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大氣卻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地表的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釐米一千克力,當然在八大行星中大氣層並非地球獨有,比如金星就有一個氣壓超過地球將近90倍的大氣層,從地球的一個大氣壓到金星的90個大氣壓,再到「木星」們的數千個甚至更高的大氣壓,但真空大氣壓幾乎就是零,這麼高壓力的大氣為什麼沒有被真空吸走?

天體為什麼能吸引住大氣?

古希臘人認為,世界由土、水、氣和火四種元素所組成,四種元素中,土和水比較重,其天然處所在下因而它們有向下的天然運動;氣和火比較輕,其天然處所在上,因而它們有向上的天然運動!

這是古希臘人早期對於物質的理解,其實這也將引力也混淆在內了,但對於引力的概念,一直到1500多年以後的克卜勒發現行星三大運動定律,都還沒有搞清楚天體為什麼是這樣運行!在牛頓搞清楚了萬有引力後,所有的天體運動才變得明朗起來!

而且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可以通過萬有引力推導出來而降格為定理,當然這不是壞事,因為人類認識了更深層次的科學!

天體的環繞與逃逸速度,如何才能逃離地球?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後他就已經考慮過怎麼樣離開地球了,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那麼只要以足夠高的速度在地球上運動時,其圓周圓周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就可以等於甚至超過重力,實現環繞地球運動而不落回地球上!

當然現實是必須在一定高度繞行,否則大氣層產生的阻力會非常大,無法保持這個速度!因此由這個「離心力」=引力的公式,可以簡單推導出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環繞速度是理想狀態下,不考慮大氣阻力的速度!繼續加大速度則可以達到第二宇宙速度!實際操作大都是火箭快速送上高空離開大氣層,同時達到第一宇宙是速度。

分子運動論

知道引力和第一宇宙速度,就能明白大氣壓那麼高卻不會逃入太空了嗎?其實還不行,因為只能用萬有引力解釋氣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不夠直觀,為什麼氫氣就容易逃逸,而氧氣則會留在地球上呢?

十九世紀是熱質說向分子熱運動論的重大轉變過程,科學界漸漸接受了溫度其實是微觀粒子的運動在宏觀的表現,科學家對氣體運動的研究,也了解了我們看到的乖乖的氣體,其實都在不斷運動中,而且速度還不小!

氫氧分子的運動速度

這些氣體在分子因為運動速度很高,所以它們都很活潑,而且在地球大氣層中,除了對流引起的風和氣旋等運動外,還會受到太陽輻射的轟擊,這會讓它們的原子獲得極高的速度,最終將超過地球的環繞速度甚至逃逸速度,慢慢向太空逃逸!地球大氣層中就有一個逸散層,這裡的大氣原子都因轟擊在高速運動中,所以它們的溫度很高,也非常容易逃逸!

地球上每年都會因為這種狀況向太空逃逸幾十萬噸大氣,當然也不需要擔心某天大氣會跑光,因為在磁場的保護下,這個逃逸量還不足以改變地球的大氣環境,因為地球大氣總量高達6000萬億噸,而每年從太空進入地球的水和其它物質也高達幾十萬噸,這些物質的其中部分也會補充大氣,即使不補充,大氣層也跑不光,所以各位還是不必過於擔心!

廣義相對論下的引力與時空

其實在牛頓萬有引力中解釋地球為什麼會吸引住大氣,為什麼又有大氣從地球逃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完全不夠直觀,因為需要理解一個天體引力的過程,但很多朋友仍然無法理解一個氣球為什麼在真空中不會散開!因此我們在這裡引用一個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概念,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1859年法國數學家勒維耶在計算水星軌道時發現其觀測值和計算值有一個每百年38"的誤差,當時以為在水星和太陽之間還存在一顆行星,並且將其命名為祝融星,但很顯然不存在這顆行星,所以找尋沒有任何結果!

1916年愛因斯坦獨立完成的廣義相對論發表,以引力彎曲空間的全新方式解釋了引力,廣相認為引力是質量在時空中的,當質量在彎曲空間中運行時,它的表現方式會和牛頓萬有引力的平直時空存在很大的差異!

廣相下的時空

為什麼金星和地球等其他行星計算時沒有那麼大誤差呢?那時因為這些天體距離太陽足夠遠,產生的誤差已經可以到忽略的程度,因此只有在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時產生的誤差才足以讓勒維耶發現!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幸運,假如水星軌道距離足夠遠,那麼愛因斯坦廣相驗證的方式也許要晚上好多年!

水星軌道示意圖

引力彎曲空間

更準確的說引力彎曲的不只是空間,而是時空,因為在空間彎曲的同時時間也被改變了,在三維空間中的引力彎曲其實不太好理解,但好歹也要試圖理解下!

