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造太陽」建成瞬間達1億度 核戰力飆升

2020-11-23 搜狐網

  「人造太陽」建成 美核戰力飆升

  □本版文字 王裳

  在朝鮮核試引發全球核陰霾之際,美國科學家也毫不示弱。據美國媒體日前報導,世界最大的雷射核聚變裝置——「國家點火裝置」(簡稱NIF)5月29日在美國加州北部舉行落成典禮。據悉,這個被稱為「人造太陽」的裝置能產生類似恆星內核溫度和壓力,使美國在無需核試的情況下保持核威懾力。不僅如此,該裝置還能幫助研製不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限制的新型氫彈。

  據報導,包括加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聯邦能源部長朱棣文及多位頂尖科學家出席了落成儀式。阿諾發表講話稱,這個雷射系統的落成,是加州和美國的偉大成就,它可能使美國的能源結構發生革命性變化,因它將教曉人們駕馭類似太陽能的能量,使其轉變成駕駛汽車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

  勞倫斯利物摩爾國家實驗室的新聞公報指出,這個雷射聚變裝置名為「國家點火裝置」(NIF),由美國能源部屬下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投資,1997年開始建造,共耗資約35億美元(約合239億元人民幣)。

  瞬間可達1億度

  據悉,NIF可以把200萬焦耳的能量,通過192條雷射束聚焦到一個2毫米大的冷凍氫氣球上,從而產生高達攝氏1億度的熱力,類似恆星和巨大行星的內核以及核爆炸時的溫度和壓力。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可進行之前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許多試驗。

  最大威懾:將氫彈變身常規武器

  雷射核聚變除了可生產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外,在軍事上還可用於發展新型核武,特別是研製新型氫彈,成為戰爭新「殺手」。早在20世紀50年代,氫彈便已研製成功並投入服役。但氫彈均是以原子彈作為點火裝置。原子彈爆炸會產生大量放射性物質,所以這類氫彈被稱為「不乾淨的氫彈」。

  採用雷射作為點火源後,氫彈爆炸就不會產生放射性裂變物,所以,人們稱利用雷射核聚變方法製造的氫彈為「乾淨的氫彈」。傳統的氫彈屬於第2代核武,而「乾淨氫彈」則屬於第4代核武器,不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限制。由於不會產生剩餘核輻射,因此可作為「常規武器」使用。

  NIF三大任務

  1.科學家可以用它模擬核爆,保證美國在無需核試的情況下保持核威懾力。

  2.科學家可模擬超新星、黑洞邊界、恆星和巨大行星內核的環境,將為科學界提供大量之前無法獲取的數據。

  3.藉助NIF製造類似太陽內部的可控氫核聚變反應,最終用來生產可持續的清潔能源。

  現狀對比

  美法日爭研「人造太陽」

  美國 仍居世界領先地位,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諾瓦」雷射器、世界上功率最大的「X射線仿真器」,還有目前剛剛落成的NIF。

  法國 雷射核聚變研究以軍事化為主要目標,確保法國TN-75和TN-81核彈頭能處於良好狀態。早在1996年,法國原子能委員會便與美國合作進行一項龐大的「兆焦雷射計劃」,預計2010年前完成,經費預算達17億美元(約132億港元)。

  日本 1998年,日本成功研製核聚變反應堆上部螺旋線圈裝置和高達15米的複雜真空頭,標誌日本已突破建造大型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技術難點。

  反對聲音

  NIF誕生加速核武發展

  負責NIF的科學家指出,NIF所創造的核聚變能提供大量能源,而產生的輻射廢料則少於傳統核反應堆。但有科學家指這裝置無法解決能源問題,只是浪費納稅人金錢。

  除此之外,勞倫斯利物摩爾國家實驗室當天舉行的慶典活動還遭到反對組織的抗議。一個名為「三谷社區反對放射性環境」的組織發表聲明表示,國家點火裝置耗費巨資,比原計劃延遲9年完工,人們忽略了這個雷射器的誕生是為了加速核武器的發展,並會訓練年輕物理學家研發新一代核武。

