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超酷高科技假肢 可能比真的還好用

2020-12-06 騰訊網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失去一條腿或一隻手臂,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個問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假肢,它至少能讓佩戴者恢復一些已經失去的靈活性。普通的假肢並沒有什麼作用,只是看起來美觀而已。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假肢技術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

這幾年來,我們對各種創造者冒出的有趣想法感到驚訝。我們看到像內置無人機的假肢,能讓我們感覺和看起來像一位超級英雄,甚至還能讓藝術家用假肢來給別人文身。

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份名單上出現的假肢,也許不如普通人的四肢那麼靈活,但對於能夠使用它的人來說,要比其它的殘疾人更幸運一些。希望未來這些技術能夠變得更加普遍,讓那些需要假肢的人生活變得更方便、更有樂趣。

Third Thumb讓你體驗多一個手指的感覺

一位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研究生有著不同想法,並認為義肢其實可以擴展並提高人類的能力,於是她便決定自行設計出一款3D機械手指「Third Thumb」,可以讓人獲得第六個手指,用來進行更多複雜的工作。

這項發明的意義在於,將義肢變成人類身體的延伸,從而增加肢體的功能,而在多出了一個手指後,一些平時單手未必能做到的事情便可以靠它來進行完成,比如彈結他可以完成更複雜的和旋,抓取更多物品或用單手榨檸檬汁等。在操控方面,Third Thumb主要是通過鞋底的壓力感應器去進行控制,並不算太複雜,比如平時駕駛汽車、彈鋼琴,就一樣是手腳同時配合使用。

結構方面,由於需要兼顧到動作的靈活性,因此Third Thumb是通過Ninjaflex這款彈性塑膠線材,再用利用3D列印技術,而機械手指上設有三個鉸位,由兩個馬達控制各方向的動作,外殼則採用較堅硬的樹脂製成,最後將藍牙接收器固定好並套在手腕上即可使用。

Limbitless遊戲專用假肢

微軟343工業公司和仿生學非營利性Limbitless Solutions宣布合作,為年提供Halo主題的3D列印假,Limbitless「仿生手臂」假肢功能齊全,最重要的是,Limbitless向受助人及其家人免費捐贈他們創新的假肢。

未來3D列印假肢的接受者將從2019年開始選擇新的設計。根據343介紹,Limbitless將添加兩個特殊的Halo主題選項,其設計陣容已包括一個鋼鐵俠手臂,旨在幫助任何渴望接收者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超級英雄。

Limbitless團隊認為,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更有效地適應他們的3D列印手臂。 他們一直在努力創造有趣和身臨其境的遊戲,以培養這些孩子,並調整他們的遊戲控制器使用相同的肌電圖輸入,為假肢的功能提供動力。當用戶彎曲時EMG傳感器獲取信號,並且根據各種彎曲模式,執行各種控制。「包容性遊戲不僅訓練我們的Bionic Kids,而且還通過創造力賦予權力。」Limbitless團隊表示。

一隻手變兩隻手的仿生假肢

需要額外一隻手?Youbionic自2014年起研發3D印表機械手,在2017年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改進版本的機械手。傳感器被安置在食指和無名指上。奇怪的設置是由一個安裝板支撐,在這個安裝板上,手指分開並形成一個V形。當用戶移動手指時,每個連接的機械手上的六個Actuonix執行器貫穿打開和關閉序列。

該公司發布的演示視頻只顯示抓握或夾捏動作,當人的手指彎曲時,機械手的全部手指都移動。雖然用戶可以通過雙手機械手核心的Arduino微控制器來執行自定義任務,並根據需要添加更多的柔性傳感器到設置中,但是沒有任何物體被抓住或握住。

法國藝術家發明能文身的假肢

法國藝術家JL Gonzal和紋身愛好者JC Sheitan Tenet聯手打造的假肢要多酷有多酷。在法國藝術家JL Gonzal的幫助下,這只會文身的假肢由打字機、壓力計、傳統紋身槍、各種管子和必要的傳感器組成。

戴上它之後後,JC Sheitan Tenet就可以擁有完整的動作來實現他複雜的設計進行文身。不過他仍然需要移動肩膀和上臂來使用這種假肢,但兩人希望能在未來的設計中融入更多的手腕和手指上的動作,提高精細度。

Segway改造的機器手能幫你撓痒痒

美國發明家卡門發明的雙輪電動車Segway風靡全世界。同時卡門又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個人腦思維控制的假臂,可以進行十幾種複雜動作。