質量在時空中運動產生的影響

質量會對周圍的時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質量越大,扭曲越誇張,一直到一個黑洞產生,在其視界內產生到現在科學家都不知道的扭曲級別,這一點在三維空間中的二維平面上表現是最容易理解的!

引力彎曲時空的簡單示意

中心質點就相當於行星,周圍的凹陷就是時空,而丟出去的那個小球就是衛星,它的運動方式是沿測地線運動的,而空氣被吸引的含義就是自然的因為重力梯度效應包圍在行星周圍!就像倒一瓢水,它自然就在中心附近蓄積!

所以空氣呆在這個凹陷內非常自然的,而從這個凹陷跑出來需要輸入能量讓它們加速逃離,因此這就是它們寧願積聚在一起產生很高的大氣壓也不願意跑到空空如也的太空,這就是地球為什麼能吸住空氣的真正原因!

相關焦點

  • 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的大氣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地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這點大家都知道,太空從宏觀意義上來說就是真空這也沒錯,大氣沒有被真空吸走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結果,因為地球有引力嘛,它將大氣牢牢的吸附在地球周圍,不會讓真空將它吸走,但這種方式實在不太好理解,我們今天來個廣義相對論下的解釋,一目了然記憶深刻!
  • 宇宙是真空狀態,為什麼不將地球的氧氣全部吸走?
    在生活的小常識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現象存在:那就是將一個很堅固的瓶子空氣抽走後,瓶子裡面肯定是真空環境,如果換做是普通瓶子,也許外表早已被擠壓扁,這也說明了瓶子內有很強大的吸力。當我們打開瓶蓋時,會出現真空會將空氣吸走的現象,這看起來確實是可以成立的例子。
  • 宇宙是真空狀態,為什麼不將地球的氧氣全部吸走?
    在生活的小常識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現象存在:那就是將一個很堅固的瓶子空氣抽走後,瓶子裡面肯定是真空環境,如果換做是普通瓶子,也許外表早已被擠壓扁,這也說明了瓶子內有很強大的吸力。當我們打開瓶蓋時,會出現真空會將空氣吸走的現象,這看起來確實是可以成立的例子。
  • 太空為什麼是真空的?
    太空是幾乎完美的真空,布滿了一個個宇宙空洞。簡單來說,這要怪引力。但要真的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就需要花些時間來了解什麼是真空——以及什麼不是真空的。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完全真空的呢?家用吸塵器能有效地將你地毯中的灰塵和汙物吸走。但是太空的真空恰恰相反。真空在定義上是指完全沒有物質。太空幾乎是絕對真空的,並不是因為吸力,而是因為幾乎是空的。這種空無導致了極端的低壓。雖然我們無法在地球上模仿太空的空無,但是科學家能夠製造出極端低壓的環境,被稱為「局部真空」。
  • 太空為什麼是真空的?
    太空是幾乎完美的真空,布滿了一個個宇宙空洞。簡單來說,這要怪引力。
  • 真空不導熱,太陽光是怎麼穿過太空曬熱地球的?
    真空無法產生傳導和對流,這兩個定義無比準確,相信各位都知道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傳導和對流是無法發生的,但輻射可以無所顧忌的穿過真空,從太陽到達地球,慷慨的給予每一個生命以熱量!但這裡有幾個問題,太陽的熱輻射是怎麼穿過真空的?所謂的真空真的是沒有任何物質嗎?為什麼會說有宇宙塵埃?
  • 為什麼太空幾乎是真空的?
    太空,亦稱外太空、外空、外層空間、宇宙空間(簡稱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層空間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 神秘的宇宙太空為什麼是真空?
    真空概念何謂真空?普通人的理解,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一點空氣的空間,是真正空了;理論上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任何實物質的空間,並不是沒有空間和什麼也不是的意思,是真正的空間的意思;而在現代科學研究上認為真空並不空,真空裡面充滿了虛粒子和能量,也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
  • 太空是真空,地球是怎麼接收到太陽的量?
    外太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真空,那麼,熱量如何在太空中傳遞呢? 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簡單來說,熱量需要一種介質來進行傳遞嗎?如果確實需要,那麼,來自太陽的熱量如何穿過真空的太空到達地球的呢?
  • 太陽光穿過宇宙空間,為什麼地球能夠變熱,而太空還是寒冷的?
    但太空不冷並不足以解釋太陽光照到地球讓地球變熱,我們需要有別的理由來說明。溫度的本質是什麼?宏觀的溫度就是人體對冷和熱的感知,但從微觀角度來說它只是表示物體微觀粒子的運動劇烈程度!不過對於溫度的認知還是有一個歷史過程。史上第一隻能感知溫度變化的溫度計就出自伽利略之手,當然它非常原始,只能作為參考!
  • 為什麼太空是真空?
    太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真空,充滿了宇宙的空洞。但我們生活的空間卻並不空,地球引力是罪魁禍首。要真正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理解真空到底是什麼--它不是什麼。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真正的真空呢?家用吸塵器可以有效地將地毯上的汙垢和灰塵吸出來。吸塵器使用差壓產生吸力。但太空的真空正好相反。
  • 為什麼太空是真空的?