  新聞連結

  美防長:對朝鮮把戲已厭煩

  據新華社電 美國、韓國和日本3國防長5月30日在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大會,之後舉行三方會談,討論重點皆為朝鮮核試驗和東北亞地區安全局勢。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強調,美國絕不會接受朝鮮擁有核武器,聲稱對朝鮮藉助核武器所玩把戲「已感厭煩」。

  談及朝鮮半島局勢,蓋茨說:「只要朝鮮試圖積聚能夠摧毀任何目標的能力,美國就不會坐視不管……美國不會接受朝鮮成為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蓋茨結束演講後,利用會議間歇與韓國國防部長官李相熹、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舉行會晤。這是3人擔任防長以來的首次三邊會談。李相熹說,朝鮮也許至今仍相信它的錯誤行為會得新的籌碼,但「事情不會再像它想像的那樣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達1億度以上運行,使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熱核反應是氫彈爆炸的基礎,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已經爆炸成功,這個過程在瞬間產生大量熱能,但目前還無法加以利用。不過科學家們發現,如能使熱核反應在一定約束區域內,根據人們的意圖有控制地產生與進行,即可實現受控熱核反應。這也正是現在中國、美國、日本及歐盟等一些國家和組織正在進行試驗研究的重大課題。▼1億度的高溫為何沒把外殼熔化?
  • 1億5千萬度!太炫酷!中國科研團隊向「人造太陽」邁出一步!
    我們現在把10兆瓦的電站改造成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發電系統,這個發電系統的效率能比現在提高百分之十幾,每年提高效率就能多出一個多億度的電。中國的「人造太陽」:將來的反應溫度能夠達到1億5千萬度,是太陽溫度的7倍!
  • 中國「人造太陽」能達1億度以上運行,距利用核聚變能還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4月公布的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將於今年建成,HL-2M是在我國首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基礎上新研製的又一大型託卡馬克裝置,其科研目標是探索可控核聚變研究,實現「人造太陽」的人類終極能源追求。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要將兩個氫原子變成一個氦原子,首先需要打碎它們的電子外殼,再克服兩個原子核之間極大的庫倫力,才能讓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們的能量提高到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這就是超過1億度以上的高溫——是太陽表面溫度的近2000倍,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在這樣的溫度下生存。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來了?
    其中最有希望,能夠一勞永逸的,就是可控核聚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人造太陽。最近,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根據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發布的公告顯示,在11月24日的時候,韓國「人造太陽」成功地使等離子體連續運行離子溫度高於1億度持續20秒,這是2020 KSTAR等離子運動的核聚變的核心條件之一,並且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個數據比2019年運行的時間8秒,足足的延長了2倍多,所以提升速度非常的快。
  • 「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12月27日,外媒「Phys.org」發布評論性文章稱,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
  • 我國造出「人造太陽」,產生的溫度可達到1.5億度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 中國參與「人造太陽」計劃 製造輸出關鍵部件
    「人造太陽」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由歐盟、中國、美國等7大經濟體聯合打造,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價),已歷經30餘年,預計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作為當今最具代表性的國際大科學合作研究計劃之一,它與國際空間站、人類基因組測序等項目一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它正穩步推進。
  • 竟然1升海水替代300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竟然1升海水能替代三百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中國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中國的「人造太陽」,全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據專家稱,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比真正太陽的溫度還高,產生的能量更大。據悉,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億度,是現在太陽溫度的4倍。如果說夏天40度氣溫很難讓人忍受,那麼2億度,意味著任何物體都會瞬間被氣化。如果將人造太陽投入日常生活,今後不論春夏秋冬,黑夜變成白晝,老百姓及社會工業的耗電量也會大幅減少。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它的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的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1/4) "← →"翻頁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1億度持續運行20秒的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的情況下,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是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獲得的。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
  • 人造最高溫度已達10萬億度,但為何達不到-273度的絕對零度
    之所以太陽在那麼遠的地方還能加熱地球,是因為太陽本身非常熱。太陽的表面平均溫度為5500攝氏度,而作為熱量來源的核心區域,那裡的溫度更是達到了1600萬度。不過,太陽中心的溫度不算什麼,人類可以製造出比這高得多的溫度。
  •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Evelyn Zhang • 2018-11-12 18:06:52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