門將這種假臂,稱之為「德卡臂」(DEKA-Arm),德卡臂可以用用戶的思維進行操控,據FDA文件稱,其可以偵測出十種動作的操控指令,在尺寸上和人類的手臂類似。德卡臂可以監測它和人體連接部分的電流信號,這些信號,將被送到德卡臂中的一個電腦處理器,經過處理之後,可以觸發臂部和各個手指的動作。

在該產品的試驗期內,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邀請了36名試驗者安裝,觀察德卡臂在日常生活動作上的表現。該機構的報告稱,90%的試驗者,可以完成現有的假臂無法完成的複雜動作,其中包括使用鑰匙和鎖,準備食物,用餐,梳理頭髮,拉拉鏈等。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依靠腦部電信號進行控制、並且實現複雜動作的假臂。另外,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高新技術研究局,為卡門的研究計劃提供了4000萬美元的資金,將其列為軍方提升假肢技術研發計劃的一個子項目。

Konami自主行動假肢

詹姆斯·楊是一名狂熱的玩家,他在一場可怕的火車事故中失去了手臂,這嚴重限制了玩遊戲的決心。當遊戲開發商Konami聽說楊的困境時,該公司的工程師幫助他開發了一種假肢,其中甚至還包括一個可拆卸的無人機,可謂是「高度個性化、多功能」的假肢。

這種另類假肢計劃與其他的假肢製作商不同,更加注重假肢的獨特設計。而楊正是MGS系列遊戲的粉絲,Konami也因此決定為他製作《潛龍諜影:幻痛》裡Snake主題的假肢。

楊通過安裝在觸碰他皮膚的手臂上的傳感器來控制假肢。除了無人機,這種假肢還內置了手電筒、雷射筆、數碼手錶,甚至還有一個USB接口,可以為他的智慧型手機充電。

讓孩子體驗超級英雄的假肢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失去肢體帶來的創傷比成年人更大。傳統假肢大多用戶是成年人,兒童因為快速成長的身體,很難找到經濟可用的合適假肢。但Open Bionics的團隊專門為小孩子們開發了合適的假肢,且外觀設計均來自於好萊塢的大片,諸如《鋼鐵俠》、《冰雪奇緣》、《星球大戰》等。

Open Bionics 通過電腦程式,掃描人體,並模擬假肢零件的活動,確認能否順利實現預想的功能,再通過3D印表機製作部件。這樣,在調試、製作過程中,已經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此後,通過易用、便宜的電子器件組裝起來,憑藉直線電機加上線拉的方式驅動,手指舒張由TPE材質本身的回彈能夠實現。

DARPA能幫助恢復觸覺的假肢

2014年DARPA推出了假肢本體感受與觸覺接口的項目,代號為「HAPTIX」,該項目的目標是在數年內開發出先進的機器人手臂,幫助截肢者重新獲得真實的觸覺和運動感,項目研究所使用的義肢是由醫療器械設計研發商 DEKA 研製的 Luke 機械手臂,該手臂擁有14自由度,並搭載了為測試而設計的簡易用戶界面和操控系統。

DARPA 希望設計出使用肌肉神經信號的界面,並實現傳動感覺反饋。作為幫助受傷和退伍軍人恢復完整的自然功能技術開發的一部分,DARPA 也希望以此項目支持時任總統歐巴馬提出的「大腦計劃」。

幫喉癌患者說話的假肢

一群來自印度班加羅爾全球醫療保健癌症中心的外科醫生首次使用3D列印模型來準備舌癌手術,這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3D列印技術用於舌癌治療的國家。患者是一名53歲印度人Ravi。兩年前,因為患有舌腫瘤,Ravi先生接受了治療。

3D列印可能就是這樣一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可以為外科醫生提供信息,這些信息將會幫助他們精確地去除舌頭和喉嚨的癌變部分,而不是切除整個舌頭。因此,Rao博士和他的團隊求助於當地的3D列印專家Anatomiz 3D LLP。他們根據舌頭和腫瘤製作了一個3D列印模型,上面帶有簡單的顏色劃分,該模型精確地複製了Ravi先生的的舌頭。

他們根據Ravi先生的MRI掃描來建立模型,該模型被分成健康的部分和癌變的部分,兩部分的列印顏色不同,列印比例為1:1,列印材料為多種柔性材料。據Anatomiz3D LLP說,最終的模型十分完美,能幫助外科醫生了解腫瘤的深度、位置和大小。

能敲架子鼓的假肢

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Gil Weinberg現在就有了一個全新的想法。幫助截肢者和殘疾人演奏音樂。他的第一個項目是擊鼓假肢,這一系統能幫助失去手掌的人像爵士樂大師一樣表演即興創作。

