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價值172萬的智能假肢,讓廣東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2020-12-05 大洋網

12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集善扶貧健康行」義肢項目捐贈儀式當日在廣州舉行。

在當天的活動上,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向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捐贈智能仿生假肢(手)16隻,價值172多萬元。16隻智能仿生假肢(手),將幫助廣東省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今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是:賦予殘疾人權力,確保包容與平等。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麥思明表示,智能仿生手的使用,讓肢殘朋友重新獲得人的尊嚴、重新獲得動「手」的樂趣、重新獲得學習、工作、生活上的便利。真正讓殘疾人感受到與全體人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帶來的喜悅。

傳統的假肢,多以裝飾為主。此次捐贈的智能仿生假肢(手),採用無創傷裝戴、通過先進傳感設備識別人的意圖,再通過AI智能算法、分析,即可實現意念控制仿生手的各種動作,具備了「抓、提、轉、捏、按」等動作功能。「智能仿生假肢(手)面世,是社會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會文明提升又一體現;是對截肢者的最直接的關懷;它給截肢者帶來福音帶來希望。科技賦能新生,科技給予殘疾人的學習、工作、生活無限的可能。」相關人員表示。

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以面向社會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弘揚人道、奉獻愛心、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人體生物電傳感器技術、生物信號智能識別、肌電和腦電人機互動核心技術的研發,為殘疾人特別是肢殘人士提供仿生智力的、靈動時尚的假肢,科技含金量和技術水平已達到或部分越過國際水平。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徐靜 通訊員 歐平源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高鶴濤、徐靜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

