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幫助截肢者將假肢與患者的身體融為一體

2020-07-20 餘益惠健康科技

研究人員報告稱,新的「頭腦控制」假肢可以使截肢者重獲觸摸感,並更輕鬆地穿越日常生活。

成功案例僅涉及瑞典的三名患者。但是所有人都與人造肢體生活了三到七年-從工作到滑雪,劃獨木舟和冰上釣魚,都將其用於一切。

與傳統的手臂假肢可能不舒服且難以操縱不同,新的手臂假肢直接與天然手臂其餘部分的骨骼,肌肉和神經連接。

瑞典哥德堡查爾默斯理工大學副教授,首席研究員Max Ortiz-Catalan說,這意味著它可以更精確地運行。

他說,最新穎的進步是,假肢可以使人們「感覺」到手正在觸摸的東西。

這三名患者(均為40多歲的男性)表示,他們對肢體的信任度更高,感覺就像「自己的一部分」。

美國專家對這項工作表示讚賞,該工作已在4月30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克利夫蘭診所的仿生整合實驗室負責人保羅·馬拉斯科說,近年來,人造肢技術取得了許多進步。但是,他說,所有這些都必須整合到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輕鬆使用的假體中。

馬拉斯科說:「這項研究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使用了已研究的既有技術和較新技術,並將其融合在一起。

首先,傳統上,手臂假肢通過「插槽」固定在其餘肢體上,通常是像肩帶那樣的支撐系統。但是,這可能會導致捏和刺激,並且假肢通常難以操作。

新假體使用最新開發的稱為骨整合的技術進行連接-將人造肢通過外科手術固定在剩餘的手臂骨骼上。

從那裡,電極被植入到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中。它們用於在大腦和假體之間雙向傳遞信號。這些信號由嵌入到假體中的小型控制系統使用瑞典團隊開發的複雜人工智慧算法進行解釋。

結果是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控制肢體的運動。在另一端,假拇指中的「力傳感器」將信息發送到大腦,從而使它可以感知手的壓力水平。

Ortiz-Catalan說:「他們考慮張開手,然後假肢張開。」 「當他們觸摸物體時,就會感到觸摸的感覺。」

那裡已經有複雜的「肌電」手臂假肢。它們藉助放置在其餘自然手臂皮膚上的電極來供電。來自肌肉的信號被發送到操作假體的電動機。

「但是這項研究將它帶入了另一個層次。」 紐約市特殊外科醫院的肢體延長和複雜重建服務主任S. Robert Rozbruch博士說。

羅茲布魯赫(Rozbruch)是美國僅有的少數幾名已經使用骨整合術來附著假肢(包括肌電假肢)的外科醫生之一。

他說,這種新假體的優點是,來自植入系統的電信號看起來「要強大得多,而且您可以從中得到更多。」

羅茲布魯赫說:「這真是了不起的東西,能夠同時獲得運動(運動)和感覺信息。」

在三名患者中,有兩名因舊假肢遭受幻肢痛。這是截肢者中的常見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感覺疼痛的感覺來自肢體中不再存在的肢體部分。

接受新的假體後,兩名患者均看到疼痛消失。Ortiz-Catalan說,這是因為假肢使用的神經網絡由於截肢而「失去了工作」。既然他們已經「恢復工作」,他們將不再痛苦。

目前,該技術僅在瑞典可用。Ortiz-Catalan說,希望它會在幾年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還在研究類似的腿假體,他們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其植入第一位患者。

Rozbruch說,這些最初的患者表明該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他指出,更廣泛的使用還取決於實際事項,包括成本。