    太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真空,充滿了宇宙的空洞。簡而言之,地心引力是罪魁禍首。但是要真正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理解真空到底是什麼。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真正的真空呢?根據定義,真空是沒有物質的。太空幾乎是絕對的真空,不是因為引力,而是因為它幾乎是空的,這種空導致了極低的壓力。
  • 人類沒有進入太空之前,是咋知道地球外面沒有空氣?
    人類在第一次進入太空之前,是咋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氧氣的?確實,我們沒有去過一個地方確實不知道那裡的情況。但有幸得是,在我們地球到太空之間的這段區域完全是向我們敞開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間接的分析和直接的觀察去了解一些情況。其實想知道太空沒有空氣對我們人類來說並不難。
  • 太陽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的太空中沒有溫度呢?
    太陽作為地球唯一的能量來源,陽光帶來的能量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熱量,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生物的存在,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太陽的溫度可以傳到地球
  • 強大的宇宙真空環境,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被宇宙真空吸收掉?
    強大的宇宙真空環境,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被宇宙真空吸收掉?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簡單的回答是:因為地球有引力,比如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這就是地球的引力的結果。事實上,由於空氣是氣體,總是會向壓力小的區域擴散,如果只靠地球的引力,地球的空氣遲早都是會被真空吸光的。壓力就是由於空氣分子具有一定的溫度,分子就會運動,運動就產生了壓力。即使在離地面很高的地方,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和太陽風的高能粒子的轟擊,加熱的效果也足以讓氣體分子運動起來。那麼,地球已經有了幾十億年的歷史了,為什麼還有這麼豐富的空氣讓地球上的生命繁衍呢?
  • 空氣對真空有氣壓,而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接近真空,那為啥空氣沒有...
    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接近真空,為什麼空氣沒有飄散到太空中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主要只有一個,就是強大的地球引力。因為地球引力的存在,大氣層才被牢牢的吸附在地球周圍,成為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地球吸附了厚度達一百公裡的大氣層,如此多的空氣被吸附在地球表面上空一百公裡的厚度,下面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這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大氣壓,在海平面的位置,大氣的壓力為一個大氣壓,這個壓力是相當大的,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當半球被拉開的時候,空氣進入球體的瞬間竟然發出了如雷的響聲,當然,球體中的空氣並不是被吸進去的,而是大氣壓將空氣壓進去的。
  • 太陽表面五千度,地球都曬到全球變暖了,為什麼太空還是冰冷的?
    ,為什麼地球都曬燙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卻冰冷無比?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下溫度傳遞的幾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太陽和地球之間則只能通過輻射來傳遞,前文了解了溫度的本質,那麼可以來分析下太空為什麼會是冰冷的!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審核:小文 引言:前段時間有科學研究發現,地球的大氣不僅出現在月球的周圍,還去到距離地表65萬公裡的地方。這飄散的大氣像一條絲帶一樣連著地球和月球,然而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地球大氣都「吹」到月球的後面了,為什麼大氣層沒有明顯變薄呢?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如果人類是生活在太空中的話那麼就可以感受到無聲世界是怎樣的,因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通過一些現象發現聲音的傳播條件似乎比光的傳播條件要嚴格一些,例如在遊泳池中不管我們怎麼大喊大叫,對方都很難聽到我們在說什麼,要想傳遞信息還不如用一束光線來得快。不僅在水中如此,在大氣中也如此。
  • 地球為什麼懸浮在太空中?真空是一個原因,主要是有一種力量支撐
    文/瑤堇雲詩地球為什麼懸浮在太空中?真空是一個原因,主要是有一種力量支撐當人類還是處於對地球一無所知的時候,甚至還不知道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就是在地球的表面,甚至以為世界都是圍繞的自己腳下的這片大地轉的,他們有很多例子,比如太陽和月亮交替著在天上,星星在夜晚也會有很多,這是他們並沒有發展起來,並沒有誕生研究天文的科學家,等到時間的流逝,無數代人的發展進步之下,人類知道了地球,知道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但是地球和其他的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