這一假肢可以連接至截肢者的斷臂,幫助他們打鼓。另一個鼓槌用於合拍,根據演奏的音樂進行即興表演,加入裝飾音和顫音。這就像是在真實的手臂上連接另一個手掌,因此這看上去酷極了。有趣的是,演奏者不僅可以使用主鼓槌來打鼓。系統內建了肌電圖肌肉傳感器,能觸發不同強弱的鼓點。

之前,Gil Weinberg曾經開發出了一種DJ機器人,他能夠根據音樂自動調整音樂節拍和鼓點,並且還可以與智慧型手機相連接。而此次展示的可演奏架子鼓的機器假肢項目正是喬治亞理工學院音樂工程項目的一部分。在這一項目中,Weinberg嘗試教會機器人跳舞。

相關焦點

  • 小夥製造超酷機械假肢,不僅能為手機充電,還裝備了無人機
    小夥製造超酷機械假肢,不僅能為手機充電,還裝備了無人機 2020-11-18 13
  • 這款高科技假肢不僅逼真 還能藉助AI「記憶」日常...
    (圖源:Unlimited Tomorrow官網)一種製造高科技假肢的低成本新方法旨在讓世界各地的截肢者,尤其是兒童,更容易使用這些設備。總部位於紐約的假肢公司Unlimited Tomorrow(無限未來)將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其3d列印假肢。這隻手臂配備了肌肉傳感器和一個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它們共同工作,使被截肢的兒童能夠抓住物體,並單獨移動手指。
  • 高科技幫助截肢者將假肢與患者的身體融為一體
    研究人員報告稱,新的「頭腦控制」假肢可以使截肢者重獲觸摸感,並更輕鬆地穿越日常生活。成功案例僅涉及瑞典的三名患者。但是所有人都與人造肢體生活了三到七年-從工作到滑雪,劃獨木舟和冰上釣魚,都將其用於一切。與傳統的手臂假肢可能不舒服且難以操縱不同,新的手臂假肢直接與天然手臂其餘部分的骨骼,肌肉和神經連接。
  • 老外發明一款高科技假肢,裝上就跟真實手臂一樣!
    直到她給右臂裝上了一款電子仿生假肢。她開始風靡網絡,成為了美國有名的殘疾模特形象。這個電子仿生假肢名為Virtu-limb,由蘇格蘭公司製作,它被譽為是一個突破性產品。早在2007年這個公司便研製仿生手,現在全球已經有1200多名患者安裝這了他們的仿生假肢,據說是世界上首款具有商業價值的仿生手。
  • 世界首例裝有四隻仿生爪貓咪正學習走路 高科技為動物設計假肢
    世界首例裝有四隻仿生爪貓咪正學習走路 高科技為動物設計假肢  Winnie Lee • 2019-06-13 09:56:
  • 給身體裝個「USB接口」,讓截肢人士能夠用上「即插即用」的假肢
    目前來說,假肢需要定製,每個人有不同的尺寸,價格也十分昂貴,而且如果病人的體型發生變化(胖或瘦),那麼還要對假肢進行調節,由此又增加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長期佩戴假肢,會時不時地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比如假肢長期接觸會造成皮膚出血,更嚴重會引起炎症甚至感染等,這些都會成為佩戴假肢患者的痛苦回憶。
  • 那個用假肢跳舞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第一次是九個月開始,扶著媽媽的手,學著用雙腿支撐起自己。 一步、一步、再一步。 第二次是 24 歲。 做完截肢手術,裝上假肢,用本不屬於這具身體的一雙腿,一步、一步、再一步。
  • 運動型假肢幫截肢者實現飛人夢
    但是,運動型假肢產生的效果遭受爭議。通過對「刀鋒跑者」奔跑錄像的細緻研究,專家認為皮斯託瑞斯因為假肢裝置受益良多,這也許是他成績驚人的主要原因。 於是許多人對他的參賽提出否認。不過,也有支持者認為奧斯卡主要靠的是精神,而不是假肢的高科技,使自己達到飛人的高度,他依舊是有資格的。最終,他被選入了2012倫敦奧運南非接力賽的名單,成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的運動員。
  • 義大利下肢假肢公司贏得對德國巨頭Ottobock 的訴訟
    (圖片: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41027/713097)   經過四年的鬥爭,最終判決已經下達:利用複合材料設計和生產創新型易用高科技假肢的小型義大利公司 -- Roadrunnerfoot 在對業務遍及全球的德國巨頭和競爭對手 Ottobock 的訴訟中勝訴
  • 十種令人驚奇的3D列印物
    甚至在亞馬遜已有3D印表機出售了,3D技術帶來了無限可能。以下是十大神奇3D列印產品(當然沒有槍枝武器):1. 食物有了3D列印技術,在現實中實現電影中的情節成為可能。美國宇航局NASA走在了該領域的前列,為研發3D食物印表機提供資金,從而解決太空人的食物問題。2. 土壤