至於耐用性,Ortiz-Catalan說植入系統有望持續一生。

高科技幫助截肢者將假肢與患者的身體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截肢者更精確地控制假肢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截肢者更精確地控制假肢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3-31 10:43:29 商業假肢,甚至是現代的假肢,也都無法接近自然界創造的假肢,從而使運動感覺脫節而虛假。 在周三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密西根大學的外科醫生和計算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報告了一種新程序,該程序可以捕獲截肢過程中被切斷的手臂神經中的電信號,並利用這些信號來指導假手的精細運動。這項工作是將人類生理學與機器人技術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以改善人造肢體功能的眾多努力之一。
  • 可以感知觸覺的假肢:複製神經反饋迴路,讓截肢者行走更容易
    可感知觸覺的假肢這個假肢試圖複製神經系統的反饋迴路但使用假肢的人沒有這種腦-足循環反饋迴路,這會讓他們更難自信地走路。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貝爾格勒大學和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型仿生假肢,刊登在《今日自然醫學》上,它試圖通過讓截肢者重新「感覺」身體截止的表面,讓他們能更容易行走。
  • 十種超酷高科技假肢 可能比真的還好用
    未來3D列印假肢的接受者將從2019年開始選擇新的設計。根據343介紹,Limbitless將添加兩個特殊的Halo主題選項,其設計陣容已包括一個鋼鐵俠手臂,旨在幫助任何渴望接收者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超級英雄。
  • 這款機器人假肢用過AI來更好的幫助殘疾人行走甚至奔跑
    假肢具有電動膝蓋、腳踝,幫助患者行走機器人假肢不僅可以替代丟失的肢體,為患者提供功能,還可以在心理上幫助患者感覺完整。這些修復術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高,保險可能無法承擔。機器人假肢或也許不是截肢患者的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安裝一支機器人假肢往往需要技術人員花費數小時來手動調整它們,直到它們與截肢患者佩戴後步伐完美地接合,並且需要更多時間來教導佩戴者如何獨立地與它們一起行走,而不是成為累贅。
  • 美國研究者將藉助人工智慧來幫助殘障人士調整假肢
    【CNMO新聞】對於截肢者來說,現有的機械假肢並非一個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技師往往需要花費幾個小時來手動調整假肢直到它們能完美契合使用者的行走步伐,然後再用幾個小時來教使用者如何依靠假肢獨立行走,不過,人工智慧將為這一問題帶來更好的解決辦法。
  • 思維控制假肢?美媒:讓截肢者重新有「感覺」或不再是夢
    美媒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推進一項技術,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重新利用四肢,或者讓截肢者利用他們的思維控制假肢並與電腦互動。據美國每日科學網8月5日報導,這個研究小組一直致力於改善腦機接口,一種被植入患者大腦表面的頭骨下面的裝置。
  • 思維控制假肢?美媒:讓截肢者重新有「感覺」或不再是夢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美媒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推進一項技術,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重新利用四肢,或者讓截肢者利用他們的思維控制假肢並與電腦互動。據美國每日科學網8月5日報導,這個研究小組一直致力於改善腦機接口,一種被植入患者大腦表面的頭骨下面的裝置。
  • 這款高科技假肢不僅逼真 還能藉助AI「記憶」日常...
    (圖源:Unlimited Tomorrow官網)一種製造高科技假肢的低成本新方法旨在讓世界各地的截肢者,尤其是兒童,更容易使用這些設備。總部位於紐約的假肢公司Unlimited Tomorrow(無限未來)將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其3d列印假肢。這隻手臂配備了肌肉傳感器和一個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它們共同工作,使被截肢的兒童能夠抓住物體,並單獨移動手指。
  • 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老外發明一款高科技假肢,裝上就跟真實手臂一樣!
    Rebekah Marine是一位美國新澤西州的先天性截肢者,從小就有一個時裝模特的夢想。但是礙於殘缺的右臂,受到圈子裡的各種懷疑、歧視。直到她給右臂裝上了一款電子仿生假肢。她開始風靡網絡,成為了美國有名的殘疾模特形象。
  • 這種新的假肢可以直接將感覺傳遞給神經系統
    即使使用最先進的假肢,截肢者在合成腿上行走時也不會感覺到地面,或者知道是否有人觸摸機械臂。這個新的麻省理工學院技術希望改變這一點。1992年,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生物機電一體化小組負責人休赫爾(Hugh Herr)在登山事故中持續凍傷後雙腿膝蓋以下截肢。
