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5千萬度!太炫酷!中國科研團隊向「人造太陽」邁出一步!

2020-12-06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改善和提高一個國家的能源結構,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一個國家新能源的建設,是眼下很多國家都在緊密實施中的大事,最新的能源技術是什麼?代替石油能源的最佳辦法在哪裡?《經濟半小時》記者走進一片神秘的沙漠,一群科技人員在這裡,正在試驗和製造著我們最新的能源。

敦煌建成可以24小時連續發電的光熱電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敦煌

敦煌,絲綢之路上一座聞名世界的古城,全年日照時間超過3250小時,陽光常年揮灑在戈壁灘上,優越的自然條件也讓這裡成為發展太陽能高效利用的聖地。敦煌市郊的光電產業園正在利用這裡的太陽光掙大錢。

在光電發電站裡,捕捉太陽能量的神器叫定日鏡。一面大定日鏡是由35個3.3平米的小鏡子組成的凹面鏡,在整個光熱電站有12000多面凹面鏡,每一面鏡子的聚焦點都不同,但是這些鏡子可以同時將陽光反射到電站中心位置的集熱塔上面。

定日鏡

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定日鏡就跟向日葵一樣,會追逐著太陽的方向。通過中控室的控制,定日鏡可以自己找到最佳的折射角度,從而最大程度的收集陽光。整個電站的反射鏡面積有14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20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在定日鏡的重重包圍下,中心位置有一座260米的高塔,也叫集熱塔。集熱塔裡面裝著3萬噸熔鹽,熔鹽是液態的鹽,是一種可以高溫傳熱、蓄熱的介質。集熱塔將太陽光反射的熱量傳遞給熔鹽,再用水冷卻五百多度高溫的熔鹽,產生大量水蒸氣,從而推動汽輪機產生電力,也叫塔式熔鹽光熱發電技術。

集熱塔

和光伏發電只能即時發電不同,光熱發電是將太陽能和儲熱系統結合在一起,通過儲熱系統將熱能儲存,電站運行就可以擺脫太陽光不穩定帶來的影響,在任何時間都能夠穩定發電,而且最大的優勢是在夜間。趕上天氣好、光照足的時候,光熱電站一天就能產出200多萬度的電能。

塔式熔鹽光熱發電技術

敦煌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是目前全球吸熱塔最高、單機反射面積最大,可以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的100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2018年年底正式併網發電。年發電量可以達到3.9億度,可以創造經濟效益3到4億元。相較於傳統的火電站,一年可以減少排放35萬噸二氧化碳。這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百兆瓦級光熱電站技術的國家之一。

敦煌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敦煌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副總指揮 黃文博:我們現在有兩個電站,一個是10兆瓦,一個是100兆瓦。我們現在把10兆瓦的電站改造成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發電系統,這個發電系統的效率能比現在提高百分之十幾,每年提高效率就能多出一個多億度的電。

中國的「人造太陽」:將來的反應溫度能夠達到15千萬度,是太陽溫度的7倍!

圍繞著太陽能應用,人類想了很多辦法。在中國,科研人員正在製造一顆人造太陽。ITER是一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計劃。ITER裝置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如同太陽一般,給人們帶來能源。因此被叫做人造太陽。自然界的太陽每天都在發生核聚變反應,地球的萬物生長所依賴的光和熱,就是太陽核聚變反應後釋放的能量。而支撐這種聚變反應的燃料氘和氚,在地球上的來源極其豐富,足夠人類上百億年利用。如果能夠製造一個「人造太陽」用來發電,人類就能夠徹底實現能源解放。可是想要在地球上造一個太陽,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ITER裝置

ITER計劃核心部件「第一壁」,是核聚變反應的第一道防火牆,也是核聚變技術中最關鍵的技術之一。未來,核聚變反應內部的溫度將高達幾億度,第一壁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熱量,這幾乎可以瞬間將一公斤的鋼鐵融化。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課研究院ITER項目負責人諶繼明帶領團隊進行的第一壁雷射焊接實驗,要用16千瓦的雷射束,在短短5秒鐘內,將銅和不鏽鋼合二為一,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項連接技術,他們攻關了十一二年,現在終於成功了。

「第一壁」的雷射焊接實驗

不過,諶繼明和團隊沒有多少時間感到興奮和自豪,人造太陽的夢想要想最終實現,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國際的合作與競爭還在繼續,更多的技術探索還在等待印證。

「第一壁」原型件

建造「人造太陽」,不僅要掌握核心技術,還必須有足夠的工程研究經驗。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變研究所,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正在進行安裝。環流2M裝置的建成可以使中國的聚變研究,達到世界較先進的水平。

環流器2M裝置就好像是「人造太陽」的實驗室版本,先要驗證裝置的可行性。它將來的反應溫度能夠達到1億5千萬度,是太陽溫度的7倍。環流2M裝置投入使用後,中國人將向人造太陽的夢想邁出一大步。

