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仿生假肢:截肢患者的希望 Smart Bionic Limbs: A Hope for Amputees
仿生假肢(Bionic Limbs)是結合仿生學和電子功能的人造假肢,其中「仿生學」英文Bionics的「bio」意指「生命」,「nics」意指「electronics」電子學。仿生假肢可幫助截肢患者行使一定的人體功能,目前智能仿生假肢是許多發達國家康復醫療領域的重點研究課題。
-
智能人形假肢研究獲新進展:有望解決肢體缺失帶來運動受限難題
記者7月19日獲悉,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測技術及智能控制研究所孫金瑋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員曹天傲、劉丹、王啟松、白鷗等人完成的一項課題「用於仿生機械手的可穿戴可攜式實時控制手勢識別系統」,7月3日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專業期刊《物理學雜誌》上,同時被收錄於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期刊平臺科學資料庫中。
-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的優點及工作原理
因此,肌電假肢的問世無疑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希望,也可以說是給截肢患者帶來了「福音」。美國delsys表面肌電系統在肌電假肢領域已經成功的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肌電假肢控制上肢的優點是什麼?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又有哪些,小編通過本文做了相關的介紹。同時也針對肌電假肢的訓練做了相關的解答。
-
隔空「玩」物不再科幻,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設備,將可用於假肢
如今,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或許可以實現這些場景。該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可以根據設備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科學家研發的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智能假肢
研究人員設計並開發的這種新型可穿戴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利用該設備可以獲取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根據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聚焦進博會|神經控制的機械假肢 可自如寫毛筆字
對於肢體殘疾人來說,假肢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項必需品。倘若能擁有一隻「靈活自如」的手臂,無疑是他們生命裡最大的渴望。11月7日,在進博會上一隻可以靈活運動的假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現場,只見一位兩條手臂缺失的殘疾人在帶上了假肢後,不僅可以自如的運動,還可以提筆寫字。據該項目的負責人介紹,這款名為BrainRobotics智能靈巧假手的假肢,誕生於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是一款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慧算法高度融合的智能產品。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智能假肢
如今,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或許可以實現這些場景。該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可以根據設備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給身體裝個「USB接口」,讓截肢人士能夠用上「即插即用」的假肢
在CBAS的構想中,他們將統一這款設備的接口,讓所有不同的義肢都能通過這個接口進行無縫連接,這樣既降低了假肢定製的成本問題,也免去了由於身體胖瘦變化而進行的不必要的假肢更換。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接口,患者在穿戴假肢的時候,不再需要像「巨型杯子」一樣的連接插口,從而減去了那種傳統插口對皮肉造成的傷害。
-
22名截肢患者穿假肢登頂嵩山
22名截肢患者穿假肢登頂嵩山 太厲害了!22名截肢患者穿假肢登頂嵩山 生活放大鏡 09-22 07:46 【太厲害了!22名截肢患者穿假肢登頂嵩山】9月2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2位截肢的殘疾人士,面帶笑容齊聚河南登封,穿著假肢向嵩山發起挑戰。
-
維也納研究者為患者腿部植入傳感器,可無線操控假肢
對於現代假肢來說,無線生物信號傳輸的應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為假肢患者創建更加流暢的人機界面,進行更便捷的操作。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在三名男性患者腿部植入了傳感器,該傳感器可用來傳輸生物信號,對患者所佩戴的機器人手臂進行無線控制。
-
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智能假肢可用大腦控制 費用不足進口產品一半
、徐程11月6日報導:對全國2000多萬肢殘患者而言,一款靈活的仿人假肢手能有助於其回到正常生活。 從拿東西到做手勢,這款假肢手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人腦發出的指令,完成各種動作。使用時,只需在手臂處帶上一根肌電臂帶,就可以「讀懂」人的心思。 據統計,我國肢體殘疾患者的數量高達2412萬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83%,現有的產品化假肢只提供極其簡單的動作,如張開、閉合等。
-
MIT出品意念控制+個性化定製的機器人假肢,背後還有這樣故事
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生物醫學設備的博士後研究時,他開始研究可增強人類身體能力的可穿戴機器人系統,這些設備可模擬人腿的功能。最近,由Hugh領導的MIT生物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小組發布了他們最新的仿生機器人腿部系統——TF8。號稱是迄今為止發布的最輕巧,最靈活,最仿生的腿部系統。它是第一個可以根據個人用戶和任務進行個性化設置的機器人假肢;佩戴者還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TF8,從而使機器人假肢像生物腳一樣無縫移動。
-
MIT出品 意念控制+個性化定製的機器人假肢,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生物機電一體化媒體實驗室中,明亮的玻璃牆上,擺放著許多仿生機械和機器人肢體,例如腳,腳踝和腿,以及大腿截肢的石膏模型。MIT的這個實驗室年度運營預算超過7500萬美元,都是贈款以及至少支付25萬美元的三年會員資格的公司提供。該生物機電一體化小組更是全球頂尖的製造機器人假肢和外骨骼的團隊。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
美科學家發現通過大腦思維控制假肢的方法
美國一位患者傑西·薩莉文擁有一個特別智能的假肢,與現代大多數假肢不同的是,薩莉文的假肢並不是依靠電機來工作,而是完全由他的大腦來控制。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將薩莉文截肢斷口處的神經與他的胸部肌肉連接在一起,從而找到了一種可以通過大腦思維控制假肢的方法,實現了仿生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據科學家介紹,這種方法使得薩莉文能夠完成更多的動作。
-
上肢假肢(手假肢)的日常康復訓練方法
同時,手部截肢的康復也是假肢康復界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手部的功能相對於下肢有著明顯的優越,人類的手指十分靈敏,可以感覺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動,而在假肢康複方面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任重而道遠。隨著科技的發展,手部截肢患者的康復情況也隨之改善,目前,手部假肢康復主要有2種方案,裝飾性和功能性。那麼,安裝這類假肢的患者怎麼才能靈活的使用假肢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日常使用中需要了解的地方。
-
豐縣殘聯開展假肢和矯形器試穿活動
1月12日上午,豐縣殘聯組織51名殘疾兒童和截肢殘疾人在縣殘疾人康復中心試穿矯形器和假肢。 輔具技術人員在縣殘聯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將「量體裁衣」訂製的假肢和矯形器發放給受助人進行試穿,詳細詢問每名受助人穿戴後的舒適度,對部分試穿不適的假肢和矯形器現場進行調試,並向受助人及殘疾兒童家長詳細介紹假肢和矯形器的使用方法及維修保養注意事項。
-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
打開APP 重慶大學研製柔性無線可穿戴手勢翻譯系統:傳感陣列最大拉伸應變可達100% 重慶大學 發表於 2021-01-08 16:50:40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
如今,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或許可以實現這些場景。該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可以根據設備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寒冬送溫暖 假肢助成長
對於一個健康的孩子走路是一件正常又容易的事,可對於一個腿部有殘疾的孩子能正常走路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川流中學學生溫嘉兩年前因車禍失去右腿,北京恩德萊假肢公司得知這個消息後,為他捐贈了一套小腿假肢,讓他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圓夢學生的行走路。