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的大氣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地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這點大家都知道,太空從宏觀意義上來說就是真空這也沒錯,大氣沒有被真空吸走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結果,因為地球有引力嘛,它將大氣牢牢的吸附在地球周圍,不會讓真空將它吸走,但這種方式實在不太好理解,我們今天來個廣義相對論下的解釋,一目了然記憶深刻!

牛頓萬有引力最輝煌的時代

要將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我們必須要來捋一捋引力的認知歷史。哥白尼發現了數千年以來日心說的BUG,推出了偉大的日心說,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提升了一個層次!而克卜勒則在他老師第谷大量觀測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值得提醒一下的是儘管第谷是克卜勒的老師,不過他並不認同日心說,但難能可貴的是第谷非常尊重觀測。所以克卜勒發現的行星三大定律不能忘記第谷的功勞。

  • 牛頓力學的輝煌時代

牛頓則在他們的基礎上發現了能夠讓行星保持束縛關係運動的萬有引力,他發現這種引力和地面上讓物體落下的力是一樣的,牛頓統一了天上和地下的力學。而這只是開始,因為更輝煌的時代遠未到來。

拉普拉斯將萬有引力體系下的天體力學發揮到了極致,他證明了行星軌道大小的周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後他又證明了攝動效應是守恆和周期性的。在19世紀初他出版了巨著《天體力學》則是經典天體力學經典之作。

曾經拿破崙問在他的著作中上帝的位置在哪裡,拉普拉斯肯定而又不失風度的回答「陛下,在我的假設中不需要這樣的假設」!科學從來沒有像拉普拉斯面對拿破崙那樣自信過,史上可能就只有拉普拉斯有這樣的輝煌時刻。

勒維耶則在十九世紀中葉通過精確的計算確定了海王星的位置,而柏林天文臺則在他計算相差無幾的位置發現了海王星,這絕對經典力學另一個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時刻。但經典力學很快就顯現出疲態,因為經典力學的根基出現了問題。

  • 萬有引力的隱憂

在勒維耶算出海王星軌道的時刻那個種子就埋下了,因為勒維耶這天才過了沒多久就拿水星150年的觀測資料和計算做對比,結果發現存在一個100年38'的進動差,勒維耶以為水星軌道內有一顆行星在影響軌道,科學界將這顆不存在的行星命名為祝融星,曾經尋找祝融星也是一個非常流行的任務,但很顯然並沒有。

而關於引力傳遞的以太的漂移則被以太狂熱愛好者麥可遜和莫雷兩個人的實驗證明不存在,當然這個驚世駭俗的結論誰都不敢下,大家還在忙著驗證到底是實驗設備出了差錯還是真的沒有以太,甚至洛侖茲給出了解釋但仍然抱著以太不放。因此在實驗已經證明以太不存在的情況下,這個假設仍然被不斷引用,甚至在後來興起的量子力學中還能找到以太的身影。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如何解釋引力?

命中注定拋棄以太這個偉大的決定需要愛因斯坦來作出,愛因斯坦在1905年推出了狹義相對論,並且用了十年的時間推廣到了在所有參考系下都適用的廣義相對論。廣相的場方程非常複雜,但對於引力的解釋卻非常簡單。

  • 引力質量在時空中的表現

時空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性質,它可以被壓縮,也可以被擴張,而質量能完成壓縮時空的重任,因此在質量體周圍會有一個引力場梯度變化的空間,其他質量體進入這個區域的表現就是被吸引,假如要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的話,就是質量體會沿著這個時空的凹坑掉進來,而它走的路線就是引力場中的測地線,這和它的初始速度以及角度有關係。

  • 地球的大氣為什麼沒有被真空吸走?

用牛頓的萬有引力來解釋會很費勁,但廣義相對論下來解釋非常容易,引力彎曲了時空,使得質量體周圍出現了一個高密時空的區域,對於質量來說這是一個坑,而中心的天體就是坑底,如果質量體在這個引力梯度空間中,那麼自然就會像中心掉落,因為根據最低能量原則,它是無法在沒有支撐作用下保持在高處的!

因此在這個區域中的大氣,它會自然掉落在質量體周圍,真空想要將它吸走可不那麼容易!那麼為什麼大氣不會像水一樣掉落地表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託氣體分子運動的福,也有氣體密度分布的問題,因此大氣在地球上的表現是吸附在地球表達月100千米以內的區域,分布密度隨高度降低而增加,但廣義上的大氣層範圍也許高達數萬千米,甚至頂層可以將月球包括在內。

主要的逃逸不是由真空所導致,而是太陽光讓高層大氣分子達到了逃逸地球的速度而散逸在宇宙中,當然真空確實有關係,但卻不是主因!

