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肌肉」服裝 或可輔助殘障人士行動

2021-02-27 高分子科學前沿

一些身體有殘障的人需要穿上輔助器材來移動他們的四肢,但穿著這些器材往往看上去十分笨拙僵硬,很不美觀。現在,一種新研製出來的「紡織肌肉」材料應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是瑞典林雪平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用一種名為聚吡咯的可彎曲的電活性聚合物製成布料的樣子,在其兩端接上電源,增大電量時這種材料會伸長,關閉電源時這種材料會恢復原樣。這樣反覆改變電量就可以使它像肌肉一樣舒張和收縮。

在實驗室裡,研究者已經通過實驗使這種材料完成了舉起小型重物的任務。這項研究在日後會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人們可以將它製成衣物,穿在日常服裝下面,這樣,你就可以利用這種衣服來幫你做各種費力的事情了。

視頻介紹

來源:cnBeta.com 至簡科普

文獻連結: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1/e1600327.full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可加入導師學術群,企業界及一系列技術交流群

投稿 薦稿 商務合作:polysci@126.com 

相關焦點

  • 殘障人士的福音,人工智慧助力打造輪椅機器人
    電動輪椅是一項不錯的發明,但是要讓殘障人士很好地控制它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據美國「物理學網」2月10日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介紹,英國肯特大學(The Kent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進行一項旨在改善殘障人士的輪椅獨立性和生活質量的研究,而他們在設計輪椅時著重突出的是複雜的障礙跟蹤技術和基於眼球運動的導航功能。
  • 一文說透,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就全世界而言,殘障人口的數量可不是個小數字。早在201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完成的《世界殘疾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殘疾率估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殘疾導致的障礙會造成殘疾人生活中出現各種困難,出行、教育問題、就業......殘障人士的生存情況需要世界各地的強烈關注。
  • 25斤重可穿戴機器人助殘障人士獨立行走
    美國科學家發明「可穿戴機器人」,能夠幫助殘障人士重新行走。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同類產品中重量最輕的。  這款「可穿戴機器人」是由電力推動的外骨骼,人稱「電子腿」,可以幫助腿部殘疾的人士獨立行走。它只有27磅重(約合25斤),和笨重的輪椅相比,可謂輕巧。
  • 行業洞察:服裝無障礙設計Easy Dressing
    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殘障人士,近期行業開始呼籲,無障礙設計還處於發展早期。 2017年開始,部分品牌推出可適應性服裝系列,目的在於品牌價值,凸顯企業社會責任感,如:ASOS X Candoco。教育是重要環節,17年左右麻省理工、FIT成立一些項目組和實驗室來支持這項研究。設計核心是材料和結構。
  • 誰不說俺東營好|武春霞:殘障人士有了「家」
    公司了解到她有縫紉基礎後,便給她安排了服裝車間操作工的崗位,主要是勞保服的縫紉製作。「現在工作特別安心,每個月拿3000塊左右,轉正以後五險都齊全,福利待遇很好,和正常人一樣,我們在這感受到了久違的尊重平等,拿著來當家了。」
  • 一份文件給廣東紡織服裝行業打上強心針!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商務廳、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廣東省發展現代輕工紡織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
  • 「國際殘疾人日」職場上為何見不到殘障人士?他們都去哪兒了?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以按比例方式就業的殘障者為74.9萬人,殘障員工佔比遠低於國家法定的「員工總數1.5%」。為何殘障人士難以走進職場?在企業看來,理由顯而易見:殘障人士被認為沒有工作能力,存在安全、勞資糾紛隱患;企業不具備無障礙環境……甚至一些僱用方潛意識認為殘障人士不理智,會做出一些危險行為。
  • 智護輪椅化身貼心「護工」,可輔助洗浴,還有監測功能!
    為此,《創業英雄匯》新媒體特別推出「復工復產,創業者在行動」專欄,並向那些面對困難挑戰,不斷開拓進取的創業者致敬。【本期創業者:李敦基】近幾個月因疫情防控需要,許多社區居家服務以及養老服務設施暫停,獨居、失能老年人的吃飯難、照護難問題凸顯,隨著老年人子女陸續復工,剛性照護需求進一步增加,失能人士的康復和日常護理更成為許多家庭面對的難題。
  •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圖片由節目宣傳方提供千龍網訊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假肢技術的2.0時代,造福了千千萬萬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殘障人士。本周日19:30,由央視財經頻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聯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七期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帶我們領略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科技如何以人為本。
