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控制」機械假肢為殘疾人謀福音

2021-01-20 中關村在線

    機器人技術已經日臻完善,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大量的機器人代替人們去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為殘疾人設計的機械假肢也有了突破性的升級,此前我們大多見到的是只有手掌和前臂部分,但是現在,已經有研究人員為雙臂全截肢的人開發出了完整的機械義肢。在幾十年前的一次事故中,Les Baugh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然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的幫助下,他終於「拿回」了屬於他的一對機械義肢。

殘疾人「心靈控制」的機械義肢(搜狐視頻截圖)

    據悉,Baugh是首個接受雙肩水平義肢的人,而且可以同時控制左右兩邊。該義肢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並且支持些微的「心靈控制」。

殘疾人「心靈控制」的機械義肢(來自搜狐視頻)

    該機械臂被固定在Baugh上軀幹和肩部神經的位置,但若想要給關節和胳膊旋轉定位,顯然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

    目前Baugh已能夠執行簡單的任務,比如將小球抓起來並丟到碗裡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該技術將能夠成為更多截肢患者的福音。

//nb.zol.com.cn/497/4973521.html nb.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nb.zol.com.cn/497/4973521.html report 855 機器人技術已經日臻完善,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大量的機器人代替人們去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為殘疾人設計的機械假肢也有了突破性的升級,此前我們大多見到的是只有手掌和前臂部分,但是現在,已經有研究人員為雙臂全截肢的人開...