  • 上肢假肢(手假肢)的日常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手部截肢的康復也是假肢康復界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手部的功能相對於下肢有著明顯的優越,人類的手指十分靈敏,可以感覺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動,而在假肢康複方面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任重而道遠。隨著科技的發展,手部截肢患者的康復情況也隨之改善,目前,手部假肢康復主要有2種方案,裝飾性和功能性。那麼,安裝這類假肢的患者怎麼才能靈活的使用假肢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日常使用中需要了解的地方。
  • 用3D列印,給你做個超級英雄的假肢
    在十年內,3D列印的醫療模型和定製的手術導板很可能成為許多手術的標準流程,包括心臟手術、,下顎手術、,全膝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顱內植入、,肩關節手術、,脊椎手術或者更多其他手術。過去兩年裡,湧現出大量完全定製的功能性假肢,它們甚至用最廉價的3D印表機就能完成。根據e-Nable在內的志願者團體聯繫列印設備與需要假肢者的經驗分析,這些假肢的總成本(包括材料在內)不過幾百美元。
  • 令人髮指,澳軍士兵用塔利班死者假肢喝酒,毫無底線的澳大利亞
    很明顯澳大利亞有著從骨子裡帶來的血腥與暴虐,因此澳大利亞做出來了用塔利班士兵小腿假肢這種聽起來都令人作嘔的事!12月1日,英國《衛報》曝光2009年,一名澳大利亞特種部隊高級士兵在阿富汗一家酒吧裡,用被殺死的塔利班士兵的假肢喝啤酒。
  • 現實生活中的《阿麗塔》,酷炫假肢機械臂,比明星更吸引人的存在
    在Tilly一歲的時候,不幸患上了腦膜炎,引發了敗血症,導致手指眼中受損,在嬰兒時期就失去了自己的雙手,但是幸運的是她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她,為了讓她擁有如常人一般幸福的人生,Tilly的父母也一直為女兒尋找各種各樣的假肢。
  • 能用筷子撈麵,我國仿人假肢機械手將投放市場
    據《解放日報》的報導,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的兩名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華磊和郭偉超打造出一個仿人假肢機械手。目前,該款機械手已經在臨床試驗並在人體上做功能測試。相信在不久後,該款機械手將會投放市場。
  • 西班牙殘疾少年用樂高玩具自造機械假肢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導,西班牙一名19歲少年阿圭勒具有先天缺陷,缺失右前臂,但他從9歲就開始用樂高玩具為自己製作機械手臂,目前他已經製作了四款,並且每一款都較前一款有更好的靈活性。他的夢想是在大學畢業後為有需要的人設計價格低廉的假肢。
  • 假肢越來越逼真 用大腦就能控制手指的擺動
    日前,研究人員剛剛在假肢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展示了應該如何利用大腦實現對假肢的控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它利用大腦的映射來「讀取」來自假肢用戶頭腦中的控制命令。
  • 英國公司新發明,人人用得起的仿生假肢,比其他的假肢便宜三倍
    隨著人們知識與文明程度的提高,對於殘疾朋友的關懷增加了不少,我們也都知道,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機械假肢、智能假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殘疾人人都是家庭富裕的有錢人,那些造價昂貴的價值總會有人買不起,但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機械手。
  • 假肢8萬元輪椅11萬元 帕運選手用具科技含量高
    「每次出徵世界大賽前,他都要先來南京五臺山集訓,每次都要往我這跑,因為我要為他調試假肢。」張克剛說,由於有一段時間沒有高強度訓練,他變胖了,而集訓之後他又變瘦,這一反覆往往會影響假肢適應運動的效果。「為了幫他把假肢調整到完美契合,我至少要花2-3個月來完成。」  其實,這次參加北京帕運會的不少運動員都曾得到過張克剛的幫助。
  • 仿生假肢能開鎖、寫字、用電鑽!真手假肢傻傻分不清?
    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和義大利INAIL假肢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這款仿生假肢具備自然協同和適應性運動能力,其在力量、速度、穩健性等方面都高度模擬人手。Hannes假肢現實中多場景使用情況這款仿生假肢名為「Hannes」,是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矯形外科醫生、工業設計師和患者共同開發的,能夠為手部截肢患者恢復超過90%的手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