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解了短波紅外成像在安防領域的應用,本期講解工業領域當中的短波紅外應用
矽片檢測
導體Si材料反射可見光,透過紅外光。因此人眼或可見光晶片,只能接收表面反射光,無法對材料內部缺陷進行檢測。通過紅外相機,則可做Si材料的內部缺陷檢測。
半導體行業
»包裝-破碎設備檢測 »材料和電路檢查 »故障分析——背面直通矽
電路缺陷和故障的成像 光伏檢驗 - 光致發光和 電致發光特性
穿透大多數塑料和計量玻璃瓶檢驗
»冰/水/蒸汽檢測
· 識別人造材料
由於人造材料在短波紅外波長中有獨特的反射方式,這將有助於區分在可見光譜中肉眼看起來類似的材料。使其在影像中呈現更具體的類型區別。
上圖阿爾及利亞某煉油廠,左圖為可見光影像;中圖為短波紅外影像,可通過顏色可辨別建築材料成分;右圖顯示廠區有活躍的火舌。
材料分選的應用案例
圖為近紅外分子官能團吸收分布圖表。可以看出,圖表主要分為合頻區和倍頻區,對應的不同區域吸收的光子能量不同。其中在合頻區吸收最強,第一倍頻區次之。
工業分選示例:棉花異纖
棉花異纖檢出模組的檢測和檢出裝備主要採用線陣CCD 彩色攝像機,線陣像素從2048到4096 ,幀率為1024~1450fps,一般使用2個CCD 攝像機。部分設備採用光電感應器(光敏三極體) 和超聲波檢測技術。光源主要有螢光燈和紫外燈,形成可見光和紫外波段的光源,適應不同雜質的分段檢測。大部分設備採用數據採集卡採集數據,少數採用DSP處理系統。
工業分選示例:塑料分揀
在廢舊塑料的回收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從材質上細分塑料。當前,世界各國對廢舊塑料的分揀回收,仍然普遍採用人工分揀的方法處理。而採用人工分揀的方法,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容易出錯。隨著人力資源逐漸緊缺和勞工工資的不斷提高,廢舊塑料的回收問題就變成越來越大的難題。
以最常見的PE/PVC/PET三種材料為例,在AOTF於1650nm採集的圖像。其中可以看出PE材料吸收較強。然後對三種材料進行取點灰度值提取,獲取其在1480nm-1680nm的光譜曲線,可以看出在1650nm附近,其他兩種材料較PE材料具有更強的吸收效果。最後通過圖像算法及偽彩處理後的效果圖。可以看出選取兩個波段,能夠很明顯將PE材料區分出來。
下期敬請關注短波紅外的應用,醫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