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立敏 通訊員/穗教宣)26日,全國科普日廣州市學校專場活動在廣州市黃埔區玉山學校舉行,「小科學家」們的作品獲得展出。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太和實驗學校學生魏一鵬發明了一個特殊的防毒面具。「火災中煙霧大,這個面具有燈,警報器可以發出聲音,可以讓求救者很快被消防員發現。」他說,該發明已經申請了專利。
廣州科學城中學學生劉焯晞和同學一起研製了FEG智能車,並在現場演示。他說,希望該智能車用於殘障人士、視障人士出行及無人智能運輸。他介紹,這臺智能車由信號發射器、藍牙控制晶片、車身框架等組成,可通過APP控制行駛路線,目前該車可承重200—300公斤。
現場活動中,3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了科普講座,參與線上活動的觀眾可同步觀看。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黃俊博士講解「傳染病發病機理和預防」;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周玉山分享了「智能駕駛和人工智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5G專家、高級工程師吳攀飛介紹5G技術及其應用場景。
今年的全國科普日廣州活動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線下包括主會場開幕式、前沿科技展、科普體驗區和靜態科普展板區;線上包括科普雲展示、院士專家雲科技講座、在線VR展廳和科普知識答題互動等。
活動期間,廣州各級教育部門還將組織學生航空航天、建築及車輛模型、人工智慧、科學幻想、科技創新大賽、質量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校園科普教育活動。
據悉,線上活動將延續到11月1日,所有項目面向廣州全市中小學校開放。青少年還可參與科普知識答題互動,排名前100將獲得由廣州市教育局頒發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學校專場活動科普聰明星」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