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圖片由節目宣傳方提供千龍網訊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假肢技術的2.0時代,造福了千千萬萬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殘障人士。本周日19:30,由央視財經頻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聯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七期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帶我們領略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科技如何以人為本。
-
殘障人士的福音,人工智慧助力打造輪椅機器人
電動輪椅是一項不錯的發明,但是要讓殘障人士很好地控制它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據美國「物理學網」2月10日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介紹,英國肯特大學(The Kent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進行一項旨在改善殘障人士的輪椅獨立性和生活質量的研究,而他們在設計輪椅時著重突出的是複雜的障礙跟蹤技術和基於眼球運動的導航功能。
-
...機器人企業,Open Bionics讓每個殘障人士都有機會得到3D列印假肢
Joel Gibbard 創辦這家公司的原因是,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仿生假肢其實已經提供給截肢者使用,也有製作精良的面世產品,但價格昂貴,普通人根本無法承受,更別說偏處弱勢的殘障者或兒童。所以,Joel Gibbard致力於推動假肢的低價化、普及化,而3D列印技術則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
誰不說俺東營好|武春霞:殘障人士有了「家」
原來,2015年武春霞發生了重大車禍事故,左腿嚴重受傷導致截肢,平時都要安假肢出行。住院、吃藥、康復、假肢......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添了重重壓力,武春霞急需一份工作,不僅是養家餬口,更是自己重新融入社會的契機。當了解到東營百華石油為殘疾人開設了崗位,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應聘了,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
高科技幫助截肢者將假肢與患者的身體融為一體
研究人員報告稱,新的「頭腦控制」假肢可以使截肢者重獲觸摸感,並更輕鬆地穿越日常生活。成功案例僅涉及瑞典的三名患者。但是所有人都與人造肢體生活了三到七年-從工作到滑雪,劃獨木舟和冰上釣魚,都將其用於一切。與傳統的手臂假肢可能不舒服且難以操縱不同,新的手臂假肢直接與天然手臂其餘部分的骨骼,肌肉和神經連接。
-
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截肢者更精確地控制假肢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截肢者更精確地控制假肢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3-31 10:43:29 (文章來源:教育新聞網) eople肢體受傷嚴重到需要截肢有幾個選項來恢復有意義的功能在他們的胳膊或腿。
-
這款機器人假肢用過AI來更好的幫助殘疾人行走甚至奔跑
機器人假肢不僅可以替代丟失的肢體,為患者提供功能,還可以在心理上幫助患者感覺完整。這些修復術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高,保險可能無法承擔。機器人假肢或也許不是截肢患者的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安裝一支機器人假肢往往需要技術人員花費數小時來手動調整它們,直到它們與截肢患者佩戴後步伐完美地接合,並且需要更多時間來教導佩戴者如何獨立地與它們一起行走,而不是成為累贅。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11 月 11 日的最新一期《人民日報》科技版用半個版的重頭版面關注人工智慧,引發人工智慧行業高度關注,報導對應用了
-
造福殘障人士 育碧與人合作打造《AC:奧德賽》假肢
Limbitless Solutions是一家為殘障人士創造3D列印仿生手臂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目前與育碧合作,以《刺客信條:奧德賽》中的主角卡桑德拉為藍本,製作了一款義肢。 他們的目標是通過3D列印技術,為大眾帶來更低成本的義肢,並計劃將這些產品與藝術設計配對,用戶可以在網上進行個性定製。官方推文說到:「希望這款產品能夠激勵使用仿生手臂的人們,像卡桑德拉一樣發現內心的力量。」
-
前沿洞察丨助你一「臂」之力,有觸覺感應的假肢來了!
科技飛速發展的表現就是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科技對大眾的幫助,本周前沿洞察就帶了這幾樣新技術:可以讓殘障人士擁有觸覺感應,並進行意識控制的假肢;憑藉聲音就可以畫出發聲者畫像的AI模型;唱出一段旋律就可以創造蛋白質的新技術......
-
研究人員將計算機視覺和不確定性融入到機器人假肢的人工智慧中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軟體,可與現有硬體集成,使穿戴機器人假肢或外骨骼的人能夠在不同類型的地形上以更安全、更自然的方式行走。新框架將計算機視覺融入到假肢控制中,並包含了強大的人工智慧(AI)算法,使軟體能夠更好地考慮不確定性。
-
機器人式智能假肢研發商「健行仿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曾獲得美國SXSW Interactive Award和英國James Dyson Award等多項大獎。公司通過將人型機器人技術和身體的有機融合,設計出了全新的機器人式智能假肢。通過假肢搭載的傳感器,實時感知用戶意圖和環境變化,控制電機輸出合適的力矩和速度,提供動力幫助用戶更好更輕鬆地行走。
-
一文說透,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對於視障群體來說,雖然看不到博物館的內容,但是也能夠通過觸摸和聽覺來感知。南京博物院博愛館殘障人士參觀遊覽空間視覺識別系統中的無障礙導向體系也很重要,整個無障礙導向體系應做到簡單易懂,且儘量避免「老弱病殘孕」等刺激性語言,可以採用圖像、符號等方式替代。導向體系的基本作用是使人容易理解環境中的空間布局。
-
「小科學家」為殘障人士設計智能車
他說,希望該智能車用於殘障人士、視障人士出行及無人智能運輸。他介紹,這臺智能車由信號發射器、藍牙控制晶片、車身框架等組成,可通過APP控制行駛路線,目前該車可承重200—300公斤。 現場活動中,3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了科普講座,參與線上活動的觀眾可同步觀看。
-
25斤重可穿戴機器人助殘障人士獨立行走
美國科學家發明「可穿戴機器人」,能夠幫助殘障人士重新行走。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同類產品中重量最輕的。 這款「可穿戴機器人」是由電力推動的外骨骼,人稱「電子腿」,可以幫助腿部殘疾的人士獨立行走。它只有27磅重(約合25斤),和笨重的輪椅相比,可謂輕巧。
-
那個用假肢跳舞的女孩,最後怎麼樣了?
很多時候,來採訪的記者剛見到她就哭了,似乎見到廖智不哭一場就不夠禮貌。 但是這些標籤和評價背後隱藏的憐憫和同情,並不是廖智想要的。 沒有腿到底要怎麼跳舞?
-
「國際殘疾人日」職場上為何見不到殘障人士?他們都去哪兒了?
周海濱見過公園園長解僱殘障清潔工,原因竟然是擔心「他們萬一跳湖裡怎麼辦?」企業對殘障人士的不接納,並非中國獨有。美國政府官方網站公布,殘障者的勞動參與率,不及該國非殘障者勞動參與率的1/3。早在1945年,美國為解決殘障人士遠離職場的問題,專門成立總統殘障人士就業委員會;如今,該國政府強制規定聯邦政府必須僱用一定比例的殘障人士。譬如歐巴馬任期,白宮前臺就是一位盲人。在美國,「想要拿到聯邦政府的採購單子,員工必須有7%的殘障人。」在國內,政府為促進殘障人就業出臺強制和激勵措施。
-
美國一養老院對殘障人士進行人體試驗
亞太日報 京安據《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家養老院對殘障人士進行「奇怪的實驗」,並將他們當做實驗「人類豚鼠」。在該養老院死亡人數增加後,美國司法部於去年對該養老院(格倫伍德中心Glenwood Resource Center)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