  • 上肢假肢(手假肢)的日常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手部截肢的康復也是假肢康復界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手部的功能相對於下肢有著明顯的優越,人類的手指十分靈敏,可以感覺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動,而在假肢康複方面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任重而道遠。隨著科技的發展,手部截肢患者的康復情況也隨之改善,目前,手部假肢康復主要有2種方案,裝飾性和功能性。那麼,安裝這類假肢的患者怎麼才能靈活的使用假肢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日常使用中需要了解的地方。
  • 真正的仿生手來了,可恢復截肢者90%以上功能
    使是最先進的假肢手臂,也無法達到人類手的複雜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當前我們能夠見到的上肢假肢系統,只能稱為一種工具,而不能成為失臂或失手者的替代品。為了評估Hannes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研究人員對上肢截肢者進行了試驗,結果發現,截肢患者在不到一周訓練時間內,就可以在家中自行使用Hannes進行日常活動。目前,仿生手Hannes已獲得CE標誌,並準備進入國際醫療市場。
  • 可穿戴手勢識別系統 助截肢患者控制假肢
    專家評價指出,這一科研成果,在傳統假肢控制的基礎上,改進並建立了一種基於模式識別算法的可穿戴手勢識別系統,以對仿生機械手進行實時控制,為方便截肢者的日常起居和人際交往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輔助手段。        對於因外傷、疾病等遭遇截肢的人,日常活動往往困難重重,同時伴有難以言喻的心理創傷。而佩戴假肢可以幫助他們「修復」肢體的殘缺,並對心理有所撫慰。
  • 《科學機器人》:真正的仿生手來了,可恢復截肢者90%以上功能
    使是最先進的假肢手臂,也無法達到人類手的複雜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當前我們能夠見到的上肢假肢系統,只能稱為一種工具,而不能成為失臂或失手者的替代品。為了評估Hannes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研究人員對上肢截肢者進行了試驗,結果發現,截肢患者在不到一周訓練時間內,就可以在家中自行使用Hannes進行日常活動。目前,仿生手Hannes已獲得CE標誌,並準備進入國際醫療市場。
  • ...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在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成功安裝
    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完成浙江省第一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患者張某某因車禍意外造成大腿截肢,為了實現他的行走夢,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根據他的要求為其安裝上了全球先進的智能假肢Genium,公司技術總監陸克站老師為其量身定做了MAS改良型大腿接受腔,該接受腔方案也代表了目前全球先進的大腿假肢接受腔解決方案
  • 科技暖心:智能假肢讓截肢者重獲手心的溫度
    那麼擁有了觸感的假肢到底能有多大能耐呢?眾所周知,現在市售的假肢戴上後只能完成一些不需要精確度的工作,如支撐身體平衡。如果為假肢加入觸覺系統,截肢患者在控制肢體方面的自信就會大大增強,利用假肢,他們就能完車生活中一些較為簡單的任務。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途,我們還希望假肢能在人際交往間發揮更大的作用。
  • 運動型假肢幫截肢者實現飛人夢
    但是,運動型假肢產生的效果遭受爭議。通過對「刀鋒跑者」奔跑錄像的細緻研究,專家認為皮斯託瑞斯因為假肢裝置受益良多,這也許是他成績驚人的主要原因。 於是許多人對他的參賽提出否認。不過,也有支持者認為奧斯卡主要靠的是精神,而不是假肢的高科技,使自己達到飛人的高度,他依舊是有資格的。最終,他被選入了2012倫敦奧運南非接力賽的名單,成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的運動員。
  • 受鹿角啟發,ITAP假肢讓使用者完全感覺不到異樣
    終有一天,機器人假肢和機器人外骨骼會變得司空見慣,截肢者不再需要一個像吸盤似的東西把假肢連接到自己的身體上面。但是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我們還得需要ITAP。ITAP,其實就是骨內義肢技術的英文簡寫,該技術是假肢的一種類型,可以準確地接入到截肢者的骨骼內部。接上這種假肢的截肢者,走路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異樣,就像兩條健康的腿一樣。不僅如此,這種假肢還能預防皮膚發炎,以及其他普通假肢引發的皮膚問題。ITAP技術的創造者來自於倫敦大學和英國皇家國立骨科醫院,他們是從鹿角中得到了靈感。
  • CES2020:BrainCo展示新型假肢 可通過"意念"控制
    據外媒CNET報導,BrainCo公司近日開發了一款由AI驅動的新型假肢,可與截肢者的腦電波和肌肉信號配合,以感應他們想要進行的動作。這款產品目前正在等待FDA等待批准,曾被《時代周刊》評為2019年百大發明之一。 BrainCo 周一在CES 2020上公布了其假肢的最終模型-該公司預計這款產品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