民大多認為系人為放生。近一個月內,這已是申城第3次有關放生的新聞見諸報端:7月15日,有市民在黃浦江水域發現不少死魚,後來發現這些魚是放生組織放生後死掉的;8月6日、7日,長風公園兩天撈起上千條死魚,大部分也都是遊客放生的。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上海放生的群體已越來越成規模,幾乎每周都有放生活動,動輒上千斤的魚類等被放入黃浦江。
  •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漁民出海捕魚,自稱捕到了「龍魚」,同伴卻讓他放生 海洋中生活的動物都是我們不經常見到的。所以我們對於某些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並不了解,一位小男孩跟隨的自己的父親到海上釣魚的時候。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從海洋中釣上了一條又長又大的魚。
  • 花錢請人吃素跟放生有關係嗎?十個問題道破真相
    如果是熟人、親友中還有人沒吃素,不妨按照世間請客吃飯的習俗請他們到素餐館吃素,吃得精緻點,讓他們打破對於素食的誤解和偏見,知道素食其實很美味,並且在吃飯時,可以隨緣介紹一下素食的營養和健康,從而消除他們吃素的障礙。平時則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下被食用動物的悲慘命運,逐步啟發他們的慈悲心。
  • 為5元錢去捕鳥!這幾位東北大爺的「鳥事」黃了
    導讀:為5元錢去捕鳥,這幾位東北大爺的「鳥事」黃了!瀋陽鳥市查獲上百隻野生鳥,捕鳥人稱「這些鳥是自己飛過來的」!「一隻鳥能賣5元錢,鳥販子收去後可以賣到20多一隻,叫聲好聽的可以賣到30多元!」一位護鳥志願者講道,「這些鳥大都是剛剛被捉來的,適合放生的已當場放生;捕捉時間較長的,不適合放生由保護協會暫時照顧,待條件成熟後再放生。」在此次護鳥行動中,幾位年過7旬的東北「販鳥」大爺顯得格外醒目。
  • 寧波漁民捕到兩條虎鯨 智商和15歲的人不相上下
    林先生的一個船老大朋友去年就誤捕到一條鯨魚,他明白這是屬於海洋保護動物,於是馬上聯繫了奉化漁業部門,同時通知沈師傅把這兩條鯨魚送到運輸船上帶回碼頭。運輸船一刻也沒停,18日下午3點,兩條鯨魚被送到碼頭,是兩條虎鯨。考慮到這兩條虎鯨都已死亡,寧波奉化海洋與漁業局聯繫了南京師範大學的科研團隊。
  • 故宮計劃門票全部網售 六成網友認為利大於弊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有關「故宮博物院計劃實現門票全部網售,取消現場售票窗口」的報導引發關注。故宮方面回應稱,取消現場售票窗口是為了方便遊客,該方案目前還在徵求意見中,沒有具體的實施時間。據介紹,近幾年,故宮參觀人數每年都在1500萬人次以上,黃金周時每日近20萬人次,超過世界上所有的博物館。
  •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魚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由於魚的肉質鮮美而且影響價值高,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一位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海洋上,會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這些人不但有著很好的水性,而且在捕魚方面也有著大量的經驗。一位漁民在出海捕魚的過程中,竟然捕到了一隻透明的魚,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這種魚類他也沒有見過,而且用手觸摸還能夠感受到魚的蠕動,於是決定將這隻魚帶回去。後來這件事在當地廣為傳播,人們都知道這位漁民捕捉到了一隻透明的魚,一位專家聽說後,就找到了漁民打問情況。
  •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一些漁民在出海捕魚時,經常會捕撈到一些並不常見的海洋生物,一位老漁民就在出海捕魚時捕到了一條「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漁民捕到「龍魚」,偷偷養了3年,專家一看大吃一驚:趕緊放生
    這不,就有一漁民捕到「龍魚」,偷偷養了3年,專家一看大吃一驚:趕緊放生!這是發現了什麼?據了解,這漁民是在一次出海捕撈時偶然捕到這條魚的這魚全身鮮紅,張開嘴巴是有一大口獠牙。漁民出於好奇,也就將其帶回家偷偷養著。而這一養,是3年過去了。只見這魚是越長越大,有著長長的尾巴,很快這消息是傳到了專家的耳朵裡。
  • 漁民在錢塘江捕到「怪魚」 確認為「國寶」江豚後放生
    漁民在錢塘江捕到「怪魚」 確認為「國寶」江豚後放生 2013年12月03日 22:08:16   浙江在線杭州12月3日訊(見習記者劉永拓)今天6時許,杭州錢江4橋附近的繽紛農貿市場圍了一群看熱鬧的人。
  • 兩男子為賺錢打歪主意捕蛇218條 返程時落網
    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及捕蛇工具新文化吉林訊 偶然聽說有人高價收蛇,東豐縣兩男子便動起了歪主意,想藉機發一筆小財。當晚9點30分左右,民警發現一輛灰白色麵包車向樺甸市方向駛來,立刻對其實施攔截檢查。將車內兩名男子控制後,發現車內有兩個塑膠袋,裡面裝有大量蛇類,同時在車內還發現兩個鑷子、兩副鎬頭、鐵鍬等作案工具,隨即將兩名男子依法傳喚到公安機關進行審查。訊問中,二人如實交待了非法獵捕野生蛇類的作案經過。
  • 農夫地頭張網一天捕6隻活鳥 斑鳩一隻賣20元(圖)
    他已經忘了具體數量,只記得認得出來的有斑鳩、麻雀、啄木鳥……甚至貓頭鷹都難逃他的巨網,但因「長得奇怪、餵了幾天又不進食」,只能放生了。  昨日,因涉嫌捕捉「三有動物」(指有益的和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成都市森林公安民警現場沒收了陸先生安在菜地的兩張捕鳥網,並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 暗訪野生鳥類地下交易鏈:幾十元買鷹可賣上千元
    成排的鴿子攤位間一老者的籠子很特別,半米見方的籠內關著3隻斑鳩。  「這是斑鳩,好吃。」他說,斑鳩是用鳥網捕的,這3隻是火斑鳩,體型不大,一隻20元,要是全部買下,一隻15元。  「我要了,我要了。」旁邊一戴帽子的男子聽完後搭話,邊說邊讓攤主把斑鳩裝進一個網兜。知情村民介紹,戴帽子的男子是鳥販,「看到自己網的,價錢合適他就買下來,加價再賣」。
  • 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專家表示:快放生那不是魚
    一位漁民海邊捕魚,捕到一隻「透明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海洋上,會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這些人不但有著很好的水性,一位漁民在出海捕魚的過程中,竟然捕到了一隻透明的魚,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後來經過專家的解釋才知道,這種透明的魚叫做樽海鞘,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動物,之所以很少有人認識,就是因為這種魚的數量非常少,所以說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專家勸其趕快放生
  • 巡邏車盯上收蛙車 兩蛇皮袋青蛙漢江放生(圖)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沈秋 黃泳波 通訊員張俊 杜曼麗) 昨日,樊城巡邏車在街上巡邏時,一輛收青蛙的三輪車進入民警視線,兩蛇皮袋青蛙幸運的被放生漢江。12時許,樊城「117」巡邏車在樊城一橋橋北巡邏時,見有人開著三輪車在收青蛙。民警當即將人和車攔下檢查,見車上裝著一頭死豬和兩蛇皮袋活青蛙,民警當即通知襄樊動檢站工作人員也趕到現場。被三輪車司機稱為「老闆」的中年男子趁民警檢查之機,棄車而逃,司機被帶回調查。下午1時許,民警和動檢站工作人員及時將解救的青蛙放生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