相關焦點

  • 太空是真空,為什麼地球大氣卻沒有被吸走?愛因斯坦又怎麼解釋?
    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地表的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釐米一千克力,當然在八大行星中大氣層並非地球獨有,比如金星就有一個氣壓超過地球將近90倍的大氣層,從地球的一個大氣壓到金星的90個大氣壓,再到「木星」們的數千個甚至更高的大氣壓,但真空大氣壓幾乎就是零,這麼高壓力的大氣為什麼沒有被真空吸走?
  • 宇宙是真空狀態,為什麼不將地球的氧氣全部吸走?
    在生活的小常識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現象存在:那就是將一個很堅固的瓶子空氣抽走後,瓶子裡面肯定是真空環境,如果換做是普通瓶子,也許外表早已被擠壓扁,這也說明了瓶子內有很強大的吸力。當我們打開瓶蓋時,會出現真空會將空氣吸走的現象,這看起來確實是可以成立的例子。
  • 宇宙是真空狀態,為什麼不將地球的氧氣全部吸走?
    在生活的小常識中,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現象存在:那就是將一個很堅固的瓶子空氣抽走後,瓶子裡面肯定是真空環境,如果換做是普通瓶子,也許外表早已被擠壓扁,這也說明了瓶子內有很強大的吸力。當我們打開瓶蓋時,會出現真空會將空氣吸走的現象,這看起來確實是可以成立的例子。
  • 太空為什麼是真空的?
    太空是幾乎完美的真空,布滿了一個個宇宙空洞。簡單來說,這要怪引力。但要真的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就需要花些時間來了解什麼是真空——以及什麼不是真空的。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完全真空的呢?家用吸塵器能有效地將你地毯中的灰塵和汙物吸走。但是太空的真空恰恰相反。真空在定義上是指完全沒有物質。太空幾乎是絕對真空的,並不是因為吸力,而是因為幾乎是空的。這種空無導致了極端的低壓。雖然我們無法在地球上模仿太空的空無,但是科學家能夠製造出極端低壓的環境,被稱為「局部真空」。
  • 太空為什麼是真空的?
    太空是幾乎完美的真空,布滿了一個個宇宙空洞。簡單來說,這要怪引力。
  • 真空不導熱,太陽光是怎麼穿過太空曬熱地球的?
    真空無法產生傳導和對流,這兩個定義無比準確,相信各位都知道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傳導和對流是無法發生的,但輻射可以無所顧忌的穿過真空,從太陽到達地球,慷慨的給予每一個生命以熱量!但這裡有幾個問題,太陽的熱輻射是怎麼穿過真空的?所謂的真空真的是沒有任何物質嗎?為什麼會說有宇宙塵埃?
  • 為什麼太空幾乎是真空的?
    太空,亦稱外太空、外空、外層空間、宇宙空間(簡稱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層空間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 神秘的宇宙太空為什麼是真空?
    真空概念何謂真空?普通人的理解,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一點空氣的空間,是真正空了;理論上真空的意思就是沒有任何實物質的空間,並不是沒有空間和什麼也不是的意思,是真正的空間的意思;而在現代科學研究上認為真空並不空,真空裡面充滿了虛粒子和能量,也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
  • 太空是真空,地球是怎麼接收到太陽的量?
    外太空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真空,那麼,熱量如何在太空中傳遞呢? 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簡單來說,熱量需要一種介質來進行傳遞嗎?如果確實需要,那麼,來自太陽的熱量如何穿過真空的太空到達地球的呢?
  • 太陽光穿過宇宙空間,為什麼地球能夠變熱,而太空還是寒冷的?
    但太空不冷並不足以解釋太陽光照到地球讓地球變熱,我們需要有別的理由來說明。溫度的本質是什麼?宏觀的溫度就是人體對冷和熱的感知,但從微觀角度來說它只是表示物體微觀粒子的運動劇烈程度!不過對於溫度的認知還是有一個歷史過程。史上第一隻能感知溫度變化的溫度計就出自伽利略之手,當然它非常原始,只能作為參考!
  • 為什麼太空是真空?
    太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真空,充滿了宇宙的空洞。但我們生活的空間卻並不空,地球引力是罪魁禍首。要真正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理解真空到底是什麼--它不是什麼。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真正的真空呢?家用吸塵器可以有效地將地毯上的汙垢和灰塵吸出來。吸塵器使用差壓產生吸力。但太空的真空正好相反。
  • 為什麼太空是真空的?
    太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真空,充滿了宇宙的空洞。簡而言之,地心引力是罪魁禍首。但是要真正理解我們宇宙的真空,我們必須花點時間來理解真空到底是什麼。那麼,什麼是真空,為什麼太空不是真正的真空呢?根據定義,真空是沒有物質的。太空幾乎是絕對的真空,不是因為引力,而是因為它幾乎是空的,這種空導致了極低的壓力。
  • 人類沒有進入太空之前,是咋知道地球外面沒有空氣?