相關焦點

  • 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免費安裝假肢 為殘疾人助「行」
    8月1日,赫山區殘聯舉行「倡導助殘風尚,構建和諧社會」德林義肢愛心助殘活動,特邀德林康復器材有限公司專家為20名肢體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活動現場,專家為20名貧困肢體殘疾人開展免費假肢適配取模活動。他們逐一為殘疾人測量、檢查、記錄數據,並打磨製作石膏模具,確保「量體裁衣」式適配。此外,他們還向殘疾人宣傳普及假肢的日常護理以及注意事項。據了解,假肢將在一周以後定做完成,並為殘疾人安裝。卜正青是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貓村人,2018年因車禍導致左大腿截肢,無法行走,失去勞動能力,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區殘聯得知情況後,及時通知他來適配。
  • 殘疾人期待什麼樣假肢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成千上萬人截肢,英國成為假肢設計維護中心,僅1918年就有幾百項假肢相關專利的申請。二戰後,西方世界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隨著材料學、工程學、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神經科學和運動醫學的進步,假肢也得到了質的改進。大多數下肢假肢都會裝有關節及相應的運動輔助裝置(液壓、氣壓、彈簧),甚至有電子動力回饋系統等。
  •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的優點及工作原理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給截肢患者帶來「福音」   不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截肢患者。缺失的肢體會另他感到人生的不完整,身體和心靈也會有一定的創傷。因此,肌電假肢的問世無疑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希望,也可以說是給截肢患者帶來了「福音」。美國delsys表面肌電系統在肌電假肢領域已經成功的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肌電假肢控制上肢的優點是什麼?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又有哪些,小編通過本文做了相關的介紹。同時也針對肌電假肢的訓練做了相關的解答。
  • 省康復醫院為玉屏殘疾人朋友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貴州省康復醫院為玉屏 6名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為深入開展「黨建扶貧,康復下鄉」義診活動輔具適配的後續工作,12月19日,貴州省康復醫院假肢輔具中心到玉屏為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 聚焦進博會|神經控制的機械假肢 可自如寫毛筆字
    對於肢體殘疾人來說,假肢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項必需品。倘若能擁有一隻「靈活自如」的手臂,無疑是他們生命裡最大的渴望。11月7日,在進博會上一隻可以靈活運動的假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現場,只見一位兩條手臂缺失的殘疾人在帶上了假肢後,不僅可以自如的運動,還可以提筆寫字。據該項目的負責人介紹,這款名為BrainRobotics智能靈巧假手的假肢,誕生於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是一款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慧算法高度融合的智能產品。
  • ...人人都是「再生俠」-仿生,裝置,假肢,人腦控制,機械,手臂...
    在科幻片裡,失去四肢根本不是什麼大事,裝上假肢照樣行動自如,這都是因為強大的仿生學。仿生學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通過模擬動物的構造、傳感系統、計算結構等來構造仿生裝置。裝上仿生裝置的殘疾人,如同迎來了身體的重生。
  • 世界田聯不認可其假肢,美一殘疾人運動員無緣東京奧運
    網絡截圖新京報訊(記者 徐邦印)瑞士當地時間10月26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裁定,美國殘疾人運動員布雷克·裡帕不可以佩戴目前的機械輔助工具(假肢)參加奧運會以及世界田聯旗下的所有比賽,世界田聯官網隨後發文支持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裁決。
  • 這些價值172萬的智能假肢,讓廣東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在當天的活動上,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向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捐贈智能仿生假肢(手)16隻,價值172多萬元。16隻智能仿生假肢(手),將幫助廣東省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今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是:賦予殘疾人權力,確保包容與平等。
  • 市殘聯黨支部開展「貧困肢體殘疾人假肢矯形器救助」黨員志願服務...
    為切實發揮我會黨員志願者模範帶頭作用,11月16日上午,市殘聯及會屬各事業單位全體黨員志願者在黨組書記、理事長、黨支部書記樊秀敏的帶領下來到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協助殘疾人進行假肢試穿和康復訓練。
  • 假肢免費裝配 寶雞百名肢體殘疾人重新有了「腿」
    最近這兩天,家住寶雞市眉縣金渠鎮的陳浩和父親陳海平格外高興,因為時隔多年,父親陳海平終於通過我市、、殘聯的假肢免費裝配項目,重新擁有了一雙「腿」,能夠再次站了起來。 看著裝上假肢的父親陳海平興奮地在地上慢慢練習走路,一旁的兒子陳浩內心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父親陳海平在8年前因為一場意外事故失去了一雙小腿,因為裝不起假肢,剛剛出事時,父親甚至只能跪著走路,讓他看著十分心疼但卻又無奈。
  • 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你可以用意念寫字、控制假肢-虎嗅網
    就是通過採集技術去採集大腦中的生物體徵信號,把生物體徵信號和人類的意識進行連接和解讀,從此通過外界設備來讀取大腦中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意識來對外界進行控制或者是讀取人們思想上的想法。目前來說我們可以做什麼?比如說對於殘疾人來講,以前如果他失去雙腿、雙腳之後,大多數人選擇是戴一個假肢,這個假肢是不能動的,但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把這個假肢進行神經重連,通過一定的訓練,讓人來去控制這個假肢。
  • 北京假肢智能仿生腿
    即便筋肉骨骼損毀或喪失,曾經控制著它們的大腦區域及神經也會繼續存活。對許多傷殘者而言,與斷肢對應的腦區和神經都在靜候聯絡,如同話機被扯掉的電話線。醫生們已開始利用神乎其技的外科手術,為患者把這些人體構造與照相機、話筒、馬達之類的裝置連接起來。於是,盲人能視,聾人能聽,而阿曼達能雙手操持家務了。
  • 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技術取得新進展
    近日,依託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殘聯共同建設的「北京市智能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並實現了基於人體電容信號識別下肢運動意圖的方法。
  • 三歲時不幸被截肢 殘聯免費幫其裝假肢 大學畢業後她為殘疾人服務
    前段時間,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小呂如願的在西寧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成為了一名康復師。家住民和縣的小呂今年剛滿23歲,這位樂觀開朗的姑娘看起來和正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她一臉燦爛笑容的背後,曾經歷經過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 什麼是機械共生,機械仿生手臂真的能代替原手臂嗎?
    科學家們正在開發新的方法來改善對機械手的控制,尤其是對截肢者,該方法結合了單個手指的控制和自動化功能,改善了抓握和操縱靈敏性。這是神經工程學和機器人學之間的跨學科合作,概念驗證試驗已在三名截肢者和七名健康受試者上成功進行了測試。驗證結果已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生物電信號 工博會 假肢 一屏多顯 上海交大-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10月2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只有戴上一副特製眼鏡,才能從屏幕上看到需要的畫面,堪稱防窺利器;靈巧的假肢手可以復現人手90%的動作,操作電腦、玩遊戲不在話下,讓殘疾人的生活更為便利。第16屆工博會即將於下周拉開帷幕,一批和民生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將亮相高校展區。
  • 英國公司新發明,人人用得起的仿生假肢,比其他的假肢便宜三倍
    隨著人們知識與文明程度的提高,對於殘疾朋友的關懷增加了不少,我們也都知道,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機械假肢、智能假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殘疾人人都是家庭富裕的有錢人,那些造價昂貴的價值總會有人買不起,但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機械手。
  • 仿生假肢能開鎖、寫字、用電鑽!真手假肢傻傻分不清?
    二、機電一體化提升工作效率Hannes主要由三個相互作用的部分構成:包括一個肌電多關節假肢手、一個屈曲手腕模塊以及一個肌電系統控制器。其中,肌電系統內包括兩個表面肌電圖傳感器、電池組和控制電子設備。此外,通過專門開發的軟體和藍牙連接,使用者還能夠定製假肢的操作參數,例如移動的精度和速度,以確保適應每一位使用者。Hannes最大的亮點在於機械設計,它的手掌中容納了電動執行器、控制板、傳感器和傳動機構等組件。其動力總成系統由一個緊湊的、高功率密度的直流電動機以及一個定製的擺線齒輪箱組成。
  • 智能仿生假肢:截肢患者的希望 Smart Bionic Limbs: A Hope for Amputees
    最早出現的假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一具木乃伊身上,是由木頭和皮革製成的假肢大腳趾。16世紀以前,假肢技術未有太大發展,直到鍛造技術的提高,以及法國皇家外科醫生安布魯瓦茲·帕雷(Ambroise Paré)對外科技術的發展,假肢技術才取得較大突破。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外科醫生之一,帕雷醫生設計了可以彎曲的機械手指及膝蓋,對截肢技術及假肢設計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