相關焦點

  • 3位普通肢殘人的曲折故事 邁過心坎兒發現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現在我非常後悔給他們說過這些話。」楊莉知道,抱怨沒用,需要改變的是自己。  靠什麼養活自己呢?愛畫畫的她最先想到學習美甲,把捨不得花的零用錢攢起來交學費,可剛開始學就後悔了:好難呢!用的毛筆比鉛筆芯都細,拿起來就手抖,還要在指甲上畫五顏六色的畫……硬著頭皮學吧。
  • 《機械手臂》現實版,讓肢殘人重獲新生
    仿生移植納入那些控制手臂神經嚴重損傷的患者。儘管經歷常規手術,但是他們還是沒能恢復手功能,因此成為新技術的護理候選對象。首先通過移植腿部的一些肌肉和神經組織可以恢復前臂的感覺。同時這些組織還促進大腦向手臂的電信號。然後將受影響的手截肢,為其安裝機器人假肢。新手上的傳感器會對來自大腦的電脈衝做出響應,讓患者進行正常的活動。在綜合重建後,該技術恢復高水平的手功能。
  • 「盧克之手」走出熒幕:智能假肢手為肢殘者帶來福音
    新華社瀋陽9月2日電(記者石慶偉、於也童)2日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一款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操作感知一體化智能假肢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記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員的胳膊上捆綁著一些傳感器,隨著他手指的運動,假肢手的機械手指也隨之進行相同的運動。「我剛和它握手了,這機械手的力量很大,太神奇了,簡直像科幻大片一樣。」前來參觀的瀋陽市民高麗說。
  • 現在最好的手部假肢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很不幸,手截肢的朋友會特別羨慕腿截肢的朋友。甚至連很多假肢公司的業務員都會對手部截肢的客戶不太在意,因為手部截肢客戶安裝假肢的可選擇性很少,並且客戶滿意度很低。我們手的功能太多了,手部的假肢補償不了手失去的功能。
  • 上肢假肢(手假肢)的日常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手部截肢的康復也是假肢康復界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手部的功能相對於下肢有著明顯的優越,人類的手指十分靈敏,可以感覺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動,而在假肢康複方面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任重而道遠。隨著科技的發展,手部截肢患者的康復情況也隨之改善,目前,手部假肢康復主要有2種方案,裝飾性和功能性。那麼,安裝這類假肢的患者怎麼才能靈活的使用假肢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日常使用中需要了解的地方。
  • 智能假肢可用大腦控制 費用不足進口產品一半
    圖片說明:由上海交大研發的這款智能假肢能復現人手90%的動作,更能直接受控於人腦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  從拿東西到做手勢,這款假肢手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人腦發出的指令,完成各種動作。使用時,只需在手臂處帶上一根肌電臂帶,就可以「讀懂」人的心思。  據統計,我國肢體殘疾患者的數量高達2412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83%,現有的產品化假肢只提供極其簡單的動作,如張開、閉合等。
  • 智能仿生假肢:截肢患者的希望 Smart Bionic Limbs: A Hope for Amputees
    最早出現的假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一具木乃伊身上,是由木頭和皮革製成的假肢大腳趾。16世紀以前,假肢技術未有太大發展,直到鍛造技術的提高,以及法國皇家外科醫生安布魯瓦茲·帕雷(Ambroise Paré)對外科技術的發展,假肢技術才取得較大突破。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外科醫生之一,帕雷醫生設計了可以彎曲的機械手指及膝蓋,對截肢技術及假肢設計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
  • 假肢免費裝配 寶雞百名肢體殘疾人重新有了「腿」
    最近這兩天,家住寶雞市眉縣金渠鎮的陳浩和父親陳海平格外高興,因為時隔多年,父親陳海平終於通過我市、、殘聯的假肢免費裝配項目,重新擁有了一雙「腿」,能夠再次站了起來。 看著裝上假肢的父親陳海平興奮地在地上慢慢練習走路,一旁的兒子陳浩內心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父親陳海平在8年前因為一場意外事故失去了一雙小腿,因為裝不起假肢,剛剛出事時,父親甚至只能跪著走路,讓他看著十分心疼但卻又無奈。
  • 智能假肢能跑步打球登山就像真正的人腿一樣
    據新華社 美國科幻電視劇《無敵金剛》中,飛行員史蒂夫在雙腿重傷後換上了價值600萬美元的假肢,結果擁有了超能力。據英國《每日郵報》3日報導,目前,英國已有人開始試用一種智能仿生假肢,其複雜和精密程度不亞於科幻故事的構想。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片人斯圖爾特·休斯3年前在伊拉克報導戰爭時,不小心踩到地雷,失去了右小腿。
  • 智能仿生手推開新世界(圖)
    心動它就動靈敏如真手  智能仿生手推開新世界  在一次摩託車事故中失去一隻手臂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克勞迪婭·米切爾裝上了同神經相連的智能機械手。  已有4人安上仿生手  這項技術是由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神經工程中心研發的。在美國,共有4人安裝了這種世界首創的仿生手臂。雖然目前受益者不多,但這一技術讓很多肢殘者看到了改善生活質量的希望。  醫生們把米切爾等人胸肌中的神經拿掉,代之以殘留的手臂神經,再把控制假肢活動的肌電傳感器和這些肌肉相接。
  •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智能假肢夾鋼珠點亮燈具極客測試官「挑戰不可能」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中國目前各類殘障人總數為8296萬人次,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34%,其中30%是肢體殘疾。雖然肢體上的不健全令他們在某些情況下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他們對生活依然充滿希望。
  • 學術分享丨模塊化肌腱驅動假肢手
    近些年假肢手雖然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其可修復性通常有限,尤其是用戶自己很難進行修復。曾有學者提出了幾種模塊化的手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些解決方案需要處理複雜的部件,或者由於增加了機械的複雜性而導致體積和重量過大,因此不適合用於假肢。
  • 智能腦控 讓假肢變得真實
    沃特爾站在芝加哥威利斯大廈的最頂層與普通的腦控機械腿不同,沃特爾使用的機械腿不需要在腦內植入任何的電極,因為就在沃特爾失去右腿時,他接受了定向肌肉神經移植術(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使用仿生假肢來實現行走。
  • ...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在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成功安裝
    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完成浙江省第一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患者張某某因車禍意外造成大腿截肢,為了實現他的行走夢,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根據他的要求為其安裝上了全球先進的智能假肢Genium,公司技術總監陸克站老師為其量身定做了MAS改良型大腿接受腔,該接受腔方案也代表了目前全球先進的大腿假肢接受腔解決方案
  • 河南截肢漢子自製假肢獲國家專利 幫200多名殘友重新「行走」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曉冬 9年前,因為一場車禍,他失去了雙腿,為了像常人一樣站起來,他開始自己研製假肢,讓自己重新行走。同時,他還先後幫助了200多名殘疾人朋友,穿上他研製的假肢重新站了起來。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戰勝了消極,從沉悶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自己動手研製假肢,他憑藉堅韌的毅力,查閱大量資料,經過一次次失敗,克服一道道難關,經過6年的時間,他終於成功製造出了能讓自己站起來且能安全行走的假肢。為此,他所研製的仿生雙液壓膝關節還獲得國家專利。程保軍站起來了,但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11 月 11 日的最新一期《人民日報》科技版用半個版的重頭版面關注人工智慧,引發人工智慧行業高度關注,報導對應用了
  • 科技暖心:智能假肢讓截肢者重獲手心的溫度
    Tyler(左)共同開發了試驗性假肢系統,可以讓自己重新獲得失去的感覺。圖片來源:Mike McGregor。Igor Spetic是本文的主人公,也是我們克利夫蘭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研究團隊的志願者。現在他正戴著眼罩和降噪耳機用自己的左手摸索著從面前的碗裡拿出一串櫻桃。這是在做遊戲嗎?
  • 十種超酷高科技假肢 可能比真的還好用
    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份名單上出現的假肢,也許不如普通人的四肢那麼靈活,但對於能夠使用它的人來說,要比其它的殘疾人更幸運一些。希望未來這些技術能夠變得更加普遍,讓那些需要假肢的人生活變得更方便、更有樂趣。
  • 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原標題: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首席記者 張亦築
  • 北京假肢智能仿生腿
    醫生們已開始利用神乎其技的外科手術,為患者把這些人體構造與照相機、話筒、馬達之類的裝置連接起來。於是,盲人能視,聾人能聽,而阿曼達能雙手操持家務了。   使用的這些機器被稱作神經義肢,或者——科學家們越來越喜歡用這個大眾流行的詞語——生物電子裝置。這是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需要經歷一系列試驗並且失誤百出。雖說科學家們了解把機器與思想相連的可能性,但保持這種連接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