    人類在第一次進入太空之前,是咋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氧氣的?確實,我們沒有去過一個地方確實不知道那裡的情況。但有幸得是,在我們地球到太空之間的這段區域完全是向我們敞開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間接的分析和直接的觀察去了解一些情況。其實想知道太空沒有空氣對我們人類來說並不難。
  • 太陽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的太空中沒有溫度呢?
    太陽作為地球唯一的能量來源,陽光帶來的能量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熱量,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生物的存在,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太陽的溫度可以傳到地球
  • 強大的宇宙真空環境,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被宇宙真空吸收掉?
    強大的宇宙真空環境,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被宇宙真空吸收掉?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簡單的回答是:因為地球有引力,比如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這就是地球的引力的結果。事實上,由於空氣是氣體,總是會向壓力小的區域擴散,如果只靠地球的引力,地球的空氣遲早都是會被真空吸光的。壓力就是由於空氣分子具有一定的溫度,分子就會運動,運動就產生了壓力。即使在離地面很高的地方,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和太陽風的高能粒子的轟擊,加熱的效果也足以讓氣體分子運動起來。那麼,地球已經有了幾十億年的歷史了,為什麼還有這麼豐富的空氣讓地球上的生命繁衍呢?
  • 空氣對真空有氣壓,而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接近真空,那為啥空氣沒有...
    地球大氣層外的宇宙接近真空,為什麼空氣沒有飄散到太空中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主要只有一個,就是強大的地球引力。因為地球引力的存在,大氣層才被牢牢的吸附在地球周圍,成為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地球吸附了厚度達一百公裡的大氣層,如此多的空氣被吸附在地球表面上空一百公裡的厚度,下面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這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大氣壓,在海平面的位置,大氣的壓力為一個大氣壓,這個壓力是相當大的,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當半球被拉開的時候,空氣進入球體的瞬間竟然發出了如雷的響聲,當然,球體中的空氣並不是被吸進去的,而是大氣壓將空氣壓進去的。
  • 太陽表面五千度,地球都曬到全球變暖了,為什麼太空還是冰冷的?
    ,為什麼地球都曬燙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卻冰冷無比?我們先簡單來了解下溫度傳遞的幾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太陽和地球之間則只能通過輻射來傳遞,前文了解了溫度的本質,那麼可以來分析下太空為什麼會是冰冷的!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審核:小文 引言:前段時間有科學研究發現,地球的大氣不僅出現在月球的周圍,還去到距離地表65萬公裡的地方。這飄散的大氣像一條絲帶一樣連著地球和月球,然而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地球大氣都「吹」到月球的後面了,為什麼大氣層沒有明顯變薄呢?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如果人類是生活在太空中的話那麼就可以感受到無聲世界是怎樣的,因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通過一些現象發現聲音的傳播條件似乎比光的傳播條件要嚴格一些,例如在遊泳池中不管我們怎麼大喊大叫,對方都很難聽到我們在說什麼,要想傳遞信息還不如用一束光線來得快。不僅在水中如此,在大氣中也如此。
  • 地球為什麼懸浮在太空中?真空是一個原因,主要是有一種力量支撐
    文/瑤堇雲詩地球為什麼懸浮在太空中?真空是一個原因,主要是有一種力量支撐當人類還是處於對地球一無所知的時候,甚至還不知道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就是在地球的表面,甚至以為世界都是圍繞的自己腳下的這片大地轉的,他們有很多例子,比如太陽和月亮交替著在天上,星星在夜晚也會有很多,這是他們並沒有發展起來,並沒有誕生研究天文的科學家,等到時間的流逝,無數代人的發展進步之下,人類知道了地球,知道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但是地球和其他的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在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