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
東營區勝園街道有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不少殘疾人以這裡為家,享受與普通人平等的待遇。這就是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華石油)。
「以前我在修蠟鑄造廠幹過,比較辛苦。自從出了變故後,也沒法上班了。多虧了百華石油,讓我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動力。」今年49歲的武春霞來自東營區勝園街道南王村,談起自己的就業經歷就掩不住內心的激動。
原來,2015年武春霞發生了重大車禍事故,左腿嚴重受傷導致截肢,平時都要安假肢出行。住院、吃藥、康復、假肢......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添了重重壓力,武春霞急需一份工作,不僅是養家餬口,更是自己重新融入社會的契機。當了解到東營百華石油為殘疾人開設了崗位,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應聘了,沒想到一次就成功了。
公司了解到她有縫紉基礎後,便給她安排了服裝車間操作工的崗位,主要是勞保服的縫紉製作。「現在工作特別安心,每個月拿3000塊左右,轉正以後五險都齊全,福利待遇很好,和正常人一樣,我們在這感受到了久違的尊重平等,拿著來當家了。」
據了解,成立之初,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單一的石油產品研發企業。從2010年開始,公司便多渠道增加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逐步將公司發展為一家集石油產品研發、服裝加工及職業培訓等多項業務於一體的綜合企業。2018年,公司更是投入了600餘萬元設立新的服裝加工車間,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多崗位,輻射帶動周邊婦女200餘人居家就業。
不僅如此,鋼鐵碰撞轟隆作響的操作車間內,普通人會覺得噪音巨大難以忍受,聾啞人卻能泰然處之;保潔員、門衛、庫房管理員等等崗位都有他們的身影。
東營百華石油婦聯主任陳金花告訴記者,東營百華石油不僅為殘障人士打開就業大門,還注意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因人設崗」。對殘疾人採取先培訓,後就業的方式,通過開展職業培訓,提高殘疾人的職業技能,再把合適的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他們剛進公司時自卑怯懦,但走上崗位後大都變得自信堅強,如同換了一個人,也有了全新的人生。
如今,東營百華石油公司的殘障員工已經達到73人,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在這裡實現人生價值。
百華石油公司也先後獲得了東營區殘疾人創業就業示範基地、山東省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優秀基地、山東省殘疾人就業優秀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2018年,公司成功申報為「山東東營市百華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服務國家級標準化試點」。今年,公司起草的《殘疾人集中就業服務規範》等5項地方標準已於5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公司還承接了東營區2020年度民生實事「幫扶助殘」項目,將通過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幫助更多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婦女和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