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ID:thuaad)
系主任寄語
2020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31位本科畢業生與14位碩士畢業生經歷了不同以往的特殊畢業季。由於新冠疫情,他們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家中,邊抗「疫」,邊以網絡形式堅持上課,與院系和各自畢業指導教師交流溝通。同學們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毫無準備,電腦設備、圖書資料等還在學院教室或宿舍中,寒假之後準備的設計現場調研與踏勘也無法如期進行。但突然降臨的困難擋不住年輕學子們勇往直前的心。他們身在自家,心系清華,按照學校、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的規劃部署,按照導師們的計劃安排,認真工作、潛心調研、精心設計,通過網際網路,就畢業設計、畢業答辯、畢業展覽和院系與導師積極保持交流溝通。經過開題、中期與答辯,他們完成了畢業設計,並首次在線上平臺展示了豐碩成果。2020年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遭遇到了難以預料的困難,但同學們也由此收穫到了不可多得的體驗,這一特殊的經歷將伴隨他們成長,成為成長中不竭的助力。祝福他們,在經歷了2020年從冬到夏特殊時期的特殊鍛鍊後更加成熟、更加堅韌,在今後的人生徵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實現夢想與偉大抱負,永遠驕傲於自己的時代,驕傲自己是清華美院環藝人。
環境藝術設計系主任
宋立民
環境整體觀下的工業遺產環境更新設計
作者 | 程明
指導教師 | 宋立民
消費模式轉型的購物空間設計研究
作者 |戴紫婷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首鋼圖式新生計劃
作者 | 王琰
指導教師 | 杜異
菜市場愛幻想
作者 | 魏建雪
指導教師 | 梁雯
日常生活視角下的煤礦社區設計
作者 | 嶽祥
指導教師 | 蘇丹
「孔隙」中的居住社區
作者 | 周瀚翔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酒店客房空間用戶體驗研究
作者 |朱楚茵
指導教師 | 張月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東段景觀設計
作者 | 梅勇強
指導教師 | 方曉風
視知覺原理下的中信集團展廳設計
作者 | 王浩
指導教師 | 杜異
丁肇中科技館室內設計
作者 |王馨儀
指導教師 | 蘇丹
河北省坊口村公共空間環境設計
作者 | 張澤棟
指導教師 | 宋立民
贛商文化背景下南昌博能藝術中心設計研究
作者 | 周慧子
指導教師 | 蘇丹
北京市豐臺區某機構養老項目交往空間設計研究
作者 | 朱琳
指導教師 | 李朝陽
老舊小區公共空間改造研究
作者 | 周濤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當代大學生社交迴避心理的公共家具設計
作者 | 曹琳
指導教師 | 於歷戰
室內設計中的模塊化設計
作者 | 曹天歌
指導教師 | 劉北光
幻境的投射
作者 |陳雪菲
指導教師 | 梁雯
透明性概念下的酒店室內空間研究
作者 | 甘雨虹
指導教師 | 劉北光
阿爾法城
作者 | 何孟凝
指導教師 | 杜異
種植催化器
作者 | 胡夢昕
指導教師 | 管沄嘉
頑強綻放的波斯之花
作者 | 胡心玥
指導教師 | 宋立民
「耦合」城市
作者 |雷濟源
指導教師 | 黃豔
編織我的黃昏時光
作者 |雷雅涵
指導教師 | 李颯
流動勞力行
作者 |李金銘
指導教師 | 塗山
乘牡丹
作者 |李希媛
指導教師 | 李颯
不真實的小現實
作者 |李夏溪
指導教師 | 梁雯
Matchless`` Captive``—Prada 673號旗艦店
作者 | 劉天一
指導教師 | 陸軼辰
線下
作者 | 劉馨文
指導教師 | 汪建松
多元文化社區活動空間
作者 | 劉雨喬
指導教師 | 汪建松
神木博物館展陳設計
作者 | 駱佳
指導教師 | 蘇丹
閱後即焚-火人節公共藝術空間設計
作者 | 馬可
指導教師 | 陸軼辰
半開椅
作者 | 馬夢珂
指導教師 | 於歷戰
實驗電影空間
作者 | 秦雅潔
指導教師 | 宋立民
生活的厚度——社區建築概念設計
作者 | 石方舟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空間身份重構——平行鼓浪嶼
作者 | 王鴻燁
指導教師 | 梁雯
懷「舊」的未來-一種基於合院空間傳統的重構
作者 | 夏尚歌
指導教師 | 管沄嘉
城市的表皮
作者 | 肖寒寒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牆蔓-北京古城牆的復甦
作者 | 徐翊博
指導教師 | 黃豔
基於混合現實技術下的反烏託邦空間設計
作者 | 尹晴
指導教師 | 汪建松
海洋生長藝術——天津北科建海邊七層木結構酒店室內空間研究
作者 | 張夢園
指導教師 | 劉北光
網際網路時代下傳統商業空間設計
作者 | 張瑋奇
指導教師 | 杜異
千禧一代的「革命」
作者 | 張新琦
指導教師 | 杜異
城市表情
作者 |張雪瑩
指導教師 | 崔笑聲
榫卯在陳設設計中的應用
作者 | 趙贊欽
指導教師 | 李颯
神木博物館景觀設計
作者 | 譚澄璟
指導教師 | 蘇丹
資料提供/環境藝術設計系
圖文編輯/羅雪輝 馮佳琪
轉載自:丁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