環流2M裝置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真空室」技術研究員,冉紅是環流2M裝置最重要的設備「真空室」的總設計師。一個像汽車輪胎內膽的真空室內部,就像一個宇宙太空艙,這就是核聚變反應發生的地方,將來這裡會達到10的負七次方大氣壓的超高真空,比宇宙空氣密度還要稀薄兩個數量級。在等離子試運行的時候,這裡會承受300噸的一個力。

在超高真空高壓強力作用下,比一顆塵埃還小的缺陷都不允許存在。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製造精密程度如此之高的真空室。

真空室

與此同時,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HL2M裝置總工程師楊青巍,正在進行我國第一座核聚變反應堆電站「CFETR」的設計,這將是全世界第一座由核聚變反應發電的電站。

「CFETR」反應堆建成後,將是一個和北京天壇祈年殿一般大小,和一艘航母重量相當的超大型核聚變反應裝置。他們希望在二十一世紀中葉,聚變工程實驗堆實驗成功,建設聚變商業示範堆,完成人類終極能源夢想——人造太陽。

「CFETR」設計

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 劉永:因為人造太陽是作為一個大科學工程,它依賴於很多學科的發展,它自己的發展又能夠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這是聚變學科的特徵。也就是說某一天就算聚變能實現,可能聚變能所產生的產值,還可能沒有研發中間的那些技術所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更大。

【半小時觀察】:新能源點燃新信心

目前,我國首個核聚變反應堆「CFETR」,將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協力設計建造。2018年底,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EAST核聚變反應研究裝置,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這個數值已經非常接近真正實現核聚變所需的條件。

熔鹽光熱電站、核聚變技術,中國經濟在能源建設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經濟的前列,新能源的效率更高,更環保,帶來的產業也更豐富,中國經濟要想闊步前行,需要的就是科技上的新動力,來自經濟一線最真實的信息也在告訴所有的人,眼下的中國經濟有真知,有實幹,有成果,對於未來,中國經濟更有信心。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1/4) "← →"翻頁
  •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Evelyn Zhang • 2018-11-12 18:06:52 來源:前瞻網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中國「人造太陽」達1億度以上運行,使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HL-2A)」基礎上新研製的又一大型託卡馬克裝置,其科研目標是探索可控核聚變研究,實現「人造太陽」的人類終極能源追求。
  • 中國「人造太陽」能達1億度以上運行,距利用核聚變能還多遠?
    中國現在「人造太陽」達到1億度以上運行,這意味著我國核聚變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什麼樣的裝置能耐如此高溫?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什麼差距?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4月公布的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將於今年建成,HL-2M是在我國首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基礎上新研製的又一大型託卡馬克裝置,其科研目標是探索可控核聚變研究,實現「人造太陽」的人類終極能源追求。
  • 「人造太陽」實現一億度運行,中國大科學裝置重大突破
    小時候的夢想,長大了要種太陽,我國的「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2日報導,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今天發布消息,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
  •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3日消息,萬物生長靠太陽。今天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其本質都是太陽能,而太陽上的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要將兩個氫原子變成一個氦原子,首先需要打碎它們的電子外殼,再克服兩個原子核之間極大的庫倫力,才能讓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它們的能量提高到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這就是超過1億度以上的高溫——是太陽表面溫度的近2000倍,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在這樣的溫度下生存。
  • 探秘中國人造太陽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將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其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
  •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就像兒歌中所唱的,「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來創造出「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大幅改善人們的生活。就在前不久,中國核工業集團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
  •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人類的救命稻草來了?
    其中最有希望,能夠一勞永逸的,就是可控核聚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人造太陽。最近,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12月27日,外媒「Phys.org」發布評論性文章稱,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
  • 「人造太陽」,足以改變世界的黑科技!
    擁有持續不斷的清潔能源是人類的夢想,在安徽合肥,科研人員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夢想變為可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看一看它2017的成績單和未來路線圖。我國「人造太陽」EAST實驗裝置取得重大突破人造太陽,一個極富挑戰的清潔能源計劃。中國科學家憑藉創新和堅韌成為它的引領者,並在2017年實現了更具革命性的突破。
  • 我國造出「人造太陽」,產生的溫度可達到1.5億度
    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
  • 人造太陽韓國破了中國紀錄,攝氏1億度維持20秒
    全球人造太陽核融合裝置競賽火熱展開,中國今年4月創出的攝氏1億度近10秒紀錄,如今據報被韓國打破了這項記錄;韓國核融合研究所(KFE)研發的核融合裝置KSTAR,成功讓攝氏1億度的高溫電漿體維持20秒,創下新的裡程碑。
  • 新一代「人造太陽」是什麼?
    2020年12月4日14時,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聚變能研發再邁出一步。▲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人造太陽」是什麼?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竟然1升海水替代300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竟然1升海水能替代三百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中國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中國的「人造太陽」,全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據專家稱,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比真正太陽的溫度還高,產生的能量更大。據悉,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億度,是現在太陽溫度的4倍。如果說夏天40度氣溫很難讓人忍受,那麼2億度,意味著任何物體都會瞬間被氣化。如果將人造太陽投入日常生活,今後不論春夏秋冬,黑夜變成白晝,老百姓及社會工業的耗電量也會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