  • 玉米纖維、玉米面料深受紡織服裝公司喜愛
    玉米纖維、玉米面料深受紡織服裝公司喜愛 2020-06-13 15:00:11 來源:全球紡織網 隨著人類對地球保護意識、能源枯竭意識、安全意識和服裝衛生意識的增強
  • 單眼視力障礙人士駕考條件放寬(圖)
    但如培訓下肢殘障人士、部分聽力殘障人士和手指殘缺或缺失的殘障人士想實現駕駛汽車權利,教練車必須增加輔助設施,而能提供此類車輛的駕校在江西不足10家。記者體驗視野檢查    殘障人士駕考條件放寬    「據統計,目前,鷹潭全市約有7萬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殘障。其中已辦理殘疾證者約2萬餘人。
  • 「小科學家」為殘障人士設計智能車
    他說,希望該智能車用於殘障人士、視障人士出行及無人智能運輸。他介紹,這臺智能車由信號發射器、藍牙控制晶片、車身框架等組成,可通過APP控制行駛路線,目前該車可承重200—300公斤。  現場活動中,3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了科普講座,參與線上活動的觀眾可同步觀看。
  • 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百強榜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 紡織...
    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排名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此外,新材料通過增材製造平臺的可加工性允許生產具有微米級結構特徵的複雜結構,這使得該材料適用於廣泛的生物工程應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從剩下的用於紡織製造的安哥拉羊毛中提取了角蛋白。然後他們使用Cellink的BIO X平臺列印材料。為了幫助可視化列印過程中的對象結構,研究人員向角蛋白塗料中添加了Rhodamin B(一種化學化合物和 螢光染料),將其作為品紅色的示蹤劑。
  • 紡織服裝學院赴魯泰集團調研
    新聞網訊:7月9日,在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陳韶娟的帶領下,紡織服裝學院一行5人對魯泰集團進行了調研走訪,就校企合作、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與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魯泰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劉子斌對企業發展戰略、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 歐盟對紡織服裝禁用染料要求嚴格
    由於服裝款式的特殊性,該批貨物退運後已基本失去價值,企業不僅損失巨大而且還可能面臨違約賠償。      據了解,歐盟國家對紡織服裝類產品出臺了較為嚴格的AZO檢出底限,將其允許含量限制在30mg/kg的範圍內,超過該範圍就視為不合格產品,並禁止在市場上銷售。
  • 日產公司研製出地球首款自動駕駛椅子,懶人或殘障人士的代步神器
    自動駕駛椅子所應用到的技術名為ProPilot,由日產汽車公司與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Mobileye聯合開發,其初衷是在擁堵的道路上,走走停停的操作讓司機非常容易犯困,如果能開發一種輔助駕駛系統代替司機進行這些繁瑣的操作,哪怕不具備完全的自動駕駛功能,對市場營銷也非常有利。
  • 紡織服裝業大變局: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將進一步規範加嚴
    眼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正面臨著一場大變局: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進一步規範和加嚴。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紡織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正在業內外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單位涉及多達87家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重點企業。
  • 越南紡織服裝訂單逐漸恢復!機械設備和紡織服裝原料需求激增!
    前10個月,進口額較大的商品有:電子零件、服務生產紡織服裝和鞋類的原材料,以及機械設備等。其中,電子產品和零件進口額達512.7億美元,同比增20.2%,相當於淨增86.1億美元。  韓國為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第一大進口市場,進口額達141億美元,同比下降4%,淨減5.11億美元。中國臺灣為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達63億美元,同比增長38%,淨增17億美元。
  • 日本紡織服裝市場禁用偶氮染料警示
    在造成環境汙染的工業中,紡織印染業由於需要使用大量的染料和助劑等化工合成產品,一直是被視作高汙染的行業之一。在紡織產品印染使用的染化料中,作為部分染料中間體的芳香胺物質被許多國家視為可疑致癌物,因此含有這種物質的數十種染料被陸續列入禁止使用的行列。 1994年7月15日,德國政府發布禁止使用20種芳香胺及其相應的118種染料的規定,在世界各國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